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德江  张会强 《科技信息》2010,(16):I0210-I0211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应以"应用"和"技能"为主,而基础英语的教学也应当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的基础英语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实现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的衔接。本文初步探讨了为什么需要衔接,如何实现衔接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磊 《科技信息》2010,(27):284-284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有效促进器。在高职学生三年的成长成才生涯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如何在就业实习阶段继续完成学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让学生更快的进入职业角色?本文对就业实习阶段的心理教育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也是中高职衔接实践中的难点。我国目前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也尚在起步阶段。该文依托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所进行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研究了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如知识体系脱节、课程设置重复、课程内容重复、能力提升不明显等,并通过对原课程体系中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所进行的拆解与整合,形成了适用于中职学生的新课程体系,既满足了中职学生对高级技能的需求,又避免了重复学习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相似文献   

4.
范丽平  李丽容 《科技信息》2010,(31):I0006-I0007
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不仅要强化岗位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探讨了在"四阶段教学法"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实施学习性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以教师科研课题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静 《科技资讯》2014,(30):176-177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迅猛,但伴随着高职院校持续扩招、生源数量日渐减少、三本院校向职业技能方向转变等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生存境况日渐严峻。高效的学生管理是当今形势下不可缺少的竞争手段,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输出人才质量和提高院校知名度提供有效的保障。当前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手段参差不齐,本文在"导师制"的基础上,提出了"阶段交叉融合导师制",着重面向学生培养和管理的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以期能够探索出有效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高职自动化专业教育体系的衔接,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在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实现平稳过渡,这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构建、专业技能的系统养成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对中高职自动化专业教育体系衔接问题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中高职自动化专业教育体系的衔接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提升中高职自动化专业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7.
姚玉兵  顾春禄  贾姝娟 《科技资讯》2014,12(24):174-174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方式,学生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方法都与大学培养存在一定区别.从中职院校进入高职院校需要经过一定的考核,不同地区考核方式不同.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提倡根据院校特点进行考核模式的合理调整,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完成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工作,增加学生继续深造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都会遇到普通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的衔接问题,如何解决好这种衔接值得探讨。笔者提出以淡化等级证书考试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来有效地促进这两个阶段英语学习的顺利过渡。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政策和制度化的保证下,构建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职业学校多方参与的纵横延伸一体化中高职教育衔接培养模式,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指中职和高职教育这两种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机衔接,是职业教育内部的衔接。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推进现代职业体系建设的关键。该文重在解决问题,提出加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萍 《科技信息》2013,(23):282-282
<正>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才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尤其是现代化工业进程推进了对于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促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呈现出职业教育层次不断丰富,高等职业学院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的可喜局面。高职教育办学形式趋向多样化,如"3+2"或"3+3"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报考普通高校和高职等。但是,中高职教育在衔接与沟通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如何正确处理中高职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的衔接与沟通,有效促进人才的培养,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焦点难点。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使学生既能提高专业技能,也能提升理论基础,对于促进人才培养和提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现实教学中,中高职衔接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对于培养适应市场需  相似文献   

11.
实施中高职衔接,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最紧迫任务之一。从落实终身教育理念、顺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需求、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解决中、高职生源之困的高度对中高职衔接的战略意义进行了梳理,并对我国中高职衔接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对其发展阶段进行了重新划分,创新性提出了中高职衔接的调整夯实阶段,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吴俊  廖炜 《科技信息》2009,(36):124-124
现阶段高职教育正在迅速发展之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必然要进行改革。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特色部分,对工程造价这种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基于科学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理论以及参考其他高职院校的一些教学经验,提出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衔接与融通的实践教学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13.
工学结合模式是目前高职办学最普遍采用的办学方式,学生培养非常重视与企业的"对接",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使高职的"育人"环境更加复杂化,各种因素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这要求高职的管理者在大力促进与企业"对接"的同时,不断地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实现与企业"对接"与"育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中高职"衔接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基于中、高职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不同,在对口课程体系中如何衔接是其核心问题.研究"中高职"高等数学专业的教学衔接问题,对促进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门建华  刘玉 《科技信息》2010,(34):I0073-I0074
高职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职数学教材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高职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表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思维品质的肤浅性;思维角度的局限性;思维定势的消极性。学生思维障碍的成因既有教师"教"的原因,也有自身"学"的原因,还和其自身的个性品质有关。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途径主要有:注重个性品质培养;强调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项目教学"在电视新闻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已被普遍使用,而在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中使用是高校实施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生的尝试。开展项目教学可以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与"术"的结合的"上手快"而又"后劲足"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熊海燕 《科技资讯》2014,(35):199-199
物理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是高职无损检测专业必修的课程。传统的高职物理课偏重理论教学,追求物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专业课程结合不紧密,致使很多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这严重脱离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与"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也不相适应。该文依据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无损检测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物理在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中基础课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专业特点,针对该校高职物理教学生源质量不高、物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与专业课教学的衔接不够、教材与专业课程不配套等进行分析,并针对该校学生的基础水平,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的选择、学生成绩考核等方面对物理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总结了适合该校高职无损检测专业物理教学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8.
王小芳 《科技信息》2009,(10):153-153
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在学习内容上具有"专业化程度较高,实践知识丰富,职业定向性及动手能力很强"等特点,"平面设计"就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高职学生在基本设计能力上存在着欠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如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应用技能,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人才,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人才招聘的条件中都有"具有团队协作能力"这一项要求,这也就决定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一定要具有团队精神。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高职院校团队精神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培养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着重对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原则和途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项原则,四种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杨喜录 《科技信息》2011,(7):I0205-I0205,I0304
建构工学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提升、促进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和可持续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积极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打破传统育人模式"重理论讲授、轻实践锻练,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的滞后思维定势影响,积极探索创造性高职人才培养之路,努力走出当前高职人才培养发展"高原期",轻松步入快车道的科学有效途径。本文拟以这一理性科学思维为基础,谈谈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