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晓红 《科技信息》2013,(22):75-75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2.
人口问题是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通过定性描述、定量计算,分析了甘肃省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特征以及人口环境压力、人口经济压力,提出了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和谐社会下怎样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旅游扶贫过程中,建立合理的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区参与型扶贫模式,不仅可以保证社区居民的利益,而且可以使社区居民能够真正参与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分享旅游开发带来的种种好处。从而实现消除贫困、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对人口安全系统的支撑之上,关键是要保持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并维持资源、环境对人口发展的持续支撑。基于此,建立了包括以人口子系统为中心的社会经济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和科技制度子系统的人口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框架,并对区域人口安全各系统状态进行因子分析,最后从制度、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人口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胡耀利 《科技信息》2010,(12):I0344-I0344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理论,同时又是一个综合治理人口问题,推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本文阐述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人口发展观,来认识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为进一步解决新时期的人口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沂市可持续发展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新沂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该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转变传统发展观念,树立以资源利用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并在该思想的指导下,建立生态工业结构体系和与该市地域分异相适应的农业生产体系,进而建立该市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模式,并从理论上提出了包括经济、人口、区际协调等在内的市域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发展理念里程碑式的重大转变和人口的全面发展,"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巨系统协调发展的状况成为了衡量发展质量的核心。本研究从系统解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入手,构建由人口系统因子、人口-经济因子、人口-社会因子以及人口-环境因子共4个方面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针对重庆市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要素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巨系统中的重要基础性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中应当给予充分重视;2)人口发展状况的优劣与城镇化水平高度相关;3)重庆市工业企业的"环保搬迁"以及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显著。本文深化了人口发展内涵的理论认识,并为重庆市人口发展状况的动态评估,促进相关部门的科学考核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广东省第八次党代会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三大战略之一确定下来。要求要有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环境、人口的关系,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控制人口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切实抓出成效。 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是一个海岛县,实施可持  相似文献   

10.
<正>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时期,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虽然当前我国人口计生工作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人口问题不仅反映在人口数量方面,同时也反映在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线,强调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  相似文献   

11.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历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和环境都面临巨大压力。本文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分析了现阶段天津人口发展中蕴含的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人口和城市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据我国的资源、环境及人口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口控制等方面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人口控制相统一的原则,以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认识的加深和取得共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1992年6月有180个国家的首脑出席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共同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研究者说     
《广东科技》2013,(11):66-67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白春礼在《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年03期撰文指出,自人类开启可持续发展新文明时代以来,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国家基本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表率。2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可持续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科技创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我国科技创新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可持续发展:(一)在保障人口健康、食物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含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改善和经济增长等诸多内容在内的完整体系 ,涉及到大量的制度因素 ,而制度结构及其完善程度如何 ,对可持续发展进程具有重要影响。因此 ,面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现实发展中所存在着的一系列制约和障碍脱贫进程 ,并对区域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诸多制度缺陷 ,必须采取多种方式 ,通过嵌入、改造等方法 ,实现制度创新 ,来加快中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一、土地制度的创新土地资源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条件 ,也是实现环境良化和生态好转的重要内容。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更好地研讨和解决变化环境下中国面临的水安全问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河海大学联合,拟定于2017年10月18—20日在南京举办第二届"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此次论坛将以"变化环境下的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征文,针对我国水安全战略需求以及国际水科学前沿问题开展深入研讨,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安全保障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支撑,核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政治制度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由此提出:持续发展可按“阶段式跃迁”模式推进,并同时满足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诸方面的几个基本约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人类需要彻底改变现行的生产、消费模式及社会经济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胜九 《科技潮》1999,(10):158-159
人类要发展,经济要增长,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认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得到了各国政府的认同和关注。中国政府在1994年3月批准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现在"可持续发展"一词已风靡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是人类提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应协调一致,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前提是发展,要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将保护和利用有机地结合,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  相似文献   

20.
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的国家科委、计委、体改委等部门从解决我国东部地区存在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的实际出发,开展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试点工作。后来于1997年,"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更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时隔20多年,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内涵已更为丰富和全面。目前,国家已正式启动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工作,标志着实验区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示范区将在实验区建设基础上,在资源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等领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问题的解决加强示范。从实验区到示范区,可谓是一次质的飞跃与聚变!广东省自1992年建立第一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已有18年建设历程,成效颇丰。相信广东能够抓住目前实验区发展的机遇,通过不懈的创新与实践,成为引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