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批评现实主义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书,揭露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对生态的破坏、对人性的摧残,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对生态的践踏、人性的剥夺和人们之间矛盾对立的异化世界。  相似文献   

2.
19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是一位人道主义思想者,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善",表现"人性"是他作品的重要主题,而其代表作《双城记》集中表达了"人性"的异化与"人性"的守望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塑造了一个一直被认为是恶魔的主人公希刺克利夫。他从一个具有精神上正义感的少年,在遭受伤害后扭曲了人性变成疯狂的复仇者,最后又到人性复归。其性格的演变表明了19世纪英国社会强烈的阶级观念与偏见对人性的伤害,他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度过了孤苦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的一个巅峰,也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学中最有争议、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用他的笔唤醒了众多沉睡的人性。他指出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主要罪行是它压迫并扭曲了人性,特别是性和性爱的本能。因此,他一直试图通过寻求和谐的两性关系来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赎罪》是英国当代优秀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精品之作,改编的同名电影一上映就好评如潮。作品涉及了许多主题而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爱情和战争是其主题之一。作者通过探讨了人性的恶,转而暗颂人性的善的伟大;抛弃以往作家对战争宏大叙事的描写,转而刻画人物的个人感受,更加真实的再现了战争对人的摧残,使得人们更加珍惜和平。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和劳伦斯是中国和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时期的重要作家。在他们的众多作品中,《金锁记》和《木马赢家》在反映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方面有高度的相似性。《金锁记》中的七巧把自己困在一个黄金枷锁里,一步一步丧失人性。《木马赢家》中的小男孩保罗,为了帮助母亲获得更多的金钱不断地摇动木马,最终丧失人性、丧失生命。该文对比分析了两部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金钱对个人自我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相似文献   

7.
<哈姆莱特>的中心冲突是真与假的冲突.一方面,"作假"的意象贯穿全剧,它有力揭露和抨击了当时英国封建腐朽势力奸诈伪善的本质和戕害人性的罪恶.另一方面,本剧还贯穿着一条"求真"的线索.哈姆莱特的复仇过程表现为弃假寻真之旅.它不仅是对父亡真相的查证,而是包含了对丹麦社会、整个世界乃至人类生命本体的认识与探究.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的短篇小说《范妮和安妮》,通过女主人公范妮明知未婚夫与安妮有染,而又无可奈何地选择与其结婚的不幸遭遇,以及对与其相关人物的家庭生活的描述,折射在英国现代工业摧残下被异化了的人性及扭曲了的婚恋和家庭。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学要表现“深厚人性”的价值取向,李健吾在其话剧创作中表现了人性本善、人性向善、惩恶扬善的积极上进的人性理想,呈现出显著的文化历史指向和浓厚的文化意蕴,是对中国现代启蒙文学主题的继承与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它既是对当时文坛某种文风一定程度的矫正,也是对主流文学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国家的客人》中弗兰克·奥康纳将背景设置在远离硝烟的爱尔兰偏远山区,将英国战俘和爱尔兰士兵置于宗教、职责和人性等重大问题之中。除了反映人类命运无常和理想主义幻灭的主题之外,小说还展现出殖民国家和被殖民国家的士兵们在职责和仁爱面前选择的无力以及存在主义的两难境地。而在揭示英国战俘光辉人性的同时,反抗殖民主义统治、争取国家独立的爱尔兰士兵们因这场血腥战争而被扭曲了的人格也被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1.
培根是英国16世纪著名法学家,其关于人性论的探讨极为深刻。他的人性善恶二元论和人性可塑论客观全面地回答了人性善恶的理论争议。他对善恶伦理学上严格的概念界定,以及诸多培植善和防范恶的具体举措,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对近代西方法学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毁坏圣像运动结束之后,拜占庭修道院的复兴引发了以修道院为代表的宗教集团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竞争与冲突,而财政危机加剧了这一社会矛盾,并推动修道院改革的到来。与同时期西欧修道院改革相比,10世纪拜占庭修道院改革由世俗权威主导,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是皇权实现社会控制的重要方式。拜占庭世俗统治者通过立法形式推行修道院改革,他们刻意营造经济与宗教的对立,并通过宗教训诫与经济调控的方式,抑制修道院财富的增长。此次改革有助于缓解拜占庭帝国的社会经济危机,但也增强了修道院的防御心理。  相似文献   

13.
王群 《中州大学学报》2006,23(4):43-45,54
文章对当代美国短篇小说《抽彩》从人物群像图、人物抽象图、人物变化图进行了解读。雪莉.杰克逊对愚昧盲从、自私残忍的极端畸形人物群像的刻画,具有高度抽象的象征寓意,它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运作机制下人性的扭曲及民主的假象,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状况:理想信念丧失后人性沦丧、暴力遍存。人物变化图是作者关于传统、未来、理想与信念等方面的哲理性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的希望与迷茫。  相似文献   

14.
悲悯是一个积极复杂的问题,它源于感动,它是从超然的人生态度中幻化出来的。人性探索和社会关怀是莫言作品的主题词,莫言不规避对苦难、恐惧、不幸的叙述。他作品中感人至深的深切悲悯表现为:他不回避人性之弊、社会之弊,同时还不忘解答人类的生存之困、树立暖意浓浓的人性"灯塔",这些都源于莫言对美好本真人性的尊崇。换言之,在他笔下人的尊严得到彰显,人性得到超拔,在"血色和悲剧"里人们深刻体认着复杂的人性和庸常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边城》和《围城》在人文景象、爱情观念、生命意识三个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边城》描绘的是一个乡土乌托邦、优美的爱情观和供奉人性的道德乌托邦,它是以营造"乌托邦"式的边城来呵护人性,以"美"的意象来供奉"善"人性,《围城》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混沌大都市、世俗的婚姻观念和亵渎人生的"围城"世界,它以"恶托邦"形式来考问人性,以"恶"的形式呼唤人性"美"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散文在思想倾向上有三个主要特点:描写国人人性的自私与残缺;再现女性心理,还原女性历史生存的真相;偏爱俗世生活的人生味。而这些思想倾向的表达又有着鲜明的个性特性,它显然受到了英国Essay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跃文的中篇小说《漫水》,无论是它的背景表现、情节铺排、人物塑造,还是它的语言格调、结构,都显现出作家对以前创作路向的一种超越和突破,《漫水》通过一个充满温情和静穆的乡土世界的建构,张扬了一种健康人性之美,显示出作家创作姿态的某种转向。  相似文献   

18.
《柏子》作为沈从文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充分地体现了他笔下湘西下层人民的“生命形式”。本文试图对其下层人民进行关照,来探讨一种没有道德枷锁的人性哲学。这种人性哲学以“人性”统摄一切,“人性”被视为最高的准则。《柏子》中具有特异“生命形式”的个体在卸下传统道德枷锁后,活得本真而有人性,成为一群自由自在的精灵。在当今社会,它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建构理想的“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正在湖光山色的瑞士,不仅有银白的雪山,还有圣加仑修道院图书馆。圣加仑的瑰宝之最是教堂旁边的修道院图书馆(Stiftsbibliothek)。抵达圣加仑,就直奔修道院。晴朗的阳光碧绿的草地,学生三三两两坐在草地上聊天或骑自行车穿梭其中。未见课堂书本但也能能呼吸到美好的学习氛围。中世纪的图书馆华丽庄严,我们都被震撼到了,在其中流连了好久。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英国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具有鲜明的讽刺艺术。作家通过对小人国的书法、大人国的散文风格、飞岛国的构词法和慧驷国的语言的描写,对18世纪英国语言学方面的缺陷进行讽刺;通过转换叙事视角的方法,对英国的立法者、议员、大臣、教士、法官、军官等进行讽刺;通过对数字和比例进行夸张性描写,对人的自负、傲慢、渺小、卑鄙等人性的缺陷与污点进行讽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