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地区发生过一次规模宏大成效显著的禁烟运动,无论是社会民间团体还是清朝统治阶层甚至外国侵略势力,参与到禁烟运动中.直隶禁烟运动所以取得不错成绩,与晚清实权人物、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地区发生过一次规模宏大成效显著的禁烟运动,无论是社会民间团体还是清朝统治阶层甚至外国侵略势力,均参与到禁烟运动中。直隶禁烟运动所以取得不错成就,与晚清实权人物、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从清末顺直谘议局到民国顺直省议会,直隶省议员的工资呈增加趋势。从当时工资水平来看,远高于一般工人及农民,说明议员处于社会中上层。但是议员的工资低于行政官员的工资水平,又说明作为地方立法机关的顺直省议会,在地方权力结构的地位仍低于行政机关。由于财政枯竭,议员的薪水到后期往往长时期拖欠,致使议会的会务难以正常维持,成为近代直隶议会衰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朱吉杰 《科技咨询导报》2008,(3):120-120,122
清末直隶在传统河政的发展已臻于极致,为防河弊,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河防议事会的成立即是这一时期努力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5.
清末,由于传统的专制型权力结构被动摇,地方督抚的外交权、财权、军权不断地扩大,最终形成了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地方集团,这就加速了地方分权系统的形成,造成了王朝的体制失控。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的植树造林受到上上下下的普遍重视,各级官吏和相关农务农政机构(如各级农务局、农会、农林试验场)大力倡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清末改废科举兴办学堂使中国教育开始向现代转型。经费不足一开始就成为各地兴学的一大困扰。文章通过对科举废除后,科场经费在中央与地方,地方省府厅州县之间的分配,探讨兴学陷入经费困境的原因。除了中古的生产不足于应付现代的教育外,清代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科举制度下国家重视人才的选拔而对育才投入不足的传统等等,都使得清末兴学的筹款困境重重。  相似文献   

8.
三老曾在两汉的地方社会与国家之间,发挥重要的缓冲、沟通作用,但作为制度化的三老却及汉而终。不过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门阀体制下的民望、乡望,以及保留了三老某些特点的耆老、社老、乡老等乡村老人层,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这类作用。以邑义为代表的信仰结合,在此期地方社会生活中居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乡村老人层亦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9.
士绅阶层是中国传统时期地方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基层社会的地位非常重要。对于士绅权力的转型,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的认为在近代有所加强,有的认为已经衰落。笔者认为,这应该与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士绅阶层各自实际状况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紧密关联。本文通过对苏州救火联合会发展历程的考察表明,在民间救火组织的创办及争取救火联合会合法存在过程中,地方士绅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官民之间上通下达的"双轨制"依然畅通;清末废科举之举并未迅速消除士绅的影响,直至民国时期,士绅依然在地方社会事务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朝末年,封建财政集权体制逐渐崩溃,国家财权严重“外移”和“下移”。清廷不得不开始仿照建立西方财政体制,划分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这一财政改革举措没有取得成功,但它是清末向西方学习进行财政改革的一个尝试,是近代化进程史册中的一页,并且为后来的财政改革提供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在梳理清末民初地方法治研究现状基础上,以清末民初云南的地方法治及其实际运作为个案,结合新史学并采用多学科分析方法进行区域深入考证,对这个历史时期的云南地方与中央关系作了实证研究。运用国家与社会这一理论框架,通过清末民初云南地方的法治关系、权力体系、法律控制和法治文化客观描述和分析,集中剖析云南地方精英政治与平民政治的互动关系,从法律社会学和历史人类学的视角,以清末民初中央地方关系史研究中方法论转型为侧重点,来揭示近代化转型期云南地方法治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从清末直隶法政学堂的建立开始,中国法学教育巴逾百年,其问专门法学教育机构名称中"政""法"二字的顺序变化深刻反映了政治与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折射出了法律工具主义对中国法治进程所造成的影响,这种变化及影响对确立现阶段法治建设的理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不仅促成了清廷预备立宪,而且还在预备立宪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袁世凯在直隶试行立宪政治与改革,实际上是配合中央的宪政改革而进行的,其目的是为地方仿行立宪作出表率。尤其地方自治的实行,为接受新式教育的绅商活跃于各级地方政府的政治舞台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地方和基层权力结构,使地方政治体制逐渐发生转型,朝着民主政治的方向发展。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对近代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方大学是区域文化中心,引领区域文化发展是地方大学的历史使命。地方大学应该在加强大学自身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区域文化的内生转化,发挥大学的外向辐射作用,从体制内和体制外分别承担起引领区域文化发展、促进区域文化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是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以往学界过多关注留日生对这一进程的推动作用,事实上留美生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留美生在清末民初的政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们在推进官僚政治的革新及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中国近代政治环境的恶劣及其自身的"美国化"倾向,留美生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推动又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清末留日医学生的总体情况 ,对其在日本就读的学校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 ;收集了 1 63名晚清留日医学生的资料 ,对其籍贯、在日就读学校、专业及事迹作了简要介绍。通过考查清末留日医学生归国后的医学活动 ,阐述了这批留学生对于民国时期的医学普及、医学教育、医药卫生行政、医药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贡献 ,认为清末的留日医学生为改变中国医学的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外分税制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分税制财政体制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它在规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规范财政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地方政府征税的努力程度、强化各地区对中央财政的依赖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外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比较,考察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结合国内现行分税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市管县体制是我国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发展壮大的,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它曾经发挥了重要的功效,但随着社会制度背景的变迁,市管县体制已显现出明显的弊端。我们应结合国内外发展的实践经验,逐步构建省直管县公共行政体制,实现我国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向。  相似文献   

19.
顺直省议会就民国时期司法领域存在的因政刑不分而引发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加强司法监督,督促成立县司法公署,加快司法独立,健全审判公开和旁听等制度,从而推动了近代直隶司法改革,促进了民初分权制衡体制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运用机制理论,对清末高教改革在新旧高教体制转换中的近代化意义、所引起的深刻变化及其内在矛盾作了分析,认为清末在高教改革开放方面的首次尝试,不仅建构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框架,而且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