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龙葵不同部位的外植体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所需的外源激素浓度不同。茎尖外植体在附加6—BA0.1—2.0(mg/L)、NAA0.1—2.0(mg/L)的Ls培养基上可高频率地诱导出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只加6—BA(2.0mg/L)或NAA(2.5mg/L)一种外源激素也可诱导出愈伤组织,但诱导所需的时间较长。较高的6—BA浓度(2.0mg/L)有利于子叶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较高的NAA(2.0mg/L)有利于胚轴形成愈伤组织。器官分化过程决定于诱导愈伤组织时培养基中的激素成分。  相似文献   

2.
番茄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砧木1号番茄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研究了IAA和6-BA及NAA和6-BA不同激素配比对外植体诱导不定芽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MS+0.2mg/L IAA+1.0mg/L 6-BA为诱导子叶外植体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而MS+0.5mg/L IAA+1.0mg/L 6-BA为诱导下胚轴外植体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诱导不定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0.1mg/L IAA。  相似文献   

3.
香水草(Heliotropium arborescens)无菌实生苗下胚轴和子叶接种于含1.0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或2.0mg/L 6-苄氨酸嘌呤(BA)的MS培养基上能脱分化形成白色松散状或绿色致密状愈伤组织,但愈伤组织诱导率较低,分别为8.3%和26.5%.愈伤组织培养于含2.0mg/L NAA和0.5mg/L BA的MS培养上建立了具再生能力的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方法.愈伤组织转移至含2.0mg/L BA和含0.1mg/L NAA的MS培养基上建立了不定芽分化再生方法.不定芽分化率最高91.3%.不定芽长大后,转移至含1.0mg/L IBA的减半MS培养基中不定芽生根率可达87.6%.  相似文献   

4.
马齿苋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步建立了马齿苋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系统.利用马齿苋的种子进行萌发,分别取子叶、胚轴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其最适培养基为MS附加BA0.5~2.0mg/L、2,4 D0.5mg/L,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将产生的愈伤组织块转入分化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其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附加BA4mg/L、NAA0.4mg/L,分化率达到95%以上.试管苗在MS附加IBA3mg/L的培养基上,经过15~20d培养,90%生根成苗.  相似文献   

5.
以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子叶、下胚轴、根为外植体, 接种在不同浓度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中, 研究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结果表明: 子叶和下胚轴是诱导愈伤组织的良好外植体; 以MS补加2,4-D(0.5~1.0 mg·L-1)或6-BA(1.0~2.0 mg·L-1)+NAA(0.5~1.0 mg·L-1)可100%高频产生愈伤组织;在MS+6-BA 2.0 mg·L-1+NAA 0.5 mg·L-1培养基上,下胚轴可产生不定芽; 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NAA(0.5~1.0 mg·L-1),增殖系数为5.75; 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1,生根率达94.6 %.  相似文献   

6.
台湾相思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种子萌发无菌苗研究台湾相思的组织培养,结果发现子叶、下胚轴是诱导愈伤组织的理想外植体,最适培养基为MS BA2 2,4-D0.2 3%蔗糖,子叶及下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在MS BA4 NAA0.2-0.4培养基中的出芽效果较好,子叶直接在MS 4-PU0.5培养基中诱导丛生芽效果最好,出芽率达90%,根诱导培养基为MS IBA2 NAA1,生根率为27.8%。  相似文献   

7.
不同激素配比对直立型扁蓿豆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L25(53)正交试验设计,在MS基本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的2,4-D、6-BA、NAA三种激素.试验分别用直立型扁蓿豆的下胚轴和子叶作为外植体,探讨三种激素对直立型扁蓿豆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以及适合直立型扁蓿豆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成苗的培养基.结果表明:6-BA对愈伤组织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2,4-D,NAA对诱导愈伤的形成没有明显的作用.直立型扁蓿豆愈伤组织诱导的较优培养基组合是MS+2,4-D 0.5 mg/L+6-BA 1.0 mg/L+NAA 1.0 mg/L.同时,2,4-D对直立型扁蓿豆分化成苗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其次是6-BA,变化不明显的是NAA.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较佳培养基组合是MS+6-BA 1.0 mg/L.  相似文献   

8.
不同外植体和激素对银杏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银杏胚的不同部位子叶、胚芽、胚轴、胚根为外植体,比较不同外源激素和培养条件对银杏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最易诱导愈伤组织,且在暗条件下诱导效果最好,2,4-D和队影响子叶的愈伤诱导能力;以茎段为外植体,发现生长素为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所必需,且NAA诱导效果好于2,4-D;以叶片为外植体,发现生长素中的NAA诱导愈伤效果最好,雌雄叶的诱导能力相同.在愈伤组织生长过程中,NAA是子叶和茎段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必需的,BA对茎段愈伤组织生长速.度无显著影响,但可使愈伤组织敛密,并有利于分化.MS 1 mg/LNAA 0.005 mg/LKT(或BA)的培养基对叶片愈伤组织生长最理想,雄叶愈伤生长较快,光照培养促进愈伤组织生长.  相似文献   

9.
以宣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 Nakai)种子的子叶、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子叶诱导实验中,2,4-D比NAA更高效地诱导出愈伤组织,且愈伤组织生长量大,经过继代培养后仍能保持较好的长势.2,4-D与KT组合的效果好干2,4-D与BA的组合.筛选试验表明:MS 2,4-D(1.0 mg/L) KT(0.1 mg/L)对子叶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生长效果较好.(2)胚轴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87%,而子叶的诱导率较低,为69%.虽然NAA的诱导效果较好,但愈伤组织生长速度较慢;2,4-D能高效诱导愈伤组织,但容易出现玻璃化.提高NAA,2,4-D和BA的浓度,愈伤组织呈现水浸状的比例和程度都会相应提高.试验中,2,4-D(0.1 ng/L) BA(0.3 mg/L)处理对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薄荷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因素。以薄荷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培养基、激素水平对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培养的影响;以叶片为外植体,探讨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以茎段、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材料,比较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实验结果表明:MS比1/2 MS、B5培养基更适于茎段的诱导培养,诱导率达80%;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100%,以MS+1.0 mg/L BA+0.1 mg/L KT+0.5 mg/L NAA为最佳诱导培养基;幼叶是不同外植体中诱导效果最好的,以MS+0.5 mg/L BA+0.1 mg/L NAA为最佳诱导培养基。  相似文献   

11.
低能N~+注入蒙古黄芪种子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古黄芪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的N+注入对蒙古黄芪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成苗率和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注入剂量的增加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表现为"马鞍型"曲线,成苗率在低剂量时与发芽率相接近,在高剂量时成苗率明显降低.对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低剂量上表现为激活效应,高剂量上表现为抑制效应;丙二醛含量在低剂量时明显低于对照,高剂量时含量升高,因此低剂量的N+注入蒙古黄芪种子能够提高幼苗的抗逆性,能够为育种提供一种有效的诱变方法.  相似文献   

12.
蒙古黄芪愈伤组织经场强为±1.0 kV/cm的高压静电场处理后生长速率明显提高,超氧化物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和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IAA)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正负高压静电场处理的结果存在着明显差异,正高压静电场能够有效地促进蒙古黄芪愈伤组织芽的分化,而负高压静电场能够有效地促进根的分化.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白花丹参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以白花丹参不育变异品种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KT/NAA比例、活性炭添加及琼脂浓度对防治白花丹参组培苗玻璃化现象的作用。结果表明,当KT浓度为1.5 mg·L-1、NAA浓度为0.5 mg·L-1、培养基中添加0.3%活性炭、琼脂浓度为0.8%时,白花丹参组培苗增殖系数较高,玻璃化率低,炼苗成功率最高。因此, MS+KT 1.5 mg·L-1 +NAA 0. 5 mg·L-1+琼脂0.8%+活性炭0.3%的培养基可以有效防治白花丹参组织培养中的玻璃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氮源、蔗糖浓度和诱导子茉莉酸甲酯对蒙古黄芪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类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影响黄酮积累量依次为:茉莉酸甲酯>蔗糖>水解酪蛋白>氮源;蒙古黄芪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含量积累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NAA 1.0 mg/L+ 6-BA 2.0 mg/L+2,4-D1.0 mg/L+蔗糖50.0 g/L+水解酪蛋白1.0g/L+ MeJA0.02 μmol/L,NH4+∶ NO3-为1∶1.在这种条件下,黄酮产量达到最高为9.78mg/L.  相似文献   

15.
以膜荚黄芪幼叶为外植体,运用正交设计研究2,4-D、6-BA和NAA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生产黄芪黄酮和黄芪皂苷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黄芪黄酮合成的影响顺序是:NAA〉6-BA〉2,4-D;对黄芪皂苷合成的影响顺序是:2,4-D〉6-BA〉NAA.生产黄芪黄酮和黄芪皂苷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2,4-D(0.5mg·L^-1)+6-BA(1.0mg·L^-1)+NAA(2.0mg·L^-1和MS+2,4-D(2.0mg·L^-1)+6-BA(2.0mg·L^-1)+NAA(1.0mg·L^-1).细胞伸长有利于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利用藏橐吾Ligularia rumicifolia(Drumm.)S.W.Liu资源,以其子叶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结果发现,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TDZ 1.0 mg/L+NAA 1.0 mg/L,诱导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5 mg/L,诱导率为69.56%.诱导子叶产生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8 mg/L,诱导率为72.33%.不定芽在1/2 MS+IAA 0.5 mg/L的培养基中生根率为70.00%.  相似文献   

17.
高效的苜蓿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保定苜蓿为实验材料,从外植体的基因型、培养基的选择,激素(KT)、水解酪蛋白的浓度等方面探讨了影响保定苜蓿组织培养的因素.结果表明:下胚轴比子叶作为外植体获得的效果更好;改良的SH培养基相对于UM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更有效;在含有0.2mg/L KT和2 g/L水解酪蛋白的UM培养基上,得到了最大的胚状体诱导率;水解酪蛋白的加入提高了胚状体的质量和成熟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HPLC谱图比较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差异,采用MTT染色法测定缺氧、缺糖1、2、3 h后H9C2心肌细胞的成活率以建立缺氧缺糖模型组,以低、中、高剂量的丹参脂溶性成分加入模型组细胞,观察细胞的状态确定加药浓度。检测各组的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总抗氧化活力(T AC)和细胞存活率(SR),以此作为考察丹参脂溶性成分保护作用差异的指标。结果表明,缺氧缺糖组以及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治疗各组的S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治疗各组的SR与缺氧缺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缺糖组以及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治疗各组的LD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各组的LDH含量与缺氧缺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缺糖组以及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各组的T AC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各组的T AC与缺氧缺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脂溶性成分明显减少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损伤后LDH的溢出,提高了心肌细胞的T AC和SR,其对缺氧缺糖损伤后心肌细胞确实有修复保护作用,不同产地丹参中脂溶性成分对心肌细胞缺氧缺糖保护作用确实存在药效差别。  相似文献   

19.
胀果甘草细胞的悬浮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取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和根段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悬浮细胞培养,建立了胀果甘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测定了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并且研究了接种量、条件培养和激素组合对胀果甘草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来源的愈伤组织最适合作为胀果甘草细胞悬浮培养的起始培养物;悬浮培养的最佳接种量为 35 g/L;条件培养基的最佳用量为总培养体积的1/3;最适合胀果甘草悬浮细胞生长的培养基是附加了 NAA 1.0 mg/L + KT 0.5 mg/L 激素组合的 MS 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外界因子对粘毛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pH值、碳源及激素对粘毛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30g.L-1蔗糖、pH 5.8的1/2MS培养基最适合毛状根生长,但黄酮类化合物合成最高时pH值为6.4.外源激素NAA、GA对毛状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GA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初步优化了粘毛黄芩毛状根的培养条件,为实现粘毛黄芩黄酮类化合物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