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由于特定的环境和特殊的受教育者,德育成为了农村教育链条中的最薄弱环节。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无论是从观念、内容上,还是从方法、管理上都存在弊端。若要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必须调整德育主题目标和内容;加强培训,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促使德育走近学生,走人家庭,走向社会;优化德育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才能同时发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高校德育适应社会环境是两者协同发展的前提。高校德育通过增强主体性、耗散性、预示性,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高校德育优化社会环境是两者协同发展的条件。通过建立家校联动机制,优化家庭环境;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通过加强舆论引导,优化大众传媒环境。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环境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高校德育社会环境存在经济发展滞后、地缘政治复杂、残存落后文化的不利影响等问题,所以应该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加强党性和政策宣传及教育,优化民族文化成果等方面优化民族地区社会环境,以促进民族地区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对传统的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改革体制、完善机制,不断增强德育建设的活力;回归生活、感召心灵,不断增加德育建设的效益;整合教育、优化环境。不断赋予德育建设以崭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德育社会学角度论述德育在人合社会的适应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强调了德育因素的客观性、德育的重要性和德育的科学化问题,提出了优化德育过程的几条原则,对德育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文章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方法,针对德育环境这一不可忽视的因素,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德育所处的特殊环境。  相似文献   

7.
环境改造人与人改造环境是辩证统一的,德育环境制约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环境育人的特点适合新时期德育的需要。要优化德育环境,探索高校德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环境及教育自身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大学德育表现出日益强劲的功利性趋向,强调道德服务于社会现实发展的工具功能,遮蔽了德育之于个体的个人发展及精神享用等本体功能。本文基于对大学德育功利化的理解,从德育功能、德育本质、德育目的道德学习等方面对大学德育功利化的表现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造成大学德育功利化的原因进行归因分析,重点从社会环境分析、历史线索追踪、理论根基探讨三方面剖析了功利化德育产生的深层根源,以期能对当前大学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对大学德育的改革和优化有些许的启示,从而对超越德育功利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媒介环境是影响德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德育在接受媒介环境的影响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的能动过程。当现代媒介环境的发展变化影响进而弱化高校德育的效果时,高校德育为了实现其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必须应时而变,迎难而上,加强其功能的发挥。在现代媒介环境下,高校德育的导向功能、中介功能和创设环境的功能显得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0.
迟荣杰 《科技资讯》2005,(22):126-126
改进高校德育方法是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德育方法的实践性、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增加高校师生的交流渠道以及优化德育环境几方面来探寻如何改进高校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1.
韩国、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特色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雨  管宁 《洛阳大学学报》2006,21(1):119-122
韩国与美国在开展道德教育过程中,巧妙地利用道德教育方式的隐蔽性,注重道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渗透,侧重于通过道德教育实践、大众传媒和社会公共环境强化道德教育的效果。吸收借鉴这些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社会道德环境中的失德现象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它易于动摇学生的道德信念,并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选择。要破解这一困局,就要突出学校德育对社会的引领性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提高其道德主体能力,并积极优化校园德育环境,加强师德建设和学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越来越被德育界各方人士所重视,在被广泛关注的背景下也说明我们当前学校德育实效性较低的一个不争的事实.德育实效性较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德育管理的缺失是重要成因之一,本文以德育实效性为出发点,从德育管理层面中的德育教师管理对学校德育的作用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完善中学德育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丽 《山西科技》2010,25(2):138-139
德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德育正面临困境,主要表现为德育效力欠佳和大学生普遍存在道德缺憾,文章在分析困境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德育教育的应对措施,即要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重塑合理的道德理念、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开辟多样的德育途径。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道德水平下降与未成年人德育工作低效密切相关。未成年人德育低效既有社会隐性和显性因素的影响,也有中小学德育自身方面的问题。综合考虑全球信息化、生活化、生态化、价值多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未成年人德育低效的原因,有必要针对时代特点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用后现代德育新理念作指导,构建未成人德育新模式,从而增强我国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小学德育课是学校环境中实施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主阵地。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教育都是一种唯理性的教育,德育往往背离了人自身,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唯知识论,小学德育课遵循知识的逻辑,无视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内容比较抽象空洞,方法单向单一,偏重系统知识的传授,由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源于生活的思想品德教育,能有效引导儿童去沐浴他们生活中的阳光雨露,享受健康快乐的道德生活,实现德性的整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美高校德育之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对于德育的重视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点。随着现代科技对德育的影响日益显现,经济全球化对德育影响的加深,世界各国对大学生的德育都面临着一系列共同问题。通过对中美德育的分析比较,有助于增进两国高校德育的相互了解,有助于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理论是一种兼具哲学、心理学特色的道德教育理论,它的形成与其独特的个人经历以及特定的美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有关,从理论来源上看,它还受到多种道德哲学传统、道德心理学传统和道德教育学传统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基于人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改造关系,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野观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改造关系衍生出的是主体与主体的互动,而不是主客体关系的对立.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主体在德育交往的时代变迁中,却呈现出曲折复杂的发展状况.以此反观当前我国德育交往与德育主体发展的特殊性,为德育未来走向的价值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