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玲玲 《科技信息》2009,(34):I0149-I0150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娴熟地运用对人物语言的讽刺艺术,并且和主题的讽刺艺术、情节的讽刺艺术交相辉映,刻画出达西、伊丽莎白、柯林斯和凯瑟琳夫人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村各个阶层的生活。本文拟对《傲慢与偏见》中对人物的语言讽刺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世界公民》通过一个东方哲学家从伦敦写给其东方朋友的123封信,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面貌。作者运用讽刺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对英国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王娟 《科技信息》2008,(15):188-188
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人物、情节发展、细节描写、讽刺手法、语言特色四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的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精雕的细节来自然流露,没有给人一丝做作的痕迹,同时,它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活用词语用、文言文词语等处处见锋芒,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一、运用比喻进行讽刺;二、运用活用词语进行讽刺;三、运用文言文词语进行讽刺。  相似文献   

4.
试论笛福小说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18世纪著名小说家笛福,被誉为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其文学作品中大量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主要体现在笛福笔下的人物真实性、时间真实性、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斯威夫特《一个小小的建议》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斯威夫特以他高度艺术性的讽刺嘲弄文笔,简洁生动的语言,朴实清新的风格赢得了他在英国文坛上的声望.<一个小小的建议>是其最著名的政治性散文,是英国文学史上讽刺作品的典范.极尽反讽之能事,就爱尔兰人口过剩问题,向英国女王建议"温和的"解决方法.文章意在通过对该名篇的诠释和分析来探讨斯威夫特突出的反讽艺术和令人流泪的荒诞.  相似文献   

6.
18世纪,英国刚开始工业革命,处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前夜;而中国正在清王朝乾隆皇帝的统治下达到一个盛世。马嘎尔尼率领的使团,为了建立贸易和外交关系,将两个王朝联系起来。英国和清王朝都基于自己的政治文化和以往的世界观看待这次交往。在使团访华过程中,两国外交文化的差异表现得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7.
《理智与情感》是一部描写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女性文学的作品,特别体现了简.奥斯汀最现实的爱情婚姻观:理智和情感必须相结合。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两位女主人公在恋爱中的不同表现,来洞悉这个时期英国女性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8.
狄更斯擅长描写人物,在写作中善于捕捉人物的鲜明特征,以幽默讽刺、夸张变形的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漫画式的勾勒,让人产生深刻而难忘的印象;此外,在描写人物时,他还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巧妙地把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具体生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营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具体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9.
讽刺长诗《唐璜》,以它雄伟的气魄,广阔的画面,艺术手法的丰富多彩,成为英国十九世纪革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扛鼎之作。拜伦在这部巨著中,用他独具一格的讽刺笔触,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欧洲社会生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描写:封建君主制的西班牙,光怪陆离的英国上流社会,俄国的宫庭生活,土耳其的皇室内幕;还有惊心动魄的海上遇难,罗曼蒂克的恋爱艳史,奴隶市场的肮脏交易,战场上残酷的撕杀场面等  相似文献   

10.
英国著名作家马修·G·刘易斯的成名作《僧侣——罗曼史》是英国18世纪末经典的哥特小说之一,它以16世纪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两个修道院为背景,通过对其与世隔绝的空间、摧残人性的禁欲主义、冷酷无情的修道院院长和残酷的惩罚手段等的描写,深刻揭露了中世纪晚期修道院的黑暗本质,愤怒地控诉了它对人性的戕害,揭示了天主教教会改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体现出鲜明的反宗教倾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潘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的刻划 ,使读者了解叶圣陶作品中塑造典型最成功的是灰色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所运用的方法是现实主义。在描写潘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讽刺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刻画了一个自私、苟且、利己主义的典型 ,并且认识潘先生性格的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原因 ,指出 2 0世纪 2 0年代军阀混战对社会的破坏及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相似文献   

12.
冷静地描写,含蓄地讽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国第一部称得起讽刺小说的文学作品。它的文学价值,全是来源于作者卓绝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3.
“决斗”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它在18世纪俄国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决斗的描写,作家们力图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全貌,突出贵族阶层崇尚的精神生活。一些作家也通过类似的描写表达对当时方方面面社会现象的态度,诠释其个人对死亡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老舍在他早期所写的长篇《二马》中,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几个中国人在伦敦约一年的生活经历。但《二马》不是一般的域外小说,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以华人域外生活来表现作者文化思考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老舍通过一个老中国国民马则仁与英国人相处的描写,比较了中英两国的国民性,暴露了老一代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作品又通过两个年轻的中国国民马威和李子荣在英国留学生活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博采中英伦理之长以重建中国伦理文化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孙志军  张军丽  赵雪 《科技信息》2011,(36):I0070-I0071
英国文学史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恐怖艺术——哥特情节,它的影响力持续而深远。18世纪中后期,哥特小说登上英国的历史舞台,创作者对它兴趣盎然。本文主要介绍了英国哥特小说的起源及其发展,概括了它们的通用特征;进一步讲,被称为“黑色浪漫主义”的哥特小说属于浪漫主义文学范畴,它的产生及其发展同英国的社会、宗教及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曾经有几个国家被称作"世界工厂",或类似的名字。第一个是英国。这是因为英国在18世纪末率先实现了产业革命,在十九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第二个有类似"世界工厂"称号的国家是美国,美国在19世纪中叶完成了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已经发展成为与英国比肩的工业国。而且,后发优势与泰勒制(科学管理之父美国人泰勒所制定的现代工业管理制度,强调劳动效率)、福特制(福特汽车创始人所制定的生产方式,风靡美国整个20世纪30年代)等工序革新,使美国的制造业具有更大的规模、更合理的分工、产品更为标准化和具有互换性。  相似文献   

17.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形象细腻的人物刻画、生动幽默的场面描写、优美诙谐和极具个性化的语言对白,凸显人物,独具魅力。本文运用会话含义理论、利奇的礼貌原则和讽刺原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该小说中的一些人物之间的对白进行语用分析,以期从中领略作者用于人物塑造、场面描写、情节处理等的艺术手法,从而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更深刻地认识奥斯汀作品的精髓,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  相似文献   

18.
在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的指引下,18世纪美法两国先后爆发了革命,并通过制定宪法开始了探索政治现代化的进程。然而,同样的革命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两国对于宪法的权威性与代议制的确立等问题的认识不同,所体现出来的自由、平等、民主等理念也不同,通过比较两国的政治思想.可以看出其政治成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是英国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时期,与之呼应,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以笛福为代表的盛极一时的航海小说.它是对英国海外贸易成就的文学再现,对英国作家和民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也是英国人茶余饭后喜闻乐见的谈资.作家们在小说里生动呈现了财富效应诱发下商人海外贸易的艰辛历程,对英国商人所表现出的奋争精神和经商技巧进行由衷赞美,更以丰富的笔墨描写了充满异国情调的海外见闻.本文力图将这一文学现象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进行解读,以使我们了解那一段充满未知性的历史和充满激情的动荡岁月.  相似文献   

20.
袁鑫 《科技信息》2010,(18):I0136-I0136
本文以英国讽刺文学名家伊夫林·沃短篇小说《洛夫迪先生一次短暂的外出》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关系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露英国现代上层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展现作者讽刺手法的运用。激励读者通过讽刺文学,使自己的境界和灵魂得到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