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用Na_2cCO_3溶液吸收CO_2以制取NaHCO_3时,或用天然碱液(含有Na_2CO_3,NaHCO_3,NaC1,Na_2SO_4等盐的溶液)来吸收CO_2以便使Na_2CO_3与其它盐类分离时,碱液面上的CO_2平衡分压是一个关键性的数据;因为它决定着在—定的条件下(气体中CO_2的分压,温度,液相组成等。)Na_2CO_3转变成NaHCO_3的最大可能程度,以及用碱液吸收CO_2的速度,因此,研究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碱液面上的CO_2平衡分压便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当用Na_2CO_3溶液吸收CO_2时,发生如下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根据热分解的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推证反应过程的物质结构变化还未见报导.本文采用气查色谱与自制的热分解署联用,对[Co(NH_3)_4CO_3]Cl与NH_4SCN的固相热分解反应过程的产物进行检测。得出该取代反应是按S_N2机理进行的,推证了[CO(NH_3)_4CO_3]Cl和[CO(NH_3)_4CO_3]Cl+NH_4SCN在热分解过程中空间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安乃近的热分解过程和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G-DTG技术研究了安乃近在静态空气气氛中的非等温热分解过程及其动力学,根据TG曲线并结合红外光谱技术确定了热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运用微分法和积分法对热分解数据进行了分析,推断出了第1步反应的脱水瓜,其动力学方程为da/dt=Ae-^E/RT(1-a_);第2步应为二极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da/dt=Ae-^E/RT(1-a)2。  相似文献   

4.
采用TG-DTG技术研究了安乃近在静态空气气氛中的非等温热分解过程及其动力学,根据TG曲线并结合红外光谱技术确定了热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运用微分法和积分法对热分析数据进行了分析,推断出第1步反应为脱水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RT)(1-α);第2步反应为二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RT)(1-α)2.  相似文献   

5.
采用 TG- DTG和 DTA技术研究了 Zn[NFA]2 .5H2 O(NFA=C16H18FN3O3氟哌酸 )在静态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及非等温动力学 ,根据 TG曲线确定了热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 ,运用 Achar法与 Madhusudanan- Krishnan- Ninan(MKN)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 ,推断出第二步热分解的动力学方程为 da/dt=Aexp(- E/RT) (1 -α)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用热重法(TG)研究替硝唑(Tinidazole,TNZ)原药及片剂中替硝唑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以及药物的稳定性,并对用热重分析仪测定片剂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推断出原药热分解过程为零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a)/(RT),热分解反应活化能Ea为99.7kJmol-1,指前因子A为3.60×107s-1;片剂中替硝唑的热分解过程为三维扩散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a)/(RT)3/2(1+α)2/3/[(1+α)1/3-1],活化能Ea为105.1kJmol-1,指前因子A为1.08×106s-1.实验表明替硝唑原药具有较高的热解活化能,热稳定性较好;在片剂中热分解机理和分解活化能发生改变,说明赋形剂对药物的热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根据得到的热分解反应的机理函数和动力学参数,得到片剂有效存贮期与贮存温度的关系曲线,估算出在室温(25℃)下,分解率为10%时药物的存贮期为26.7年,分解率为5%时所需要的时间约为6.9年.  相似文献   

7.
一水合草酸钾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TG-DTG技术研究了一水合草酸钾在静态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根据TG曲线确定了热分解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运用Popescu的热分析动力学数据处理方法,确定了第1步和第2步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三因子,即表观活化能E、指前因子A和机理函数f(a).  相似文献   

8.
氯丁橡胶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国产和进口氯丁橡胶(CR)热分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R的热降解过程分 3步进行,N2气氛下的明显起始分解温度为 260℃,推得热分解反应级数为一级,热分解反应活化能为 148kJ·mol-1,分解反应的频率因子为 2×10-11.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天平研究了三碳酸鈾酰銨的热分解反应。实驗結果表明该反应按下列反应式: (NH_4)_4 UO_3(CO_3)_3→~ΔUO_3+4NH_3↑+3CO_2↑+2H_2O一步完成。該反应为一級反应,其反应活化能为17.5仟卡/克分子(平均值)。  相似文献   

10.
偶氮二甲酰胺热分解机理及氧化锌对其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G-MS联用仪表征了不同温度下偶氮二甲酰胺热分解的气体种类,红外光谱表征了偶氮二甲酰胺在不同温度下的分解残留物,探讨了偶氮二甲酰胺的热分解机理以及氧化锌对其分解的影响。研究表明,偶氮二甲酰胺热分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气相产物为N2、CO、HNCO,固体残留物为联二脲等;第二阶段的气相产物为NH3、HNCO;第三阶段的气相产物为NH3、CO2,固体残留物为尿唑等。ZnO的加入使得偶氮二甲酰胺热分解的第一阶段反应提前,第二阶段反应和第三阶段反应滞后。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了丁酸甲酯高温分解的十三个反应路径中较为重要的两个反应:CH3OCO=CH3+CO2(R1)和CH3OCO=CH3O+CO(R2).使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TZVP基组水平上寻找了反应的过渡态,并且得到了两个反应的势能曲线.R1的势垒高度远远低于R2,同时R1的产物CH3和CO2拥有较低的能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反应CH3OCO=CH3+CO2更容易发生.结论为丁酸甲酯的动力学模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氧气存在下生物质催化氧化制甲酸体系中甲酸的稳定性,主要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气初始压力、硫酸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于甲酸分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反应时间、硫酸浓度对甲酸的分解速率有显著的影响;氧气的初始压力对于甲酸的分解影响较小;催化剂NaVO3的存在会加速甲酸的分解。生物质催化氧化体系中,甲酸的分解反应为二级反应,甲酸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5.1 k J/mol。提出了在H2SO4溶液中氧气气氛下NaVO3催化甲酸分解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以 Coats和 Redfern线性化简单图解法对加入稳定剂和未加稳定剂的过碳酸钠热分解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过碳酸钠热分解的反应级数为 0 .2 ,加入稳定剂与不加稳定剂的样品的活化能分别为 1 83.9k J/mol、1 62 .5k J/mol,频率因子为 2 .1 5× 1 0 2 0 s-1和9.1 2× 1 0 18s-1。由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可以看出 ,加入稳定剂的产品比不加稳定剂的产品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以Ce(NO3)3.6H2O为铈源,(NH4)2 CO3.H2O为沉淀剂,加入少量PEG4000作为分散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并经水洗、超声波醇洗,70℃干燥后得到CeO2的前驱体Ce2(CO3)3.H2 O。对Ce2(CO3)3.H2 O样品运用差示/热重分析(DSC/TG)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进行其热分解过程研究,并通过多重速率扫描法记录样品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TG曲线,采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和Coats-Redfern法进一步研究Ce2(CO3)3.H2 O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Ce2(CO3)3.H2 O热分解反应过程分2步进行,主要反应阶段的反应动力学参数是:反应活化能为105.51 kJ/mol,反应级数为2,频率因子为3.61;由此推断出可能的Ce2(CO3)3.H2 O热分解机理函数为Anti-Jander方程,受三维扩散机制控制。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压微型固定床反应器,采用CuZnZrA lO甲醇重整制氢催化剂,考察了503~543K下甲醇停留时间(W/FA0)对CO2和CO转化率的影响,在排除内外扩散影响的条件下,采用甲醇直接重整和甲醇分解平行进行的反应途径,以CO和CO2为关键组分,建立了适合其在甲醇蒸汽重整制氢反应中使用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了模型参数.F-检验表明所提出的动力学模型可作为反应器模拟分析和设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用差热—热重方法对甲酸钠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滴定分析技术分析了甲酸钠在不同条件下热分解产物的组成。研究发现:在甲酸钠脱氢制草酸钠的工艺中,加热速率和反应温度是影响草酸钠收率的重要因素。纯甲酸钠在253℃熔融,在330℃左右缓慢分解为碳酸钠、氢气、一氧化碳和少量草酸钠;高于400℃发生激烈的放热反应,甲酸钠脱氢转化为草酸钠;高于440℃,草酸钠分解生成碳酸钠。因此,为了高收率的获得目的产物草酸钠,需要快速升温,生成草酸钠的最佳温度为400~420℃,过度加热将导致草酸钠深度分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测试砂芯中的反应温度及CO_2吸收量,对CO_2气体在砂芯中的反应进行了跟踪测试,并研究了CO_2气体在砂芯中的硬化行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基于紧束缚密度泛函理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高温下碳基烧蚀材料三种模型(无缺陷、原子缺陷以及孔洞缺陷)的氧化反应机制.研究发现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主要是CO和CO2.CO的产生过程主要源于环氧基团中C-C键的裂解,而CO2的形成则较为复杂,主要源于小分子团簇(C2O2、C3O1、C4O1)的裂解.C-C键裂解是石墨氧化反应的主要途径,C-O键形成是CO和CO2生成速率的控制因素.此外,体系的温度、缺陷以及孔洞对石墨的氧化反应机制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氧化反应速率,计算得到三种模型氧化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7.56、2.4和1.6kcal/mol.缺陷越明显活化能越低,则氧化反应速率较高,无缺陷的模型由于活化能最高,其氧化反应速率最低.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6种添加剂对黑索今/聚氨酯在撞击作用下的感度影响和爆炸反应被抑制情况,分析了添加剂对撞击作用下RDX爆炸反应传播影响的实质,用差热分析技术研究了添加剂对RDX热分解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2-酮基-L-古龙酸与甲醇生成2-酮基-L-古龙酸甲酯,然后加入碳酸钠与2-酮基-L-古龙酸甲酯反应转化为维生素C钠,系统地研究了转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碳酸钠用量等对转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酸钠可以显著地改善反应的条件,提高维生素C钠质量.在反应温度为62℃时,转化率提高到96.01%.在转化反应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