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在介质油中占多数的枝动菌进行了结构及其影响介质油电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变压器介质油中分离得到的枝动菌显微特征为:菌落形状为圆形,且较小(直径1mm),颜色为乳白色,表面隆起且湿润,无气生菌丝,无可溶性色素,易被挑起,而且数目较多;其超微特征为:基质菌丝体有分枝,在培养早期即发生断裂,形成大小不一的球杆状和球状体,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研究还发现枝动菌不仅能利用介质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繁殖,而且影响着变压器介质油的介损值。介损变化的整体趋势是随枝动菌浓度的升高,介损值升高。  相似文献   

2.
对在介质油中占多数的枝动菌进行了结构及其影响介质油电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变压器介质油中分离得到的枝动菌显微特征为:菌落形状为圆形,且较小(直径1m),颜色为乳白色,表面隆起且湿润,无气生菌丝,无可溶性色素,易被挑起,而且数目较多;其超微特征为:基质菌丝体有分枝,在培养早期即发生断裂,形成大小不一的球杆状和球状体,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研究还发现枝动菌不仅能利用介质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繁殖,而且影响着变压器介质油的介损值。介损变化的整体趋势是随枝动菌浓度的升高,介损值升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枝动菌对变压器介质油中抗氧化剂T501的代谢以及枝动菌在氧化介质油的过程中其数量与油中主要成分(环烷烃、 烷烃和芳香烃)以及油介损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枝动菌完全可以利用T501抗氧化剂作为惟一碳源进行繁殖. 在枝动菌氧化介质油的过程中, 随着油中菌量的增加, 油中抗氧化剂T501的含量逐步降低. 与此同时, 变压器油中的烷烃、 环烷烃和芳香烃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进而导致变压器油介损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4.
变压器介质油中放线菌对油介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用自制的JOA液体培养基首次从报废的大型变压器介质油中分离到两种放线菌: 枝动菌和罗思氏菌, 它们都能以介质油为惟一碳源进行生长繁殖, 枝动菌对变压 器油介损的影响更为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 油介损随油中菌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随运行时 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利用薄层层析(TLC)、 液-质联机(LC-MS)等技术从电器绝缘油(变压器介质油)的枝动菌代谢物中分离得到一种脂肪酸, 结合核磁共振(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证明这种脂肪酸为癸二酸.  相似文献   

6.
从报废的大型变压器介质油中分离得到动性球菌、假单胞菌、黄单胞菌等细菌,并对其形态和代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新苗 《广东科技》2011,20(22):96-97
目前,我国110kV及以上等级的大型电力变压器主要采用油纸绝缘结构,变压器油同时承担着绝缘介质和冷却媒质的作用,是油浸式变压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压器油中包含70%的变压器故障信息,对油中溶解气体进行色谱分析是常用有效的一种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通过总结利用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进行故障诊断的两大类经典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提...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造纸废水生化处理效果,进行了降解造纸废水木质素菌种的筛选鉴定和应用实验. 对从市政污水处理厂采集的活性污泥样品进行培养、驯化、分离和鉴定等一系列实验,得到了能够降解木质素的生物降解菌. 通过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确定该菌为白腐菌,属于短杆状、好氧型产碱菌. 经革兰氏染色鉴定为革兰氏阳性菌. 进一步驯化从中挑选出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种并进行实际废水环境下的应用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造纸废水CODCr的去除率可达到80.9%.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变压器油在不同注氧量、120℃加速热老化条件下,其流动带电度与介质损耗、体积电阻率、酸值以及界面张力等4种性能参数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利用相关-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变压器油的流动带电度与这4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拟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油中氧气会加剧变压器油的热老化;油的流动带电度与介质损耗及酸值呈显著正相关,与体积电阻率及界面张力呈显著负相关,并与这4种参数均满足指数回归模型.此外,还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了油的流动带电度与介质损耗、体积电阻率、酸值及界面张力等参数的共同依存关系.以上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探讨变压器油在热老化条件下性能参数的变化及预测提供了参考和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初做该实验的学生不易掌握。为更好地指导学生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分别对菌龄、涂菌量和乙醇脱色等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的最佳菌龄是10~24h,金黄色葡萄球菌是10~14h;两种菌的涂片菌量(厚度)为在直径0.5~1.0cm内涂1~2μL的涂片菌液;脱色时间是浸入酒精溶液中脱色20~30s。  相似文献   

11.
改性活性炭吸附脱除RFCC柴油中碱性氮化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改性活性炭吸附脱除RFCC柴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考察了改性酸的浓度、吸附剂的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最佳改性酸浓度为70%,100mL RFCC柴油中吸附剂的最佳投入量为0.5g,最佳吸附时间为20min,在此条件下,RFCC柴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脱除率为97.25%,油品收率大于98%,透光率从4.2%提高到34.1%,颜色由橙红色转为淡黄色。  相似文献   

12.
含水介质中石油类含量测定的改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油烘干损失系数λ,推导并建立含水介质中石油类含量的新计算公式,并据此对传统测量方法进行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测定方法可准确测定石油污染含水介质的干固体质量和石油含量;λ值因石油的种类、含水介质的类型而异,柴油在粗砂中的烘干损失系数约为0.66,测量误差仅约为0.4%,远低于现有方法测量误差,且不受石油挥发性和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油井有杆抽油系统无法实现产量连续监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悬点示功图油井产量动态测量方法:首先,基于悬点示功图建立泵示功图模型,然后根据泵示功图计算泵有效冲程,最后动态计算油井实时产量.应用该方法对两口油井的产液量进行了计算,相对误差分别为5.93%和6.87%,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较为准确,可以为油井产量动态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疲劳破坏是工程结构或构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疲劳破坏也是船舶结构失效的一种主要形式。近几年,国内外开始重视船舶结构的疲劳问题,并展开了这方面的理论和设计规范的研究工作。由于船体节点的多样性和荷载的复杂性,使得船体结构的疲劳计算也相当复杂。为此,工程中采用了大量的简化方法和经验公式。文中阐述了船体结构疲劳强度校核的基本原理和基于S-N曲线的线性累积损伤方法。针对油轮的特点,确定了疲劳校核方法,参照DNV规范编制了船体结构疲劳强度校核程序,并利用该方法完成了大型油轮(VLCC)典型节点处的疲劳寿命评估。  相似文献   

15.
饲用复合酶制剂的发酵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粮食加工副产物为原料,经多菌种混合固态发酵后制备了高酶活的饲用复合酶制剂。培养基配比为麦麸豆粕米糠= 271。30 ℃培养46 h 后, 每克干物质中含有糖化酶2 050 U, 纤维素酶3 760 U,蛋白酶7 340 U,果胶酶331 U。  相似文献   

16.
谷氨酸生产菌培养基最优配比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优化L-谷氨酸生产菌发酵培养基的组成,经回归分析和发酵试验,得出最佳配方,在此条件下,谷氨酸的发酵指数为2.57g.(h.L)^-1,其转化率为51.4%。  相似文献   

17.
芽孢杆菌L-32发酵条件优化及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筛选得到了一株能以原油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的菌株 ,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 (L 32 ) ,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确定出最佳的发酵条件 ,并确定了厌氧条件下以原油为碳源时的培养基成分。通过补加葡萄糖使其浓度保持在8g/L的方法可以提高菌体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 ,L 2 3可以以原油为碳源生长 ,并能在降低原油粘度的同时使原油培养基内水相的pH值下降。L 2 3能提高实验岩心的原油采收率 ,即在关井 96h后 ,L 2 3可使原油采收率提高 9.6 %左右。  相似文献   

18.
注入多少氧气是好氧微生物驱油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高压氧化管作为反应器,通过分析反应前后气体组分的变化,探讨了胜利油田某区块原油、注入水和产出水的耗氧情况。结果表明:对70℃的油藏,非生物因素耗氧主要是氧气对原油的低温氧化作用。6.3MPa、70℃,高压空气与原油充分反应12d,平均每克原油耗氧20.15mg,其中3.29%转化为CO2;5.8MPa、70℃,高压空气与注入水体积比为1∶23,充分反应12d,每升注入水耗氧11.12mg,其中95.00%转化为CO2;6.3MPa、70℃,高压空气与产出水体积比为1∶23,充分反应12d,每升产出水耗氧3.9 mg,几乎完全转化为CO2。该研究工作将为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