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洁 《科技信息》2013,(9):181-182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城市道路拥堵越来越严重,如何缓解交通拥堵成为交通规划发展的另一重要研究分支。在研究如何缓解拥堵前,更深刻的了解拥堵路网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拥堵路网的定义入手,定性评价拥堵路网与定量评价拥堵路网相结合,最后了解道路拥堵对社会和人们的严重危害。这既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研究和认识拥堵路网,也能为缓解拥堵路网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GPS轨迹数据的拥堵路段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真实的GPS轨迹数据,对城市拥堵路段进行预测.在此过程中,摒弃传统的基于交通流预测和拥堵识别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拥堵向量和拥堵转移矩阵的拥堵路段预测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路段拥堵的时间周期性和时空相关性,通过对出租车GPS轨迹数据进行挖掘和训练,建立拥堵向量和拥堵转移矩阵,实现对拥堵路段的预测.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了所提的拥堵路段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定性和定量分析城市道路拥堵情况,选用能够消除道路等级影响的INRIX指标,利用出租车轨迹数据计算道路拥堵指数,并提出道路拥堵指数异常的判定和基于区域连续性的拥堵指数修正方法. 利用福州市2015年5月份出租车轨迹数据计算道路的拥堵指数,研究了福州市工作日早高峰期间在量化指标下道路拥堵的时空分布,并尝试挖掘道路拥堵的关联规则为居民出行提供建议. 结果表明,在工作日早高峰时段,福州市道路拥堵在时间上的分布呈三段式,而在空间上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拥堵传播规律与消散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是深入理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规律,从而制定科学的管理控制策略.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交通拥堵基本概念,以及城市交通拥堵传播规律与消散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本课题组在城市交通拥堵传播规律与消散控制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采用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拥堵传播模型,分析突发事件所导致交通拥堵传播规律,交通需求增长所导致拥堵瓶颈识别,提出动态拥堵消散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存分析的非参数方法,建立基于风险的交通拥堵持续时间模型,根据北京市三环快速路的交通流数据,对三环道路交通拥堵持续时间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三环各路段的拥堵持续时间56%在4 min以内,90%在12 min之内;当拥堵持续时间超过12 min之后拥堵结束的可能性小于10%.外环比内环更容易发生拥堵,但当拥堵发生后内环的拥堵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6.
偶发性交通拥堵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及衍生性,拥堵发生后需要快速进行控制以防止拥堵向上游路段及交叉口漂移,同时应对拥堵内部进行及时疏散。从交通事件的发生导致道路瓶颈到拥堵完全消散这一过程中,拥堵区域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根据交通流参数及拥堵传播速度,提出了一种以疏散为目的的拥堵区域动态划分方法,划分为阻塞区、过渡区和常态区3个动态控制子区。同时,在不同的动态控制子区实施对应的控制措施。数值模拟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拥堵区域控制子区动态划分及控制方法能快速疏散拥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越发严重,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大量关于城市交通拥堵界定与判别的基础上,基于模式识别理论中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设计提出一种"畅行"、"一般拥堵"及"严重拥堵"道路拥堵三分类研究模式。以南京市虎踞路这一城市主干道路段为算法实例研究对象,结合实测采集和Vissim仿真拥堵交通流数据,借助Matlab实现设计算法的城市道路拥堵分类和判别,实验结果表现出较好的分类和检测效果,表明设计算法应用城市拥堵判别是可行的,且可以进一步优化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城市道路网络的拥堵状况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层次分析以及神经网络理论构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以层次分析为准则,从微观层、中观层、宏观层等方面建立道路交通拥堵三层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一致性判别矩阵界定道路交通拥堵评价因子综合权重,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了道路交通拥堵的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对道路交通拥堵评价区间进行阈值确定,将道路交通拥堵评价集界定为严重拥堵、中度拥堵、轻度拥堵、较为畅通、畅通等5个等级.以2016年上海市20个交通小区的道路交通拥堵数据为样本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邓小川  康伦 《科技信息》2013,(22):118-119
本文对红旗河沟立交拥堵现状进行交通量和车速调查,对立交各出入口进行拥堵原因分析[1],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红旗河沟立交拥堵的对策。该立交受本身设计缺陷、周围环境,以及交通管理不善的影响,要解决立交的拥堵,首先要合理布置公交车站,加大交通管理力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立交拥堵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空中交通拥挤和拥堵问题,提出从空中交通流的角度出发,区分界定空中交通拥挤和拥堵,并建立拥堵程度评估模型来评估空中交通网络的拥堵程度。空中交通拥堵发生时可将系统划分为非延误部分和延误部分,建立拥挤程度评估模型评估空中交通网络的拥挤程度,建立延误程度评估模型评估空中交通网络延误程度,对两个部分分别赋予不同权重建立空中交通网络拥堵程度模型。最后采用某大型机场发生的某次空中交通拥堵作为算例数据,结果证明了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交通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快速路交通控制策略,以实用高效的管理手段缓解交通拥堵。在常发性拥堵应对策略方面,针对实际道路空间条件和拥堵时间特征,提出常见组群的协调控制策略与周期拥堵的分时段管理策略;在偶发性拥堵应对策略方面,提出突发事件的预案调度策略,并分别提出相应的实现方法与应用流程设计,用以指导快速路控制系统设计和交通管理的实战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累积Logistic回归道路交通拥堵强度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的道路交通拥堵强度评价模型缺乏有效的定量方法来划分拥堵的各个等级,选取的拥堵评价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等问题.为了改进上述不足,该文在分析拥堵强度序次特征后,将累积Logistic回归引入到道路交通拥堵强度评价模型.采用似然比检验方法验证了累积Logistic回归的适用性,并采用Wald检验筛选自变量后,确定了以行程速度为自变量的道路交通拥堵强度评价模型.该模型的拟合优度判定系数(类R2)大于0.70,对实测数据的预测准确率达到73.39%.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拥堵状态下交通网络瓶颈识别问题,文章基于时空检测数据对道路节点和路段拥堵状态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城市交通网络瓶颈识别与分类模型。拥堵发生期间,以任意2辆浮动车连续通过拥堵路径各个交叉口时间间隔作为统计时间,以拥堵路径各个交叉口对应流向流出率作为统计对象,连续统计多辆浮动车通过时的交通量序列,建立了拥堵路径交叉口关联度模型并以此划分交通网络瓶颈。以划分的交通拥堵瓶颈区域作为密闭区域,通过分析拥堵路径平峰期间与拥堵期间的流入流出率,使用切比雪夫不等式在置信度95%范围内建立了拥堵瓶颈的3类模型:输入型瓶颈、输出型瓶颈和通过型瓶颈。以实际区域道路网络为研究对象,使用上述模型对拥堵区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识别并分类交通网络瓶颈。  相似文献   

14.
借鉴国外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缓解我国快速路常发性交通拥堵,保持快速路高速、安全和舒适的特性,已成为我国快速路管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快速路常发性交通拥堵可分为主路拥堵、辅路拥堵和主辅路拥堵三种类型,造成各种拥堵的原因及缓解各种拥堵的方法不尽相同,需要分别从产生原因、控制方式、技术方案和控制流程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最终确定缓解快速路常发性拥堵的具体对策,为解决实际交通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杨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8):1746-1750,1761
针对中小城市临时交通管制措施下出现的交通拥堵状况,应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TransModeler建立拥堵区域路网模型。运用动态交通组织手段来实现拥堵区域交通总量控制,均衡路网交通压力。以曲靖市中心城区拥堵区域动态交通组织优化为实例,通过仿真结果对方案实施前后的各拥堵路段的交通流运行状况进行评价,证明了流量调控方法对缓解拥堵区域交通状况具有一定的科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冰雪条件下的信号交叉口上游拥堵识别问题,提出基于研究临界消散车队长度值的拥堵识别方法. 该方法根据汽车行驶理论与拥堵区间车辆行驶特点,将拥堵临界车辆的行车过程分为加速、匀速和减速过程,通过分析的拥堵排队车辆通过交叉口的过程,建立不同冰雪路面信号交叉口拥堵识别模型. 通过不同条件下相关参数标定,计算上游路段拥堵临界位置. 利用哈尔滨市区一个交叉口的实际调查数据进行验证,证明该模型能很好与实际相契合.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日常轨道交通站点拥堵问题,提高地铁车站客运效率,利用AnyLogic仿真软件对地铁站进行模拟仿真,得到地铁站行人密度图,分析地铁站拥堵瓶颈点,从行人流线和站内设施设备布局两个角度提出针对性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地铁站站厅层安检区和站台层扶梯组通常为地铁站拥堵瓶颈区,改善安检区域与扶梯出口区域的拥堵是提升地铁站客运效率的关键。在安检口增设独立安检系统,适时安排工作人员引导拥堵区人流是既经济又高效的措施。采取措施后,拥堵区行人密度有所下降,验证了优化措施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为地铁站客流组织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本文在现有的导航仪基础上,考虑到道路的实时情况,设计新的导航仪,帮助居民选择出用时最短且能尽量避免拥堵的路线。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在存在不拥堵路线的情况下,利用最大流模型计算出道路流量,结合实际流量,在尽量避免拥堵(实际流量不超过最大流量)的情况下,求出最短路程,给出建议。然后,考虑拥堵问题难以避免,加强了与实际道路状况的联系,对道路出行选择模型进行了优化,先将道路分为非常拥堵、存在拥堵、畅通三种情况,然后再根据道路实时流量,利用G-LN的模型计算出车道的速度,结合路程,找出用时最短的路线。  相似文献   

19.
以拥堵道路网的静态交通流分配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拥堵条件下的路段阻抗函数;然后,构建了拥堵道路网静态交通流增量分配的非均衡分配方法,并引入"疏解率"的概念描述拥堵道路网交通流的分配结果;最后,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了畅通与拥堵条件下道路网静态交通流分配的特点,并提出在工程应用中的误区.结果表明,拥堵道路网的静态交通流分配可有效地描述交通流绕行缓堵行为;在拥堵道路网中,实际距离相对较短的路径,会进入高度拥挤状态,疏解相对较小的交通量;而实际距离较长的路径,会疏解较大的交通量.  相似文献   

20.
城市桥梁拥堵状况下车辆荷载模型及其对桥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城市道路的车流分布特点,分别建立了小轿车、大型客车和重型车三类车辆模型,然后依据拥堵情况拟定针对城市桥梁拥堵的车辆荷载模型。通过实例计算,比较分析桥梁在设计状态下和拥堵状态下的荷载效应。计算表明,由小轿车和重型车组成的拥堵车辆荷载产生的荷载效应可能大于城A和城B荷载产生的效应,是影响桥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