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估算各省区生态压力和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基尼系数和空间均衡指数考察中国省际生态压力空间均衡状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中国2000年和2008年的生态基尼系数分别为0.2771和0.3779,生态压力空间相对均衡,但生态压力与生态承载力在地理空间上的总体偏差有所扩大;中西部地区多属于人地和谐型空间模式,生态压力空间不均衡因子以东部发达省市居多;生态压力与生态承载力相对关系的区域差异是中国人地关系地域分异的基本成因。从生态压力空间均衡格局出发,制定区域差别化的生态经济政策是协调中国人地关系矛盾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2.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武汉城市圈的建立和发展,人地冲突加剧,而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协调度则是对这一冲突的量化.本研究利用LANDSAT TM影像解译的土地类型数据和统计年鉴GDP数据,运用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CDEE)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武汉城市圈各县市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生态协调度.结果显...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了地质灾害分布、发生、危害及其防治与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关系。认为人地关系矛盾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导因素,人地关系协调是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区域生态修复实践中的生态修复决策方法,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引入复合系统理论,提出将构成区域生态系统的各要素按照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需求,各因子相互配合,协作完成生态修复的决策模式。在对中国松花江哈尔滨段15宗滩岛的计算结果显示:属于协调的有长条通滩和太平庄滩,不协调一级的有老殿宫滩和前进滩,其余滩岛均为不协调。根据不同的协调度等级和指标比较,给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实践城区采煤沉陷地生态恢复整治新思路,以“回归自然”为本,因地制宜,依沉陷区原自然地势和水文、地质条件,在人工支持、诱导下重建一个高水平的突出人地关系、整体协调、共生协调、发展协调的环保型森林绿地。将百年采煤迹地变成展示历史文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自然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人地关系研究是近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本文从人地关系的含义和人地关系关系协调概念的含义出发,阐述协调人地关系的依据和原则,最后谈到我们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试图说明处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湿地恢复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态恢复的重要课题之一,开展河道湿地生态修复是提高河道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本文在长园河中下游段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在全面分析长园河湿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修复目标,按照一定的修复原则把工程分为4个区域即湿地生态修复与景观优化示范区、河岸缓冲过滤带重建示范区、连通性修复与生态护岸示范区、生物浮岛示范区进行重点修复,修复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未来华北地区山区型河道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提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巢湖东端湖滨带目前生态结构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水质恶化,湖滨带功能退化,生态修复迫在眉睫。湖滨带物理基底修复工艺包括物理基底稳定性设计和物理基底地形、地貌的改造;生物配制工艺包括生态恢复全系列工艺和半系列a、b工艺;巢湖东端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包括物理基底修复方案、生态修复工程、景观工程设计和生态观测场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文明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人类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洪水是一种发生频繁、对人类社会影响深刻的自然灾害.人类的防洪减灾实践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深化.人类从防洪减灾实践中认识到人地关系协调论的重要意义,并在防洪减灾实践中采取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城市水生态修复工程生态需水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水生态修复工程中河道与塘库交错、季节需水存在差异等特点,对河道部分的需水提出了综合生态水力学法,将河道功能要求转化为水力约束条件,通过河道水力模拟得到生态流量;对塘库部分的需水流量,采用功能法计算.在此基础上,根据河道与塘库水力联系分析,综合确定水生态修复工程生态补水流量.本文以成都市九道堰水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分别计算得到河道与塘库不同季节生态需水量,确定了水生态修复工程生态补水流量.研究结果对于城市河流水生态修复工程补水量的确定,以及水生态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生态足迹方法是一种定量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命服务功能的新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山西省生态经济发展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山西省年人均生态足迹为3.571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210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2.6387 hm2,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当地生态承载力的限度,人地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12.
以粤东莲花山矿区生态修复一期工程为研究案例,选取As、Cd、Pb、Cu、Ni等5种重金属指标,通过样品采集,对比分析标准值、背景值在修复前后的变化,评价环境质量的修复改善效果以及生态复绿效果。结果表明:一期工程有效遏制了矿区酸性含重金属废水对下游水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山前地表水监测点的Cu、Cd、Pb、Ni、As质量分数分别比修复前削减了84.1%、86.4%、89.4%、90.0%、47.7%,山后监测点的As质量分数削减率大于98.8%;一期工程有效改善了矿区的景观,4个生态复绿工程区域5个样方修复后全部存活每千平方米拥有3~5种植物形成的植被群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均为Vb级,5号库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最高,达到参照样方的78.8%。可见莲花山矿区一期工程采用“工程措施+生态复绿”的生态修复模式,修复效果明显,可为其他钨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在不同阶段产生的自然控制论、环境决定论、或然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都是聚焦于人地关系的不同学派,反映了各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人地关系的演进进行研究,对于处理好日趋紧张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决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生态足迹方法,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角度出发,构建了以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盐城海岸湿地时空特征的总体框架,提出了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以及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5.
界定了地理学对地理环境研究的范畴点讨了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人地系统的基本内容,提出了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人地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人地之间辩证统一的客观关系,回顾了人地关系研究的发展史,分析了当今人地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讨论了协调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位于厦门市旧城区沙坡尾避风坞及周边区域的调查分析,按照生态性、社会性、艺术性原则对景观中的水、土地、人文以及海陆生态系统进行探索性生态恢复方案设计,探讨海陆交界区域的生态恢复方法,阐释尊重和保护生态系统在现代景观中的意义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