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菌龄、涂片厚度、媒染时间、乙醇脱色程度等对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行革兰氏染色时,大肠杆菌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的培养时间不宜超过25小时,涂片时应为均匀薄片,媒染时间以30~60s为宜。乙醇脱色程度是革兰氏染色的关键,脱色时间应严格控制在20—30s。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时间不宜超过16小时,媒染时间以30~90s为宜,脱色时间应严格控制在30s以内。  相似文献   

2.
菌龄和脱色时间的改变对细菌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对比试验,研究了菌龄和脱色时间的变化对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菌龄和脱色时间的改变,对革兰氏染色的结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铁碳微电解法用于模拟染色废水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系统地研究了铁碳微电解法处理模拟染色废水时影响脱色效果的各因素。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后获得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时间60min,铁刨花和焦碳之比因染料而异,焦碳粒径为5-10mm,固液比1:10,曝气量4m^3/h,酸性大红和甲基橙的模拟废水在酸性条件下脱色效果较好,碱性紫模拟废水在碱性条件下脱色效果较好,而分散黄模拟废水的脱色效果与体系酸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以牛血清蛋白等标准蛋白为材料进行PAGE电泳,并对多种染色、脱色方法进行研究比较和改进。结果表明:用考马斯亮蓝R-250微波中火染色5min后,再间隔微波中火脱色3个5min后,可观察实验结果,继续摇床脱色1~2 h后,背景低、灵敏度高;用考马斯亮蓝G-250微波染色后,用水漂洗约30min就可达到粗略观察实验结果的目的,若继续在去离子水中浸泡,则时间越久,背景越清晰;脱色时用乙醇替代甲醇,脱色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5.
研究经驯化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工业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将12个经驯化后菌种,直接进行脱色实验,培养150 h,确定脱色率最高的菌株为实验菌,以此考察脱色工艺条件对脱色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温度35℃、转速150 r·min-1、活性深兰H14B染料质量浓度5 mg·L-1、接种量为7 mL、培养基自然pH的实验条件下,脱色培养84 h的脱色率最高,可达到89.01%.  相似文献   

6.
从活性污泥中经定向驯化、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降解菌P1,通过革兰氏染色和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其为微球菌属。研究菌株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金属离子等因素对菌株P1的苯酚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降解适宜条件为:初始pH值7.0、温度35℃、转速150r/min、接种量3%,在此培养条件下,菌株P1可将500mg/L的苯酚于12h内完全降解;当苯酚的初始浓度为100~500mg/L时,菌株P1对苯酚的降解满足Monod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该菌作用下碳源种类、葡萄糖质量浓度、初始pH值、染料质量浓度及时间等因素对苋菜红(AR27)偶氮染料的厌氧脱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在脱色过程中占主导作用,其脱色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脱色条件进行优化。经修正,得到的最佳脱色条件为:染料质量浓度170mg/L,葡萄糖质量浓度1.6g/L,脱色培养液的初始pH值为7.2,脱色时间75h,此时该菌对偶氮染料AR27的脱色率为97.3%。  相似文献   

8.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固定化灵芝漆酶(Lac)降解氨基黑10B脱色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分析.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获取反应体系中6个影响脱色率因素的最佳值;然后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选取的6个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为ABTS浓度和Lac酶量;再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ABTS浓度和Lac酶量2个主要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并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确定2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值.优化后的氨基黑10B脱色200μL反应体系为:pH值4.6、温度30℃、ABTS浓度0.07mmol·L-1、硫酸铜浓度1.75mmol·L-1、Lac酶量6.23mg、初始底物浓度100mg·L-1.该反应体系氨基黑10B脱色率可达60.02%,比单因素法脱色率提高了44.46%.  相似文献   

9.
张娴 《科技信息》2014,(1):140+143
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纯菌作为实验材料,在环境专业本科生中开展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巩固了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锻炼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稗弯孢菌(Curvularis lunata)原生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菌龄、酶浓度、渗透压稳定剂、缓冲液pH值以及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稗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将培养18h的菌丝,以0.7mol/L K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30℃下,经过2%溶壁酶和4%纤维素酶混合酶液(pH5.8)酶解4h,原生质体在静止条件下最大释放量达到 1.7×10~6/mL,再生率为0.76%。  相似文献   

11.
将已得到的烷烃高效降解菌C-14-1,C-14-2和丁二腈高效降解菌J-13-1混合,对其在多元基质混合体系中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14-1,C-14-2和J-13-1菌株之间无拮抗性,可以混合应用;在培养基混合体系中,由于分解阻遏效应和降解产物的协同效应,有利于丁二腈的降解而对烷烃降解不利;在腈纶废水中,由于存在一些抑制因素,使混合菌的降解能力有所下降.废水中烷烃质量浓度低,烷烃降解菌不能发挥其高效的降解作用,丁二腈质量浓度较大,降解效果明显,9 h降解率可达到100%;腈纶废水经混合菌9 h处理后,CODCr去除率仅为29%,说明实际废水是个很复杂的体系,仅依靠个别高效菌株难以达到理想的整体处理效果,必须构建更多种类的具有协同作用的高效菌群,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细菌XSJS3对松材线虫杀线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细菌XSJS3是一种新发现的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具有较高杀线活性的细菌,试验比较了细菌XSJS3培养液、细菌培养液滤液及含菌体水溶液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结果发现细菌菌体本身对松材线虫无杀线活性,杀线活性物质存在于细菌的培养液滤液中。通过对该细菌培养液滤液对松材线虫致死过程的观察发现:松材线虫接触该细菌培养液滤液30min后就表现为行动迟缓;在5h后所有虫体均不活动,针刺无反应;24h后部分僵直虫体出现局部膨大,且膨大部位出现体液外渗而虫体最终被消解。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菌XSJS3滤液杀线活性的比较试验表明:该细菌分泌的杀线物质在10d内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含量增加,杀线活性逐渐提高,不同培养时间下滤液的杀线活性差异明显;但培养15d后,稀释10倍的滤液对松材线虫杀线活性比培养10d时同样滤液的杀线活性则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明显,因此获得该细菌分泌的杀线物质较理想的培养时间为10d。将细菌XSJS3培养液滤液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后测定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结果表明引起松材线虫死亡和消解的物质是两个不同物质,存在于培养液滤液中的对松材线虫有杀线活性的物质是热稳定的,而引起松材线虫虫体消解的物质是热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的岩土工程加固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技术.碳酸钙矿化菌是该技术应用的前提.为获得具有诱导碳酸钙沉积能力的菌株,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平板分离方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具有尿素分解能力的菌株,细菌诱导产生的沉积物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诱导碳酸钙沉积能力.通过形态学、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巴斯德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调查、室内病菌的分离和室内外接种及田间化学药剂的防治试验,研究杨树红心病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杨树红心病的产生是以杨树生理现象为主导,多种细菌、真菌共同作用引起的结果。只要杨树枝干上存在损伤,即可引起心材变色,在伤口上接种相关真菌、细菌则可使变色加重。此外,化学杀菌剂林间防治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株链球菌石油降黏的情况,菌种最适生长条件为35℃,5%接种量,盐质量浓度2000mg/L;不同菌龄的离心菌体,除去菌体发酵液和含菌体发酵液分别与石油作用,可知菌体与其胞外代谢产物均有石油降黏效果,后者起主要作用;且含菌体发酵液与石油作用最佳条件为35℃,菌龄10h,与石油作用14h,转速160r/min,石油黏度由4000mPa·s以上降至500mPa·s。本实验表明实验菌种符合石油降黏条件,可用于进一步工业化微生物驱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透明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发酵液的可溶性磷含量的方法,从滨州沾化冬枣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高效解磷菌ZMM-3,对该菌株的生理、生化性质及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菌落圆形,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杆菌,大多数理化性质呈阳性,培养最适pH值为7,最佳培养时间为16 h。  相似文献   

17.
从沈阳石佛寺自来水厂除锰滤池中分离得到7株能够催化Mn2+氧化的细菌,并就催化因子的分离作了尝试.结果表明,Mn2+诱导催化氧化能力,催化活性因子在细胞上;培养基中的有机物浓度影响活性表达,有机物浓度升高,细菌生长加快,但活性表达被抑制.  相似文献   

18.
从罗氏海盘车(Aster rollestoni Bell)的胃、幽门盲囊和生殖腺内共分离到20株菌株.其中从其胃中分离到14株,幽门盲囊中分离到5株,生殖腺中分离到1株.根据菌落及菌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初步认定海星胃中的W1^#、幽门盲囊中的Y1^#以及生殖腺中的S1^#为同一菌株,另外海星胃中的两株菌株(W13^#、W2^#)分别与幽门盲囊中的两株菌株(Y3^#、Y4^#)相同.所得菌株中只有一株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其余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实验表明海星内生细菌中有62.5%的菌株分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弧菌属(Vibrio).  相似文献   

19.
茶叶中咖啡因提取的微型化实验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出了一种茶叶中咖啡因提取实验的微型化装置,替代常量法中的索氏提取器,茶叶用量由10g降为1g,乙醇由75mL降为10mL,提取时间由原先的1.5h降为0.5h,蒸馏时间和升华时间均降为常量实验时间的1/3以下,整个实验时间由原先的4~6h降为1.5~2h,减少了实验时间对实验开展的限制;实验结果表明此装置简便、易操作、试剂用量少、实验时间短,提取效率高,实验现象明显,对天然产物的提取具有普适性,因此,此微型化设计符合绿色化学要求,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