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战略匹配理论,以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为中介变量,战略柔性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数字化情境下,创业导向和网络导向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对403家新创企业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创期和成长期,创业导向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大于网络导向,探索式创新在网络导向与新创企业成长间起中介作用,利用式创新在创业导向和网络导向与新创企业成长间起中介作用,战略柔性正向调节创业导向、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与新创企业成长间的关系;初创期,利用式创新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更大,而成长期探索式创新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郝生宾  王瑜  于渤 《系统管理学报》2021,30(6):1067-1078
新创企业成长要兼顾生存和长久发展两个重要战略目标,机会导向的短期获利性和创新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性都对新创企业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从资源行为视角,探讨两种战略导向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战略匹配理论,以网络嵌入和资源拼凑为中介变量,市场潜力为调节变量,构建机会导向和创新导向对新创企业成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205家新创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机会导向和创新导向均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创新导向的影响效应更大;网络嵌入在机会导向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创新导向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无中介作用,资源拼凑在机会导向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创新导向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市场潜力正向调节机会导向和创新导向以及网络嵌入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但在资源拼凑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间无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信号理论,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探讨企业标准联盟网络位置通过标准化能力影响数字创新的内在机制,以及网络多样性在上述作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利用2013~2021年我国ICT产业中参与标准联盟网络的企业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标准联盟网络位置正向影响数字创新,标准化能力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网络多样性不仅正向调节标准联盟网络位置与标准化能力间的关系,还正向调节标准化能力在标准联盟网络位置与数字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拓展了标准联盟网络与数字创新的相关研究,为企业构建合适的标准联盟网络进而实施数字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智能制造上市企业2015~2020年发明专利授权数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智能制造企业创新关联网络演化规律。通过回归分析,研究智能制造企业创新关联网络结构与技术生态位“态”和技术生态位“势”的关系。研究发现:智能制造企业创新关联网络关系显著,且关联趋向紧密。网络度数中心度与技术生态位“态”、技术生态位“势”均呈显著的倒U关系;关系强度与技术生态位“态”、技术生态位“势”均呈显著的倒U关系;结构洞与技术生态位“态”的关系呈正线性相关关系。智能制造企业起步阶段,政府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更多企业投入到智能制造企业相关领域,促进其创新关联网络的发展。发展阶段,提高网络度数中心度、结构洞和关系强度,避免由于过于分散降低智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成熟阶段,剔除冗余联系,获取有效的网络资源,优化网络结构,进一步保证智能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字经济时代创新知识信息化、数字化新特征,构建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模型,分析信息连通的中介效应及异质性影响,以世界银行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t回归方法与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使用互联网对于创新投入及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信息连通发挥了中介作用。其中互联网的信息连通中介效应对消费品制造企业显著,而对工业品制造业企业不显著;与用户信息连通的中介效应对中小企业创新产出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索信息要素在数字经济时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并为不同类型企业实施数字化战略、获得“连接红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外部搜索有利于提升突破性创新的绩效,但是其带来的良性作用是否一直存在,目前的研究尚未明确。本文基于资源依赖、搜索理论、创新管理相关理论,结合文献现有研究的基础以及考察企业现实情景中遇到的难题,构建了以外部搜索—突破性创新绩效为基础,吸收能力为中介,环境动荡性为调节的理论模型;而且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搜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391份企业问卷并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外部搜索与吸收能力如何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并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分析了环境动荡性在外部搜索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这一框架中的调节效应。本文研究结果:外部搜索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的主效应呈现出非线性关系;吸收能力在这一关系中发挥着非线性中介作用;环境动荡性这一情景变量在外部搜索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主效应中起负向调节作用。本文相关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进行突破性创新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以及实践帮助。  相似文献   

7.
利用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构建30个重点城市的营商环境优化指数,通过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相匹配,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优化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其通过降低企业层面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行业层面的市场竞争、以及改善城市层面的要素资源配置的中介机制实现,而且要素资源配置中介效应大于市场竞争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营商环境优化对非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大于国有企业,对所属资本密集型和高新技术行业企业的影响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沿海地区企业的影响大于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8.
创新战略是高绩效工作系统影响企业绩效变动的外生变量,但在大国转型经济背景下,高绩效工作系统是否在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基于198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创新战略与高绩效工作系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创新战略对企业绩效的正向直接效应显著;高绩效工作系统在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激励实践的正向中介效应与公平实践的负向中介效应显著,招聘与培训实践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定位于创新战略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注重激励实践的员工管理作用对创新战略的有效实施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创新战略与高绩效工作系统对企业的发展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将吸收能力和知识网络结构嵌入纳入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框架中,利用生物技术领域的企业数据,研究技术多元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技术多元化有利于创新绩效提升,相关技术多元化、不相关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分别呈正向和倒U形关系。技术多元化通过影响企业现实吸收能力及潜在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起作用。知识网络结构嵌入对技术多元化、不相关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而对相关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结论对于企业技术多元化战略选择、吸收能力提升机制设计和创新知识网络构建与优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综合生态位适宜度在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其对于国家和地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从生态位视角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可持续性.引入减弱系统数据受冲击扰动影响的二阶缓冲算子,借鉴广义关联度思想,基于绝对生态位适宜度和相对生态位适宜度改进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性综合生态位适宜度模型(Fta模型).根据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在建立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性生态位适宜度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对湖南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通过结果分析,表明综合适宜度模型Fta不仅能够体现生态因子现实值与最适值之间的贴近程度,而且也能反映出二者相对于测度始点变化速度的接近程度,更能全面表征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性,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提出,公司创业投资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其作为激励创新的有效形式是创业投资的一种特殊形态,已成为国内外大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大企业种群与创业企业种群以CVC为共生界面形成CVC生态群落,通过复杂动态的相互影响作用形成互惠共生关系。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年的创业投资实践,运用Logistic扩展模型,通过大企业与创业企业的专利创新数据来验证双方的共生演化关系。同时,从直接和间接投资模式角度对两种群的共生作用系数进行比较研究,结合组织特征总结分析演化过程中所呈现的共性和差异性变化,从政府、大企业及创业企业3个角度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我国A股非金融类国有上市公司2007~2017年数据,以“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两个指标衡量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情况,进而检验其对国有上市公司创新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与企业创新投入呈显著负向关系,但与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呈显著正向关系。该结果表明,尽管党组织参与治理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但却提高了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党组织参与治理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仅存在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较高、可能存在创新冲动时;党组织参与治理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并非由于能够更多地获取易于转化的成果所致,其对发明专利的申请和获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尽管政府补助会增强党组织参与治理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但其并不具有中介作用。因此,党组织参与治理有助于优化国有企业创新资源投入结构、提高创新绩效。这一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党组织参与治理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并可以从政治治理的角度丰富公司治理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文献。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竞争力逐渐成为企业在动态变化环境中获取成功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企业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量级和位置,是现阶段学术界关注度较高的研究问题之一.现有研究回答了哪些因素影响企业可持续竞争力,却很难回答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及企业创新资源分配的作用过程.本研究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以"投入-转化-产出"为约束,基于可持续竞争力矩阵,构建结合价值流和知识流的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系统动力学模型,探究创新战略和资源分配决策对企业可持续竞争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面创新是优于单一创新的战略决策,且内部创新投资与外部创新投资存在最优回报阈值;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需要协同发展才能对企业绩效起到持续地正反馈作用.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优化创新战略和决策,须从上述方面着手管理并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非理性的投资者情绪以及管理层对股市的过度“呵护”扭曲了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投资结构,影响资本市场资本配置效率。使用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投资者情绪和股权结构特征对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A股上市公司存在较为明显的迎合投资现象,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的抑制作用,即当市场情绪低落时,创新效率的损失对投资者情绪十分敏感;当市场情绪高涨时,创新效率的增速则对投资者情绪变得迟钝。另外,本文得出的3个结论应获得足够的关注:① 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迎合投资的创新效率要高于民营上市公司,政府应积极利用市场情绪推动国有上市公司混改,利用非公资本改良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DNA”,实现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创新基因表达。② 积极打造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关产业的资本风口,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高科技领域等创新效率较高的实体产业。③ 大力推动上市公司“两权分离”,提高管理团队的投资能力和投资的持续性,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和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政策组合视角,运用2015~2019年中国光伏企业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技术,实证分析创新政策与环境政策及其组合对企业创新数量以及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在创新数量积累阶段,创新政策与环境政策组合效应为正协同,在创新质量提升阶段,两者组合效应为负协同;政府补助对创新数量存在显著的倒U型门槛效应;环境规制与创新数量之间存在正向的非线性关系,且这种正向影响呈现边际效率递减特征,环境规制对创新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型特征;在环境规制强度存在差异时,政府补助对创新数量的影响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显著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及其经济绩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绩效的概念模型,并以调查问卷获得的302家工业企业信息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绿色工艺创新会通过技术升级(绿色产品创新)的中介效应来改善其经济绩效。技术的不确定性对绿色工艺创新与绿色产品创新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而市场的不确定性对绿色产品创新与经济绩效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反之不成立。同时,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存在一定的边界,只有在这个边界范围内才具有调节作用。上述研究对于深化绿色技术创新过程认识及政策设计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企业合作网络位置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ICT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网络和协同创新理论,以2002~2014年ICT产业中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合申请并授权的专利数据为基础,通过负二项回归分析了8 727家企业在产业合作网络与产学研合作网络的网络位置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合作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差异化影响,在产业合作网络中,企业点中心性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结构洞指标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产学研合作网络中,企业点中心性对创新绩效没有表现出促进作用,而是呈U型关系,结构洞与创新绩效表现出倒U型关系。网络位置对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影响能够深化企业对合作创新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建立与不同组织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从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内涵出发构建二维评价体系,基于2009~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对各区域绿色创新绩效进行测度,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缘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的增加会通过R&D投入正向影响区域绿色创新效率与效益;R&D投入中人力资源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强于研发经費投入效果;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益的影响较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更为显著,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缘色创新效益具有非线性影响,存在最优保护区间;中国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多数地区处于低绿色创新效率与低绿色创新效益区间。  相似文献   

19.
在将企业吸收能力划分为吸收投入、知识基础及吸收过程3个维度,将文化差异、企业类型和测量方法作为两者的潜在调节变量,探究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基础上,基于104篇实证文献、162个效应值、45 441个独立样本的Meta分析,得出了更具普适性的研究结论。研究发现:首先,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之间具有显著的中等相关关系,同时,吸收能力的3个维度对企业创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吸收过程维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吸收投入和知识基础维度;其次,相较于国外企业,中国情境下(文化差异)的国内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大,行业类型作为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影响的重要调节变量,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的吸收投入和吸收过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大,而非高新技术企业的吸收知识基础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大;最后,相较于非量表数据而言,量表数据对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企业充分利用各类外部知识高效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