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和生活对金融部门的依赖程度愈来愈高,金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愈加突出,金融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本文运用菲德(F eder)模型,结合变参数模型建立了我国金融服务业的部门溢出效应模型,以此研究我国金融部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部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效应和通过对其他部门的溢出产生的间接效应;其次,金融部门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部门,其配置资本的效率表现得较为低下。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耕地非农化现象日益加剧,这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影响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力图揭示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化规律。利用我国2001~2010年省域面板数据建构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经济计量模型,验证和分析其存在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长期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耕地资源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且通过误差修正调整,可以维持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的稳定均衡关系。第二,短期内我国三大区域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从长期考虑,东、中部地区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而在西部地区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城乡金融统筹发展视角出发,通过城乡金融资源配置规模、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和城乡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三维层面构建了城乡金融统筹发展水平,并协整分析了城乡金融统筹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城乡金融资源配置规模对收入增长的拉动影响最大;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城乡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各自地区居民收入增长的拉动相对较大,意味着随着城乡金融统筹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4.
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业态,能否以及通过何种机制赋能企业创新是政产学三界都高度关注且亟待解答的前沿理论与实践议题。基于“地级市-企业”的跨层级数据结构,将2011~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匹配,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风险承担在其中可能发挥的机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激励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创新;风险承担在数字金融发展赋能企业创新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而激励企业更为积极地投身创新活动;风险承担的中介机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企业以及外部资金依赖型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覆盖广度在数字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创新的风险承担机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本研究为宏观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风险承担机制跨层级影响微观企业创新行为提供了直接经验证据,对打开数字金融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黑箱”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更好地利用数字金融新业态赋能企业创新也具有政策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Diebold和Yilmaz (2012)提出的溢出指数,研究2006年6月至2018年10月中国、美国和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宏观金融效应.选取宏观金融的核心领域,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股市、汇率和大宗商品的静态溢出效应及其动态变化,并进一步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宏观金融效应的空间异质性.本文的主要结论为:第一,比较中国自身和其他经济体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效应,中国自身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宏观金融效应最强.稳定股票市场,预防外资恶意做空中国股票市场是规避宏观金融效应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第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宏观金融市场的净溢出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且与特殊事件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第三,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宏观金融效应空间异质性主要表现在溢出强度和溢出同步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对外直接投资(OFDI)和外商直接投资(IFDI),简称双向FDI,无疑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冲击,双向FDI能否发挥以及如何发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是需要迫切解答的问题。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双向FDI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并揭示了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这对“双引擎”在双向FDI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调节效应,采用夏普利值分解法量化了不同中介作用的贡献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双向FDI能够显著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遮掩效应;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既能直接调节双向FDI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也能通过调节双向FDI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技术创新的影响,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夏普利值分解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边际效应大于技术创新的边际效应。通过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均存在遮掩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仅在沿海地区存在遮掩效应,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仅在沿海地区成立;美国再工业化对双向FDI的调节作用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双向FDI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为有效发挥双向FDI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通过引入创新生态环境和创新生态位,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基于长三角制造业企业调研数据,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检验,探究创新生态战略通过创新生态网络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战略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创新生态网络在创新生态战略与企业创新效率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并且创新生态环境和创新生态位调节该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从创新生态网络视角构建了创新生态战略向企业创新效率转化的中间机制,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苏屹  李丹 《系统管理学报》2021,30(4):763-770
基于中国31个省市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分析方法,研究研发投入、创新绩效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该相互作用关系在发达地区及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创新绩效和经济增长对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创新绩效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在实证研究基础上,从提升研发投入到创新绩效转化效率、重视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完善创新绩效经济价值转化3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1991-2003年间中国科技投入经济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单红梅  李芸 《系统工程》2006,24(9):88-92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1-2003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广义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中国科技投入的经济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科技投入不但对当期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还存在滞后效应;中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期只有两年,科技投入短视行为明显;中国在增加科技投入的总量的同时,更要对科技投入的结构、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构建自主创新理论模型成为从宏观层面研究自主创新的重点。文章从索洛模型出发,通过讨论广义的资本范畴对经济增长以及技术进步的影响,剖析自主创新进程中知识的积累以及作用要素,进而构建经济增长视角下的自主创新理论模型,并进一步对模型进行动态分析,最后提出加快我国自主创新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financial and monetary mechanism are established on thebasic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financial and monetary theory,by applying system dynamics to finan-cial and monetary law of movement,development and change in economic system and simulating thislaw.With it,we can analyse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finance and banking;analyse the quantityof money demanded by the economic system,determine the most desirable quantity of money de-  相似文献   

12.
债务违约、企业资金链断裂与破产,以及宏观层面的金融危机等经济金融现象促使经济学家反思金融契约的资源配置效率与风险问题.以契约理论的建模技术为逻辑主线,以信息非对称环境中最优契约设计与融资结构优化为关注对象,结合融资结构、资产定价与道德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动态金融契约理论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评述,并根据金融契约理论发展逻辑导出公司金融与资产定价的理论融合方向.基于理论发展路径,初步探讨了动态金融契约理论的未来拓展方向,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特点给出了该理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别选取衡量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效率的指标,利用典型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统计方法,对1985~2008年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和农村金融效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并反映出农村金融较脆弱的现状。以此为依据,提出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金融高效运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立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本文就黄河流域低碳建设和区域协同减排背景下的金融发展对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和传导路径进行系统考察.基于包含知识产出的内生增长Romer模型,构建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的理论模型;进而通过选取2000-2017年黄河流域省际面板数据构造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金融发展驱动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展开...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旨在评价中国城市信用环境现状及其成因,为制定改善区域金融生态对策提供依据.评价过程和技术路线由三个层次构成,即金融系统现实表征分析,金融生态环境分析以及金融生态系统效率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中国东部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和资产质量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最差,表明地区金融生态质量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基本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的复杂性与“J”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现代经济增长的事实和复杂性角度讨论了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J”结构是我们提出的一种经济增长复杂性的重要模式 ,这种具有潜在后发性优势但又需要先期投入的经济现象普遍存在于国际贸易、金融、教育、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等不同领域 .由于增长的复杂性 ,“J”结构及与之相对应的“J”过程或“J”效应往往被波动所掩盖 .本文进一步从物理、数学的角度指出“J”过程的本质是系统存在多重均衡时的非平衡相变过程 .最后 ,讨论了宏观经济系统中宏观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J”结构体现了这些宏观变量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是供应链环节中的重要主体. 论文在阐述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状况及中国政府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所采取的政策与措施的基础上,运用极值边界分析模型(EBA),基于对数据的相关分析与回归估计选择了3 个核心变量和5 个条件变量,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中国经济增长,但这种刺激作用有限. 从各个分阶段看,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不确定的. 起步阶段与缓慢发展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限;快速发展阶段,外商直接投资能显著地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这种结论上的不完全一致,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与中国国情及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发展态势息息相关的,是有时间特质的. 通过短期分析能更精确地反映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而长期分析消除了个别异常数据在短期的较大影响,从而体现动态影响的长期趋势,可见将短期与长期结合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供给侧中国非农就业变动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产能过剩和结构性供给短缺并存的背景下,我国正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以稳定就业和推动经济长期增长.利用反映加工贸易生产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Ghosh模型,本文从供给侧对2002-2007年和2007-2012年两阶段的非农就业变化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以探讨非农就业变动的驱动因素.整体而言,经济增速的放缓将对非农就业增长造成不小的压力,技术进步使得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加大了各部门的失业风险.结果还显示,不同生产方式对应的就业变化驱动因素贡献有所不同,对于加工贸易生产比重高的技术密集型部门,进口投入是就业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与此同时,分配结构的调整和部门结构的变化都对就业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