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辰卉 《科技资讯》2014,(36):228-228
近年来译者的身份逐步从原有的"仆人说"的传统翻译观,进一步阐释为"隐身说"的论点,而对于译者新的隐身身份人们仍缺乏细致深入的了解。以往的讨论多集中于翻译主体是谁本身的探讨,而很少有谈到译者的主体性和译者隐身身份的关系,分别知道译者的隐身身份和译者发挥主体性的作用,却不知二者其实是有机的结合体。该研究为从译者主体性谈译者的隐身,从如何隐身及隐身的深层原因探讨译者的主体作用,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阐释,以帮助译者更顺利地完成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2.
邓艳 《长沙大学学报》2010,24(1):118-120
朱生豪和梁实秋是我国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大家,他们在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制于原文本和译者的前理解,同时,作为译者,他们又可以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根据自己的翻译目的决定自己的策略。可见,译者主体性是译者主体受动性和主体能动性的统一。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充分肯定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译者伦理二维是指宏观层面上的译者职业伦理和微观层面上的译者个人伦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本文从译者伦理二维视角出发,以严复的翻译活动为例,指出翻译实践中译者伦理价值观念中某一维度的突显是受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和译者主体因素影响的,其翻译实践活动反过来又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译者是翻译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译者的知识结构对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译者的双语功底、翻译理论、文化素养、学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对译者的知识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主体性是国内翻译研究中的重要论域。一般来说,译者的“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是译者主体性的本质特征,并且译者发挥主体性存在前提条件和制约因素。在生态翻译学的视域下,译者主体性有新的内涵,即确立“生态人”的身份认同,自觉遵守“译者责任”伦理观的规范和约束,进而通过“译有所为”产出翻译价值,树立“尚生”的生态翻译价值观,发扬翻译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6.
自"文化转向"之后,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文化地位得以确认。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贯穿着整个翻译过程,主要体现在译者对原文的充分理解、译者对相应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译者再现原文时发挥的创造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从多维度解读了译者主体性,认为作者和文本中心论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译者的主体性作用,而翻译研究中的另一个极端则是对译者主体性的过度张扬。基于对实际译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运用主体间性理论探析了译者主体与原文主体、译者主体与目的语读者主体、译者主体和翻译发起者主体在外宣翻译活动中的互动关系与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黎 《科技信息》2012,(13):246-247
首先作者简单介绍了归化和异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译者的翻译目的,源文本的文本类型,读者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译者的文化态度和源文化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地位等等,最后得出结论:译者选择某种翻译策略是建立在一个或者是同时多个因素的基础上的,译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基于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探讨了翻译主体性因素在文学翻译活动中的身体体验、认知和再现的过程,突出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发挥,并强调了体验和认知对译者的制约作用,从而凸显了译者主体性的本质:译者主体性是创造性和受动性的矛盾统一体。只有充分认识到译者主体性这一双重属性,方能更好地理解对译者的隐身和显身这一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翻译中,译者的传统角色是隐身。不过译者的隐身是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韦努蒂反传统而推出异化翻译,其目的是使译者在译本中“现身”。可是,中外翻译实践表明,韦氏的这种让译者现身的抵抗式翻译也不能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通过对译者在文化翻译中所扮演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角色及其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所进行的分析来看,译者在归化和异化的中间地带的适度现身更能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散文集《野草》构建了复杂多重的时间要素。在线形物理时间的延续中,文本内部存在主观时间的循环观和梦魇性,同时蕴含感性思维特征下的空间把握。鲁迅对时间感悟的方式不仅有哲学意味的探寻,而且融入着社会性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学审美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读、作及其所知觉的对象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学审美的主体意识。认为:学本是一种具有想象性、情感性、可感性、社会性的本。读的主体意识主要表现是因人变形、自作多情、超越作。“误读”也是主体意识的一种表现,虽在同古人开玩笑,但从中也获得美感。学创作与审美,是太极中的两仪,相依相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创作者的主体性阅读是自觉自由的生命活动,它是审美想象力激活的重要方式,也是形象创造的前提条件。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强调文学经典的主体性阅读,而且要强调思想经典的主体性阅读。只有通过形象与思想的自由综合,文学想象与形象创造才会实现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以通道县9所小学为案例,选取学生传承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在对访谈文本数据逐级扎根编码的基础上,提炼出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学生传承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构建并阐述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学生传承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学校传承的过程中,学生传承人的传承行为受传承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维度的共同影响;传承态度由工具态度和符号态度共同构成;主观规范由学校强制规范、同学示范规范、学生个人规范、父母示范规范共同构成;知觉行为控制由自我效能感、外部控制力共同构成。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景观基因理论,还为推动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的学校传承提供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主观色彩概念的定位,结合主观色彩的表现基础,分析了设计师如何更好地把握与应用主观色彩,使主观色彩结合设计的要求与目的倾注于设计作品。这一过程不仅是设计内在的演绎方式,还是设计目的和意愿的外在展示,彰显了设计师设计作品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以评教文本为研究对象,针对在评教文本中解释说明类反语的特点,该文构建包括主观矛盾、客观矛盾、情感程度的3种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矛盾关系的评教文本解释说明类反语的检测算法.首先,将评教文本分为主观叙述文本与客观描述文本;然后,使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分析在主观叙述文本中的主观矛盾及在客观描述文本中的客观矛盾;最后,对包含并列实...  相似文献   

17.
群组决策中专家权重确定的主客观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群组决策中专家权重的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主客观赋权法,该方法是通过评分矩阵的特征根来确定专家的客观权重,并通过此权重来修正主观权重,使确定的权重同时反映主观和客观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短文本因特征关键词稀疏而导致文本向量概念表达不够准确的问题,本文提出概念属性扩展特征关键词短文本聚类算法——STCBCFE(Short Text Clustering Based on Concept Feature Ex-pansion)。该算法通过HowNet的概念属性扩展特征关键词,以此增加文本语义特征和反映文本主题的特征关键词数量,进而提高短文本相似性;将其应用于短文本聚类,能够提高短文本的聚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短文本聚类的查准率和查全率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论述“指桑骂槐”不仅是一个成语,同时也是一种言语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自有其成立的特殊语用条件,也必然呈现出独特的语用魅力;它不但积极参与话语与文本层面的修辞建构,而且还能参与人的精神层面的修辞构拟。  相似文献   

20.
XML中的信息隐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ML作为Internet上的信息交换格式,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一出现, 使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支持,它将掀起新一轮数据处理和网络应用开发的革命.XML不是一种普通的文本语言,它用于置标电子文档,是一种使其数据具有结构化的置标语言.利用XML的这一特性,可以将秘密的信息隐藏到XML文本中. 这种方法主要是基于XML不是一种普通的文本文件,而是一种结构化的丈本.通过改变XML的标示字体的物理特性, 或变换DTD声明及其应用能量中的原始XML文档的逻辑结构,将信息隐藏到XML的原始文档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