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资本-能源-劳动投入的中国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除了资本和劳动之外,把能源作为一种投入,并考虑产出随时间的变化,建立了一个中国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并用岭回归方法估计了它的参数.研究了该模型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和各种投入的技术进步差异.发现了中国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呈规模递增效应但逐年下降;资本和劳动、能源可有效的相互替代,但劳动和能源替代弹性较低;技术进步以中性技术为主,各种投入的技术进步差异不大,技术进步快慢为资本>能源>劳动,但它们之间的差异逐年缩小.  相似文献   

2.
葛虹  王鹏飞  黄祎 《系统工程》2008,26(2):67-71
证明了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最佳生产实践遵循标准的C-D生产函数轨迹,为了得到最佳生产实践,可以利用教据包络分析模型获取每个生产单元的相对指数最大产出值和每个投入的冗余量.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标准生产函数是一些类C-D生产函数的推广.嵌入标准C-D生产函数中的实际产出弹性和替代弹性都是可变的,且各生产单元具有不同的技术进步性质.不仅如此,基于标准生产函数上的技术效率也与常规的洲算公式有所不同.最后,利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和各地区的投入产出数据建立了我国2005年的标准生产函教并测算了各地区的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DEA-Malmquist指数的基础上,考虑能源要素,进一步把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产出的增长分解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以及要素投入的增长效应.研究发现,考虑能源要素后, 2002-2009年间: 1)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产出的平均增长率为21.48%,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长; 2)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平均每年带动产出增长7.48个百分点,其中技术进步贡献2.98个百分点,技术效率改善贡献4.5个百分点,要素投入平均每年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为14个百分点; 3)要素投入增长在经济增长中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速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为了维持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必须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将环境污染纳入效率测算框架,运用SBM模型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综合测度了环境约束下2004~2010年中国110个环保部重点监测城市的经济增长效率、变动趋势及规模特征,并对环境生产率按投入产出因素进行了多重分解。研究发现:2004~2010年样本城市环境技术无效率均值0.347,能源过度使用和污染排放过多是环境技术无效率主要来源;2004~2010年样本城市在环境约束下的生产率年均增长3.8%,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非效率改善,大城市环境生产率统计上要高于中小城市;分析期间内污染治理和产出增长促进了环境生产率的改善,而环境技术效率改善趋缓特别是中小城市产出效率下降拖累了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经济增长中生产要素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永健 《系统工程》1999,17(4):78-80,77
劳动力,资本和科学技术并称生产的三大要素。本文以珠江三角洲三大中心城市-广州、深圳,香港为研究,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1981-1994年以科技进步要素为主的三大生产要素在三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比较了三市劳动力的固定资产装备率和劳动生产率,估计了三市产出对劳动力投入与资本投入的弹性参数,测算了技术进步率及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  相似文献   

6.
基于东亚对华FDI的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并运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模拟基于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基于自由贸易区的对华FDI逐步增加;农业及其要素生产部门技术进步会促进农业部 门及其出口不同程度的增加,蔬菜和肉奶等产品出口增幅较大,同时实际工资水平和居民消费总值的降低;基于农业要 素生产部门技术进步的各经济指标对其弹性相对较大;农业部门技术进步越大,地区产出增长差异越大,而农业要素生产 部门相对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造成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更大.  相似文献   

7.
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源净进口急剧增加,能源原材料进口关税税率持续下调.为了研究中国能源进口政策,本文建立一般经济均衡模型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我们利用2010年国家统计数据,设定2010年为基准均衡,考察能源关税税率政策和能源净进口政策,调整能源关税税率或者调整能源净进口量对各产业生产产出、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能源投入、总收入、社会福利等经济指标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各产业之间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能源关税税率或者适当提高能源净进口一方面会引起国内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和能源投入(进而生产产出)向第三产业发生转移,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对收窄中国贸易顺差影响显著.最后我们利用CES形式的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表明结果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ML)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包含非期望产出在内的1997~2009年我国30个省级地区的物流产业效率,并借助三阶段DEA模型分析物流外部营运环境条件对我国物流产业效率变化的影响。结论显示:(1)我国物流业的ML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0.45%,而传统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为1.02%,忽视非期望产出使得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过高,物流业普遍存在技术不环保。(2)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影响因素后,物流业的技术进步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技术效率则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物流产业效率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显著。(3)我国物流业大多数地区的外部营运环境水平较低,优化外部环境,有助于物流产业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将资源、能源与环境要素纳入钢铁企业效率评价体系,利用DEA模型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16家钢铁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低碳经济效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技术效率普遍较低,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双重影响;其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指数有微弱的阻碍作用,技术效率衰退则是主要原因.通过对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能源结构、产品结构与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技术进步、环保投入与政府规制对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效率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耗能行业碳排放因素分解与达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高耗能行业碳减排是实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于2030年之前达峰的必经之路.通过将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和二氧化碳(CO_2)排放共同纳入传统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构建了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模型,将我国六大高耗能行业碳排放增长率的变动分解为规模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要素替代效应和能源技术进步效应四个部分;并以此为基础,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对2030年之前高耗能行业碳排放达峰路径进行探索.结果显示:1)对所有行业而言,规模效应是促进碳排放持续增加的主要因素,且该作用在"十五"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相反,能源技术进步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对行业碳排放的增加均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能源结构效应对碳减排的影响较为微弱且在方向上存在着行业差异.2)对于化学原料及制品、非金属制品、黑色金属加工、有色金属加工四个行业而言,能源技术进步效应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尽管该效应的作用强度在时序维度上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与之相比,石油加工、电力生产供应两行业的碳减排主要依赖要素替代效应.3)在高排放情景下,高耗能行业碳排放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难以在2030年之前达峰;而在中排放和低排放情景下,六大行业的碳排放将分别于2023年、2017年前后达峰.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要素投入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和1995-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固定资本的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其次,采用增长核算方法将农业全要素生产力(TFP)分解为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灌溉设施的贡献率、农村公路的贡献率四个部分,测算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劳动力具有互补效应,对固定资本具有替代效应,这两种基础设施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灌溉设施和农村公路促进了农业生产率增长,且灌溉设施的作用较大.因此,加强灌溉设施、农村公路的建设有利于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优化农业生产中要素投入结构,提高农业TFP.  相似文献   

12.
时变弹性系数生产函数的非参数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时变弹性系数生产函数模型,该模型刻画了弹性系数不再是常数而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并且去除了古典生产函数模型的两个不合理的假设,即所提出的模型释放了技术进步是中性的以及技术进步与投入要素投入量变化是独立的两个假设,从而使所提出的模型更加符合实际应用的情况.文中通过现代统计学中的非参数推断方法,研究了时变弹性系数生产函数回归模型, 利用局部多 项式回归方法,给出了时变弹性系数函数的局部线性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根据广义似然比检验,检验了弹性系数的时变性.结合中国的实际例子, 通过实证得出,在1981年到2004年期间, 中国的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都不是常数而是时间的非线性函数.资本产出弹性在0.21至0.68之间, 劳动产出弹性在0.44至0.89之间,规模报酬在0.89至1.14之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各行业生产的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行业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计算各行业的BCC有效率、生产规模报酬率以及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以此为依据来分析劳动力和资本两因素对中国各行业发展的贡献以及未来各行业发展对劳动力和资本的需求趋势.  相似文献   

14.
推进经济由粗放增长向以提升生产要素产出效率为内涵的集约增长转变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基于集约增长目标约束下的需求结构优化理论,构建阈值协整计量模型并利用中国1978~2012年数据实证研究发现:需求结构变动会引致生产要素对产出产生阈值效应,当投资消费比值、投资出口比值、投资(消费+出口)比值分别小于等于0.594、2.054、0.473时,单位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投入带来的产出效应较大;而当投资消费比值、投资出口比值、投资(消费+出口)比值分别大于0.594、2.054、0.473时,单位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投入带来的产出效应较小。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将投资与消费结构、投资与出口结构以及投资与(消费+出口)结构调整至促进生产要素最大产出效率状态,可以有效推进经济集约增长。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增值税进项留抵视角,考虑企业在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带来的税负效应和税收红利共享(或税负转嫁)效应下如何优化资产配置.税收红利共享(或税负转嫁)可影响以下价格组合:(i)不含(增值)税销售价格、购买价格;(ii)不含(增值)税销售价格、含(增值)税购买价格;(iii)含(增值)税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购买价格;(iv)含(增值)税销售价格、购买价格.研究发现:1)销项税率下调:规模报酬递减下,企业会增多投资资本与劳动力,减少投资金融资产,否则相反; 2)进项税率下调:情形(i)下,规模报酬递增且金融资产预期回报率低于附加税税率或规模报酬递减且金融资产预期回报率高于附加税税率下,企业会增多投资资本与劳动力,否则相反;情形(ii)~(iv)下,规模报酬递减时,企业会减少投资资本与劳动力,增多投资金融资产,否则相反; 3)增值税销、进项税率同时下调:情形(i)、(iii)下,规模报酬递增且金融资产预期回报率高于附加税税率时,企业会减少投资资本与劳动力,增多投资金融资产;规模报酬递减且金融资产预期回报率高于附加税税率时,企业会增多投资资本与劳动力.文章使用制造业等相关数据,模拟四种价格组...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的我国民用机场运营效率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越  胡华清 《系统工程》2006,24(12):40-45
使用DEA(数据包络分析)中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教分析方法对我国民用机场的运营效率进行了分析。选取了九个样本机场和相应的输入、输出指标.通过对这些机场1995~2005年期间输出、输入指标关系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民用机场业务量增长主要依赖设施规模的扩大,机场规模效率和技术因素在业务量增长过程中所发挥作用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并且随着机场设施规模的迅速扩大,生产和管理技术进步指教出现了下降趋势,导致机场整体运营效率下降.并未随着业务量增长而同步增长。另外还发现我国机场运营效率和运营规模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中国"低成本"竞争模式,基于"要素价格"和"多产出"的双约束,构建一种新型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并沿着"要素价格-成本权衡-区域能源效率变化"的逻辑链条,从成本视角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解构,探寻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根本动因,研究表明:1)要素价格扭曲的"低成本"策略通过技术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影响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变动,且后者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变动的关键因素.2)就全国而言,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配置效率在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前后有显著的跳跃性增长,说明市场化进程加快、节能减排政策实施能显著提高我国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3)东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表现较好,但因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较高,能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中西部地区技术水平较低,但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相对较小,短期内市场化改革决定的要素配置效率对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提升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如何做好节能减排,提高用能效率进而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在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双重目标约束下考察中国能源效率现状;同时结合四阶段全局DEA和方向距离函数,从外部运营环境和能源生产/消费行业内部因素两个角度揭示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探讨中国能源效率提升的可行路径.结果表明:外部运营环境中的产业结构、经济开放程度、基础设施以及行业内部的技术、管理、规模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分别提高-0.0601、0.0179、0.0136、0.4679、0.3972、0。4350个百分点;2003—2010年间,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从0.8391降至0.8202主要是因为行业内部效率的总体下降,而行业内部效率下降则归咎于行业内部规模效率的逐年降低.因此,合理调整行业规模,提高规模效率是现阶段中国提高区域用能效率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首次从外部运营环境和行业内部因素两个角度来探讨能源效率问题,有助于厘清各影响因素对能源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合理评价大型建筑承包商群体发展状况对于如何促进其与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大型建筑承包商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评价,发现1996~2001年全要素生产率年度平均增长率为5.9%,2002~2005年达到了7.4%,表明我国的大型建筑承包商群体的发展质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6~2001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效率促进,技术进步起负作用,而2002~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而言技术效率的贡献稍大于技术进步的贡献;最后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变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和解释了其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梳理总结了房地产投资、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利用我国253个地级城市2003-2016年面板数据,依据区域不同,将城市样本划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依据中小规模城市标准,将城市样本划分为两个部分,使用PD-GMM (panel data-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方法,建立和估计了房地产投资、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5个面板数据模型,得出结论:1)城市房地产投资与城市产出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城市发展初期,城市产出会随着城市房地产投资的提高而增加,直至达到城市房地产投资的边际收益为0的点,城市产出随着城市房地产投资的提升呈现减小趋势.2)城市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即提升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规模越大,居民消费对城市产出的正向效应越大.3)房地产投资的持续增加将减弱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规模越大,减弱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