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渭河咸阳段傍河水源地地下水环境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城市地下水处于过量开采、地下水严重污染的问题,通过对渭河阳段傍河水源地地地下水质的调查,了解了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分析了渭河水对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质的影响。从长远看,要对渭河水和潜水进行处理,以保证深层承压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渭滨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质变化预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西安市渭滨水源地位于渭河南岸,属于傍河集中地下水源地,开采量约为98100m^3/d。目前,渭河水已受污染,但渭滨水源地地下水潜水未受污染,承压水质良好。运用地下水污染物数值模型对未来地下水质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当可水为三类水时,到2010年渭滨水源地地下水质仍符合饮用水质标准。但从长远来看,保护该水源地的关键是治理渭河水污染。  相似文献   

3.
傍河水源地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确定与开采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北典型的傍河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在明晰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前提下确定区域地下水类型,并根据现场勘察试验获取的水文地质参数,对区内含水层进行概化,建立了地下水流运移模型,运用解析法对区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求解.并在拟定开采方案的基础上,运用仿泰斯公式及井函数计算出合理的开采井布局,使开采方案达到最优,获得水源地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并提出了一种可以满足区内水资源需求且不会产生有害降落漏斗的地下水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4.
应用SOS/Umu遗传毒性检测方法,检测五常市河水及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物质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价;表征不同季节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五常市河水和傍河地下水中均存在遗传毒性物质,河水遗传毒性水平较高,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水平显著低于河水,说明傍河取水(riverbankfiltration,RBF)对河水中的遗传毒性物质有一定去除作用,去除率最高可达99.6%.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河水及傍河地下水存在致癌风险,风险水平最高可达5.53×10-6;河水及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季节变化特征显著,融冰期致癌风险值高于平枯水期和丰水期.表明温度和水量对河水和傍河地下水中遗传毒性物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健全水源地安全管理,优化饮用水处理技术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脆弱性研究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的基础,它一直是国际水文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第二松花江流域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DRASTIC 方法和GOD 方法对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并利用实测铬含量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DRASTIC 模型对第二松花江流域地下水环境脆弱性的评价较为合适,评价结果更能真实地反映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情况;第二松花江流域傍河区域的地下水环境较为脆弱,容易受到污染,故在布设水源地开采井时应尽量避开地下水高脆弱区,做到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宝鸡市近年来的水环境污染状况,以渭河及渭河的三条主要支流清姜河、石坝河、金陵河等四条河流为研究对象,根据十五个监测断面的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四条河流水质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得出: 2007年各河流判定为轻度污染,2008年嘉陵江、清姜河、石坝河、金陵河判定为轻度污染,渭河判定为中度污染.且2008年较2007年相比渭河、清姜河、石坝河、金陵河水污染程度都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地下水可开采系数计算结果的可靠程度及其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从参数存在的不确定性角度出发,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地下水可开采系数进行可靠度分析,结合实例定量分析了包气带对降水的有效利用系数αp、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g、作物对潜水蒸发的有效利用系数C、给水度μ和灌溉回归系数β等5个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地下水可开采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可靠度对应可开采系数(可开采量)的变化规律,并阐述了不同离势系数对可开采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参数服从正态分布时50%可靠度对应的可开采量比参数取均值时的可开采量小;地下水可开采系数计算结果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排序从大到小为αg,αp,μ,β,C.  相似文献   

8.
对甘肃省敦煌市、高台县、永登县、武山县、灵台县项目区共37眼监测井进行地下水水位监测,选择168眼典型灌溉机电井进行地下水开采量监测,分析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对项目区地下水开采与补给平衡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敦煌和高台项目区地下水变化属于灌溉-开采型,与河西地区内陆河的井-河混灌区的地下水动态变化一致,武山和灵台项目区在灌溉用水期地下水埋深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各项目区灌溉开采量均未超出控制量.对各项目区地下水开采量及补给量进行分析,认为地下水开采量均小于补给量,属于正均衡.  相似文献   

9.
李森  桂芳 《甘肃科技》2009,25(1):52-53
了解马滩井群地下水质的变化和现状;采用国标方法进行检测;地下水水质在开采初期良好,随开采量的加大呈现下降趋势。近年来,在控制开采量的前提下,水质开始趋向好转;应加强对地下水的科学管理,保护地下水水源。  相似文献   

10.
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和数值模型,从充分利用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和防止岩溶塌陷的角度出发,针对城子坡地下水制定了两种开采方案并分别对其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将地下水年平均开采量控制在2.35万m3/d以内,丰、枯水期开采量进行适当调整,合理设置开采井,进行分散开采,不仅能保证当地工业和生活用水,还能有效控制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降低岩溶塌陷和污水下渗的危险,实现城子坡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河流沉积一直是地貌学家、沉积学家和水力学家的研究重点,目前对渭河时间尺度上河流形态变化现象的相关研究并不缺乏,但对于曲流河不同河段的河型对比及河型转化控制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曲流河低弯度到高弯度的转化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通过对渭河流域地区现代河流的Google卫星影像、实地勘察、样品采集以及相关遥感水文资料进行分析,明确了两种河型的现代沉积特征及河型转换因素,最终绘制了渭河下游河型转化模式,实现了渭河下游现代河流沉积体的岩性、沉积相类型、河型转化主控因素及沉积模式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渭河下游河型转化的主控因素为河床坡度、河流流量和含砂量。对进一步研究古河道变迁、沉积模式及其蕴藏的油气、地下水、矿产等资源分布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Seven terraces along the Weihe River in Longxi basi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se terraces all consist of archetypal duality in structure, namely the floodplain deposits and the layer of gravels overlaid by varying thickness of the loess. By resorting to various dating approaches such as palaeomagnetic,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ece (OSL), 14C and loess-paleosol sequence, we provide preliminary timing of these seven terraces along upper Weihe River. Analysis on sedi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ating of these terraces showed that seven terraces may be jointly generated by tectonic uplifts and climatic changes. Tectonic uplifts may accommodate initial river incision, and climatic change may be responsible for processes of subsequent channel widening and aggradation. Aggradation normally occurs during glacial periods, in contrast to down-cuttings during transitions from glacial to interglacial period. Moreover, on the basis of the timings and heights of these terraces, we infer that the long-term rate of river incision was determined to be 0.2 m/kyr during the last 870 kyr, which differs from other river incision rates. This discrepancy may reflect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tectonic activities 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during the Pleistocene.  相似文献   

13.
Dating and genesis of the upper Weihe River terraces in Longxi basin,Chi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even terraces along the Weihe River in Longxi basi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se terraces all consist of archetypal duality in structure, namely the floodplain deposits and the layer of gravels overlaid by varying thickness of the loess. By resorting to various dating approaches such as palaeomagnetic,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ece (OSL), 14C and loess-paleosol sequence, we provide preliminary timing of these seven terraces along upper Weihe River. Analysis on sedi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ating of these terraces showed that seven terraces may be jointly generated by tectonic uplifts and climatic changes. Tectonic uplifts may accommodate initial river incision, and climatic change may be responsible for processes of subsequent channel widening and aggradation. Aggradation normally occurs during glacial periods, in contrast to down-cuttings during transitions from glacial to interglacial period. Moreover, on the basis of the timings and heights of these terraces, we infer that the long-term rate of river incision was determined to be 0.2 m/kyr during the last 870 kyr, which differs from other river incision rates. This discrepancy may reflect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tectonic activities 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during the Pleistocene.  相似文献   

14.
江河水位升降对堤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针对洪水期江河堤岸溃堤,溃坝问题、研究了水位变化对堤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考虑堤岸体的透水性和地下水浸润造成堤岸体软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初步论证了因堤岸体中潜水位变化的滞后引起的快速退水的危害性质,同时发现了不管是退水还是涨水,都存在一个使堤岸边坡的稳定系数最小的水位值。这一结论对堤岸边坡的设计和防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河图与河图猜想,并对河图猜想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河图猜想不成立.  相似文献   

16.
论河流功能     
 针对河流功能认知不深入的问题,从系统论观点出发,对河流功能本质进行了探讨,服务于河流功能的可持续利用,以期推动河流功能理论发展。研究表明,河流功能是河流系统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和效用,是河流系统发挥的有利作用,由河流系统结构决定,通过河流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实现,通过对自身及外部环境需求的满足表现,通过采取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和低层次需求优先原则权衡对河流的需求实现河流功能和谐。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0~2014年玉符河流域4组孔隙含水层、岩溶含水层水位监测数据及同期济南市降水量数据,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和交叉小波变换对地下水位与降水量的时滞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地段不同含水层的水位变化规律较为一致,降水量和地下水位存在约1年的连续主震荡周期。自上游到下游,地下水位与降水量的时滞逐渐增大,岩溶水位与降水量的时滞为73.22~117.99 d,孔隙水位与降水量的时滞为75.00~127.52 d。对于相同地段不同的含水层,岩溶水位对降水的时滞整体上小于孔隙水位对降水的时滞。  相似文献   

18.
渭河流域致洪暴雨的天气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渭河流域致洪暴雨进行分析,以便得出其时空分布特征、天气环流特征,以及暴雨型和天气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致洪暴雨预报和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1954年至2004年渭河流域70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流域洪水灾害资料和高空天气图资料,应用统计学和天气学方法,得出近50年来渭河流域致洪暴雨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天气环流特征,总结出了暴雨型和天气型等不同类型,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近50年来渭河流域年均出现1次致洪暴雨过程,最多年份出现5次;致洪暴雨发生频率最高在7月上、下旬和8月上、中旬;致洪暴雨分为上游暴雨型、连阴雨中暴雨型、本区域暴雨型和叠加暴雨型4种类型,产生暴雨的大气环流形势分为低槽型、西南气流型、低涡切变型和副高控制型4种。结论渭河流域洪灾的形成与本地暴雨有密切关系,多数致洪暴雨都有低空急流相伴,低槽型和西南气流型是产生致洪暴雨的主要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19.
黄芬  吴夏  杨慧  张春来  曹建华 《广西科学》2018,25(5):515-523
本文系统总结了桂林毛村地下河观测站在岩溶关键带垂向上碳循环的监测工作,为基地进入岩溶关键带监测网络奠定基础。对岩溶植被层-土壤层-岩石层-地下水无缝连续体的碳循环监测,包括不同地质背景下典型植被的光合速率、自然植被下凋落物的分解(植被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库的组成及转化、土壤微生物及有机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土壤层)、洞穴CO2浓度及同位素的变化(气体-岩石作用层)、流域水体无机碳特征、外源水对岩溶碳汇过程的促进(地下水层)等方面。经过长期的科研积累,形成一套包括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岩溶水文过程、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在内的野外及室内研究方法,为流域尺度岩溶关键带碳循环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但岩溶关键带碳循环过程中的生物作用及现代CO2在岩溶关键带中的周转时间研究较少,亟待加强。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岩溶关键带碳循环的研究具有地域优势和学术优势,适合成为我国岩溶关键带监测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