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二连盆地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含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建立二连断陷湖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模型,确定油气勘探领域,根据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等30个凹陷的钻井岩性剖面、地震剖面、沉积构造、电性特征、测试结果和油气显示等资料,研究了断陷湖盆缓岸的大中型砂砾岩体的形成条件、储层微相特征和含油性,建立了相模式,结果表明:这类砂体属辫状河三角洲成因,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等三个亚相、8个微相,存在以牵引流成因为主的沉积构造,它的前缘水道和分支坝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学》2016,(9):1493-1499
孤岛凸起西斜坡古近系地层发现油藏,有一定勘探潜力,但是受自身地质条件约束,勘探和认识程度较低,需加强基础地质和油气成藏研究.通过对该区沉积环境及沉积演化特征研究,结合岩性观察分析、粒度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等相关资料,认为研究区内沙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未见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水下辫状河道微相、水下辫状河道间微相、席状砂微相和河口坝微相4种沉积微相,并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学》2017,(11):1858-1866
针对南堡3号构造区中深层东营组二段(Ed2)-沙河街组三段(Es3)沉积类型认识的不统一,在研究区8口取心井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录井及岩矿等资料,对南堡3号构造区中深层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深水滑塌浊积扇和滨浅湖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物源来自西南方向沙垒田凸起,SQ1层序和SQ2层序时期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SQ3-SQ7层序发育多期叠加的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浊积沉积体系,分布范围受湖盆缓坡带构造背景控制.在此基础上,综合南堡3号构造区构造活动特征、湖盆边界形态、水体深度等因素,从典型地震剖面出发,建立了南堡3号构造区中深层坡折带控制的层序沉积充填模式,旨在对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东部构造带由于受构造抬升运动和构造反转作用影响明显,白垩系盖层沉积厚度较薄局部剥蚀严重,综合石油地质条件较差.随着区内南部榆树断陷、梨树断陷、德惠断陷等一系列断陷油气勘探取得成功,以及北部绥化断陷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表明松辽盆地东部赋存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目前缺乏对东部构造带白垩系盖层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演化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使得东部构造带整体的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估存在较大制约.主要通过精细的野外剖面测量并结合钻井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松辽盆地东部构造带白垩纪时期与五个构造演化阶段相对应的沉积物特征研究,从而全面掌握了东部构造带白垩系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的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结合野外露头、岩心、测井解释和地震相特征,研究了沉积相的纵横分布特征并建立了柴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盆地边缘的马北、马西和平台地区一带主要以冲积扇和辫状河沉积为主,靠近湖盆中心的南八仙、冷湖Ⅵ号和Ⅶ号、鄂博梁等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或前缘相带。路乐河组(E1+2)冲积扇较为发育,辫状河相对发育;下干柴沟组(E3)主要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下干柴沟组下段(E13)到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是一个辫状河向辫状河三角洲演化的水进沉积序列;上干柴沟组(N1)和油砂山组(N2)发生进一步湖侵,湖盆扩张,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的交互沉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柴北缘古近纪—新近纪从物源区向盆地中心发育的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模式,并探讨了沉积体系演化过程及其油气意义。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东部构造带由于受构造抬升运动和构造反转作用影响明显,白垩系盖层沉积厚度较薄局部剥蚀严重,综合石油地质条件较差。随着区内南部榆树断陷、梨树断陷、德惠断陷等一系列断陷油气勘探取得成功以及北部绥化断陷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表明松辽盆地东部赋存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目前缺乏对东部构造带白垩系盖层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演化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使得东部构造带整体的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估存在较大制约。本文主要通过精细的野外剖面测量并结合钻井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松辽盆地东部构造带白垩纪时期与五个构造演化阶段相对应的沉积物特征研究,从而全面掌握了东部构造带白垩系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认识内蒙古东部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意义,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将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划分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湖底扇等四种沉积类型。巴彦花组一段沉积时期,盆地周围普遍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湖盆面积小,以滨浅湖沉积为主;二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湖平面缓慢上升,湖泊面积扩大,沼泽相含煤沉积发育,煤层稳定;三段沉积时期,盆地东南部边界断裂活动加剧,湖盆快速沉陷,在盆地南缘发育了扇三角洲沉积,盆地北部则发育了大面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盆地内部发育了湖底扇沉积;四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又相对稳定,盆地湖泊面积扩大,发育了较厚的湖相沉积。根据有机地化测试分析结果认为半深湖-深湖亚相和滨浅湖沼泽微相的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是未来勘探的有利区域,这有可能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油气产量逐渐减少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8.
以野外露头、岩心描述、电测曲线研究分析为基础,结合二叠系盒8、山1段沉积结构、沉积构造特征,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山1-盒8段地层由下至上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其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等4种亚相类型;在对沉积相进行识别和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纵向上标准单井综合柱状图和南西-北东、西-东两个方向的沉积相连井剖面,可知从山1段到盒8段,由下至上表现出由曲流河三角洲转变成辫状河三角洲、水体由深变浅、物源向湖盆推进,整体呈现进积型三角洲沉积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下第三系沙四段为盆地断陷初期的产物,以干旱半干旱古气候为特征,沉积厚度变化大,埋藏深度往往大于3500m。根据岩心及沉积构造特征对该地区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建立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较深湖沉积体系为主要代表的三种沉积模式,对沙四段上部进行了环境分析,这对工区深层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沾化凹陷沙四段上部砂体微相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下第三系沙四段为盆地断陷初期的产物,以干旱-半干旱古气候为特征,沉积厚度变化大,埋藏深度往往大于3500m。根据岩心及沉积构造特征对该地区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建立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较深湖沉积体系为主要代表的三种沉积模式,对沙四段上部进行了环境分析,这对工区深层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研究区三叠纪延长组地层的岩性组分、沉积构造、地化特征、电测曲线变化规律和重矿物分布规律的详细研究,并结合地层在横剖面及平面上的变化特征确定了区内长33 油层组属于不同物源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并指出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分流河道、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是最有利的含油砂体.文中还深入探讨了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不同沉积微相及同一沉积微相中砂体内的不同内部结构对油气储集条件和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进而为勘探部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的岩相古地理 ,寻找砂岩有利岩性储层区带 ,通过研究区内延长组沉积背景和长4 +5—长2 油层组的地球化学、岩石组分、沉积构造和层序演化规律等沉积特性 ,划分了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沉积相带类型及分布规律 ,指出了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相砂岩是有利的储集体 ,探讨了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北东、北东东和西南三个主要物源方向以及发育机理 ,并对三个不同物源方向上形成的沉积砂岩的岩性组分、砂体分布等不同特征进行了对比和区别 .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三角洲沉积的发育机理  相似文献   

13.
以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为依据 ,对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发育典型的河控三角洲沉积 ,其中 7砂层组为三角洲平原沉积 ,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间湾微相 ,各小层及韵律层网状河道特征明显 ;8砂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 ,发育河口砂坝、远砂坝微相 ,每个韵律层从岸向盆地依次出现坝顶部、坝主体和坝侧缘及远砂坝。在本区 ,沙河街组二段沉积微相控制了油藏的剩余油分布 :在纵向上 ,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分流河道的中上部、河间薄层砂体和河口砂坝中下部 ;平面上 ,剩余油富集在河道边缘、坝侧缘、坝顶部的砂层中  相似文献   

14.
对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下第三系沙三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孤北洼陷下第三系沙三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十分发育 ,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 3个沉积亚相及 5个微相。受沉积物供给速率、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湖盆边界断层产状等因素控制 ,扇三角洲又可划分出退积型、进积型、陡坡型和缓坡型 4种类型。位于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好 ,可以构成优质储层。较深湖暗色泥岩为主要的烃源岩和盖层 ,扇三角洲前缘的砂砾岩体是较好的储集层。本区生、储、盖发育齐全 ,有着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描述、分析化验、测井等资料,探讨了二连盆地蒙古林砾岩油藏沉积微相特征,并深入研究了不同微相的沉积特征、电性特征、储集特征及展布规律;结合生产动态分析及油水运移规律研究,就沉积微相对油水运动规律的影响等进行综合研究,探索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的五种沉积微相砂砾岩体,不同微相具有各自特色的岩性及储集条件;储层的含油性、砾岩体的分布等,乃至油水运移规律、剩余油分布等,均明显受到沉积微相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陆西凹陷上侏罗统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中生代断陷湖盆陡坡发育的近岸水下扇识别标志、各亚相和微相的沉积特征,提出了水进型近岸水下扇的垂向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评价了近岸水下扇各微相砂体的储集性能,指出了富集油气的沉积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17.
咸化湖盆过渡相组(三角洲前缘与浅湖亚相)沉积特征与淡水湖盆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骨架砂体微相类型、分布等方面。研究其沉积控储机制,既是对湖盆沉积学理论的重要发展,也对中国陆相盆地碎屑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应用大量岩芯、测录井及铸体薄片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英东地区下油砂山组(N21)与上油砂山组(N22)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咸化湖盆三角洲前缘浅湖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与滩坝两种储集砂体沉积微相类型。两者在沉积构造、粒度分布、微观组构及测井曲线叠加样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沉积微相是优质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与湖盆水体咸化程度共同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分布。咸化湖盆碎屑岩储层整体成分成熟度偏低,以原生孔隙为主,溶蚀作用较弱,次生孔隙相对欠发育。强烈的早成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增加了岩石的抗压能力。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岩石粒度与胶结物含量。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盆地文昌A/B/C油田珠江组一段上部储层发育于浅海陆棚沉积环境,主要砂体为滨外浅滩、滨外砂坝复合体,相对而言滨外砂坝微相因水流的搬运、清洗作用强、泥质含量相对低、砂岩相对纯净而表现为相对优质的储层,但在平面及纵向上滨外砂坝微相变化较快,砂体的叠置关系不清,因此分析滨外浅滩、滨外砂坝沉积微相的特征,并确定储层砂体的展布规律对优质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3个油田的沉积差异性分析认为,构造走向控制砂体展布方向,距物源区远近和水体深浅决定储层砂体物性特征,文昌B油田近物源、水体较浅,其构造高部位的滨外砂坝砂体为优质储层分布区;文昌A油田距离物源较远、水体较深,储层物性最差;文昌C油田储层物性中等。  相似文献   

19.
南泥湾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及含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南泥湾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认识沉积微相与油气富集规律的关系。方法通过岩心观察、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粒度分析,结合钻井、测井资料,对南泥湾油田长6油层组岩性特征、沉积相特征及沉积微相含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区长6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水下天然堤和水下决口扇等6种沉积微相,其平面展布由北向南呈鸟足状。结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该区长6油层组含油砂体的骨架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该区今后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为基础,通过对沈84块沙三四段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沉积韵律、原生沉积构造、砂岩的粒度分布特征、古生物化石及砂体形态等沉积相标志的研究,确定其为一套扇三角洲相沉积,可进一步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三个亚相.区内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体,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边部、河间薄层砂、前缘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间等微相类型.此外,以单井微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大量的地球物理测井及录井资料,研究了区块内沙三四段四个油层组、30个小层、63个单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