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莘县凹陷的构造,沉积,盆地模拟及油气勘探远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玛西斜坡紧邻玛湖凹陷,区内百口泉组二段的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因此需要重新认识本区百口泉组二段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通过岩心观察、相关岩石薄片分析(普通、荧光以及铸体)、扫描电镜、物性以及试油等资料,对百口泉组二段不同沉积环境内砂砾岩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物性、孔隙结构以及储集空间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百口泉组二段岩石类型以砂砾岩为主;储集层属于特低孔-低渗类,含油性同物性成正相关关系;储集空间包括原生粒间孔、次生孔隙和微裂缝。沉积微相对有利储层分布和储集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是储集物性较低的根本因素,胶结物以及沉积组分为后期溶蚀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古地貌控制有利储层平面展布,异常压力和微裂缝有利于储集物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研究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泥页岩特征及潜力区。利用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泥页岩地球化学指标,分析油源潜力、储集性能及含油气性,并结合沉积背景,精细分析页岩油富集机理,寻找勘探潜力区。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泥页岩厚度大(70~120 m),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碳质量分数集中于2%~5%,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和Ⅱ_1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总体上具有较好的生油能力和条件,为页岩油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源;泥页岩储层孔隙度主要在10%~15%,储集空间整体上以粒内溶孔和微裂缝为主,是油气重要的运移通道和储存场所。齐家-古龙凹陷储层具有3期成藏,依次为嫩江组沉积末期、白垩纪末期和新近纪末。金53井区与英7井区为有利勘探区,以寻找基质型和裂缝型页岩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4.
新疆马朗凹陷油气二次运移模式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在石油地质分析化验资料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油气二次运移的一般模式特征,采用动、静态结合、单项与多项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油气二次运移特征。结果表明,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泥质烃源岩在晚侏罗世开始大量成熟排烃;具有早白垩世末期和晚白垩世末期两次成藏关键时期;以断层、不整合面、裂缝与连通性地层为运移通道,以垂向运移、短距离运移、源内聚集为主,侧向运移为辅的油气运聚特征。油气二次运移模式表现为:中、新生界以背斜、断背斜、岩性型聚集模式为主,上古生界以断块、断阶、地层型聚集模式为主。研究成果经实践证明在勘探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5.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发现区,现已发现5个大的油气聚集带,勘探前景好。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具有明显的源控、储控和断控成藏特征,油气藏主要分布在距有效烃源岩中心10 km范围内,NEE和NNE走向断层1 km范围内油气富集程度高,粉砂岩和砂砾岩为最有利的储集岩性,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最有利的沉积相。应用控藏要素多元叠合法对该凹陷南屯组二段进行了成藏有利区综合评价,优选出三级有利成藏区,通过分析有利区内断层型圈闭的断层封闭性能,对凹陷南屯组二段圈闭进行了成藏评价,优选出10个有利勘探目标,为凹陷下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渤中凹陷中深层储层具有埋藏深、储集性能差以及预测难度大等特点,储集层质量是制约中深层油气勘探成效的关键。在QHD36-3油田沙二段中发现的生屑云岩和含陆源碎屑云岩等白云岩储层,其储集性能明显优于相同深度的碎屑岩储层,将成为中深层高产油气层勘探的新领域之一。研究表明,生屑云岩等白云岩储层的形成主要受古地貌、古水深等因素控制,同时距离物源区的远近影响其发育程度。建立相应的沉积模式,对以生屑云岩和含陆源碎屑云岩等白云岩为目的储层的油气勘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二连断陷湖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模型 ,确定油气勘探领域 ,根据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等 30个凹陷的钻井岩性剖面、地震剖面、沉积构造、电性特征、测试结果和油气显示等资料 ,研究了断陷湖盆缓岸的大中型砂砾岩体的形成条件、储层微相特征和含油性 ,建立了相模式 .结果表明 :这类砂体属辫状河三角洲成因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等三个亚相、8个微相 ,存在以牵引流成因为主的沉积构造 .它的前缘水道和分支坝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和成油条件 ,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沉积岩最厚、面积最大的2个凹陷,该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油气勘探风险较大.针对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成藏规律复杂的问题,从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盖层特征及生储盖组合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特征和油气运聚期次及成藏过程等方面研究该区的油气成藏条件,认为该区暗色泥岩厚度大、横向变化快,以大一段-南屯组最为发育;砂岩和砂砾岩是最重要的储集岩体,浊流沉积和三角洲沉积是发育储集岩体的最重要相带;大一段是该区的区域性盖层,南一段和伊一段构成局部盖层,生储盖组合有下生上储型、自生自储型和上生下储型3种类型,油气主要沿断裂运移到小面积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预测出有利油气勘探区为苏仁诺尔断裂带、巴彦塔拉构造带、乌南次凹、苏德尔特构造带、呼和诺仁构造带、敖瑙海次凹、贝西次凹和霍多莫尔构造带.  相似文献   

9.
皖南沿江地区海相烃源岩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皖南沿江地区海相地层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方法综合运用有机岩石学、热解分析及有机地球化学等方法,详细研究了皖南沿江地区海相烃源岩的有机质生烃特征,并进行了油气勘探评价选区。结果研究区发育下古生界、二叠系、下三叠统3套主力海相烃源岩,其中下古生界、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为主,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较高,油气勘探应主要以找气为主;下三叠统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有机质丰度较低,但烃源岩厚度巨大,热演化阶段适中,可作为勘探远景目标。结论皖南沿江盆地群海相烃源岩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条件,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为了厘清陆相湖盆深水区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对页岩油气勘探区带优选的影响,对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泥页岩区进行精细岩心观察、测井分析、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解释、全岩光片显微组分测定、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微观孔隙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深水细粒沉积体系可划分出油页岩、深湖泥、底流改造砂、介壳滩、浊积以及块体搬运体共6种沉积微相。沉积微相与有机质赋存状态、储集空间类型以及油气富集类型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油页岩和深湖泥微相的储集空间类型以有机质孔、黏土矿物粒间孔、自生黄铁矿颗粒间孔、微裂缝为主,属于基质型油气富集类型;介壳滩、底流改造砂、浊积微相属于夹层富集型油气富集类型,是页岩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块体搬运体微相属于孔隙富集型油气富集类型。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圈闭成因分类法,将盆地油气藏类型划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岩性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三大类型及七种亚类型。油气藏类型受盆地不同的含油气结构层系控制,油藏主要围绕盆地主力生油凹陷呈环带分布,盆地不同构造带发育不同的油气藏类型。盆地资源探明率仅16.8%,还有可观的油气勘探潜力。盆地可划分为六个聚油单元,按各个单元的剩余资源潜力的分析,东部坳陷中央断凹—南部斜坡和西部坳陷是盆地今后勘探主要接替区带。  相似文献   

12.
东濮凹陷东南部是一个断裂构造复杂、沉积体系类型多样、具典型箕状盆地结构的油气富集区,油气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和岩相类型的控制.根据研究区油气藏形成的主导因素,可确定出反向屋脊断块油气藏、逆牵引油气藏等九种油气藏类型,它们具有各自的展布特征和含油气性.特别是在中央隆起带,油气藏类型丰富、油气分布层系多、含油气面积大,从而构成了具有油气勘探和开发前景的复式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3.
齐昆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4):5914-5916,5925
中部构造带是海塔盆地油气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塔南凹陷更是中部断陷带中勘探程度最高和油气产量最高的凹陷之一.随着海塔盆地勘探进程的不断深入,塔南凹陷古潜山勘探也获得工业突破,展示出较好的勘探前景.作为重要的储量接替区,有必要对古潜山油气藏成藏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对塔南凹陷古潜山油源条件、储层发育特征、油气运移系统的分析,总...  相似文献   

14.
东辛油气田为我国最大的复杂断块油气田,该区总体上由东营穹窿背斜、辛镇长轴背斜及过渡带三部分组成,受南北两翼近东西向延伸的二级断层的控制,呈现为东西向堑式背斜带。该区的断裂发育,断块多,断块大小、形状各异。构造的形成与下伏始新统孔店组上部和沙河街组下部的盐、膏岩和欠压实泥岩组成的塑性层上拱有直接关系。多期断裂活动导致油气在纵向上运移活跃,油气分布层位多,含油气井段长,油气藏沿断层呈叠瓦式展布,且由深到浅依次出现油藏、油气藏、气藏的完整序列。不同断块区油气富集程度差异大,构造翼部断块区较核部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5.
车莫古隆起对古油藏及油气调整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浅层次生油藏受古油藏位置及规模控制,为揭示车莫古隆起形成演化对古油藏、油气调整及次生油藏的控制作用。从井、震、油气水资料入手,利用流体包裹体GOI 值,确定古油藏油水界面,在古构造恢复基础上,按背斜油藏类型确定古油藏范围;根据古构造范围内砂体展布和厚度,参考已探明油藏参数,确定古油藏规模。准噶尔盆地由南向北掀斜后形成单斜背景,古油藏遭受破坏,综合考虑构造、断裂、不整合、砂体等因素,从古油藏出发确定油气运聚方向、路径和次生油藏发育区,提出腹部中浅层岩性地层油藏是主要勘探对象,由以前“沿梁”勘探走向斜坡带,改变了以寻找岩性–构造油藏为主的勘探思路,指导了莫17 等井发现。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构造的平衡剖面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平衡剖面理论为指导,利用平衡剖面反演技术,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深层3条代表性剖面构造的发育史.研究表明,研究区火石岭期初始张裂,沙河子期断陷强烈扩张,营城期断陷向拗陷转化,登娄库—泉头期断陷期后热冷却沉降,青山口—姚家期表现为弱伸展作用.从火石岭期—泉头期的整个深层构造发育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伸展盆地演化序列.从油气主运移期与构造形成期的配套关系考虑,古中央隆起带是深层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根据松辽盆地深层构造演化史,认为近期的勘探重点应放在以中央古隆起带为核心的深层常规构造油气藏勘探上,同时兼顾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油气运移流向研究有助于认识含油气系统内部的油气运聚与油气分布规律。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对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地区含油气系统中的油气运移流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区内现今异常压力的分布规律,并用逐层回剥的方法恢复了Es3+4和Es1+2的流体势。研究结果表明,异常高压和流体势的展布规律显示了油气主要沿着几个优势运移通道运移,笔架岭-西部斜坡带、双台子和中央低凸起等构造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部位,其中以向中央低凸起上的运移优势最为显著。研究区主要存在断裂带、横向连通的储集体和区域不整合面3类输导层,这3种输导层往往相互配合完成对油气的输导。油气输导层与优势油气运移通道往往形成统一的油气输导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油气输导的效率。油气勘探成果证明,研究区内油气运移的主要流向与有利油气赋存单元的分布相吻合,主要含油气单元围绕海南生烃中心成环带状分布,有利于指导后期油气勘探和勘探目标的优选。  相似文献   

18.
埕岛地区潜山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 ,埕岛地区潜山勘探获重大进展 ,发现了太古宇、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等多层系的潜山油气藏 ;油气藏类型有风化壳型、屋脊断块型、潜山内幕型及地层不整合层状油气藏。对该区潜山地质结构、成藏条件分析表明 ,被古近系 (下第三系 )覆盖的埕岛潜山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单元之一 ,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油气分布特征 ,而储集条件控制了油气富集高产。潜山油气藏多与第三系油气藏上下叠置 ,形成复式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东濮凹陷古近系凝析气藏成因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濮凹陷古近系凝析气储量丰富,凝析气藏成因类型复杂多样。对该凹陷凝析气藏的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探讨了不同成因类型凝析气藏的形成机理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原生凝析气藏和原油裂解成因的凝析气藏主要分布在深层环洼斜坡带,气侵富化型和运移分异型凝析气藏主要分布在浅层,逆蒸发成因型凝析气藏常分布在中等埋藏深度;在有基底断裂沟通深部石炭-二叠系煤系的部位易形成混合气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20.
根据渤海湾盆地区域地质特征和盆地内已发现的天然气藏特征,研究了渤海湾盆地的天然气藏类型及其分布序列和模式。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内的三个典型气藏(田)的剖析,初步探讨了天然气藏的富集规律,指出了今后渤海湾盆地天然气藏勘探的有利方向,为在该地区寻找大、中型气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