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CO氧化活性测试,采用XRD、XPS、TPR等方法表征,研究了Cu-Mn-Pt/γ-Al2O3系列催化剂中组分间的活性增强效应,并对其固相结构和表面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氧化型CuMn/γ-Al2O3催化剂中Cu和Mn之间存在一定的活性增强效应,两种活性组分发生协同作用;(2)还原型Pt-Cu/γ-Al2O3和Pt-Mn/γ-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在系列中最高,Pt-Mn/γ-Al2O3的CO氧化活性增强效应最为显著.这与加人Pt后,Cu2+易被还原,Cu+明显增多有关;(3)同时含有Cu、Mn组分的几种催化剂中,催化剂表面上Cu均有一定富集,加人Pt后,表相以Cu+为主.由于Cu-Mn-Pt三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不同,以致氧化活性相差很大,共浸制备较分浸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要好的多.  相似文献   

2.
采用共浸法制备了PtSn/CCA催化剂,利用在线色谱微反实验装置评价了此类催化剂对甲基环己烷脱氢反应的活性和抗炭性能,初步研究了PtSn/CCA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PtSn/CCA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300~350℃)脱氢活性和抗积炭稳定性。覆炭可改变γAl2O3载体的孔结构参数,降低其表面酸性。覆炭载体的炭主要以单层或扁平多层块状结构沉积在载体表面上,并具有一定的石墨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担载量的Pd/Al_2O_3和Pt/Al_2O_3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中测定了它们催化CO氧化为CO_2的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金属含量低于7×10 ̄(-5)时,Pd/Al_2O_3的活性优于Pt/Al_2O_3。催化剂经高温(800℃)水蒸汽预处理活性下降。稀释用的载体和GHSV在750~1500h ̄(-1)范围内对催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甲醇脱氢制备甲酸甲酯的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浸渍法制备的Cu/SiO2、Cu-ZnO/SiO2、Cu-ZnO-ZrO2/SiO2,以及Cu/γ-Al2O3、Cu-ZnO/γ-Al2O3、Cu-ZnO-ZrO2/γ-A六种催化剂应用于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以Al2O3为载体的催化选择性较差且易积炭失活;加有ZnO助催化剂的Cu-ZnO/SiO2性能优于末加助催化剂的Cu/SiO2;加有权助催化剂的Cu-Zn-ZrO2/Si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出四种催化剂,CuMn1.36Ox、Ce/CuMn1.36Ox、Au/CuMn1.36Ox和Au-Ce/CuMn1.36Ox。在200℃时,对催化剂进行 了6h的氧所氛处理;用扫描电镜和比表面测定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对CO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CuMn1.36Ox中掺入稀土元素Ce大大增加了催化剂的比表面,Au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越高其活性越好,氧气氛  相似文献   

6.
以四种不同来源的Al2O3为载体,采用相同浓度的H2PtCl6·6H2O水溶液浸渍方法制取了四种Pt/Al2O3催化剂。同时使用程序升温还原技术,程序升温脱附技术以及微型脉冲催化色谱技术对其催化剂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四种催化剂的TPR谱,H2-TPD谱以及正己烷脱氢环化活性和选择性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7.
乙醇在 Ni-Sn/C 催化剂上羰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负载型Ni_Sn/C催化剂,在常压下对乙醇气-固相羰化反应合成丙酸及丙酸乙酯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用X-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对活化前、活化后和反应后的Ni_Sn/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乙醇羰化反应是发生在零价Ni的活性中心上。在催化剂加入Sn后使更多二价Ni还原成零价Ni,增加了羰化活性中心数量,形成了C2H5_Sn_I物种,促进了Ni在反应中的循环,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选用Ni/Al2O3和PtSnK/Al2O3作为催化剂,分别研究了甲苯在低温(90~150℃)下的贮氢反应和甲基环己烷的释氢反应(考虑随车脱氢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甲苯的低温贮氢容易实现,贮氢量主要由甲基环己烷的释氢量决定。在常压、温度为300~400℃、重时空速(WHSV)为6h-1等条件下,纯甲基环己烷进料时,其贮氢量为2.8%~6.1%.当甲基环己烷随车脱氢为汽车提供氢燃料时,应特别强调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和高温稳定性。改性的PtSnK/Al2O3比PtSn/Al2O3(3861)的催化剂稳定性可提高8倍以上,但低温活性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将Pt「111」电极分别浸在SnSO4、Sn(SO4)2、SnCL4溶液中,形成的Sn/Pt「111」修饰电极对甲醇氧化的催化效果不一样,当浸渍溶液为Sn(SO4)2a或SnCl4时,在较高电势(0.8V以上),Sn有提高Pt「111」电极的电催化活性,当浸渍溶液为SnSO4时,Sn却表现出阻碍作用,研究中还发现,吸附了Sn的Pt「111」电极灼烧后表现出的催化活性超过浸渍形成的Sn/Pt「111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光催化法、光催化-H2还原联合法制备了光催化剂Pt/CdS;用气相色谱法和泥浆电极法研究了Pt/CdS对CH3CH2OH/H2O体系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用联合法可以制得Pt分散度大、光催化活性高的光催化剂Pt/CdS;泥浆电极法可以用于同类催化剂以及不同反应物反应活性比较方面的定性、半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甲苯与甲基环己烷可逆反应的贮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Ni/Al2O3和Pt-Sn-K/Al2O3作为催化剂,分别研究了甲苯在低温下的贮氢反应和甲基环己烷的释氢反应。结果表明,甲苯的低温贮氢容易实现,贮氢量主要收甲基环己烷的释氢量决定。  相似文献   

12.
应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SMAI)和普通浸渍(CI)法制备了三种不同摩尔比的SiO2负载Ni-Ag双金属催化剂,XRD和磁测定结果表明SMAI催化剂中Ni和Ag的粒度均小于金属含量相同的CI催化剂,SMAI催化剂中Ni和Ag未形成合金,而CI催化剂中Ni和Ag形成了合金,SMAI和CI催化剂都具有超顺磁性,XPS测定结果提示,SMAI催化剂中零价,Ni和Ag的含量高于CI催化剂,SMAI催化剂中N  相似文献   

13.
强酸促进的Mo/HZSM—5基催化剂上甲烷脱氢芳构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制出一种强酸促进的甲烷非氧化脱氢芳构经催化剂Mo-A/HZSM-5,在可比的实验条件下,其对甲烷的转化活性和苯收率比非促进的Mo/HZSM-5催化剂均提高约40%,且催化剂稳定性大为提高,实验结果揭示表面酸度,主要是表面B-酸位浓度,与甲烷的转化活性密切相关,本认为右强酸促进的Mo-A/HZSM-5催化剂,甲烷活化脱氢主要系经由B-酸助的C-H键异裂的反应途径;即CH4+H^(+)a→H3C(  相似文献   

14.
采用TPR,ESR,XPS,和Py-IR等手段对分子筛复氧化物催化剂MxOy/HZSM-5(O-La,Cu,Mn)的催化活性进行研究,探讨添加剂Mn的调变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剂Mn的加入使催化剂表面CuO的分布状况得以改善和稳定,Mn可能以+2价态存在于催化剂中,进而影响主催化剂La的结构分布,导致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乙醇水溶液光催化脱氢中Ag对Pt/CdS的助催效应,最佳匹配量和制备顺序为Pt(3%)/Ag(1%)/CdS.应用脱附法,XPS和XRD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助催机理。结果表明:Ag的助催作用包括化学效应-Ag的s,d电子向Pt对H2的脱附能,有利于产氢,及Ag的中介传递光生电子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物理效应-Ag对Pt的集团分散作用减小了热处理时Pt的烧结降活,前者化学效应可能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6.
V—Mg—O催化剂用于丁烷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和丁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用于烷氧化脱氢制丁二稀的V-Mg-O催化剂,m(V2O5)/m(MgO)、催化剂焙烧温度对转化率和选择性有较大的影响,24-V-Mg-O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C4(C4H8和C4H6)选择性,当反应温度为873K、原料气组成为n(C4H10)/n(O2)/n(N2)=4/8/88时,收率达到32%。  相似文献   

17.
添加剂对Cu—Fe系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纯氢气下Al,Mn,Sm,Th等元素和在氮氢混合气下Y,Nd等稀土元素对Cu-Fe系加氢制备高碳醇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红外光谱法测定表明:各种硅胶负载仲进型铑催化剂上,线CO/桥CO红外吸收强度比值与金属助剂(M)的关系变化顺序为(50:1)(Rh-Mn)〉(22:1)(Rh-Li)〉(9.1:1)(Rh-Mn-Fe-Li)〉(3.5:1)(Rh-Fe)〉2.8:1)(Rh)。在各种Rh-M/SiO2催化剂上,线、桥CO吸附态的加氢原位FTIR跟踪实验表明:随着加氢的进行,线CO/桥CO吸收强度比值均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以XPS为主要研究工具,以LaMO3(M=Cr,Mn,Fe,Co,Ni)及相关催化剂为主要研究对象,区分XPS谱中二种O1s峰,对晶格O1a和La3d5/2的主峰及Shake-up峰的化学位移给予解决.证明J106催化剂中无LaMO3类化合物形成,而CR型燃烧催化剂中存在LaMO3类化合物,并和催化剂的失活相关.CR催化剂中CU离子的存在形态以及CR催化剂的S中毒也由XPS提供了证据.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纤维状催化剂ACF吸附SO2传质机理的探讨:ACF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纤维状催化剂ACF吸附OS2过程中表现出的传质机理,证明了其传质过程为内扩散控制,化计算,扩散系数DACF约为10-10^2cm^2/s,比活性的DGAC值约大六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