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珠江河口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的实验方法,对研究区内3大类11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 恒温控湿好气培养. 通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净磷矿化量和土壤净磷矿化速率等参数,探究珠江河口湿地土壤有机 磷矿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土壤有机磷矿化速率在-126.47 ~99.7675 mg·kg-1·d-1范围内波 动. 在培养前15d土壤净磷矿化速率变化较大,后期趋于平缓且接近零值. 其中,围垦湿地土壤有机磷矿化率能够在短 时间内趋于稳定(15d),沟渠湿地土壤达到稳定时间相对较长(25d),而农村河流湿地土壤与城市河流湿地土壤有机磷 矿化速率在整个培养期内均呈波动变化,达到稳定时间长达40d. 在所有湿地类型中,城市河流湿地土壤有机磷的矿化 或固定作用最大,围垦湿地土壤有机磷矿化速率波动幅度相对较小,而人工湿地土壤有机磷矿化速率则在整个培养期内 无明显变化且接近于零值. 土壤有机磷净矿化速率与有机质(SOM)、总碳(TC)、总氮(TN)、总氢(TH)、总磷(TP) 的质 量分数及土壤水土质量比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 pH 和微生物量碳(MBC) 等理化性质无显著相关性 (P>0.05). 研究结果可为滨海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在参考国内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包头黄河湿地现状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基础上,从人为压力、自然压力角度选取7个压力指标;从自然环境、生态特征、湿地功能等方面选取11个状态指标;在考虑了人类健康、法律法规、教育、管理等因素后选取7个响应指标,共选出25项指标,构建了包头黄河湿地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包头黄河湿地各个片区的特殊性、差异性进行了分区域研究,由于各指标在不同片区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不一样,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各片区权重,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包头黄河湿地5个片区及整个区域进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显示:包头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指数为0.587,处于亚健康状态.昭君岛片区处于健康状态,其他片区均处于亚健康状态.各片区健康指数排名次序为昭君岛小白河南海共中海敕勒川.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体现在压力、状态、响应三个方面综合效应上,退化湿地恢复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健康指数,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贺智  郑志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4):14896-14904
湿地是重要碳库,开展湿地生态健康评价对保护湿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与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模型的湿地健康评价方法。首先,选取广西及广东沿海为研究区,运用GEE平台提取湿地信息并计算遥感指数;然后,利用PSR模型从三个准则层(即压力、状态和响应)选取了13个指标,构建广西与广东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AHP模型确定各指标权重,以市级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通过加权求和获取各市压力得分、状态得分、响应得分以及综合得分来评价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切实可行,能为湿地保护及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辽河口湿地天然芦苇沼泽地、人工栽植芦苇斑块及无芦苇生长光滩地3种不同生境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探讨了退化芦苇湿地修复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光滩区相比,植物修复后芦苇湿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微生物数量随之增加,且表现出细菌占绝对优势,同时微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但与天然芦苇沼泽地相比,土壤养分(有机质、总氮、总磷)仍不足,湿地微生物的数量稍低.微生物群落结构DGGE解析表明,3种生境土壤中多为不可培养细菌.  相似文献   

5.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2009年辽河口湿地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判.17个样点的监测结果显示,7月份辽河口湿地水质大多数样点化学需氧量(COD)和全氮(TN)超地表水环境质量IⅤ类标准,全磷(TP)、氨氮(NH3-N)和重金属(Cd、Pb、Cu、Zn)优于III类标准.运用统计学方法从8个监测指标中遴选出了COD、TN、TP、NH3-N、Cd和Pb 6个指标作为参评因子,采用污染贡献率方法确定单因子权重系数,评判结果表明辽河口湿地大多数样点水质级别为Ⅴ,水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6.
江苏盐城淤泥质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生态系统健康及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作为研究方法,根据江苏盐城淤泥质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直接从地理信息数据及其处理数据中提取相关指标,建立了一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实时评价的模型,揭示了盐城淤泥质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盐城淤泥质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良好的占22 %,相对一般的占67 %;健康状态较差的占11 %;(2)王家槽港—老坝港段湿地健康状况最好,生态健康指数达087,斗龙港—四卯酉港段湿地健康状况最差,生态健康指数为032;(3)盐城淤泥质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围垦和工农业污染。  相似文献   

7.
以会仙岩溶湿地为研究对象,针对岩溶地区湿地的独特特点,探讨了适于南方岩溶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应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构建了3个层次17个指标的会仙湿地健康评价体系。运用二元对比定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CEI)对会仙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会仙岩溶湿地健康指数为2.992,处于“亚健康”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会仙湿地资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恢复能力退化,生态系统不稳定。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生态系统保护,从而促进会仙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该文旨在通过构建淡水湖泊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长江流域中的鄱阳湖、西洞庭湖、洪湖3个淡水湖泊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首先从水环境、土壤、生物、景观和社会等1级指标中列出13个2级指标,并利用粗糙集理论对13个指标进行约简,得到由5个1级指标和8个2级指标构成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1级指标进行主观赋权,以及采用基于信息粒度的属性重要度原理对2级核心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再将2种权重组合起来得到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通过加权和的方式计算出3个淡水湖泊湿地的综合健康指数,以便进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等级均为中等,综合健康指数排序为洪湖(6. 063)鄱阳湖(5. 997)西洞庭湖(5. 458).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洪河湿地退化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及各指标权重,进而用综合指标法对洪河湿地退化进行评价和退化分级。结果表明:洪河湿地退化的影响因素包括气温、大气降水量、湿地水质、湿地水量、水利工程建设和农场建造,其中水利工程建设与农场建造所占权重最大,分别为0.239与0.339;2014年洪河湿地周边各农场退化等级均为Ⅳ级,退化程度高,处于重度退化且有向极度退化发展的趋势;同年,洪河湿地保护区内综合评价指数降至0.811退化等级降为Ⅱ级,为轻度退化。为减缓湿地退化速率,应杜绝洪河湿地内耕地及排干渠扩建。  相似文献   

10.
海水重金属是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因子,目前珠江口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红树林湿地面积减少,为保护红树林海域环境、改善海水质量,探讨红树林湿地海水重金属的影响因子,对珠江口南沙红树林湿地、淇澳红树林保护区和深圳红树林保护区进行海水采集.通过电感耦气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样品中Hg、Cd、Pb、Cr、As、Cu、Zn含量,并基于综合指数法评价海水质量.重金属含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海水重金属含量居前的元素是Pb、As、Cd、Hg,含量较少的是Cr、Cu、Zn;综合3个研究区域单项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Hg、Cd、Pb、As、Cu、Cr、Zn;南沙红树林湿地、淇澳红树林保护区、深圳红树林保护区综合指数分别是2.132、13.074、6.398,南沙红树林湿地海水重金属污染为中度污染水平,淇澳、深圳红树林保护区海水重金属污染为严重污染水平;地理位置、潮位流速、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产业活动影响红树林湿地海水重金属污染程度,而水质要素对红树林海水重金属影响机理较为复杂,需进一步探讨.文中评价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海水重金属污染程度,探讨其影响因子,对保护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湿地水盐信息的空间变异规律有助于理解盐渍生境植物群落的适应机制及土壤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本文以黄河口盐沼湿地和淡水恢复湿地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采集土壤表层样品,并在春夏秋季分别采集典型土壤剖面土样,对比分析了2类湿地表层土壤和典型剖面土壤水盐信息的季节变化特征,并探究了湿地表层土壤和土壤剖面中水盐因子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盐沼湿地土壤电导率在整个植物生长季均高于淡水恢复湿地,且2类湿地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淡水恢复湿地在7月份调水调沙后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2类湿地土壤水土质量比在整个生长季呈缓慢增加趋势,淡水恢复湿地土壤水土质量比在调水调沙后显著增长.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盐沼湿地土壤水土质量比呈现波动式降低,电导率呈波动式增加,而淡水恢复湿地土壤水土质量比在调水调沙前后由高到低呈现为上层、底层、中层,电导率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盐沼湿地和淡水恢复湿地的表层土壤电导率与 w(SO24- )、w(Cl- ) 质量分数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对土壤剖面而言,淡水恢复湿地土壤电导率仅与 w(Cl- )呈正相关关系(P<0.05),盐沼湿地土壤电导率则与 w(SO24- )和 w(Cl- )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湿地现状分布数据,对珠江流域湿地现状被保护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运用系统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GDP、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以Marxan作为空间优化模型构建珠江流域的湿地保护优先格局,优先建立的保护单元共87个,面积共27 681.79 km2,最终形成合理保护网络,并针对各子流域进行评估确定湿地保护空缺,提出合理优化格局构建建议.结果表明,珠江流域保护体系缺失严重,亟需重构湿地保护体系:1)珠江流域上游的湿地保护空缺主要集中在高原山区湖泊、河流湿地广泛分布区域;2)对于珠江中下游区域,重在面向大型湿地空缺建立大型自然保护区,强化重要生态储备资源的保护与修复;3)对人为干扰最为强烈、经济活动最为繁荣的珠江三角洲区域,则重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的保护空间合理构架湿地公园或湿地小区,并因地制宜地开展针对性的滨海湿地修复项目,缓解围填海活动;4)海南岛及南海各岛诸河区域湿地保护空缺主要位于海南岛东侧与西侧部分地区,应根据各区域保护强度与发展程度不同,建立以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构成的以保护湿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珠江流域湿地保护体系调整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环内伶仃洋河口湾湿地动态变化(1988-2004)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像和基于知识的分层分类方法对珠江口内伶仃洋湿地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土地利用转换矩阵分析了近20 a的变化。通过精度分析,4个时相的分类精度大于85%,kappa系数大于0.8,达到较高分类精度。研究表明,1988-2004年间,几类典型湿地(河流、水库、鱼塘、滩涂和红树林)的面积减少了12265.68 hm2,由1988年湿地面积占研究区整个面积的43.35%下降至2004年的39.98%。有91.92%的滩涂转为其他用地,其中39.18%(1760.49 hm2)转为鱼塘,19.45%(873.81 hm2)转为农田,16.53%(742.77 hm2)转为河流,5.14%(230.94 hm2)转为红树林。有80.43%的鱼塘转为其他用地,其中25.67%转为建设用地,22.83%转为城市用地,21.26%转为林地。有62.21%的红树林专为其他用地,其中26.03%(123.12 hm2)转为鱼塘,14.92%(70.56 hm2)转为建设用地,9.46%(44.73 hm2)转为农田。  相似文献   

14.
垦殖对伊犁河谷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垦殖对伊犁河谷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的影响,为该区湿地的开发保护和氮素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伊犁河谷的芦苇湿地及其垦殖而成的稻田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0~100 cm的土壤样品,分析垦殖对垂直方向上土壤SON含量的影响,并探求SON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其他氮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在0~100 cm土壤深度内,芦苇湿地和稻田土壤的SON含量占土壤可溶性总氮(TSN)含量的58.9%~74.1%,表明SON是该区域土壤可溶性氮素的主要组成部分; 土壤SON含量在垦殖后降低了16.7%~40.5%,在≥20~60 cm土层表现为显著降低,表明垦殖对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影响不仅限于表层土壤,这缘于湿地和稻田土壤的高含水率使得土壤SON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性较强; 湿地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在垦殖后大幅减少,其中垦殖前的含量分别是垦殖后的2.9~5.9倍和2.0~6.0倍。总体上讲,土壤碳氮比、微生物量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在开垦前后的变化不大,只有0~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氮和硝态氮在垦殖后显著降低(P < 0.05); 土壤SON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垦殖后土壤有机质水平的降低是SON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土壤SON是伊犁河谷湿地土壤可溶性氮素的主要形态,但其含量在湿地垦殖为稻田后表现出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湖泊湿地是我国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碳减排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导致的湖泊湿地退化等限制了其碳汇功能的发挥。笔者梳理了我国湖泊湿地的退化现状与成因,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环境污染对湖泊湿地碳汇功能的影响,总结了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技术及增汇途径:①通过水环境修复技术去除内源和外源污染物、提升湖泊湿地水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途径提高湿地植物和土壤碳储量;②生物修复可直接提高植物碳储量,进而通过植源碳的输入和微生物作用等过程提高土壤/沉积物碳储量。水文修复和生境修复技术可为生物修复营造有利的水位和生境条件。未来应强化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与其碳库的协同关系及机理、水质特征对湖泊湿地碳演化规律的影响、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饱和度和碳汇计量核准系统的研究等,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南四湖湿地面临的威胁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介绍南四湖湿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湿地面临的人为破坏与水环境污染,泥沙淤积和湖区的围垦,提出了制止湿地环境恶化,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不同温度下环渤海典型湿地沉积物中二苯并噻吩(DBTs)的降解途径, 选择辽河口芦苇湿地、天津北大港滩涂湿地和黄河河口湿地的3种不同湿地沉积物, 在模拟季节性温度条件下, 培养56天, 测定DBT的降解率, 分析DBT降解功能基因的丰度, 建立DBT降解率与功能基因群组定量响应关系模型, 解析不同温度下3种湿地沉积物中DBT的降解途径。实验结果表明, 3种湿地沉积物中DBT的降解率均随培养温度升高而升高, 4ºC培养时, DBT的降解率排序为黄河河口湿地>天津北大港滩涂湿地>辽河口芦苇湿地; 30ºC培养时, DBT的降解率排序为北大港滩涂湿地>黄河河口湿地>辽河口芦苇湿地; catA与dszB基因影响DBT的降解速率。低温条件和中温条件下, 在3种湿地中, 代表Kodama途径的nagAc/nahAc和nidA基因分别起主要作用, 代表4S途径的dszB基因在黄河河口湿地及北大港滩涂湿地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珠江口通航水域的交通安全状况,基于动态船舶领域及相关计算模型,建立船舶航行密度、交通冲突和矢量动能风险子模型,并且通过挖掘分析事故数据和船舶动态数据,对载运易发生事故的特殊货物船舶进行附加风险加权;然后,对四项风险因子进行耦合,建立系统性的珠江口通航风险评估模型;最后,针对水域内船舶实时营运状态,率定相关计算参数,运用该耦合模型计算得出"珠江口通航风险综合指数",并将风险指数分为4级.验证分析表明,该通航风险评估模型比较客观实际,可为海事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湿地状态对石油污染和植物长势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实验中建立了一系列不同状态的“湿地桶”,桶中装有从黄河三角洲采集的被石油污染的土壤和当地的湿地植物。通过监测湿地植物(芦苇、香蒲等)的长势和化验土壤中总石油烃(TPH)及油和脂(O/G)随时间的变化,以探讨湿地状态对石油污染和植物长势的影响。结果显示:湿地环境对土壤中的石油污染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芦苇等挺水植物的生长量与积水深度呈正相关,土壤中少量含油并不构成对湿地植物生长的威胁。此实验可为建立油田的湿地缓冲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