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自然生态系统在人类干预下失去平衡,突破环境承载能力,陷于衰退之中,形成打击经济系统的恶性循环,迫使人类加速资源消耗以图生存,从而引发非持续的环境异化和人口素质低下,与此同时,无论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究人的产生,贫困的累积,都是无法回避的棘手难题。中国的人口压力主要集中地体现的贫困地区,如果说,人口,资源,环境与贫困问题的挑战,对于西方国家表现为如何维持原有文明模式,那么对于发展中国家则表现在建立一个新文明模式中走出困境,本文在论证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问题的必由之路基础上,试图从更深层次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世界农业持续增长,平均年增长率2.1%,超过了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基本保障了人民生活需要。但是,农业生产率的增长有减慢趋势;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问发展很不平衡,有1/3的发展中国家人均粮食供应量少于70年代,农村中贫困人口占近一半;农业资源退化、环境恶化,以及农产品贸易不公平与混乱的情况在逐步扩展。从国际农业发展战略看,世界农业面临着贫困、环境和农产品贸易三个重要政策问题。一、农村贫困和缓解贫困战略  相似文献   

3.
资本形成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资本形成不足,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贫困恶性循环和低水平均衡陷阱。如何摆脱这种不利的状况呢?采取什么方式促进资本形成呢?初期的发展经济学家提出了下述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西北贫困地区,贫困和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是影响当前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贫困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要想根治贫困、使农村摆脱贫困的境地,必须从贫困的主题--"人"入手,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改造农村贫困文化,走文化扶贫之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广大西部地区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而其贫困也多为环境制约型贫困,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对于环境制约型贫困的西部地区,只有打破贫困与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建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才是反贫困的根本途径。因此,我国西部地区的反贫困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新疆和墨洛地区为案例,对反贫困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不确定性多目标方法,构建了和墨洛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模型,通过交互式反馈,最终得到有效合理的规划方案。这样,通过系统分析和建立规划模型从而既定性又定量地进行西部地区反贫困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临泉县人口有230多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达到7万多人,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人口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取还远远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康质量,从而导致贫困进一步恶化,很容易陷入反复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本文以临泉县房庄村为样本,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而为以后解决农村脱贫问题提出一点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我国环境恶化严重的现状。并且,由于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行动起步较晚,环境恶化的趋势至今并未得到根本有效的扭转。目前,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巨大障碍。本文就如何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加强环保教育,从而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贫困一直是困扰着发展中国家的突出问题,引起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贫闲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做出巨大努力.在"七五"期间基本上解决了大多数贫困户的温饱问题.然而,如果把贫困界定为"发展类贫困",即指一定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生产力水平很低,社会经济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那么,在我国完全消灭贫困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除了其自身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国家将污染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结果。现实要求发展中国家既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工业化、现代化过程并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又不能重蹈西方工业道路的复辙,掠夺式开发全球资源、殖地移民、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与贫困问题,是发展中国家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也是我们振兴中华、抓住机遇、超越传统、创造新的文  相似文献   

10.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是一个巨大的开放性的山地生态经济系统,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加剧了水土流失,形成生态破坏与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目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在继续,故提出防治生态破坏的基本对策是:停止破坏,恢复林草,大力防治水土流失,走治理与发展同步之路,把优化生态环境与振兴经济结合起来,逐步实现自给型农业、保护型林业和商品型畜牧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谋求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各要素之间协调关系的发展,但西部贫困地区所存在的贫困—人口—环境恶性循环却导致了其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制约着它们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毕节试验区的建立,对PPE怪圈进行良性化的定向干预试验,其实质是解决PRED问题,这种"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合理途径的探索性试验,是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扶贫工作的成就、现阶段的目标,以及2020年后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本文从消除儿童贫困、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角度提出通过打破贫困代际陷阱,实现贫困预防的我国后2020扶贫战略转型思路。本文在分析发展中国家贫困和儿童早期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国际上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消除儿童贫困的经验和探索,基于我国农村儿童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通过完善农村儿童营养、健康和教育公共服务提供质量,促进贫困农村儿童早期发展,从源头上实现贫困预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萍 《甘肃科技》2001,17(1):6-7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与人口、资源,环境密切相关的,而资源、环境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则是由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人类无休止向大自然索取而造成的结果,并已成为摆在当今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尤其在以干旱著称的西北地区,水资源的严重匮乏更是长期以来困扰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贫困的首要制约因素。如何开发与有效利用我省的有限水资源,消除贫困,造福人民,一直是党和国家以及国内外有关专家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从自己多年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14.
从正义的视角来审视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是当代环境伦理学的新进展.池田的环境正义观认为,必须从世界范围来看待当今世界的环境危机,应当为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幸福作出贡献;要把消除全球贫困与拯救世界环境危机联系起来解决;要充分发挥妇女的独特作用,提升女性的地位,绝对是解决地球环境问题的关键;要把享用环境作为一种新的人权来看待,从生命尊严的高度来审视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量资料证实,黄土高原历史上多属森林和森林草原环境,近两三千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逐渐恶化,当前面临一系列生态灾难;水源枯竭,河川水文状态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加重;风沙加剧;燃料、饲料、肥料短缺。治理方针是水保为纲,林牧为主,粮食自给,多种经营,协调解决好生态环境、粮食、经济贫困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贫困是拉美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拉美国家的任何一位当权者都为此而头痛,秘鲁也概莫能外。1990年做了总统的藤森把解决贫困问题作为政府的主要目标之一,并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但穷困仍然是秘鲁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许多资源产地经济增长、资源消耗与环境恶化之间的恶性循环,其中内蒙古乌海市的"煤电GDP怪圈"十分典型,这一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解决途径中的探索中,资源性产品价格杠杆应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逐步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理顺价格体系,有助于走出粗放式经济增长困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在贫困地区,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是影响当前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贫困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要想根治贫困、使农村摆脱贫困的境地,必须从贫困的主体——“人”入手,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改造农村贫困文化,走文化扶贫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1998年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1% ,1999年总人口中的69.11 %分布在农村地区。另一方面 ,由于主要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地下水质量日益恶化、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等原因 ,中国又是世界上面临农业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 ,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环境和农业环境教育问题。一、中国高等农业环境教育发展的背景分析中国的现代高等农业教育起步于1949年。由于中国选择的是一种政府推进型的教育体制 ,因此 ,自1949年以来 ,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分析贫困地区贫困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贫困地区存在的三大恶性循环,并提出了冲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