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LG5030GJY型流动加油车加速行驶车外加速噪声进行被动降噪改进设计。该流动加油车原车状态的加速行驶车外噪声为77.5dB(A),主要噪声源为发动机和排气噪声,车外加速噪声随着发动机转速的上升而加大,加速噪声最大声级频谱峰值主要集中在100~200Hz的低频段。采取在驾驶室下部及发动机周围加装ABS+2.5mm隔音毡进行降噪,在发动机和水散热器支架上安装减振垫,对发动机进行隔声减振处理。实施降噪改进措施后,该流动加油车的加速行驶车外噪声能够满足77 dB(A)标准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某微型客车的车外加速噪声控制研究中,运用声强测量原理对某微型客车的表面噪声进行了声强测量,得到了该车的表面辐射噪声的声场分布.综合运用声功率分析方法、声强等高线图分析方法以及频谱分析方法,对其表面辐射噪声进行了声源识别和研究,确定了其主要噪声源是发动机噪声和排气噪声,而车身振动噪声、轮胎噪声、传动系噪声、进气噪声对整车表面辐射噪声的贡献较小.为确定该车车外加速噪声控制的研究重点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LZ1090D型车噪声测试分析后,采用隔声屏技术,整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下降2.7dB(A),已在国标限值以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研制汽车排气消声器的目的和意义,并在对发动机排气噪声频谱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三种新型排气消声器。文中详细介绍了消声器的消声原理及设计要点。测试结果表明,三种消声器的消声量为18~22dB(A),且消声频带宽,排气噪声很突出的低频部分的消声量也比解放牌原消声器有显著提高,声音也获得改善,整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GL—Ⅴ—5型消声器比解放牌原消声器减少7dB(A)。GL—Ⅴ—2型消声器,对发动机在各种转速下的功率提高0.83~2.43%。这种节能消声器,目前正在我省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SC6360B车外加速噪声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降低SC6360B车外加速噪声,对该车的噪声控制措施进行了综合性研究.采用声强测量法对整车进行了噪声源识别,确定该车发动机舱泄漏的噪声及排气噪声是车外噪声的主要来源.并依据实验结果对发动机的进一步的声源识别以及对排气噪声的插入损失分析实验.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及有限元数值分析,最终确定发动机舱噪声的直接泄漏、油底壳罩等附件的振动辐射噪声以及原消声器的消声能力不足是造成车外噪声的主要成因.从而相应提出了对发动机舱隔声降噪、改善油底壳等附件的结构及改进原消声器的综合控制方案.经实验验证, 改进后的车外加速噪声降低了2.5dBA,达到了新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用现代声源分析技术对东方红—150拖拉机进行噪声源识别,查明了该机各主要部位的噪声强度,并按其发声大小顺序排列如下: 1、发动机进、排气噪声92.5dB(A)。(发动机1975rpm,扭矩54N.m,测距1m,测点对地高1.2m,其余同); 2、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噪声90dB(A); 3、传动系噪声89.5dB(A)(四档,发动机2000rpm,空载) ;  相似文献   

7.
大客车降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噪声分离、频谱分析等技术手段,找出了GZ6921型后置柴油机大客车噪声超过国家标准的原因,并对主要噪声源及其频谱分布进行了分析对各主要噪声源-排气系统、冷却系统和发动机舱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如降低风扇转速,改善抗性消声器的降噪能力,修改冷却风进风道,平衡车两侧的噪声源,在发动机舱中粘贴吸音材料等。改进后GZ6921型大客车最大加速度时的车外噪声由91.5dB(A)降到86dB(A)以下,达到国际GB1495-75“机动车允许噪声”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汽车车外加速噪声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汽车加速噪声的过程中,建立了车外加速噪声的预测模型。据此对解放CA141汽车的车外加速噪声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提出了控制车外加速噪声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柴油发动机进气系统噪声是高档商用车最主要的噪声源之一,对车内噪声影响尤其显著.基于管道声学理论和流阻分析技术,提出了柴油发动机进气系统噪声模拟方法——无源法.解决了常常困扰发动机进气系统声学仿真的难题——无法获得发动机仿真模型所需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应用"无源法",在不具备柴油发动机仿真模型的情况下,仍然能进行进气系统噪声的计算机模拟,获得进气系统管口噪声和发动机功率损失的预测结果,快速准确地为进气系统声学性能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速列车车身表面各区域声源对列车车外噪声的贡献量,基于车外声源识别和几何声学理论,建立高速列车车外噪声仿真预测模型,并通过ISO标准测点处现场测试结果对其进行校核。利用车外声源识别结果对车身表面处各区域声源声功率贡献量进行量化排序,再借助车外噪声预测模型计算分析各区域声源对车外通过噪声的贡献量及车外通过噪声对关键区域声源强度变化的灵敏度。研究结果表明:当高速列车以300 km/h速度运行时,不同区域声源声功率贡献量及其对车外通过噪声贡献量差异较大,其中轮轨区域声源对总声功率贡献量和对车外通过噪声的贡献量分别为39.1%和37.6%,对列车车外噪声起到主导作用;其次为车体下部区域声源,贡献量分别为25.7%和34.1%。高速列车车外通过噪声对轮轨区域声源和车体下部区域声源变化的灵敏度分别为0.39和0.35,即每降低轮轨区域噪声1 dB,可以有效降低车外通过噪声0.39 dB。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局扇噪声频谱特性,作者研制出一种双层微穿孔板消声器。在JBT-51(5.5KW)局扇上试验,结果表明,这类消声器能使局扇噪声显著降低,而且具有对局扇气动性能影响较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汽车声学模型风洞消声拐角数值计算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流体力学数值计算(CFD)以及实验手段对汽车气动-声学模型风洞消声拐角导流片形状、片数、头尾结构对气动和消声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压力损失、流场流动的均匀度和气动噪声对消声量的影响,可以寻找最佳导流片数;半椭圆形头部和尖形尾部导流片有较低的压力损失和气动噪声,避免采用半圆形尾部形状;对模型风洞而...  相似文献   

13.
大口径水消声器的设计及性能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流体脉动噪声消声器,其优点是直径小、安装方便、消声效果好,与膨胀腔式消声器相比有显著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水消声器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都有令人满意的消声效果;适用于安装在大口径管路上消除水泵以及阀门产生的流体噪声。  相似文献   

14.
将非线性振子和亥姆霍兹消声器进行组合,设计出一种具有反射和吸收声压能量两种降噪方式的新型非线性消声器模型,用来降低声管中的冲击噪声。首先基于两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设计出两种结构不同的非线性消声器模型a和b;然后从物态方程出发,建立了非线性消声器的数学描述方程;并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非线性消声器降低冲击噪声的消声性能。结果表明,恰当的设计模型参数,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非线性消声器模型a和b均能以吸收小部分和反射大部分能量的方式有效降低冲击噪声。两个消声器模型b配合工作时,能以吸收部分能量的方式有效降低冲击噪声。  相似文献   

15.
以某型高速列车为研究对象,基于线路运行类比测试,对车辆运行时主要噪声源之一的转向架区噪声开展研究。通过对不同转向架区噪声进行类比测试和对比分析,确定了350km·h-1及以下速度等级中间车拖车转向架区的主要噪声源为轮轨噪声,头、尾拖车转向架区主要噪声源为气动噪声,中间车动车转向架区主要噪声源为牵引系统噪声。基于以上的分析结论和一定的假设,对车头、车尾和中间动车转向架区主要噪声源进行了分离特性研究,获取了主要噪声源的频谱和贡献特性。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列车减振降噪设计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大功率中速柴油机进排气噪声控制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对大功率中速柴油机进,排气声的频谱特性以及消声系统气流阻力的分析,文中了一套消声量大,阻损小的消声装置,其进气消声量为56dB(A),进气阻力为196Pa;排气消声量为28dB(A),排气阻力为588Pa。应用结果表明,该装置既有效地控制了噪声,又保证了柴油机的动力性能,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速列车外流场气动噪声完成了在线实验测试研究,对列车模型进行了简化并确定了合理性;进行了列车模型湍流流场模拟,完成了列车远场气动噪声的预测研究.研究表明,合理缩短列车不会改变车身表面声功率分布规律;高速列车气动噪声属于宽频带噪声;在频率范围(0~ 5000Hz)内气动噪声仿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仿真方法准确度高;列车转向架处湍流最为剧烈,其次为车头鼻锥处;车身表面的气流最为平缓,进一步说明缩短列车模型的合理性.所提出的仿真方法能够为高速列车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并能验证高速列车气动噪声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测量了安装不同声学负载时某发动机的进气噪声.运用基于四负载的最小二乘法提取了进气噪声源,并计算安装某一负载时的进气噪声,与实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大部分频率范围内,仿真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说明提取的声源准确可靠.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原空滤器的声学特性,结合进气噪声源,计算安装空滤器时进气噪声的阶次成分,确定需要消声的频率点,通过增设和改进消声元件,达到了降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对路噪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提供了路噪问题识别及控制方法。在路噪问题识别中,用到了运用工况传递路径OTPA(operational path analysis)与传递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并介绍了OTPA原理。针对某款车路噪问题,通过OTPA测试明确后车轮对路噪影响较大;经过传递函数测试,确定后副车架下摆臂接附点是路噪问题的主要传递路径;针对问题点进行结构优化,解决低频结构路噪问题。该方法不仅提出了解决路噪问题的新思路,同时也提高了路噪问题的解决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