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素质在内的全面现代化,其中最关键的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包括政治素质、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洛嵩 《科技信息》2009,(34):I0287-I0288
本文以人的现代化作为切入点,回顾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运动对现代化建设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体育对中国人的现代化有一定的作用,但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现代化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较,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外源性”的现代化;第二,中国的现代化属于“防御型”的现代化;第三,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来者”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赵江燕 《科技信息》2007,(29):178-178,130
法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法的现代化的实现,从根本上来讲首先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从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基点看,人的现代化是法的现代化的前提、基本出发点、根本动力、最终目的;从现代法律内容看,人的现代化仍然是法的现代化的核心基点。  相似文献   

5.
要尽快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目标,首要的和基本的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科学发展观明确回答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的、根本的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蕴涵了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揭示邓小平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是一个科学的形成过程;深入分析邓小平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力求阐明邓小平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的当代意义,对研究邓小平思想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只有从思想观念、科学化、教育、主体精神和思想道德等整体素质向现代化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人的现代化问题是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决定了实现现代化的方式、方法和道路就有所差异。现在已实现工业化国家的人并非我们理想中的现代人。中国在设计现代人时,一定不要妄自菲薄,要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再结合未来社会的特点,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人的现代化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加速实现国家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人的现代化构成了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而目前我国人的现代化远远落后于国家和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人的现代化建设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实现中国人的现代化,必须以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核心,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作为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是一条区别于西方的道路,中国对于现代化、实现现代化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先后主张器物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本文通过简述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历程,浅谈自己对于现代化以及现代化之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的爆发打开了中国人对外学习的大门,中国的知识分子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他们努力寻求救亡之道。于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出现了大量的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他们在中国的近代化道路上留下了不可泯灭的痕迹。本文就是从留日学生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概况、近代中国出现大量留日学生的原因和留日学生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贡献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所占比例仍然较大,农业是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农业现代化是县域现代化的核心。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保障资源配置、加大投入、促进产业化以及强化农业市场导向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科技创新保障机制,为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现代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放眼世界历史发展进程,集中考察了人的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同时,还阐述了人的现代化的内涵及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转折点.其中工读主义教育思潮以其创榛辟莽的求索和把脉时代的创新而尤显可贵.本文主要从完善人格、学以致用两方面来探讨其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5.
19、20世纪之交,英美等西方列强的基督教会和天主教会在上海乃至中国各地陆续建立了教会学校。这些教会学校一方面对中国学生大力传播基督教的教义文化,另一方面也以其教育文化有力冲击着当时的封建教育思想、制度、模式及形式,尤其对于上海教育的近代化具有相当的垂范作用。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和走向未来的伟大改革进程中,重新审视教会学校的教育制度、内容、形式和方法,将给我们以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度的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基于隶属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国1996—2010年"三化"协调度进行考察和测度.结果表明:虽然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协调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由于三者发展的质量与水平没有相应的提高,所以到2010年三者协调度仅处于"一般"水平.可见不能单纯追求发展速度的提高,应倡导低碳发展,巩固城镇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三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维新思潮是探索中国现代化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它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早期-成熟时期-衰落时期,在近代中国现代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化的三次选择中,维新思潮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的演变过程也体现了中国现代化推进中继承与超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他改造书院,兴办学堂,倡导派员留学,推动了中国教育实践的近代化。其次,他极力主张废科举制度,并参与制定湖北学制和癸卯学制,初步完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再次。他的通经致用的人才观、师范教育观和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等。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由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的演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树立新的“国家观”,塑造近代社会理想人格“新民”形象;二是摆脱了传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束缚,主张各民族平等,共同奋发的大民族主义。梁启超倾其多半生精力研究的民族主义问题,既有其理论价值所在,也有失之偏颇之处,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