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引起的钩体病是一种严重人兽共患传染病,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与科研中经常使用钩端螺旋体菌种,钩端螺旋体按常规方法保存一般每月传代1次,超过这时间易于死亡,频繁传代,费时费力,也增加钩端螺旋体菌种污染机会。目前在国内多数单位无特殊设备情况下,能否长期保存钩端螺旋体,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对3种途径保存方法进行比较,经过多年的实践,培养钩端螺旋体传代时间延长至90d,而安瓶封闭保存至少达到6年以上。1材料与方法 按以下顺序配置无血清的柯氏培养基,其成分为国产蛋白陈 0.4 g、NaC1 0.7 g…  相似文献   

2.
钩端螺旋体,顾名思义是一类一端钩状的螺旋形丝状微生物,因其与水有密切关系,微生物学者们称其为“水微生物”。最早发现它对人有致病作用可追溯到1907年,但这种钩端螺旋体病早在1886年就有临床记载,是由一个叫 Weil 的德国医生记述的,所以又叫“Weil 氏病”。然而从生物学上确定其分类地位的时间却较晚,是1918年以后的事。这类微生物隶属于螺旋体目,其中能使人、畜、禽致病的,有密螺旋体、包柔体和钩端螺旋体3属。如密螺旋体属既  相似文献   

3.
前言近30年米,有关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研究,在医学或兽医学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本病现已成为遍布世界各地的重要人、畜共患病之一,它在畜牧业方面所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又由于它是一种疫源地性疾病,在自然界有其广泛的野生动物和家畜宿主,长期带菌排菌,污染外界环境,常造成人群钩体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目前26个省市均有人的钩体病报导,又以南方、西南各省区流行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在羔羊中偶然发生了两起较大的急性溶血病并伴有高的死亡率。临床症状为高度沉郁,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死后大体解剖发现包括血尿和黄疸。组织学检查显示肾小管和腺包周围肝细胞坏死。据认为似问号形钩端螺旋体波摩那型是致病因素,因为在发病群中的母羊和羔羊发现了对抗这种细菌的血清抗体效价高。羔羊钩端螺旋体病通常伴有致死性的溶血性贫血。通过血清学试验,不论发现双份血清的效价升高或单份血清出现高效价,都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排出其他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的因素,例如肠毒血症和铜中毒也是必要的。一篇关于羔羊致死性溶血性贫血的报告认为,即使血清抗体效价可疑,钩端螺旋体病仍然可能是引起死亡的原因。为了强调本病的重要性,我们在这里描述了两起羔羊中偶发的钩端螺旋体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江西地区钩端螺旋体菌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为后期建立江西地区钩端螺旋体菌的发病模型提供菌源。方法通过捕捉钩端螺旋体疫源地的储存宿主——褐家鼠,无菌操作摘取肾脏,将肾脏接种到EMJH培养基中培养、纯化菌株。对纯化后的钩端螺旋体用钩体外膜脂蛋白LipL32基因引物进行PCR检测以鉴定菌株,并对分离菌对金黄地鼠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分离纯化到一株钩端螺旋体菌,PCR扩增为阳性,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证实上述序列与钩端螺旋体菌FDAARGOS 2 03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CP020414. 2)同源性为100%。分离菌对金黄地鼠具有一定的致病性。结论我们成功从江西地区储存宿主褐家鼠肾脏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致病性的钩端螺旋体菌株。本次研究为以后分离纯化钩端螺旋体菌累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收集江西省内流行的钩端螺旋体菌型,为钩端螺旋体菌的发病模型提供菌源,并以此为基础,研发出可靠的临床早期诊断产品,以期达到有效控制江西省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的目的,降低公共卫生隐患。  相似文献   

6.
神农架林区小型兽类的研究Ⅰ兽类区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报导了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小型兽类3(?)、10科、25属、37种。其中,湖北省新纪录6种、神农架林区新纪录18种。川鼩、背纹鼩鼱、甘肃鼹、罗氏(?)鼠等为我国特产兽类。分析了该区小型兽类的种类组成和区系。探讨了小型兽类特别是食虫(?)动物的采集方法以及鼠免类的食性,并指出了与流行性出血热病和钩端螺旋体病有关的动物。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经证实的人鼠共患病按病原划分有5类20种,列出病名及其主要的啮齿动物宿主、传播媒介和地理分布。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是我国3种主要人鼠共患病。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发现以上3种传染病在2000-2005年中发病人数大体上呈下降趋势。人鼠共患病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8.
<正> 单克隆抗体(McAbs)已成为人们研究细菌蛋白在致病机制及抗体反应中之作用的一种重要工具。问号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是引起Weil氏病和“牛乳热”(Dairy Fever)的病原体,由糖、脂和至少9种蛋白构成的外膜所包绕。钩体外膜与纯化脂多糖(LPS)一样也可诱发免疫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9.
国产麦迪霉素(Mydecamycin)是和红霉素相似的大环内酯族的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钩端螺旋体、枝原体也有裂解和抑制作用。临床应用对治疗呼吸道感染,化脓性皮肤病和急性感染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并且不易产生诱导性耐药,是目前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 2.9钩端螺旋体病 本病是一种重要而复杂的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7~10月为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11.
布鲁菌外膜蛋白Omp22与布鲁菌致病性相关,又可诱导机体免疫反应。为进一步研究Omp22的特性,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并初步鉴定。根据Genbank序列,设计并合成羊布鲁菌外膜蛋白Omp22引物。以羊布鲁菌M5株基因组DAN为模板,PCR扩增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酶切鉴定正确后,测定序列;将重组质粒pGEX-4T-1-Omp22电转化大肠杆菌DH5α中,诱导表达,并采用羊布鲁菌兔免疫血清,Western-blot初步检测融合蛋白GST-Omp22表达情况和免疫学特性。结果PCR扩增出约660bp目的条带,与预期相符;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GEX-4T-1-Omp22原核表达载体;优化诱导温度,结果表明,在25℃诱导表达时,该融合蛋白大部分出现在上清中;Western-blot结果证实,GST-Omp22可与羊布鲁菌兔免疫血清特异性结合。说明成功构建了Omp22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了可溶性表达;该融合蛋白可与羊布鲁菌兔免疫血清特异性结合。Omp22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布鲁菌的致病机制以及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PCR从红斑丹毒丝菌C43065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编码信号肽除外的成熟SpaA蛋白基因spaA,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的BamHⅠ和Hind Ⅲ位点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spaA,转化大肠杆菌BL21,在IPTG诱导下表达N端带有Trx标签的融合蛋白rSpaA,SDS-PAGE检测表达蛋白.DNA测序结果表明,spaA基因大小为1794 bp,编码由59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成熟SpaA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表达了分子量约为86 kDa的重组rSpaA,为进一步开展SpaA保护区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羊布鲁菌外膜蛋白Omp25d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以及纯化,根据羊布鲁菌M5株外膜蛋白Omp25d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大小约为650bp的目的基因片断,克隆入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Omp25d。在大肠杆菌中将该蛋白表达并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用Western-blot分析方法鉴定GST-Omp25d蛋白。结果成功地构建了pGEX-4T-1-Omp25d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Omp25d基因,纯化后所获得的融合蛋白与兔抗布鲁菌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研究成功构建了pGEX-4T-1-Omp25d元和表达载体,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纯化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BVDV进行诊断,根据GenBank登录的BVDV-2 E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BVDV-2新疆分离株SWE2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入T载体中测序,然后亚克隆入BL21(DE3)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E2,并转化人大肠埃希氏菌中。用IPTG进行诱导重组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达产物。SDS-PAGE分析证实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为32ku;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可与BVDV-2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血清学反应,证实表达的重组E2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BVDV-2诊断试剂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国际标准株X-73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得到编码信号肽除外的成熟外膜蛋白H的ompH基因,将ompH基因克隆至pMAL-p2X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AL-p2X-ompH,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SDS-PAGE电泳检测IPTG诱导后的表达蛋白.DNA测序结果表明ompH基因片段大小为1 002 bp,与已报道的ompH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而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分子质量约为78 ku,与预期的融合蛋白MBP-OmpH分子质量相符,表明成功构建出原核表达质粒并实现了目的蛋白表达,为进一步开展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保护抗原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ORF2抗原,为研制猪圆环病毒2型血清学诊断方法以及生物制品生物安全性检验,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猪圆环病毒2型(PCV2)LC株序列,设计合成5对引物,采用PCR方法从全序列重组质粒PCV2-LC中扩增出了ORF2基因和4个不同ORF2基因片段,分别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再分别将各个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用终浓度1 mmol/LIPTG诱导。结果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Western-blot检测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ORF2b、ORF2c、ORF2d能够被PCV2阳性血清所识别,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表达的重组蛋白为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问号状赖型钩体017株,56601株及双曲钩体PatocI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lag42与质粒pET32a(+)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结果显示不同毒力赖型钩体均能扩增出约1100 bp的片段,而PatocI株则未能扩增出目的片段;不同赖型钩体的lag42基因的同源性很高.融合表达质粒pET-lag42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经IPTG诱导,表达出约62kDa的重组融合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证实其有良好的抗原性,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表达粘膜佐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 (CTB)基因的重组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基因重组蛋白。方法 :用PCR方法从霍乱弧菌中扩增CTB片段 ,将其转入原核载体质粒pET-32a( ) ,在大肠杆菌Top10克隆 ,并在BL21中表达。结果 :重组质粒PET-CTB的全长序列经分析与基因文库公布的一致 ;表达蛋白经SDS-PAGE分析 ,相对分子量与文献相符 ;重组蛋白竟Westernblot检测有抗原性。结论 :基因重组菌表达的CTB蛋白可能作为有效、安全的粘膜佐剂用于口服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嗜酸乳杆菌AS1.1854菌株的亚油酸异构酶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培养菌体后提取总DNA,用PCR法扩增其亚油酸异构酶基因,再将其克隆到pET30a载体上,转入到大肠杆菌BL21株中表达,在低温下诱导表达出重组蛋白,并用Ni2 金属鳌合层析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实验,得到了亚油酸异构酶的基因,成功转入到载体中,表达出了可溶性的重组蛋白,并对其进行了纯化.实验表明,在原核细胞中可以表达出可溶性重组亚油酸异构酶,以200 mmol/L的咪唑洗脱液进行洗脱可以获得目标蛋白.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方法扩增DsCOR基因的蛋白编码序列,经BarnH Ⅰ、Sac Ⅰ酶切后连接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的pET32a—DsCOR融合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原核表达.建立了“煮沸-镍离子亲和层析”的蛋白纯化方法.对纯化的DsCOR蛋白进行高温耐受性、pH耐受范围、紫外耐受性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