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TI公司DM642实现了H.264整数变换.首先对H.264中整数DCT变换编码进行理论分析,然后根据DM642的硬件特点对其进行线性汇编改写优化,有效地降低了整个模块运行的时钟周期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严亮 《科技信息》2006,(12):30-31
重点介绍H.264视频编解码的主要过程,离散余弦变换(DCT)以及DCT实践的一些改进的想法.结合X264_20061024版本的代码对H.264编码的流程和DCT技术的实现加以分析,同时对DCT的设计方法做了一些改进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H.264编码器中运算密集的插值和整数变换过程;然后对其进行算法改进和优化,给出整数变换的全零预先判决方法;最后以整数变换为例,使用Intel的MMX技术优化运算密集模块。优化后,测试表明插值运算和整数变换模块运行速度有数倍提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CUDA的H.264/AVC视频编码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编码速率,将视频编码中计算量较大的运动估计和离散余弦变换(DCT)系数计算移植到图像处理器(GPU)上处理.根据H.264/AVC的编码要求和处理器的并行结构,提出了一种并行处理方法,并利用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UDA)的计算平台,实现了H.264/AVC中的运动估计和DCT变换系数的计算.实验表明:在GPU上采用并行计算方法可较大程度地提高视频编码速度.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编码器的运算量,对量化后离散余弦变换(DCT)系数全为零的块进行预先判断,从而不对其做相应的DCT变换与量化,提出了预先判断全零DCT系数块的方法,在分析现有判别方法对全零系数块的误判与漏判的基础上,从二维DCT变换的公式出发,给出了误判与漏判的判别准则,并以这一准则为指导,提出了一种在保证不出现误判的条件下减少漏判的新方法,提高了判别效应,给出了具有一般表示的判别式,可以应用于不同尺寸的变换块,同时给出了另一个判别效率更高的经验判别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供的判别方法提高了全零DCT系数块的判别效率。  相似文献   

6.
H.264/AVC视频编码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帧内预测、帧间预测、整数变换和SP/SI帧等方面介绍了H.264所采用的各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对H.264/AVC的视频解码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H.264解码核的硬件实现方案,对熵解码CAVLC查表方案进行了优化.介绍了句法预测模块、反量化、逆DCT以及帧内预测模块的具体实现结构;并引入流水线、并行处理和状态机处理方法来提高处理速度,实现了解码结构上的优化.本算法在EP2S60F672C5ES FPGA上获得验证,结果表明给出的H.264解码算法是正确的,且有节省硬件资源和较快解码速度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H.264编码速度,在DM642上对x264源代码进行汇编语言改写优化.其中DCT变换和帧内预测选择进行线性汇编优化,SAD函数进行并行汇编优化.对原代码和改写后的代码对其运行时钟周期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以上操作减少了代码执行所需的时钟周期,提高了编码器性能.  相似文献   

9.
于训全  周启亚 《科技信息》2011,(34):145-146
DCT变换在图像和视频编码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一直在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本文分析了DCT变换与整数变换的基本原理与特性,实验表明,采用整数变换不仅能有效避免计算误差,也能大大降低运算复杂度,有利于实时编码应用。最后指出了整数变换值得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H.264独有的特点,包括帧内预测、整数余弦变换、二进制自适应算术编码、概念性网络适配、多种块尺寸运动搜索、1/8像素运动估计精度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质特征因子法,引入蒙特卡罗理论,建立了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污混接诊断的定量分析方法.以上海市某混接分流制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安赛蜜和总氮、氟化物、硬度分别作为表征生活污水、半导体工业废水和地下水混接的水质特征因子,对雨水管网混接来源进行了解析.与观测值对比验证表明,由于蒙特卡罗方法考虑了混接来源中多个混接点空间质量浓度差异性以及测量误差等不确定性因素,与目前采用的确定性解析方法相比,可以显著提高解析结果的可靠性,在实现解析结果闭合的同时,解析误差能够控制在10%以内.据此,提出了建立水质特征因子数据库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2.
基于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是实现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的关键.当机器人处在陌生环境中时,通常会利用周围目标的点特征来估计导航相机的位姿,并利用光束法平差来估计相机位姿和特征空间位置.但如果环境中的特征信息不丰富,则无法准确估计相机轨迹,且欧式坐标与反深度信息下的光束法平差部分条件下不收敛.为此,提出了一种在缺少特征点的环境下通过收集深度相机信息,同时利用点特征与线特征融合的视觉里程计,构建了融合视差角光束法平差与基于线特征的光束法平差的策略,从而使重投影误差达到最小化.最后与其他基于特征的SLAM系统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缺少特征点的真实环境中,系统位姿估计的性能与准确度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计算不同道路环境下驾驶员所获得的视觉信息负荷,解析导致车辆在不同道路环境下存在运行特征差异的机理,提高地下道路技术设计和运营管理水平.应用实车试验技术获取地上和地下道路环境中车辆运行特征数据和视觉环境资料,进行不同道路环境系统中车辆运行特征和驾驶员视觉信息负荷的对比研究,分析视觉信息负荷对车头间距和运行车速等车辆运行特征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地下道路视觉环境影响驾驶员视觉信息负荷的机理.最后通过模拟驾驶技术提出了完善和提高地下道路视觉环境交通安全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SNESIM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快速多点地质统计三维重建算法.首先利用红黑树构建模式集,降低树结构高度,快速检索匹配数据事件.其次综合概率融合与连续逐层采样方法,分别利用半模板与全模板进行点模拟,提高模板中条件数据的比例,缩小模式检索范围.对二维河道图像、三维多孔介质图像和三维储集层岩心图像进行了多组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不损失精度的同时显著提升时间效率,且对于各向同性、各向异性岩心图像的重建结果都与真实数字岩心具有相似的视觉特征、统计特征和孔喉分布特征,证明了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空域中基于低对比度图像增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对比度偏暗并带有噪声的图像,结合人眼的视觉感知特性,提出了一种图像增强的新方法。首先在空域进行中值滤波去噪处理,然后对图像进行分块,对背景的亮度进行粗略估计,并用插值算法平滑数据,最后校正图像的不均匀性并将像素值调整到整个灰度级实现图像的增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去除噪声同时并使图像的整体对比度得到明显的改善,又能突出图像中目标的细节部分信息,有效增强了图像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6.
星座图是多元数据可视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通过调整权系数来对数据进行交互式挖掘.但是传统的星座图缺乏自动调整权系数的较好方法,因而限制了其在可视化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的进一步应用.本文将传统的实系数星座图推广为复系数星座图,并且提出了基于复线性判别分析算法对星座图权系数进行自动优化的方法.对4个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复系数星座图可以较好地表达高维数据的结构关系,并且可以和有关机器算法结合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  相似文献   

17.
MIS与GIS融合的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与比较地理信息系统(GIS)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主要技术特点,提出将MIS与GIS融合,利用二者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优势,以用户需求为主线,以现代管理思想为指导的信息系统开发思想.并以此构建以数字化专题图为承载体的可视化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证明了MIS与GIS融合开发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发展必然性.该系统在通信行业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超分辨率重建图像的质量,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表示和小波变换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首先,将小波变换的多尺度性、多方向性与稀疏表示的灵活性相结合,构建一种双稀疏编码(DSC)模型,提高稀疏系数的精度.然后,在双稀疏编码模型中引入局部线性嵌入正则化项(LLER),以更好地保留图像的结构;在重建过程中,对输入的低分辨率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得到3幅不同方向的高频子图,并采用提出的模型对其进行重建.最后,利用逆小波得到最终的高分辨率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多种主流的超分辨率算法相比,文中算法无论在主观视觉效果还是在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度两个客观评价指标上,都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Python和CORBA的分布式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使用Python和CORBA开发分布式软件系统的方法,以降低编写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复杂度.充分利用了CORBA软件体系结构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在不同平台、不同语言之间实现对象通信.给出了一个使用Python语言并基于C/S模式的程序框架,实现分布式环境下的资源共享、代码重用、可移植和对象之间的互操作性.整个框架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可作为使用Python和CORBA开发实际软件系统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