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的空间面板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相关性,再结合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能源消费对中国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广东、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区;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均显示能源消费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不同地区能源消费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能源消费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显著,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范围粗犷式的经济社会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公共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基于新开发的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在充分考虑异质性特征的前提下,探究了经济社会发展和雾霾污染对全球166个国家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发展、雾霾污染和健康期望寿命存在动态互动效应,社会发展有利于提高公共健康水平,而雾霾污染整体上对健康期望寿命有负效应。此外,社会经济发展和雾霾污染对健康期望寿命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各因素的平均边际效应在不同情况下有所不同,而且各因素间也存在间接影响。主要的表现是,在发展速度缓慢和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居民的公共健康更容易受到雾霾污染的负面影响,而在高速发展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这种负面影响会减小;更重要的发现是,在雾霾污染严重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不仅不会提高居民的健康期望寿命,反而有负的平均边际效应,发展的积极影响被严重削弱。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为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也对权衡经济社会发展和空气污染的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收敛性一直是研究热点,动态外部性成为关注焦点.通过分析动态外部性与城市群经济空间收敛机理,构建动态经济权重模型,判断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性.然后分析面板数据平稳性,结合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计算技术空间溢出水平,准确判定区域经济收敛性.最后,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例证该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并得出:①空间外部性是影响经济收敛的主要因素,技术空间溢出是关键,SDM较好地描述了此收敛性;②使用SDM分析时必须确保面部数据的平稳性,剔除短期周期性误差对区域经济收敛性的不当影响;③空间权重受地理邻近、产业结构和市场潜能的交互影响,是动态的,且对经济收敛结果影响很大;④环长株潭城市群存在明显经济收敛机制,技术空间溢出效应较显著,仍需要进一步消除限制知识和贸易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交通瓶颈促进城市群技术进步和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将截面误差分量模型(spatial error components, SEC)扩展至面板数据, 推导其联合检验、边际检验及条件检验, 并通过Monte Carlo模拟实验证明: 当随机效应存在时, 条件检验更为有效; 当随机效应不存在时, 边际检验更为有效; 空间权重矩阵的选取与随机效应是否存在相关, 但未标准化的空间权重矩阵更适合检验空间相关性; 此外, 更大的N或T使得检验更为有效. 研究同时发现, 当真实数据生成过程为面板数据SEC模型时, 传统空间经济计量模型中的Moran I、LM-Error及LM-Lag检验均失效.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个在能源替代、人力资本与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模型,同时将消费与环境质量因素引入到效用函数中。利用动态最优化理论、最优均衡分析技术与静态分析方法,探讨了经济系统动态均衡的存在性;在稳态最优增长路径上,讨论了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环境质量、污染强度以及不可再生和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稳态最优经济增长路径上,多种因素影响着经济的增长率,环境质量的高低受环境意识、污染程度指数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一定条件下,可再生能源的可再生率与人力资本积累效率,明显有助于环境的改善与可再生能源最终替代不可再生能源,以及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能源资源过度消耗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迅速凸显,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促进工业绿色转型、推动生态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基于Super-SBM及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工业各行业之间绿色转型存在的异质性差异,并引入创新效应作为门槛变量,进一步探讨能源强度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中国的工业绿色转型水平较低,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且行业异质性显著,在转型期间表现出比较显著的波动趋势。值得说明的是,能源强度对于中国工业绿色转型存在明显的创新效应异质门槛作用;较低水平的创新效应并不利于降低能源强度驱动工业绿色转型。而随着创新效应水平的提高并突破“临界点”,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发挥了能源强度的影响作用,进而推动工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7.
立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本文就黄河流域低碳建设和区域协同减排背景下的金融发展对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和传导路径进行系统考察。基于包含知识产出的内生增长Romcr模型,构建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的理论模型;进而通过选取2000-2017年黄河流域省际面板数据构造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金融发展驱动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展开回归分析;进一步的,将空间效应纳入中介效应模型,从而对金融发展作用于能源消费水平的具体影响渠道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理论上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黄河流域金融发展和能源消费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水平之间符合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金融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阈值,金融发展对于能源消费由促增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金融发展对能源消费水平均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周边地区的能源消费同样存在倒U关系。长期来看,金融发展的空间节能效应渐趋强化;同时,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作用于能源消费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即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经济增长渠道形成对能源消费的间接驱动效应,而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在现阶段中尚不明显。因此,有效发挥金融发展的空间节能效应,最终形成区域发展的节能模式,对于我国黄河流域协同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30个省级单位的相关数据,利用熵值法和Moore结构变化值,分别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进行测度,通过计算全局Moran'sⅠ指数,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依赖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控制变量建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通过发挥其"选择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社会生产率,有效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产业结构处于调整期,产业结构升级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结构性减速"现象,但其经济增长效应仍显著;"产城协同"显著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产城联动对于缓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带来的"结构性减速"和"三重压力"等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因产城关系的时期性不匹配而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9.
要素空间集聚、制度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素空间集聚影响空间资源配置效率,制度质量影响要素积累效率,两者的综合作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本文通过量化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劳动力和创新要素集聚,构建要素空间集聚指标,运用中国1997-2016年的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SDPD)模型实证检验了要素空间集聚、制度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要素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表现出阈值效应,东、中、西和东北部地区的集聚中心分别是广东、湖北、四川以及辽宁;要素空间集聚和制度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正向作用,两者存在互补的影响关系.研究还发现: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要素空间集聚、制度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要素空间集聚、制度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一类特殊的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空间动态非参数杜宾模型的设定、估计与检验上,以研究不同空间单元之间的非线性影响.为此,本文就固定效应空间动态非参数杜宾模型给出了迭代估计及相应的假设检验方法,并根据蒙特卡罗模拟结果,对迭代估计方法加以改进.通过仿真实验和实证应用,验证了对于固定效应空间动态非参数杜宾模型,尤其是N和T比较大的情形,本文给出的改进方法是稳定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1997-2012年我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半参数面板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FDI,自主创新,经济增长之间时间上以及空间上的脉冲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FDI对经济增长的时空滞后效应为正;自主创新对FDI的空间滞后效应为0.8;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时空滞后效应为负;经济增长对FDI,自主创新,经济增长的时间滞后效应为正,且经济增长对FDI,自主创新的空间滞后效应分别为-0.86,-0.43.2)FDI和自主创新冲击源为江苏时,与江苏省近邻的山东和浙江有较显著的响应,响应6期后基本收敛至零;经济增长冲击源为广东省时,其他城市的响应6期后基本收敛至零,对其他城市的冲击较小.  相似文献   

12.
利用104个国家的数据作为样本,在引力模型的框架下分别估计了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 的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的出口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出口信用保险在短期内对出口企业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长期内对向发达国家的出口的支持作用更大,这是由我国出口企业对发达国家的 依赖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面板Logit模型的银行客户贷款违约风险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客户大额授信月度微观面板数据,对银行客户贷款违约风险进行预警.从客户外部因素、客户经营水平、客户交易水平三个维度,建立了包含56个因素的客户贷款违约预警三级指标体系.基于这些指标,构建了银行客户贷款违约风险预警的面板Logit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面板Logit模型变量选取方法,最终选出24个预警指标.根据这些指标进行银行客户贷款违约预警,达到了较高的预警精度.最后,对我国银行客户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间双向动态溢出效应的paneldata模型, 分1995-2001和2001-2008年两个时段,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GMM-DIFF)估计方法,对外资与内资企业间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 由于"门槛效应"的存在,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而内资企业由于基础相对较差,对外资企业的溢出作用也不显著. 随着内资企业的不断发展,在内资企业跨越外资发挥作用的门槛之后, 外资对内资企业产生了带动作用,而内资对外资企业存在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任务空间概念模型及其形式化抽象描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杏林  郭齐胜  丁士拥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0):1408-1409,1470
任务空间概念模型对建模与仿真的互操作与重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描述方法。文章研究了任务空间概念模型在仿真中的应用,探讨了它与作战想定、作战条令、条例之间的关系,然后对任务空间概念模型进行了形式化抽象描述,从而进一步给出了它的模型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面板平滑转移模型,本文采用58个国家面板数据,通过全局最优的模拟退火法(SA)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工业和服务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化是实现产业结构工业就业效应的有效机制,城镇化通过第二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促使劳动力由农业转向工业;企业规模是产业结构变化推动服务业就业的有效内在机制,企业生产扩张和竞争力提高使服务业就业得到优化配置.第二产业对工业就业,第三产业对服务业就业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产业间的总体就业溢出效应为负向;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就业弹性较小,就业结构并不能跟随产业结构演变而发生质变.此外,发达国家的产业间就业溢出为负,表明在产业结构的成熟阶段,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间就业溢出为正,表明还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阶段,拥有剩余的人力资源,可以实现工业和服务业就业"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一种针对网络型数据的聚类动态面板引力模型,用于国际贸易流量网络的研究.该模型假设各贸易国分属于不同的潜在类别,各国间贸易流量对应的模型系数由出口国和进口国所属的类别决定.提出使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对模型参数以及各贸易国所属的潜在类别进行贝叶斯估计.对2001-2015年60个国家间的贸易流量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对贸易国进行聚类,有效地提高贸易流量预测的精度.所提出的聚类动态面板引力模型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其他动态网络型数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区别于传统的基金经理能力的评价方法,首次采用随机最优前沿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的思想,将基金的收益分解为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市场收益水平,基金经理的能力, 以及基金经理 的运气,以分析基金经理的能力与运气在不同管理时限内对基金收益的贡献水平.通过对中国基金市场的17支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在2005年6月1日至2008年10月14日的日度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 相对于牛市, 经理的能力在熊市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在更短的时间内, 即3个月左右,成为基金收益的主导因素. 同时, 随着 基金管理时间的增长,经理能力的贡献越来越显著. 首次从基金业绩中分解出运气和基金管理能力各自 的贡献,为 认识基金经理的表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维度.  相似文献   

19.
状态空间模型、协调积分与股票价格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向量值状态空间模型的两步建模方法分析了深圳五种股票价格的动态行为,样本选在1996年下半年这一股市波动较为剧烈的时期.研究结果表明:在趋势模型中五种股票的价格序列构成了带有一个共同趋势(根的估计值为0.99)的协调积分过程.此外在周期模型中还发现了一个较弱的趋势和两个复数根.最后通过有关统计量和20天的样本外预测以及Henriksson与Merton提出的非参数检验方法验正了分析和预测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