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胶体中的氮、磷和铁对微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海洋微藻(海水小球藻、亚心形扁藻和球等鞭金藻)为对象,利用错流超滤技术提取海洋胶体,分别以胶体为唯一的氮、磷和铁源,研究胶体及其有机碳(COC)浓度对微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胶体为唯一氮源的体系,小球藻和金藻的脂肪酸与COC浓度之间无相关关系;低COC浓度下脂肪酸组分和含量多于高COC浓度下脂肪酸组分和含量.以胶体为唯一磷源的体系,3种微藻的脂肪酸各组分含量与COC浓度呈线性正相关;ccoc=0时脂肪酸组分最多,ccoc=238.4μmol/L时脂肪酸含量最高.以胶体为唯一铁源的体系,在COC浓度范围内(0~238.4μmol/L),各微藻脂肪酸含量与COC浓度呈线性正相关;ccoc=119.2~238.4μmol/L时,脂肪酸组分最多,含量最高.以胶体为唯一氮源体系培养的3种微藻的总不饱合脂肪酸含量最高,以胶体为唯一铁源体系培养的含量最小.  相似文献   

2.
在静水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饵料种类和浓度对太平洋真宽水蚤存活率、产粪数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食物碳含量为1.0 mg C/L的条件下,不同饵料投喂后,太平洋真宽水蚤的存活率、产粪数和产卵量有明显的差异(P0.05)。投喂亚心形扁藻、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的存活率高于球等鞭金藻和小球藻(P0.05);投喂中肋骨条藻的产粪数明显高于投喂其他4种单胞藻的产粪数(P0.05);投喂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的产卵量明显高于小球藻(P0.05),其他饵料种类的产卵量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对太平洋真宽水蚤生物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亚心形扁藻对太平洋真宽水蚤的产卵量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浓度的中肋骨条藻对太平洋真宽水蚤的存活率、产粪数和产卵量差异性显著,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其存活率、产粪数和产卵量逐渐减少(P0.05)。投喂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饵料浓度为2.0 mg C/L时效果最好,表明此浓度条件下的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是太平洋真宽水蚤相对适宜的饵料,可为人工培养太平洋真宽水蚤作为水产活体生物饵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对象,利用错流超滤技术提取天然胶体,研究胶体的浓度、粒径和来源对微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粒径为10 ku~0.22μm的不同浓度的胶体培养体系中,3种微藻的脂肪酸含量均在cCOC=4.8~238.4μmol/L出现最小值,小球藻和扁藻的脂肪酸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cCOC=0,而金藻的脂肪酸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 cCOC=119.2μmol/L;且当 cCOC=4.8~119.2μmol/L时,各微藻脂肪酸组分较多.在不同粒径的胶体培养体系中,3 种微藻的脂肪酸含量均在粒径为<1 ku的胶体培养体系中最大,组分较多,小球藻和金藻的脂肪酸含量在 10 ku~0.22μm的胶体培养体系中达到最小值,而扁藻的脂肪酸含量在1~10 ku的胶体培养体系中达到最小值.与河口和生物来源的胶体培养体系下相比,河流来源的胶体培养下小球藻的脂肪酸组成的成份较多,含量较高;河口胶体对微藻脂肪酸TUFA及TFA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亚心形扁藻吸收葡萄糖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H-葡萄糖示踪法测定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吸收葡萄糖的速率,结果表明,在天然海水葡萄糖浓度范围内,在适温条件下亚心形扁藻对葡萄糖的吸收是一种代谢过程,符合Michaelus-Menten方程,最大吸收速率为13.55μgglucose/L·h,在较高葡萄糖浓度下,温度为25℃时亚心形扁藻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线性增加,表明异养吸收依赖于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计磷、铁双因子六水平二重复的随机试验,初步探讨了协同交互作用对赤潮隐藻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铁交互作用(P×Fe)极显著,隐藻合适生长铁浓度范围为50 n mol/L~1μmol/L,隐藻生长的培养液最优组合为50μmol/L磷×50 nmol/L铁浓度和10μmol/L磷×1 000 nmol/L铁.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条件下,大鹏湾浮游动物优势种腹刺纺锤水蚤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的摄食实验表明,摄食率随饵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当达到最大值后,饵料浓度继续增加,摄食率反而下降,温度为15℃、20℃、25℃时,最大摄食率亦随温度增高而增大,且温度高时在低饵料浓度情况下即可达到最大摄食率,链状亚历山大藻虽能发先,但影响腹刺纺锤水蚤摄食的主要是光照的长短,在由链状亚历山大藻和亚心形扁藻组成的混合饵料中,腹刺纺锤水蚤偏食后者,它对二者的理论摄食模型为:y=12707.68-29073x+0.00018055x ̄2(r=0.9989)(y为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率,x为亚心形扁藻浓度)。  相似文献   

7.
CO2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光合放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鼓泡式光生物反应器,比较通入空气及不同φ(CO2)(1%、3%、5%、10%、15%)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光合放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2含量对扁藻生长及光合放氢均有影响,其中φ(CO2)为3%时培养及光合放氢的效果最好,培养的藻细胞10d细胞密度倍增3.8倍,比生长速率为0.134d-1;培养到第7d,细胞密度调整为6×106个/mL,暗诱导12h后,在15μmol/L解偶联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作用下连续光照24h,培养的藻细胞产氢量提高70%,最大比产氢速率为3.24mmol/(g·h).代谢分析表明,φ(CO2)为3%时培养的藻细胞淀粉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2.1倍,CO2作为惟一碳源时淀粉含量与产氢量密切相关.利用CO2培养提高扁藻细胞产氢量的工艺有利于温室效应气体的减排.  相似文献   

8.
藻类在不同磷浓度下除磷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型月芽藻、普通小球藻、斜生栅藻在高磷浓度下的去除磷的能力小于其在较低磷浓度下的除磷能力,而沙角衣藻在不同磷浓度下的除磷的效果则与其它3种藻相反;而从去除磷率来看,其能力大小依次为:沙角衣藻、斜生栅藻、小型月牙藻和普通小球藻,藻类去除磷能力的大小是由单个细胞除磷量和藻体生物量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以珍珠岩作基质固体培养六种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材料,设置025mol/L KH2PO4全磷(对照)、10μmol/L KH2PO4(低磷)、1μmol/L KH2PO4(极低磷)三种处理,于四叶一心时测定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变化.各自交系在低磷和极低磷胁迫时,叶绿素含量都升高.缺磷时不同自交系的根和叶的SOD及POD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自交系04099和04417叶片和根系的SOD和POD活性与对照相比均增加;04065叶片和根系的SOD活性比对照升高,但是POD活性比对照降低;04419在两个缺磷水平处理下叶片和根系的SOD活性较对照下降,叶片的POD活性较对照上升,但根系的下降;04242经两个缺磷水平处理后叶片和根系的SOD活性下降,叶片POD活性在低磷处理下上升,极低磷时下降,根系POD活性降低;04088SOD活性变化与04242相同,但是低磷和极低磷下的叶片POD活性比对照增加,根系POD活性在低磷条件下降低,极低磷下上升,玉米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在缺磷处理时发生改变,低磷和极低磷处理时所有自交系的叶片和根系MDA含量也发生不了同程度的变化,综合分析,初步判断自交系04099和04065是耐低磷胁迫能力较高的材料,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0、0.1、0.4、0.8、1.0、1.2 g/L)、磷(0、0.015、0.025、0.030、0.045、0.060 g/L)浓度下杜氏盐藻生长增殖的关系和特征,以及氮磷比(c(N)/c(P))变化等对该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杜氏盐藻对氮、磷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浓度增大藻增长率增大,浓度继续增大反而抑制藻的增长,属于营养依赖型藻类。不同氮质量浓度梯度对杜氏盐藻生长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对杜氏盐藻生长率K的影响不显著(P>0.05),最适宜的氮浓度为1.0 g/L;不同磷质量浓度梯度对杜氏盐藻的生长和生长率K具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最适宜的磷浓度为0.025 g/L。当c(N)/c(P)为40时,最适合杜氏盐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几种赤潮藻对温度、氮、磷的响应及藻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研究3种赤潮藻对主要生态因子的响应以及藻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改变温度及氮(N)、磷(P)质量浓度的条件下对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下拟菱形或(硅藻)、链状亚历山大藻和锥状施克里普藻(甲藻)的增殖情况作出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种甲藻的存在能促进硅藻的增殖,但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当温度为20℃,N、P质量浓度分别达到967μg/L和128μg/L时,混合培养中的拟菱形藻发生了爆发性增殖,藻细胞浓度已达到  相似文献   

12.
杨金华 《科技信息》2011,(27):345-345,373
为研究多环芳烃(PAHs)蒽(anthrancene)对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wille)Hazen)的毒害作用,以青岛大扁藻为实验材料,在实验生态条件下,蒽质量浓度设为0,10,20,40,60,100μg/L,采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蒽对青岛大扁藻生长的影响,并应用对数模型计算了其EC50值。实验结果表明,多环芳烃蒽具有抑制效应,并随着蒽浓度的不断增大,青岛大扁藻的相对增长率逐渐降低,蒽对青岛大扁藻的96h-EC50值为41.27μg/L。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白泥脱硫废水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化学分析,测定了脱硫废水中主要成分Mg2+、Ca2+、SO42-、COD和悬浮物的含量。通过毒理学实验介绍了白泥脱硫废水对中肋骨条藻和亚心形扁藻的生长速率、叶绿素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白泥脱硫废水对藻类(中肋骨条藻和亚心形扁藻)的叶绿素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对两种藻的光合和呼吸速率影响较小,当废水稀释浓度在20%-40%之间时对于光合和呼吸速率略有促进。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硝酸盐浓度(50~250μmol/L)对南极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Polar(ATP)麻痹性毒素含量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ATP所产毒素主要为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C2毒素),占细胞毒素总量的90%,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膝沟藻毒素(GTXs),如GTX5和GTX3,但未检出到其它麻痹性毒素.硝酸盐浓度的变化对ATP的细胞密度和生长率影响不大,但对GTXs和C毒素的单细胞毒素含量(fmol/cell)和毒素产量(μmol/L)均有显著影响.在培养期后期(第5天起),高硝氮浓度组(150μmol/L及以上)单细胞毒素含量比低硝氮浓度组(100μmol/L及以下)单细胞毒素含量增加了2~3倍,毒素产量提高20%~60%.但在整个生长过程中ATP的毒素组成保持相对稳定,均以C2为主要毒素组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洋环境中硝酸盐浓度的增加可能会提高南极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毒素的含量,从而提高了其潜在毒性.  相似文献   

15.
用透射电镜观察铬(Ⅲ)处理18d后的亚心形扁藻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铬浓度较低时(≤1.5×10-5mg/L,对细胞的伤害不明显.当铬浓度增大时,出现细胞核变形,核膜解体,线粒体膨大或解体;类囊体缺失,排列散乱,叶绿体膜系统溃解.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多环芳烃(PAHs)蒽与UV-B单独对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while)Hazen)的毒害作用,以及两者的联合毒性效应,蒽质量浓度设为0,6.25,11.50,20.00,35.00,62.50μg/L,UV-B辐射剂量设为0,0.375,1.875,3.75,7.50J/m2.实验结果表明:对青岛大扁藻的生长,多环芳烃蒽具有抑制效应,小剂量的UV-B辐射具有刺激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表现出抑制作用,蒽与UV-B的联合则表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蒽对青岛大扁藻的96hEC50为11.98μg/L,在UV-B辐射(3.0J/m2)作用下的蒽对青岛大扁藻的96hEC50为10.31μg/L,UV-B辐射对青岛大扁藻的48hEC50为2.934J/m2,在蒽(33.3μg/L)作用下的UV-B辐射对青岛大扁藻的48hEC50为1.531J/m2.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藻类对桡足类的有害影响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探讨不同浓度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 formis)对婆罗异剑水蚤(Apocyclop borneoensis)的繁殖、存活及其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种三角褐指藻对婆罗异剑水蚤世代培养的繁殖和幼体存活具有负面影响,各世代间婆罗异剑水蚤的繁殖率及其幼体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而投喂亚心形扁藻的婆罗异剑水蚤其繁殖和幼体存活无显著差异(p>0.05).且饵料中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显著影响桡足类脂肪酸组成与含量,也显著影响桡足类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分析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在不同水质中的生长状况,确定适合养殖杜氏盐藻的水源.根据GB17378.4—2007的方法检测天津中心渔港海水、天津北疆电厂冷却水、稀释10倍后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原卤水、老卤水及成矿卤水的水质后,将杜氏盐藻接种于其中,分析水质对盐藻各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青海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老卤水外,其余4种水样均可以用来培养盐藻.虽然不同水质对盐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不同,但综合来看,利用稀释10倍后的成矿卤水培养的杜氏盐藻培养至第15天时,硝酸还原酶活性为(4.41±0.18)μg/(mg·h),显著高于用海水培养的杜氏盐藻.培养至21,d时,叶绿素质量浓度为(24.9±1.0)mg/L,藻细胞质量浓度为(409.5±21.1)mg/L,与用海水培养的杜氏盐藻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净光合速率为(128.6±3.0)μmol/(mg·h),呼吸速率为(28.2±0.9)μmol/(mg·h).证明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利用稀释10倍后的成矿卤水培养的杜氏盐藻与用海水培养的杜氏盐藻积累同样多的干物质.  相似文献   

19.
以磷矿石粉为沙角衣藻(Chlamydomonas sajao Lwein)的唯一生长磷源,研究沙角衣藻对难溶性磷源(矿石磷)的转化利用作用,结果表明:沙角衣藻对矿石磷的转化强度可达40.56%-63.49%,以有效磷mg/g磷源为单位可达41-64,是一般溶磷细菌溶磷强度的2-4倍,相当于每产1g鲜藻体可得磷酸1.52g,该藻不仅能快速地转化利用磷矿石粉中的难溶性磷源以满足其自身的生理需要,而且能迅速提高介质中的有效磷浓度,为环境中其它生物的生活提供磷源;而且这种转化作用的强度与其对磷的需要相协调,可确保体系供磷和需磷的和谐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20.
用透射电镜观察铬(Ⅲ)处理18d后的亚心形扁藻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铬浓度较低时(≤1.5×10^-5mg/L,对细胞的伤害不明显,当铬浓度增大时,出现细胞核变形,核膜解体,线粒体影大或解体;类囊体缺失,排列散乱,叶绿体膜系统溃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