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环境效率评价模型ISBM-DEA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对中国30个地区2009年环境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环境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略高于西部地区;从投入产出冗余看,导致不同地区环境效率较低的原因不同,这些原因主要包括:水资源、人力资源、能源投入冗余和环境产出过剩;同时利用stepwise model方法对各投入指标进行分析表明,减少水资源、人力资源及能源的投入对期望产出的降低或非期望产出的增加影响程度相对较低。这对我国降低要素投入、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和排污标准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的条件下,采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模型对中国各地区1985~2010年的环境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同时利用协整技术检验了各地区环境技术效率的随机收敛性。结果发现:自1990年以来中国各地区平均环境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总体上看,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水平较低,处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失衡状态,而东部地区则实现了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还发现,我国东部和东北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在长期存在收敛趋势,而在中西部地区内部和全国范围内则不存在收敛趋势。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要素生产理论和环境生产技术,本文选取工业各行业CO2排放量作为环境影响替代变量引入研究,将"环境规制行为分析"纳入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利用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和非参数线性规划建立工业环境绩效测度模型,提出了环境无效率值、环境规制成本、环境绩效指数三个测度中国工业环境绩效的指标,并以1990~2010年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从时间和行业两个维度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结论是:(1)中国工业大多数工业行业存在环境无效率值,表明我国工业碳减排还存在一定的空间;(2)我国的工业行业还存在较大的环境规制成本,说明了我国工业经济和环境之间发展尚不协调;(3)1990~2010年整个工业行业三个环境绩效指标时序值都呈倒"U"型曲线,预示了环境规制可以达到环境质量改善和工业生产率提升的双赢;(4)资本持续深入及生产技术的提升对实现工业碳减排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如何做好节能减排,提高用能效率进而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在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双重目标约束下考察中国能源效率现状;同时结合四阶段全局DEA和方向距离函数,从外部运营环境和能源生产/消费行业内部因素两个角度揭示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探讨中国能源效率提升的可行路径.结果表明:外部运营环境中的产业结构、经济开放程度、基础设施以及行业内部的技术、管理、规模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分别提高-0.0601、0.0179、0.0136、0.4679、0.3972、0。4350个百分点;2003—2010年间,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从0.8391降至0.8202主要是因为行业内部效率的总体下降,而行业内部效率下降则归咎于行业内部规模效率的逐年降低.因此,合理调整行业规模,提高规模效率是现阶段中国提高区域用能效率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首次从外部运营环境和行业内部因素两个角度来探讨能源效率问题,有助于厘清各影响因素对能源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环境ZSG-DEA的我国省区节能指标分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作为我国节能减排方案从强度指标向总量指标转换的必经环节,国家发改委和相关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如何实现能源消费总量既定下省区配额分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零和博弈ZSG-DEA作为一种有效解决总量约束条件下综合效率最优的方法,结合环境DEA特点,将其应用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领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综合考虑了非期望产出弱可处置性条件与能源消费总量约束条件,构建了环境ZSG-DEA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十二五"节能指标分配研究中,结果表明:经过ZSG-DEA分配后,各省区DEA效率值普遍位于前沿面上,达到整体效率的帕累托最优,并实现了严格规制成本的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中国"低成本"竞争模式,基于"要素价格"和"多产出"的双约束,构建一种新型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并沿着"要素价格-成本权衡-区域能源效率变化"的逻辑链条,从成本视角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解构,探寻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根本动因,研究表明:1)要素价格扭曲的"低成本"策略通过技术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影响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变动,且后者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变动的关键因素.2)就全国而言,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配置效率在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前后有显著的跳跃性增长,说明市场化进程加快、节能减排政策实施能显著提高我国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3)东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表现较好,但因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较高,能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中西部地区技术水平较低,但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相对较小,短期内市场化改革决定的要素配置效率对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提升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环境约束下不同生产效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评价企业生产效率时 ,环境约束是必须加以考虑的 ,本文在利用数据包络分析 ( DEA)技术建立了将环境残余物作为输入变量的企业效率评价模型的基础上 ,对考虑环境因素的不同生产效率模型进行了分析对比 ,讨论了将环境残余物作为输入与输出变量时 ,效率测量值之间的关系 ,指出存在投入要素和污染物同时减少而产出增加这种“双赢”的可能性 ,而环境约束会增加资源的消耗和减少好的产出 .最后用一个算例进行了说明 .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进的最大"前沿面集"非期望SBM模型系统的评价了1997~2011年中国28个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利用经济—地理距离权重改进的空间计量模型对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空间收敛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整体及各省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节能潜力为25%~50%;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自东向西逐渐减小,并呈现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空间聚集分布特点;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在增强,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各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距正在逐渐减小,绝对收敛速度为1.49%;影响因素中,研发投入和开放程度与全要素能源效率显著正相关,而产业结构和制度变量则对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GA-SA模型预测中国能源需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预测中国能源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和模拟退火法(simulated annealing)混合方法,称为GA-SA,该方法能利用各自的优势,克服彼此之间的弱点.分析了GDP、人口、固定资产投资、能源效率、能源消费结构及居民生活水平六个主要能源影响因子后,使用1981至2012共32年间各因子及能源消费的观察数据,运用GA-SA方法优化非线性二次能源评估方程,得出了该方程的权重系数.结果显示,提出的方法和选取的能源因子构建的GA-SA模型预测的能源值与观察数据值及其接近,并与其它模型进行了比较,准确性上提高了至少两个数量级.运用提出的GA-SA模型预测了中国在2015和2020年时两种不同情景下的能源需求量,并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山西省1989~2005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了典型环境指标与人均GDP的计量模型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烟尘排放量外,其它典型环境指标与人均GDP之间都有很大的相关性,拟合系数R2都在0.7以上,其关系曲线呈现"波浪式"的"N"型或"反N"型,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倒U"曲线;部分环境指标与人均GDP的关系曲线出现了峰值转折点,但是整体来看,除工业废水排放量外,其余环境指标的排放量和产生量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说明山西省自1989年以来,综合环境质量在下降,导致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不合理的能源开采利用方式、畸形的经济结构、环保投入不足以及环境监督不力、执法不严4个方面.图3,参10.  相似文献   

11.
采用K SS、CSSW、BC、DEA四种模型估计1998~2008年考虑能源投入的省级时变技术效率,并对估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基于不同模型的省级时变技术效率估计和排名存在较大差异,显示出技术效率对模型选择十分敏感;基于四种模型的稳健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省级技术效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显示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差距趋于缩小;相比较不考虑能源投入的情形,考虑能源投入的省级技术效率估计结果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各省经济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提高能源效率是降低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由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能效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在简要分析回顾能源消费直接回弹效应的主要理论和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以1996-2011 年中国30 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建立双对数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镇居民用电的回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中国城镇居民用电存在明显的部分回弹效应,且长期回弹效应为0.71,短期回弹效应为0.47. 大部分由效率提高所带来的能源节约都由于回弹效应的存在被抵消,回弹效应的存在减小了能效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中国政府在制定能效政策时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小能源回弹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电力产业已存在"弃风、弃光、弃水、弃核"的限电约束并出现火电"产能过剩"的超额供给现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和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制度环境中和共同引导下,发电产业有序发展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构建产业空间引力模型和产业系统熵值模型,选取2011-2016年统计数据,从省际布局和产业组织的角度,通过实证分析对中国发电产业有序发展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有序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目前中国发电产业发展仍处于无序状态,但中国发电产业将保持远离平衡的状态,供给侧部门发展也正朝向一个更高效、更稳定、更有序的状态演进.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兼顾经济发展、能源可持续利用及环境保护三方面的能源开采模型,将三者统一于决策者的效用函数中,决策者以最大化效用为目标,决定能源的最优开采模式和开采量。同时,讨论了决策者对能源可持续利用的态度因子和技术进步对能源开采决策的影响。要解决好经济发展、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政府应加大对能源开采技术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要素投入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和1995-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固定资本的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其次,采用增长核算方法将农业全要素生产力(TFP)分解为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灌溉设施的贡献率、农村公路的贡献率四个部分,测算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劳动力具有互补效应,对固定资本具有替代效应,这两种基础设施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灌溉设施和农村公路促进了农业生产率增长,且灌溉设施的作用较大.因此,加强灌溉设施、农村公路的建设有利于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优化农业生产中要素投入结构,提高农业TFP.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ovides an extended input-occupancy-output analysis of wastewater discharge coeffcients, as well as backward and forward linkages of Chinese multi-regional industrial sectors in2007.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rect and total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coeffcients of most of the provincial industrial sectors in China's Eastern region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whole country.Both backward and forward linkages of ?xed-asset occupancy in industrial sectors in China's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re strong. The dissimilarity of cross-sectional data of the relevant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coeffcients and linkages in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 becomes bigger as regions are divided more extensively.  相似文献   

17.
Chai  Jian  Wang  Yabo  Hu  Yi  Zhang  Xuejun  Zhang  Xiaokong 《系统科学与复杂性》2023,36(1):360-374

Under the goal of carbon neutrality, it is critical for China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green credit,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nergy-environment-economy (3E) system.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from 2000 to 2020, the authors buil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dex, energy transformation index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x. By using Bayesian network model (BN), the authors investigate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s and influence mechanisms of green credit and 3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caus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the annual increase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Green credit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allevia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rough energy structur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per capita GDP. Clean energy utilization and per capita GDP growth also help to contro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reen credit can stimula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accelerate energy transformation together wit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lean energy utilization can facilita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nd green credit can restrict the level of opening up.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romotes per capita GDP growth. Per capita GDP growth can reduce energy intensity and improve urbanization and per capita energy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8.
依据收集的1978年至2013年间颁布的1195条节能减排政策,采用统计分析和合著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各节能减排政策制定核心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同情况.在对各部门制定节能减排政策过程中的协同程度进行量化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模型深层次研究了发改委、财政部及环保部等政策制定核心部门两两协同对节能绩效的影响和对减排绩效的影响,探究了环保部与其他节能减排政策制定部门协同的效果.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节能减排政策制定部门之间的协同逐渐得到了政府的重视,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部门协同现象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在节能减排政策制定的协同过程中,财政部、发改委和环保部扮演着环境治理的"铁三角"角色,环保部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承担部门,与其他部门协同的程度小于财政部和发改委等掌握权力和资源的部门,且环保部与其他两部门的协同对节能减排绩效的影响尚不显著;节能和减排两大技术领域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对等的关系,同两部门间的协同对节能的影响和对减排的影响存在显著性不同,相关部门在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时有待进一步认识二者的差异以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本文还从深化部门合作、强化相关部门作用及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