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许多勘测单位在对低等级公路进行勘测设计中,通常很少提供路线设计平面布置图。本文介绍了矢量化软件R2V的应用功能,分析了R2V在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的应用实现以及具体操作,为完善提高公路平面线形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胡燕珊 《科技资讯》2010,(15):48-49
公路线形设计是公路总体设计、总体布局的关键。线形作为公路的骨架,其设计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好坏、里程长短、投资多少、效益高低,更直接影响到公路运行安全。论文重点针对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平面线形设计和公路的纵断面线形设计进行了探讨,旨在更好的把握公路的设计状态,设计出状态良好的公路来。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与公路中线检测点对应的公路设计中线点的判定准则以及寻找对应设计中线点的算法即步长压缩摆动趋近法;分析论证了基于判定准则及步长压缩摆动趋近法,即将公路平面线形偏差分解为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横向偏差以及沿路线方向的纵向偏差;讨论了步长压缩摆动趋近法与公路平面线形计算机辅助计算结合中的公路平曲线类型编码以及平面线形曲线段的区间判别等问题.依据路基设计高程种类、超高旋转方式及超高缓和各阶段,公路中线路面高程与路基设计高程有所不同,对公路纵断面检测偏差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路平纵线形施工偏差计算机辅助检测方法,并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对公路的几何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几何线形设计要考虑公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两种线形以及横断面的组成相协调,还要注意视距的通.  相似文献   

5.
许亮 《科技资讯》2010,(24):111-112
本文重点探讨了平面线形设计,城市公路的纵断面线形设计以及平纵线形合理组合,旨在更好的把握城市公路的设计状态,设计出状态良好的城市公路来。  相似文献   

6.
隧道出入口平面线形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对隧道进出口处平面线形一致性缺乏明确判别标准,提出了方向盘冻结3s导致的行车轨迹同原有路线的偏移值作为线形一致性的控制性指标,控制阈值取0.2m.对3种不同设计条件下的隧道线形一致性进行分析,发现缓和曲线参数是影响平面线形一致性的重要指标.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不同设计条件下隧道进出口平面线形一致性的判别标准,使设计者能在保证线形安全的前提下对隧道进出口平面线形进行灵活设计和评价.应用该研究成果对龙庆高速公路某隧道洞口的线形一致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区公路平面线形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动态规划法与随机搜索法相结合进行公路线形优化设计的应用之一,本文提出了在山区狭长地带范围内对公路平面线形进行优化的有效方法。本方法选用了简单实用的带状方格网式数字地形模型。线形优化的目标函数采用以主导坡度控制时的“理想坡度线”作为纵断面设计线的假想工程量或假想工程费用。函数的状态变量和决策变量为平面转角点座标。一般情况下,优化的计算单元包含了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构成,并选用各转角点的直缓点作为分段点。此外,文中还列举了进行公路平面和纵断面线形优化前后的算例比较与成果分析。算例表明,采用本方法进行山区公路平面线形优化通常能缩短路线,增大平曲线半径和提高路线设计纵坡的均匀性,并明显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公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使用传统导线法设计平面线形计算数据的局限性,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公路平面线形数据计算自动化.  相似文献   

9.
公路平面线形设计的五单元导线法丁建明李方(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96)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不断修建,对公路平面线形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直线为主的导线设计方法很难满足线形随地形、地物改变而变化的情况,特别是在立体交叉线形设计中显示出明显的不...  相似文献   

10.
路线设计要综合考虑平纵、横3者的关系公路线形对行车安全、舒适、经济、协调.美观等都具有决定性影响。支配着整个公路规划,设计和施工。是构成公路的骨架,它线形设计良好与否,恰当地掌握标准,该文分析了对山区公路设计中纵断设计.选线、平面设计、平面纵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表述了如果设计线型能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  相似文献   

11.
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公路选线设计对个人经验依赖较大,虽然随着工程实践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进步,设计理念也从选线地质逐步深化到地质选线,但仍未完全形成系统的方法论。本文通过对部分路线设计案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归纳和总结,并结合多年路线设计的经验,提炼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相协调、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控制因素的系统综合分析、最差的地质条件控制路线方案(‘木桶’原理)、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否决路线方案、综合选线与整体最优"等公路工程地质选线基本原则,总结出按"以服务功能草定路线走向→宏观识别、碎部研判,优选路线走廊→走廊带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估→根据地形条件初拟路线方案→结合工程地质修订确定推荐线位→推荐线位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推荐线位的比选和修订"程序进行地质选线工作的一般程序和定性研究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集热器对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寿命期性价比对单、双层盖板平板集热器、全玻璃管、热管真空管及CPC聚焦型集热器对喷射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影响进行了评价,并与采用设计工况性价比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寿命期性价比评价指标考虑了太阳辐射与气温变化,比设计工况性价比评价指标更全面、更符合实际情况;双层盖板平板集热器用于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寿命期性价比最优;CPC聚焦型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最优,在相同制冷量下,所需集热面积最小,可节省安装空间。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风积沙对沙漠公路一直有着特殊的影响,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研究--输沙效应分析也就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公路设计者们正逐渐把分析问题的角度从公路两边的防沙、固沙转移到对公路本身的结构设计上.结合G315线若羌-且末沙漠公路的现状调查,从路堤高度和坡度对输沙的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不同的路段上,应设计合理的路堤高度和坡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R2V与ArcGIS软件对地形图进行矢量化和三维显示的方法,使得地形图的数字化和三维显示变得简便、快捷、易行。首先利用R2V软件对地形图中的等高线进行矢量化、编辑、赋高程值,然后导入ArcGIS软件中进行处理和三维显示。通过两者的结合使用,充分发挥两个软件的功能,实现优势互补,完成地形图的高效数字化和DEM的高效制作,为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R2V、ArciVew的地形图屏幕矢量化和三维显示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利用R2V软件对地形图进行矢量化和在ArcV iew中三维显示的方法.首先用R2V软件对地形图中的等高线进行矢量化、编辑、赋高程值,然后导入ArcV iew软件中进行处理和三维显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利用R2V软件对地形图进行矢量化和在ArcView中三维显示的方法.首先用R2V软件对地形图中的等高线进行矢量化、编辑、赋高程值,然后导入ArcView软件中进行处理和三维显示.  相似文献   

17.
浅析平面设计中的创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意是平面设计的灵魂,是平面设计中永不干涸的生命源泉。本文论述了创意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创意水准,做一个好的平面设计人员。  相似文献   

18.
矿区开采沉陷区对高等级公路的危害已成为矿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难题,笔者根据开采沉陷影响区移动变形的特点及高等级公路安全运行的设计标准,应用系统协同作用原理,分析路基、路面与基础间的协同作用关系,给出矿区新建高等级公路的协同设计原理和有关参数的修正计算及抗变形路基的设计方法,为确保矿区高等级公路安全、正常运行提供合理、经济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夏连学  宁金成 《河南科学》2007,25(5):790-792
超载交通导致的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与传统的路面破损有不同的特征,利用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方法难以设计出适合重载交通的路面结构,提出适合重载交通的沥青路面设计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5G车对车(vehicle to vehicle,V2V)无线通信系统,基于几何随机建模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三维宽带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it,MIMO)信道模型。引入多共焦半椭球体模型用于研究不同传播延迟下的V2V信道统计特性,结合时变的路径长度、信号角度和莱斯因子表征V2V信道的非平稳特性。推导了空-时相关函数、多普勒功率谱密度等关键信道统计特性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城市和高速场景下信道相关特性的差别,并研究了车流密度、运动方向、天线角度、传播延迟等因素对信道统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场景下的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明显低于高速场景;不同传播延迟下的V2V信道统计特性有明显差异;信道相关性同天线阵列角度、收发车运动方向和时间变化密切相关。模型仿真结果为车载通信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可以作为未来V2V通信系统设计、优化和评估的有效指导。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较好地吻合,证明模型能正确表征V2V无线信道的相关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