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缩酮丙酮酸转移酶基因在野油菜单胞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NRRL-B1459菌株的缩酮丙酮酸转移酶基因,在pRK2073辅助质粒的协助下,经三亲本接合法,导入野油菜黄单胞菌NK01小菌落的抗性突变株(NK01·S·1)中,测定各接合子的产胶率、黄原胶粘度及丙酮的含量,得到一系列优于原始菌株的接合子,其中四株的产胶率、丙酮酸含量及黄原胶粘度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7.28 ̄10.60%、40.24  相似文献   

2.
将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NRRL-B-1459菌株的缩酮丙酮酸转移酶基因,在pRK2073辅助质粒的协助下,经三亲本接合法,导入野油菜黄单胞菌NK01小菌落的抗性突变株(NK01·S·1)中,测定各接合子的产胶率、黄原胶粘度及丙酮酸含量,得到一系列优于原始菌株的接合子,其中四株的产胶率、丙酮酸含量及黄原胶粘度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7.28~10.60%、40.24~41.42%和10.79~22.30%.  相似文献   

3.
李辰 《天津科技》2013,(5):68-71
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是引起水稻白叶枯病的病原细菌。目前对于Xoo效应因子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TAL效应因子的鉴定和功能研究上,而对non-TAL效应因子的研究却很少,如AvrBs2。AvrBs2Xcv虽然是第一个被证明能够增强病原细菌在寄主植物中繁殖的non-TAL效应因子,并且能够增强野油菜黄单胞菌(Xcv)的毒性,但是与其高度同源的水稻黄单胞菌avrBs2效应因子的功能目前研究的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分离到一株野油菜黄单胞菌,接种在4%的淀粉培养基中15h,能使淀粉完全液化。发酵48h即能产生23—29g/l 胞外多糖。此多糖的性能和结构与美国产品Xanthan 相同。  相似文献   

5.
黄原胶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发酵生产的重要的商业微生物多糖产品,实验通过微波诱变处理保藏菌株,筛选到一株能以甘蔗糖蜜为碳源发酵生产黄原胶的优良正突变株X12,实验结果表明:在初步确定的实验条件下,该菌株发酵生产黄原胶的产量达22.14 g/L,是未诱变菌株20183的1.53倍,传代实验表明,突变菌株X12的黄原胶产量及性状无大变化,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6.
利用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compestris)8004正、负调控胞外酶及多糖合成的基因片断分别经三亲本接合方法导入黄单胞菌NK01抗性突变株中,测定接合于四种胞外酶活力和多糖合成能力,确定该正、负调控基因对NK01的作用.结果表明,负调控基因作用明显,使NK01胞外多糖及胞外酶产量显著降低,正调控基因未见明显的胞外酶及多糖合成的增强作用.本文并对正、负调控基因的作用方式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野油菜黄单胞菌8004胞外酶及多糖合成正负调控基因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野油菜黄单胞菌8004正、负调控胞外酶及多糖合成的基因片断分别经三亲本接合方法导入黄单胞菌NK01抗性突变株中,测定接合子四种胞外酶活力和多糖合成能力,确定该正、负调控基因对NK01的作用。结果表明,负调控基因作用明显,使NK01胞外多糖及胞外酶产量显著降低,正调控基因未见明显的胞外酶及多糖合成的增强作用。本文将对正、负调控基因的作用方式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用纸色谱结合紫外光谱分析,对甘蓝型油菜种皮中黄酮类色素进行了分离及种类鉴定,发现甘蓝型黑、黄籽油菜种皮中均含有花色素、大量黄酮醇、少量的异黄酮苷及黄酮醇苷。不同之处在于,黑籽中除含有上属成份外还含有大量黄酮,而黄籽中含有大量异黄酮类色素.  相似文献   

9.
南瓜黄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讨pH、温度、光照、金属离子这几个可能对色素有影响的因素,分析它们对南瓜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南瓜黄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6 nm。当pH<4、pH>13时不稳定,pH在412较稳定;当温度高于80℃时不稳定;正常,黑暗,光照3种条件对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Fe2+对色素有明显的增色效应,其他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金盏菊色素的提取及性能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溶剂萃取法和微波辐照法,对金盏菊干花中的色素进行提取对比研究,同时还综合性地研究了温度、光照、酸碱度、氧化剂、还原剂、常见的金属离子以及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色素提取的较优条件为:乙醇浓度为95%、提取时间为30s、料液比为1:100、微波功率为320W。易溶于95%乙醇,最大吸收波长为445nm。耐光性、耐氧化性较差,其他因素对色素无影响。本文研究将对开发和利用金盏菊色素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紫竹梅紫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竹梅紫红色素在pH为4-6的酸性条件下颜色稳定;对热较稳定;2 000 lx光照下24 h,色素残存率约为90%。氧化剂H2O2、还原剂Na2SO3对该紫红色素有破坏作用。金属离子K^+、Mg^2+、Na^+对紫竹梅紫红色素的稳定性无影响,Cu^2+、Ca^2+、Zn^2+还有一定的增色、护色效果。酸味剂柠檬酸、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对紫竹梅紫红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蔗糖和防腐剂苯甲酸钠几乎无影响。总体来看,紫竹梅紫红色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以天然野生艾蒿为实验材料,从色素的提取方法、稳定性测试及提高色素稳定性的措施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物理方法提取其综合效果较好.该色素对光照稳定性差;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pH>7.0时色素会受到破坏;金属离子的存在对其稳定性有严重影响,加入抗坏血酸可使其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宁夏枸杞子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枸杞子色素的提取条件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在紫外光谱中有两个吸收峰,一个在240nm左右,一个在330nm左右 该色素在pH≥2时稳定,在pH=1~2间色素不稳定 该色素耐热性较差,温度>50℃,色素性质不稳定,光照对色素有较大的降解作用,4d后降解率达到17.25% 1mg/LNa+,Cu2+,Ca2+溶液对色素最大吸收峰无明显影响,1mg/LFe3+溶液使色素最大吸收峰偏移  相似文献   

14.
紫甘蓝色素的光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紫甘蓝色素的吸收光谱,测定了色素在不同pH值、不同光照、不同加热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紫甘蓝色素的吸收光谱为花色苷的特征吸收.该色素水溶性好,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对光、热均有一定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黄原胶是野油菜黄单孢菌分泌的胞外多糖,可用淀粉或葡萄糖为碳源发酵生产。本文着重以淀粉为碳源研究不同的溶氧水平对多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溶氧水平高于饱和度的20%对多糖发酵影响不大,低于20%时菌的生长受影响。溶氧水平为饱和度的25%,菌体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16.
天然商陆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商陆科植物商陆(Phytohcca acinosa Roxb)浆果中提取一种紫红水溶性色素。在不同理化条件下对该色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在pH3-5范围先稳定性,热稳定性好,氧化剂有一定影响,糖无不良影响,对部分金属离子具有敏感褪色作用,毒性实验表明安全,对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参薯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H值、温度、光照、金属离子、几种食品添加剂和氧化还原剂等对紫色参薯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色素颜色随着溶液的pH值改变而变化;温度、蔗糖、苯甲酸钠、维生素C、Na+、Cu2+、Ca2+、Zn2+对色素影响很小,而光照、H2O2、SO32-对色素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蒲公英花为原料提取了蒲公英黄色素,并对其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黄色素用95%乙醇浸泡提取,提取率为6.7%.色素的水溶性好,对光、热、弱酸性至碱性介质及食品添加剂相当稳定,耐受一般的食品饮料加工条件.色素对氧化剂H_2O_2和还原剂NaHSO_3的耐受能力较弱.蒲公英黄色素是一种提取工艺简单、性质稳定、颜色鲜艳、价廉易得、来源充足的天然色素,可用于色糖果、面食品、果汁饮料、茶饮料、碳酸饮料及酒类.  相似文献   

19.
空心泡红色素的性质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空心泡红色素的基本理化性质,以及光、温度、pH值、氧化还原介质、常用食品添加剂和6种金属离子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空心泡红色素属水溶性花青苷类色素, 适于作天然食用着色剂。该色素对光和热的耐受性较好;适用pH值范围宽;色素的耐氧化和还原性较差;金属离子中Mn^2 和高质量浓度的Zn^2 、Cu^2 和Fe^3 等对其吸光度有明显不良影响,而常用食品添加剂(如葡萄糖、NaCl、苯甲酸钠等)、Mg^2 、Al^3 及低质量浓度的Zn^2 、Cu^2 和Fe^3 对色素稳定性无影响或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20.
草莓红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鲜的草莓果中提取红色素,研究温度、光、pH值、氧化剂、还原剂、离子等对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