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良好的制动性是汽车安全行驶的必要条件,而刹车盘的摩擦磨损性能在整个汽车制动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便于获取用于刹车盘摩擦磨损特性表征的压力、摩擦力、转速、温度等参数信息,本文基于虚拟仪器技术LabVIEW设计了刹车盘摩擦磨损特性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用于获取刹车盘特性参数的传感器,以及传感器输出信号调理模块和用于A/D转换的数据采集卡;在虚拟仪器技术LabVIEW环境下编写了信息采集及处理界面和历史信息查询界面的程序。调试运行结果表明,该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刹车盘摩擦磨损特性参数的准确采集与实时显示以及对所采集数据的简便查询,能够满足刹车盘摩擦磨损特性信息采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汽车刹车盘包装线存在较大的人为误差,人工参与包装限制了汽车刹车盘包装系统的工作效率。研发了一条集成化、高效化、智能化的汽车刹车盘全自动柔性包装系统。该系统下位机采用西门子PLC,上位机采用WinCC组态软件,并通过WinCC Web Navigator实现网络发布。系统人机界面友好,功能齐全,可满足汽车刹车盘自动包装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包装质量,节省了劳动成本。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基于虚拟仪器开发的汽车刹车盘表面粗糙度测量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实现方法,分析了测量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该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摩擦试验要求的外形尺寸和非光滑结构的设计尺寸,建立了非光滑表面刹车盘/片模型,通过分析制动过程中接触压力与摩擦热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建立了制动盘/片的热-应力耦合分析模型,并应用Ansys/LS-DYNA对非光滑表面刹车盘/片系统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盘孔间距为1mm,盘孔直径为08mm时,非光滑刹车盘/片试样呈现最小的vonMises应力,为耐磨性最佳的非光滑形态.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得到与模拟相应试样的磨损量及动摩擦系数,比较后发现二者均体现出与模拟结果中vonMises应力相一致的变化规律,验证了模拟分析结果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5.
碳/碳复合材料在飞机刹车盘上应用和维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碳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耐高温、耐磨损、抗腐蚀、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刹车系统中。本文介绍了飞机碳刹车盘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碳/碳复合材料在飞机刹车盘上应用的优缺点,并提出了飞机刹车盘的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6V150柴油机热力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6V150柴油机有效能量利用情况,采用了发动机性能仿真软件与热力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用仿真软件BOOST建立了柴油机的仿真模型,并用实验所得数据和发动机的基本特性定义仿真模型的初始值,得出热力学分析所需要的数据;对柴油机的各个组成部分抽象为控制体进行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计算,得出柴油机工作过程的损失分布规律,进而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提出改善柴油机能量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吸附式热泵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热泵循环效率的热力学模型,以便确定系统的操作范围和最佳设计参数。热力学模型分析计算表明,控制系统效率的主要参数是:吸附器的型式和吸附剂性能以及热泵循环的操作温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大型车辆刹车盘的散热问题,对刹车盘的S型长短叶片、S型叶片、直长短叶片、直叶片进行实体建模,运用CFD计算得到各种叶型的通风量,对其中的S型长短叶片和直长短叶片的流道内速度矢量和压力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正反转要求且工作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直长短叶片的总通风量最大,流场中回流较小,压力分布较均匀,最有利于刹车盘的散热.  相似文献   

9.
对汽车刹车盘片平衡机如何实现单工位一体化及测量不平衡定位、铣削深度的控制优化等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通过把测量所用的脉冲数补偿到主轴旋转脉冲的整数倍等3个步骤以优化不平衡的定位,提出利用PLC外部中断输入来提高铣削深度的准确性,并利用新技术进行相关测试。  相似文献   

10.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减振对汽车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汽车传动系统振动问题的形成机理、表现形式以及典型振动问题展开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汽车传动系统减振技术的一般研究过程;分析了汽车传动系统模型的建立过程,介绍了建模过程中常用的动力学模型及数学模型,并着重讨论了汽车传动系统建模中常用的集中质量模型和分布质量模型;针对减振器在降低汽车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方面的作用,对离合器从动盘式扭转减振器、双质量飞轮及带离心摆式吸振器的离合器从动盘作了重点介绍,并对3种减振器的综合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制动钳及其约束对制动器热机耦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定义零件间的约束关系和边界条件并且设置制动器摩擦系数、对流传热系数和橡胶衬套刚度等关键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制动盘、摩擦衬片、制动块背板、活塞、制动钳、保持架、导向销及其橡胶衬套等零件的完整制动器热机耦合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单次制动工况下的制动盘温度、周向应力和变形等热机耦合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该模型将导向销橡胶衬套等效为弹簧单元和固定约束,发现橡胶衬套可忽略其几何结构等效为弹簧单元,但不可忽略为固定约束.最后,结合在制动器惯量试验台上开展的制动器热机耦合试验中热成像仪等设备测量盘面温度和变形的结果,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说明制动钳对制动器热机耦合特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制动盘摩擦磨损不均匀易引起制动失效,导致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基于蝗虫体表因具有非光滑表面结构而表现出的良好耐磨特性,应用SolidWorks三维制图软件建立了不同制动盘表面微结构仿生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仿真软件,对不同表面微结构制动盘在不同初始速度下摩擦制动过程中的制动时间及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仿生制动盘表面结构的变化对制动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情况,表明直沟槽表面制动盘的制动性能和耐磨性能相对较好。该研究结果对寻求一种制动性能和耐磨性能良好的仿生制动盘表面优化设计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盘式制动器铜基摩擦片与制动盘的摩擦制动特性,分析了盘式制动器制动原理。通过对铜基摩擦片的摩擦特性进行实验,探讨了不同制动速度以及制动压力下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制动压力为30 N时,摩擦系数随时间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稳定后的平均值为0.46;磨损率随制动压力增加而增加,随制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此外,制动压力为30 N、制动速度为80 mm/min时,达到实验中的最佳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汽车在长下坡工况中,驾驶员需要通过轻踩刹车,使得汽车维持安全稳定的速度下坡,此时的制动盘处于拖磨的状态,温度会不断上升,极有可能产生制动热衰退的风险.为了研究在长下坡工况中制动盘的温升情况,本文基于fluent仿真软件,对几种不同的坡度、车速和车重的长下坡工况中的通风制动盘的热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制动盘在长下坡拖磨工况中的盘体温度场及温升曲线,确定了坡度、车速和车重增大均使制动盘温升速率增大,而车速增大会使制动盘对流换热加强,最终制动盘温升速率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对设计汽车长下坡工况中制动器性能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快速列车制动盘安全评定与寿命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含缺陷制动盘的结构完整性,应用断裂力学理论对快速列车制动盘进行了系统的寿命评估研究。根据对制动盘失效情况的调查和盘体应力变化规律计算结果,确定了制动盘失效机制,进而建立了制动盘安全评定与寿命预测模型,从工作断面、工作应力、断裂参量、计算方法、判别准则和评定步骤等方面对预测模型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在残余拉应力和热压应力组成的疲劳应力循环驱动下,盘体内部的初始缺陷处引发裂纹并扩展至表面是导致制动盘失效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动盘的结构设计、产品验收,以及运行大修期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对于高速列车及其他车辆和机械的制动盘安全评定与寿命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强 《科技信息》2011,(17):I0079-I0079
本论文在阐述汽车制动软管膨胀量特性对汽车制动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汽车液压制动软管膨胀量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相关标准要求对液压制动软管膨胀量试验进行了分析总结。随着汽车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汽车安全性的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和研究制动软管膨胀量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汽车盘式制动器的摩擦接触热弹性耦合非线性问题及其分析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8.1建立盘式制动器热弹性耦合分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确定对模型求解的边界条件、载荷步及模拟工况,研究进行制动器热弹性耦合分析的过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制动器工作过程中制动盘瞬态温度场、应力场等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浮钳盘式制动器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浮钳式盘式制动器的受力分析,建立了其关键部件钳体和支架的力学模型。应用大型机械CAD/CAE/CAM软件Ⅰ—DEAS对某一国产的浮钳式盘式制动器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和分析,求解它们在工作状态下的应力情况。结果表明,钳体和支架的设计强度满足材料性能要求,该制动器的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