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研究对三所高校55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心理压力感方面,贫困生在经济与地位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和体能与生活压力上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学业压力和就业心理压力差异不显著。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2)心理压力感与人际敏感、焦虑呈高度正相关,与其他方面相关不显著。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与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呈高度负相关(3)社会支持感对心理压力感与心理健康具有调节作用,可以缓解心理压力感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车海燕  刘志宏  张晓峰 《科技信息》2012,(3):312-312,296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武警官兵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军人职业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88名武警官兵进行测试。结果:1)职业压力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显著正相关(ps5〈0.01),领悟社会支持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显著负相关(ps〈0.01)。2)领悟社会支持在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结论:提高武警官兵的社会支持,有利于降低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郑花 《科技信息》2012,(30):326-326
本文探讨瑜伽对高校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心境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f方法1采用问卷、访谈、自然实验和心理测量等方法对我院选修瑜伽课程学习的120名女大学生连续干预16周,干预前后均使用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PSPP)、心境量表(POMS)、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测量试验前后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结果]表明干预前实验组身体自尊、心境及心理健康方面表现:情绪激动、急躁易怒、抑郁、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经过16周的瑜伽选修课程干预后,结果表明瑜伽干预对改善人际关系、减轻压力、情绪控制和促进心理健康有显著作用。女大学生在瑜伽干预前后身体自尊、心境及心理健康方面均得到改善。[结论]采用科学合理的瑜伽锻炼既能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又能通过影响身体自尊、心境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且瑜伽锻炼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有着较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源自教育体制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学习与生活的压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缺失,个性缺陷与性格障碍。解决的对策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原家祥 《科技信息》2013,(14):144-144
①目的:探讨学习压力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②方法:使用症状自评SCL-90量表,分析学习压力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影响。③结果:学习压力大的大学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值较高。④结论:学习压力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校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因各种压力而引起的心理问题,这将影响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应通过不同途径来缓解压力,以保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龚文霞 《科技信息》2007,(36):13-13,16
当前成教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工作学习矛盾突出,心理压力过大;明显的自卑感和心理不平衡;学习上的倦怠和消极不满的情绪。影响成教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多重角色期待与自我意识、功利性学习动机与工作生活负担与学习压力的矛盾冲突。成教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从他们的学习转型、养成教育及环境优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随机选取350名贫困大学生作为研究组,266名非贫困大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贫困大学生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与丧失因子上,贫困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2)生活事件各因子与SCL-90各因子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并且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两个因子非常显著地正向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学生在生活过程中所承受的挫折与困难较少,心理承受能力上锻炼有限,但是对于生活和未来的就业而言都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影响,心理承受的压力,以及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所带来的心理方面的影响,使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就目前研究发现,体育运动有助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问题较少。该文侧重于研究体育运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并且根据其特点侧重研究如何充分发展体育项目优势,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发扬体育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明晶  齐日迈 《科技资讯》2013,(36):240+242-240,242
为了研究高校中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抽取了500名大学生,采用scl-90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个人评价量表,对其进行了多项维度的测试,结果表明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多项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特殊群体大学生,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1.
从心理危机的内涵出发,指出心理危机的特点,并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包含的主要内容,提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形式,并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形式对健康的影响,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心理干预对策,把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策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效性,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把合理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策运用于高校教育的管理当中,以拓展新时期大学生管理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亚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部分高校的6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回收心理亚健康与生活方式的有效问卷544份,运用spss19.0中文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活方式各自变量与因变量心理亚健康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6-0.8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生活方式各维度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度大小不一,对心理亚健康影响权重从大到小的生活方式依次是人际支持行为、生活规律行为、健康责任行为、健康危害行为、饮食营养行为、运动锻炼行为、生命欣赏行为和压力管理行为,其中人际交往、生活规律、健康责任和健康危害等4个维度对心理亚健康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P〈0.01)。结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对于心理亚健康状况具有较强的解释作用,改善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从生活方式入手将会起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以提高高职生心理素质为目标,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预防性、补救性三种功能,探索构建了高职院校“12345”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即“坚持一个中心目标”: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建好两支师资队伍”:专职心理教师队伍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完善三级工作平台”:院级心理中心、系部心理辅导站和学生心理健康组织;“抓好四个教育阵地”:课堂教学、日常教育、学生活动和心理咨询;“凸现五个工作亮点”:数字宣传、心理普测、危机干预、特殊群体、教研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主要以传统的病理性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这种教育极大地阻碍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要求。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的,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人格塑造有其特殊性和特别要求,构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要形成领导到位、机构到位、师资到位、投入到位的工作格局,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活动、咨询指导、危机干预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高职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教师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体育课的一项主要教学内容.开展武术教学除了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对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抗挫折能力、增强自信等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构建,对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严格规范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构建,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应用机制是切实提高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预防性、目的性、发展性和实用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如环境的不适应、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应始终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以及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等,旨在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并探讨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对120名贫困生进行测量。结果: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良好,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其中主观支持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而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并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社会支持特别是主观支持影响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将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是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通过对某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出现较为严重症状的因子主要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文科类学生和理工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城镇和非城镇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