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维随机气候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建立了一维随机气候模式,导出了最可几气候态的温度与时间和纬度的关系。并求出了该模式的解析解。说明了气候多平衡态的存在、气候态的演化方向及其突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云南省73家高等级旅游景区,运用最邻近系数法、地理集中度指数、区位熵等分析方法从不同视角综合分析了云南省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利用高等级景区密度指数及数量演化分别分析了高等级旅游景区的动态演变特征、演变模式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省高等级旅游景区整体上呈现均匀且部分集聚分布的态势;高等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和分布密度呈现阶段性递增,分布密度呈现空间不平衡,由低密度的“面状”向中、高密度的“片状”“点状”“放射状”演化;高等级旅游景区演变模式经历了“散点状”萌发模式、“点-轴”发展模式和“核心-边缘”扩展模式;其驱动因素包括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旅游资源稟赋、政策红利、集聚与扩散效应等。  相似文献   

3.
“人造气候”是当代气候科学的结晶。当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出现了人造气候热。例如法国有的工厂,每当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时,就会在早上工厂开始工作时,用灯光把车间打扮成旭日东升、霞光万道的景象;当临近中午时,则华灯齐射,呈现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的气氛;到了  相似文献   

4.
气候演化是周期性的振荡过程.气候学家saltzman分析了海表温度与海冰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后,得到了包含两者间耦合的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时间储蓄”的概念是由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人埃德加·卡恩提出的“时间银行”演化而来,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一些城市社区开始在养老服务方面试点这种模式,各地的试点给这种模式应用在养老服务领域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目前理论界和各地政府社区都在探索能够让这种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让“时间储蓄”能够在养老服务体系内发挥其互助、低成本、高效益的作用.文章将对这种养老服务模式目前的发展现状做具体的介绍,同时分析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研究相关的解决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和讨论了气候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理论问题,包括气候学研究方法,气候模式,气候变化和气候预报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牙形石(243个属)的演化特征为基础,认为符合“间断平衡论”所提出的生物演化以大演化为主的学说。牙形石的三个繁盛期与古地磁极性倒转有关。三个衰退期受到地史时期中的二大冰期,五次海平面变化和大气降雨量的影响。牙形石的绝灭由集群绝灭,气候干燥炎热、造山运动强烈等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8.
在漫长的地质时代,地球气候变迁是以温暖时期与寒冷时期交替出现、冰期与间冰期多次旋回为其基本特点.认为气候的冷暖交替、巨大变迁直接影响着生物世界的演变和人类及其文化发展,揭示长江流域在这种气候多变而严酷的时期,却闪烁着“人类起源的光芒”,形成了一条神秘的“人类演化时光隧道”.论述了全新世是一个干载难逢的气候适宜期,人类迈人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大发展,古文化得以蓬勃兴起,产生了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史前文化,其中尤以稻作文化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熊婵  李翠霞 《科技信息》2009,(13):378-378,362
当代信息交流环境中,信息交流的模式不再拘泥于“点对点”的“对话”或“点对面”的“独白”模式。本文对现代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与读者问的多元化信息交流模式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战略大体存在六种模式:(一)“增长即发展”论的余波;(二)“依附论”;(三)西方“福利经济学”取向;(四)“罗马俱乐部”代表的“增长权限论”;(五)可持续发展战略;(六)“以人为中心”的模式。这些模式也均是对人类自身演化的战略选择。作者力主第五种模式,并从三个方面批评了目前相当有影响的第六种模式。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过去20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过程研究为先导,以冰芯记录为手段,进行气候环境信息的挖掘,将影响环境的自然与人为因素进行整体研究,对环境长期演变过程中的重大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特别是灾害事件进行剖析,从而提示青藏高原过去2000年来气候环境的变化特征与机理;阐明极低温环境下的微生物演化特征;揭示历史时期青藏高原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变化的原因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并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经典研究动力系统演变方法存在的不足 ,将Poincar啨截面引入到局地气候动力系统的预测应用中 .结果表明 ,在局地气候动力系统的预测中 ,Poincar啨截面法具有良好的历史预报准确率和外推预报准确率 .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平原面临沙漠化的潜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黄淮海平原的地质环境和气候环境,并参考地质历史时期黄淮海平原曾经有过沙漠化及其演化的历史,提出黄淮海平原存在沙漠化的潜在威胁。依据地质环境及气候环境的演变,预测黄淮平原沙漠化有加速扩展和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多义词几乎存在于人类所有的语言中,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也不例外。文章尝试探究汉英多义形容词“老”和“old”的词义生成与演变,并描绘出其词义演变轨迹图。研究发现:(1)其产生一词多义的原因是受隐喻作用和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影响;(2)其词义演变轨迹符合“仙人掌发展模型”,但是其产生的隐喻意义种类却不尽相同.因此它们缔造出各自特有的词义演变的仙人掌模型。  相似文献   

15.
气候层次理论及其应用(Ⅱ)——气候突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用超熵产生作为判据,讨论了北半球气温的突变情况。其结果,与记录相符.而后,在气候层次理论和非线性动力理论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气候突变的三种机制;跃迁突变、“贯穿”突变和转换突变。  相似文献   

16.
气候环境变化的河流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综述前人及笔者的已有研究工作,指出气候环境变化可能引发各种河流地貌过程,如河流的侵蚀与加积、河口的溯源侵蚀与溯源堆积等;流域气候环境变化在河口沉积物的矿物和元素组成上也得以反映,如SX97孔中的粘土矿物和石英的含量变化教育与该孔孢粉资料所揭示的气候环境演化规律相吻合,也与早期对华南海岸沙丘和海滩岩的研究所揭示的区域气候环境演化一致,但由于局部因素的干扰,气候环境变化的河流响应体系可能变得较为复杂,在研究工作中应对此予以足够注意。  相似文献   

17.
洞庭盆地第四纪气候演变的沉积物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洞庭盆地安乡凹陷东南部两护村ZKC1孔上新世末—第四纪沉积物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以及粒度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洞庭盆地第四纪气候演变。曲线协变性及相关系数表明,ZKC1孔沉积物化学蚀变指数(CIA)与Cr、Ga、V、Nb、Be、Li、Sc、Th等微量元素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从陆相沉积物CIA及微量元素含量与温度和湿度正相关的概念出发,结合其他资料,重塑洞庭盆地第四纪气候演变过程:早更新世为冷干→暖湿→冷干→暖湿,中更新世为冷干→暖湿→冷干—温湿→暖湿,晚更新世为寒冷→温湿→寒冷,全新世总体为温湿—暖湿。这一结论与ZKC1孔孢粉组合特征反映的气候演变过程及中国东部第四纪气候演化基本吻合,说明沉积物CIA和微量元素含量较好地记录了第四纪气候演变信息。相关性分析表明洞庭盆地沉积物粒度对CIA无明显影响;CIA与沉积物粘土含量呈弱的正相关关系,应与湿热气候条件下有更强烈的风化和更多粘土矿物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为壳斗科栲属常绿阔叶树种,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五岭以北各省区,被视为我国南北方气候的“分界树”。研究苦槠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变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保护其野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运用MaxEnt模型,模拟和预测苦槠在末次盛冰期(last glacial maximum, LGM)、现代和2070年3个时期的潜在分布区,评估了气候因子变化对其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结果】MaxEnt模型模拟现代分布区准确度极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值)达0.971;苦槠现代高度适宜区主要是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天目山至北雁荡山地区;中度适宜区扩展到了苏南山区、江西及福建沿海地区;末次盛冰期退缩分布在我国华南北部地区,以及东海大陆架东部。2070年,苦槠的分布受气候影响预测适生区会急剧缩小,生境出现破碎化,高、中度适宜区残存于高海拔地区。Jackknife检验表明,最干季降雨量、最干季均温是影响苦槠地理分布的最主要气候因子。【结论】探讨不同气候因子对苦槠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利用其生物属性监测亚热带最北缘范围动态变化,可为苦槠的种源保护、生境恢复、繁育驯化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Tao  ShiChen  An  ChenBang  Chen  FaHu  Tang  LingYu  Wang  ZongLi    YanBin  Li  ZhiFei  Zheng  TongMing  Zhao  JiaJu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0,55(22):2449-2457
A high-resolution fossil pollen record from the sedimentary cores of Balikun Lake, northwestern China, combined with modern surface pollen data, is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history of vegetation and climatic change since 16.7 cal. ka BP. Fossil pollen assem-blages and lithology indicate that the study area was dominated by desert. The desert had extremely arid climate and lower effective moisture during 16.7–7.9 cal. ka BP, especially from 16.7 to 8.9 cal. ka BP when the lake maybe dried up. During 8.9–7.9 cal. ka BP, the environment gradually recovered in this area. It was then followed by the optimum period from 7.9 to 4.3 cal. Ka BP, when the effective moisture obviously increased. It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ical desert-steppe/steppe vegetation and was accompanied with several patch-birch woodlands around the lake. After that, a short but extremely arid climatic event occurred during 4.3–3.8 cal. ka BP, and the vegetation quickly changed from desert-steppe/steppe to desert. It was a relatively optimum period from 3.8 to 0.53 cal. ka BP showing typical desert-steppe/meadow-steppe landscape. Since 0.53 cal. ka BP, the climate has shown signs of deteriorating again. Furthermore, regional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 this area were clearly different from East Asia monsoonal area during the last 16.7 cal. ka BP. It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arid climate during the late-glacial and early Holocene, and relatively wet during the mid-late Holocene.  相似文献   

20.
在进一步研究金沙江河谷——水系发育的构造——气候机理基础上,认识到:山区深切河谷中普遍存在着大型堰塞现象: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由于新构造运动强烈和地震频发及大暴雨等,在山高谷深的金沙江河谷中导致大型滑坡、崩塌或其他形式的外动力作用等,阻塞河谷水流,形成河谷堰塞湖,在堰塞体上游河谷形成静水沉积;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堰塞坝溃决,在其下河谷中形成更大更急水流,加速河谷下切速率与深度,导致更大地形高差;新一轮新构造运动强烈和地震及大暴雨等,导致新一轮大型滑坡、崩塌等,形成新一轮河谷堰塞湖……如此多次重复,逐步加快与促进金沙江河谷——水系向现代形态演化,从而构成了金沙江河谷——水系演化的一种外力动力作用。这一认识对进一步研究山区深切河谷——水系形成与演化、工程建设选址评估和进行灾害防治等有普遍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