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梁文彩 《甘肃科技》2009,25(20):10-12,38
目前,我国关于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还不够科学,完善我国贿赂犯罪刑事立法已成为刑法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对于受贿罪,改变目前只设立单一罪名的立法模式,针对受贿犯罪的各种不同构成情况,分别设置多个罪名。"性贿赂"应予犯罪化,将现有刑法贿赂犯罪的贿赂范围修改为"不正当好处",对于性贿赂没有必要单设罪名。  相似文献   

2.
犯罪本质是刑法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犯罪的本质特征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这是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但随着罪刑法定原则在新刑法中的立法化,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地位受到了质疑。本文从社会危害性与法益及刑事违法性的关系等方面阐释犯罪的本质特征还是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性贿赂是否应当入罪,学术界存在着争论。一方面,性贿赂远超过了道德要求的限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且符合了受贿罪犯罪构成的本质要求。另一方面,根据体系解释,性贿赂纳入我国刑法规制的范围是有可能的。不仅如此,外国刑法理论乃至国际范围内的研究中都表明,性贿赂入罪存在着理论上的可行性,故应当将其纳入受贿罪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4.
应受刑罚处罚的社会危害性是立法者规定犯罪化和除罪化的标准,由于它缺乏规范性,因此不能直接运用到司法中作为认定犯罪的标准。犯罪构成则是司法中认定犯罪的基本标准。但由于社会危害性的实质与犯罪构成之间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还应通过刑法明文规定的除罪条件对符合构成但不具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加以排除。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与其他刑法理论协调一致并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理论。  相似文献   

5.
绑架罪的既遂以绑架行为实际控制人质,将人质置于行为人实际支配之下为标准。因此,根据我国犯罪中止的一般理论,行为人绑架犯罪既遂以后又释放人质的不能成立犯罪中止,属于犯罪既遂后的悔罪表现。为了保障人质的生命、身体安全,鼓励犯罪人及时放弃犯罪,防止社会危害性进一步扩大,对于绑架犯罪既遂后释放人质的情形,国外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已经将其作为减轻处罚的情节加以规定。从刑事政策和立法宗旨考虑,应当将"释放人质"解释为我国刑法修正案(七)规定的"情节较轻"的情形,但应将"释放人质"限定为出于行为人自愿,且必须将人质释放至安全场所。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部分东欧国家以及我国,响起了一片倒社会危害性之声,仿佛它是破坏法制的“万恶之源”。与此相联系,国内一些学者在犯罪故意的明知内容上主张用违法性认识取代社会危害性认识。其实,在犯罪故意中,行为人明知的社会危害性是对狭义社会危害性的认识。所谓的狭义社会危害性,是指对法益造成的实际危害或现实威胁,即李斯特倡导的实质违法性,它不包括犯罪主观方面和行为人的自身情况。这样的概念并不模糊,正如贝卡利亚所言,它是“任何中等智力的人都能够理解的”。在我国当前的国情条件下,坚持社会危害性认识说,仍是必要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也不例外。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犯罪的主体,并且其社会危害性极大。本文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目前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概念的界定,采用了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规范标准,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实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形式特征。在我国刑法推崇罪刑法定原则精神的前提下,以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实质特征是不妥的,而应以刑事违法性作为犯罪的实质特征,并从“事实犯罪”、“法定犯罪”两种角度考察、界定犯罪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邓辉 《科技信息》2009,(36):276-277
绑架罪,亦称绑架人质罪、劫持人质罪、掳人勒赎罪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绑架犯罪已成为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其他权利的暴力犯罪和经济恐怖犯罪。从已发生的案件来看,该类型案件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为严惩此类犯罪,1997年我国将绑架犯罪列入刑法,规定绑架致人质死亡的最高刑罚可判处死刑。同时该犯罪行为也被列入司法机关"严打"斗争的重中之重。绑架犯罪的存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正视它的存在,通过探讨和认识这种犯罪生成的环境,条件,原因及发展变化,才能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将这种犯罪现象控制和减少到最低限度,将这种犯罪现象的危害后果降低到最小的限度,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这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核材料犯罪是伴随着核物质的开发利用而产生的一类犯罪,因其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有巨大的危害性而引起社会的关注。我国关于核材料犯罪的立法规定体现了我国惩治核材料犯罪的精神和原则,但与国外核材料犯罪立法相比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本文在分析我国核材料犯罪立法背景和立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外核材料犯罪立法的比较,指出我国核材料犯罪立法的缺陷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1.
单位受贿罪由于实施主体的特殊性,在实践中查获的案件很少,但是社会危害性却很大。单位非法向内部职工收取各种集资、摊派费用。国有单位如学校、企业等利用其垄断地位乱收费等行为,都可能构成单位受贿罪。司法机关对单位受贿罪的认定标准过于严苛,对单位受贿罪和受贿罪的犯罪成立数额做了相差悬殊的界定,违背法益侵害这一犯罪本质,也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何盼 《科技信息》2007,(2):118-118,16
名人隐私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媒体的热门话题。这些报道不仅侵犯了名人的隐私权,而且对社会也产生了不良影响。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家、媒体、社会和大众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虚假新闻缘于新闻工作者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缘于激烈的媒体竞争,也缘于新闻自身容易造假.通过采取完善的用人机制、强化行业自律性以及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措施,避免虚假新闻对社会造成更多危害.  相似文献   

14.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挪用公款罪的认定主要涉及到“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理解、公款的范围、挪用公款的数额计算、挪用公款罪共犯的认定、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的认定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学校意外伤害事故防范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伤害事故特别是重大伤害事故的频频发生,校园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意外伤害事故防范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即根据青少年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和完善有关青少年安全保护的相关制度和措施,确定各学段安全教育目标,形成教育递进层次;建立健全学校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安全救护体系,减少突发事件对学生造成的危害,维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将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和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监管中的腐败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问题,文中对监管过程中的腐败问题进行了经济分析.政府的目的是实现社会总收益的最大,而企业的目的是实现本企业的利润最大,由于目标的不一致,企业为追求利润会选择违法经营或高风险经营,从而损害了社会的利益,这就要求政府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但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存在行贿受贿的可能,政府为了防止监督中的腐败行为要制订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文中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了腐败产生的条件,并从博弈论的角度得出了防范腐败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17.
“黄色”的“色情”义要在一定的词语形式和语境中显现,须区分其在应用中的含义;“黄色”的“色情”义属借词义,为象征用法。  相似文献   

18.
当代台湾女性文学从20世纪50年代发轫到90年代末的繁荣,呈现出曲线发展的轨迹。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新女性文学、政治文学与色情文学出现台湾文坛,曲线轨道的中轴是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从对传统女性美学的继承到对性别社会的审美反叛、再从对传统审美的解构到对女性美学的再度重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女性文学发展的明显线索,更能看到女性成为"人本体"和女性话语衍进的艰难历程。台湾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对当代文学美学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考向度。  相似文献   

19.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危害性也日益为广大群众认识。本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防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目前专利保护工作中专利违法现象严重的现状,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及给社会带来的损害。从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专利意识,健全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强化专利保护,遏制专利违法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