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群 《科学通报》1981,26(21):1327-1327
利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UdR)在细胞DNA复制时的渗入作用,通过分化染色处理,可以得到染色深浅不同的二条姊妹染色单体,这一技术为检测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创造了条件。大量的实验证明,SCE是检测诱变剂和致癌物的一个灵敏可靠的指标。目前,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吸烟会致肺癌。但由于香烟烟雾中致癌物很微量,对吸烟和肺癌的关系也可作其他解释,因此需确定其直接关系究竟如何。引起癌变的先决条件是细胞DNA的改变。DNA损伤引起染色体的可见变化有两种:染色体明显异常或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增高。在致癌物或诱变剂的浓度不足  相似文献   

3.
颜永杉 《科学通报》1985,30(2):137-137
5′-溴脱氧尿苷(BrdU)抗性是动物体细胞遗传中一个广泛应用的标记。通常是由于细胞缺乏胸苷激酶(TK)活性,从而不能使脱氧胸苷或BrdU磷酸化,避免了BrdU掺入到DNA中。由于细胞膜透性改变也可达到抗BrdU;另外有些报道表明还可通过一些目前尚未探明的途径达到抗BrdU的作用;甚至在叙利亚仓鼠(Syriam hamster)细胞中  相似文献   

4.
大量的实验及病因学的调查已证明吸烟具有致癌作用;但吸烟的细胞遗传效应的研究却很少进行,且结果常是矛盾的。本研究应用Hoechst 33258荧光素加Giemsa姐妹染色单体区分术,比较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自发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以及丝裂霉素(MMC)诱发的SCE频率的变化,以探明长期吸烟对抗体的DNA损伤后修复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吴旻 《科学通报》1980,25(5):239-239
自Latt于1973年用5-溴脱氧尿苷(BrdU)加荧光染料33258-Hoechst的方法查出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以来,若干实验室根据各自的条件,不断地建立和改进了各种姊妹染色单休差別(SCD)染色方法,以便获得清晰满意的标本,用于研究染色体的组成、DNA复制、损伤和修复等各种基本问题,乃至检查各种致突变物-致癌物对染色体的作用等。由于计算SCE比畸变更客观、方便,对许多致突变物-致癌物的作用又非常敏感,表现出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因此,目前已把SCE列为测检致突变物-致癌物的常规指标之  相似文献   

6.
D-半乳糖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衰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D-半乳糖(D-galactose, D-gal)诱导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PMVECs)衰老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以含D-gal(10 g/L)DMEM培养液培养PMVECs, 经内皮细胞鉴定后, 再通过下述鉴定建立了大鼠PMVECs衰老模型: (1) 约90%的细胞呈现b-半乳糖苷酶活性阳性染色; (2) 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细胞周期分布变化, 90%细胞停留在G0/G1期, 而S期和G2/M期细胞近于消失. 与未诱导的对照组细胞比较得到如下结果: (1) 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可见D-gal诱导的PMVECs细胞核染色质浓缩和凝聚, 并可见凋亡小体; (2) 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 /PI双染色的D-gal诱导的PMVECs中, 早中期凋亡细胞明显增加, 其细胞凋亡率为(39.8±2.8)% (对照组为(14.0±3.7)%); (3) PMVECs在衰老终末阶段出现典型的晚期凋亡亚二倍体峰. 实验表明: D-gal可诱导体外培养的PMVECs老化, 从而复制细胞衰老. 经D-gal诱导的衰老PMVECs易发生凋亡, 提示细胞凋亡参与了D-gal诱导细胞衰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发展的姐妹单体交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技术是检测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细胞遗传学的一种敏感、有效的新技术。本文摘要报告1983年9月至1985年5月期间进行的54例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的临床分期与SCE相关性的研究。本研究54例Ph阳性慢粒均为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病专科门诊和病房的患者。54例中男38人,女16人,男:女为2.37:1,年龄18~50  相似文献   

8.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在植物生存和进化上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遗传学、生理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动物细胞理论的平行性对植物PCD的鉴定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胁迫相关的PCD的鉴定仍有较大的复杂性.当今植物PCD的鉴定主要以探针染色分析核形为主,多种方法结合,但还需要更加可靠的表征和表征的量化.逆境下PCD的鉴定主要在3个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ⅰ)多重抗性间的关联研究;(ⅱ)抗性遗传资源使用;(ⅲ)种质资源保存.本文主要结合实践中的PCD鉴定的应用前景来综述当前胁迫条件下植物PCD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A类维生素本身与S9微粒体酶共同作用中国仓鼠V79细胞对SCE频率无任何明显作用,但当A类维生素与间接致变剂环磷酰胺(CPP)同时处理细胞时,则能显著降低由CPP  相似文献   

10.
崔梅影 《科学通报》1981,26(1):50-50
近年来,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高等生物有丝分裂中的染色单体交换(SCE)是DNA双链的交换,它们的频率可因细胞受各种外源因子处理而增加。SCE的形成同DNA损伤的复制后修复有密切的关系,SCE频率的不同反映了交换产生过程中机体重组修复系统的差异。因此,SCE是DNA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个简单且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邱信芳 《科学通报》1983,28(3):191-191
我们用中国仓鼠Wg3-h和人体淋巴细胞作为亲本进行融合。两种细胞的自发融合频率低于10~(-7),但在灭活的仙台病毒媒介下可提高融合频率100倍。将促进融合后的细胞培养在含有次黄嘌呤、氨基喋呤和胸腺嘧啶核苷(HAT)培养基中,只有含有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的细胞才能存活。氨基喋呤的存在阻断了核酸的从头合  相似文献   

12.
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为造血细胞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采用分阶段诱导小鼠和人胚胎细胞分化的培养体系,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组织化学及Wright染色鉴定细胞,探索体外定向诱导小鼠及人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为造血细胞的方法,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造血细胞应用于临床,以及研究造血细胞发育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严涛 《科学通报》1994,39(11):1029-1029
近年来DNA修复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是发现了基因组内DNA修复的不均一性.已经报道的实验证据包括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后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ovary,CHO)细胞和人细胞中活性转录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基因上嘧啶二聚体(pyrimidine dimer,PD)的修复速率快于非转录片段,以及小鼠  相似文献   

14.
和致中 《科学通报》1989,34(22):1741-1741
用菌细胞元素分析法鉴定常温细菌已有报道,但用元素分析法鉴定高温菌至今尚无报道。为探索元素分析法对鉴定温泉高温菌的可能性和规律性,我们进行了细菌常规鉴定法和细胞元素分析法鉴定温泉高温菌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LiCl动员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的效应及动员后细胞的神经分化潜能. 用LiCl动员大鼠后, 以CFU-F分析其动员效应, 从形态学、表型分子的检测等对动员MSCs鉴定. 用b-巯基乙醇和神经元原代培养上清液诱导动员后MSCs向神经元分化. 结果表明, CFU-F分析显示LiCl可有效动员外周血MSCs, 形态学、表型分子等实验证实动员的细胞为MSCs, 并可被b-巯基乙醇和神经元原代培养上清液诱导, 表达神经元特异标志分子NSE, NF, Nestin和NeuN.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到诱导后的MSCs有内向钠电流. 研究表明, 循环MSCs可被LiCl动员, 并在一定的环境下向神经元细胞分化, 这为神经损伤的修复提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大约10年前,芬兰的几位科学家开始对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培养实验时,发现这些细胞生长得很慢,而且许多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泡沫或液泡。培养哺乳动物细胞一般是用牛胎儿的血清,这种血清被认为是无菌的,但是病毒和细菌有时却会感染这种血清。为此,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对这些患病的细胞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出乎他们的意料,这里并没有任何病毒或支原体微生物,而是看到了一些奇怪的微小细菌。于是科学家们把这些细菌分离  相似文献   

17.
由胎儿成纤维细胞而来的克隆山羊(Capra hircus)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哺乳动物的克隆是国内外科学研究的热问题。用体外培养的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供体细胞不仅可以研究发育生物学中发育与分化的理论问题,而且与早期胚胎细胞作供体细胞相比,大大增加了供体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获得适应RK13细胞的兔出血症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期构建的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RHDV)全长cDNA分子的基础上, 利用SP6 RNA聚合酶系统, 在体外转录合成了病毒RNA. 用转染试剂将病毒RNA导入RK13细胞, 12 h后可见明显致细胞病变(CPE), 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在RK13细胞中检测到了病毒抗原的产生. 将收获的细胞培养物再次接种RK13细胞, 仍然能产生明显病变. 大量收取细胞培养物, 经差速离心法纯化病毒后,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RHD病毒粒子. 结果表明, 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获得了可适应于RK13培养的RHDV, 为将来研究RHDV的分子致病机理和新型疫苗等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郑元青  童春义  王贝  谢英  廖红东  李丹  刘选明 《科学通报》2009,54(14):2065-2070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包裹磁流体的淀粉纳米颗粒(StNP@Fe2O3), 再经叶酸活性物质(FA-PEG-NH2)修饰, 得到叶酸-磁性淀粉纳米颗粒(FA-StNP@Fe2O3),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显示, 所得颗粒的平均粒径约为250 nm;邻菲罗啉法检测FA-StNP@Fe2O3的含铁量为2 mg/g. FA-StNP@Fe2O3纳米颗粒在交变磁场下作用30 min, 可使环境温度(37℃)升高到42~43℃, 显示其具有一定的磁热效应. 将纳米颗粒分别与HUEC-12正常细胞和Hela肿瘤细胞共培养, 经交变磁场作用后, 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实验、Hochest-PI双染色分析、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了纳米颗粒在细胞水平的生物学效应, 结果表明, FA-StNP@Fe2O3纳米颗粒在未加磁场时,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 而在一定交变磁场强度作用下则能有效地诱导HeLa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率为13.4%, 普鲁士蓝染色实验显示, 叶酸修饰有助于FA-StNP@Fe2O3纳米颗粒靶向识别HeLa细胞. 研究表明, FA-StNP@Fe2O3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磁热治疗效果, 可望应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建立了两个实验系统用来检测潜在的致突变剂或致癌剂。第一个系统是改良的宿主培养法;第二个系统是离体激活法。本文将报道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P)在这两个系统中诱发一个新的遗传标记——抗白喉毒素突变型(diphtheria toxin resist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