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接上期:其一男与女)其二内与外慈禧不是中国的救世主,但是,她因为西方的入侵而敌视西方,也对于中国的落后,深感忧虑。慈禧是仇恨洋人的。她对洋人的仇视,是一种纠缠了国家利益意识和民族自尊意识的复杂情感。她说:“他们有什么权利对我如此无礼!这不是他们的国家,对这个国家的内政,他们没有发言权。难道我不能处罚我自己的臣民吗?如果我派到外国的使节,他们干预那个国家的行动,试问,那个国家的政府能同意吗?”她又说:“他们给我们的人民灌输基督教的毒素,于是中国信洋教的人马上就不尊重我们的规矩和我们的传统习惯。中国内地发生的多数问…  相似文献   
2.
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是晚清的赳赳武夫,更是这个帝国的最后骑士。骑士精神或许在中国历史中早已经成为昨日黄花,但僧格林沁及其蒙古骑兵,用冷兵器对抗火炮,以身家性命忠于朝廷,奋力一击以捍卫国土,可以说是继承了泯灭近两千年的中国骑士传统,并以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代骑士的宿命。僧格林沁该死时未死,却草草死于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这是僧王的无奈,也是晚清所有武人的无奈。  相似文献   
3.
曾经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和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花甲回忆》中评价晚清的士大夫时感慨地说道:“在文学方面他们是成人,而在科学方面,他们却仍然是孩子。”同样一个丁韪良,在与中国农民交流的时候,却认识到中国社会底层的真实想法。他在北京西山同一位满手老茧的农夫聊天时,农夫  相似文献   
4.
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时,曾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了一个人。近期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在耶鲁大学演讲时再次提到了这个人。他就是广东珠海人容闳。容闳1854年11月从耶鲁大学毕业,当年怀揣“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之志,手书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的座右铭,回到阔别七年、如今已风雨如磐的祖国。可迎接他的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晚清怪杰辜鸿铭(1857年~1928年)是最了解西方的晚清遗老,也是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保皇派,同时又是儒家文化日本继承说的卫道士,但他在向西方推荐中国文化的时候,毕竟获得了西方的尊重,同时,也至少使西方在其文明处于强势的鼎盛时期,对中国有了一定程度的尊重。德国作家勃兰特夫人说:“辜鸿铭死了,能写中国诗的欧洲人还没出生!”那么,能写欧洲诗的中国人出生了吗?我们可以回到辜鸿铭的立场,但是估计再也没有他那样的能力和骨气了。  相似文献   
6.
央视正在热播《船政风云》。其中说道,1866年,为牵制曾国藩,慈禧和恭亲王决定支持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此说固然有待证实,但曾国藩招致朝廷的疑虑确有其事:一是他镇压太平天国后功高盖主;二是他1865年正式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即1949年后的江南造船厂)。  相似文献   
7.
雪域西藏,自13世纪中叶以来即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但是,随着晚清边疆地区的全面危机,西藏圣地也无法避免和多难的祖国一起面临被蹂躏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要在一个颇为理想的高度终结《百年帆影》,的确是一个难题。外交也好,国际政治也罢,纵使有千百个理由论证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国家之利益,我们还是难以规避一个永恒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国知识界一些人曾掀起对“海洋文明”的艳羡,但仅止于艳羡,而没有从主观上求索构建中国自身蓝色文明的意识形态。在诸多影视作品如《黄土地》、《红高梁》当中,我们还是不同于对陆上中国的国民性反思,而没有勇气畅想蓝色中国的图景。物质基础的匮乏和开放意识的不足,是当时这个主题没有再被探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对峙的情境中,曾纪泽通过自身敏锐的观察和收复伊犁的谈判,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西方观念,同时,也从国外的角度反观中国,得出了“中国睡狮已醒”的惊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