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现代竞技体育的显著特点是训练负荷量和强度很大、大负荷训练必然引起运动员机体能量消耗和出现疲劳。疲劳则是妨碍运动能力与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与训练过程的各个阶段、合理的应用抗疲劳和消除疲劳的措施是保证大负荷训练,从而为发展人体对运动的最大适应能力,并为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中长跑项目运动员冬训前机能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和掌握运动员在冬训前的基本机能和训练情况,2007年11月甘肃省体育科研所对24名甘肃省体工队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在冬训前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测试项目及指标包括睾酮、肌酸激酶、血尿素、体成分和血分类5项30多个指标,目的是要科学地评定负荷量、负荷强度以及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运动员的机能变化,为更科学地运动训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不同强度的运动对心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长期系统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有利于机体正常功能的发挥与改善,使机体能产生良好的适应性改变。而一次性力竭运动或长期过度训练则能导致机体水平的下降,在不同程度上损害机体正常功能发挥。要发挥运动对心脏影响的积极作用,关键在于掌握运动的负荷与强度,根据个人体质与机能状况,掌握运动的负荷量,合理安排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4.
评定人体在不同状态下身体机能的变化,可以清楚把握身体机能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运动训练提供客观依据.本文针对运动训练相关的身体机能评定进行梳理,深化人们对训练中身体机能评定的认识,为人们更好地开展运动训练相关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运动员承受运动训练负荷的能力、现实身体机能状况、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进行检测与评定,可以及时地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合理地安排和调整训练计划,避免疲劳过度,减少运动损伤,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成绩;方法: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归纳法;结论:通过对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各项生理生话指标的实践运用,对其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研究耐力训练对在递增负荷运动时通气功能的影响。该研究中采用 12名中长跑专项特长的男体育专业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在训练前后 ,分别对他们进行运动试验 ,同时观察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的通气功能变化。结果发现 ,训练后最大吸氧量明显增加 ,而且吸氧量在不同负荷水平时也明显增加 ,训练对心率变化没有影响。相同负荷水平时吸氧量的增加可能与在训练后机体对高强度的运动刺激适应加快和无氧供能成分减少有关。这种表现对在运动训练中进行机能适应性水平评价是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张玉波 《科技信息》2009,(23):231-232,224
训练的生理和生化监控实验是实现科学化训练的必备手段。在运动实践中不同运动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具有不同身体机能水平且负荷后具有不同的机能变化反应,同一运动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身体机能水平且负荷后也有不同的机能变化,同时运动员机体生理、生化指标也随之出现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教练不能用眼和经验所能看到和观察到的,这都要辅助于监控实验。  相似文献   

8.
刘路 《科技信息》2011,(8):270-270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负荷运动引起的机体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的一种生理现象,普遍存在于运动训练的过程之中。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作系统的阐述,以期对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如何运用运动按摩的各种手法对腰部扭伤的患者进行治疗,以提高人体机能,消除病痛和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简单易行,不要什么特殊设备.因此,体育工作者掌握按摩技术,对自己进行体育教学、训练都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程 《科技信息》2008,(9):234-235
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特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可分为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庆功  陈磊坡 《科技信息》2009,(26):277-277,279
在当今的竞技体育中,训练负荷接近人体生理极限,必然产生运动疲劳,甚至导致过度训练,影响运动能力的提高,成为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作一综合,根据运动疲劳的概念及分类和产生机制,总结出恢复疲劳的方法。运动性疲劳问题的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问题,它不仅是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还与运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密切相关。随着当今运动训练科学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运动训练的竞技水平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运动员为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进行高强度、大运动负荷训练的日常训练和竞赛。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必然大大超过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水平,随之而来的是能量供应总是赶不上消耗的速度,产生运动水平下降、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消极的症状。这就是我们所称的运动疲劳。  相似文献   

12.
陈志宝 《山西科技》2010,(6):132-133
运动负荷是运动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没有一定的负荷也就不存在训练,没有恢复也就谈不上成绩的提高,有负荷而没有恢复的训练,那只是一种对人体机能的破坏。科学训练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合理地运用训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22名龙舟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时期白细胞及其分类指标的测定,来研究运动员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防止运动员由于运动过量引起免疫机能降低,影响运动训练和比赛,同时也为教练员在训练时及时监控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评定运动量提供依据,科学安排训练.  相似文献   

14.
体能是运动员素质的一个测试点,也是提高运动技术的基础。通过体能训练,人体的机能和运动素质可得到有效的提高。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即科学地处理训练负荷、机体恢复、适应性这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遗传是指亲代的特征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过程。在遗传学上,把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称为遗传度(亦称遗传力)。通常以遗传变量在表型变量中所占的比率来表示遗传度的大小(以“H”表示之)。当代训练科学研究认为,包含并反映人在运动方面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行为等特定性状的运动能力,具有明显的遗传性。对人体运动能力遗传问题的研究,给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以及对运动员的选材等方面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仅对组成并决定人体运动能力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行为等因素的遗传度进行综述,以供选材及制订训练计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谢志英 《科技信息》2012,(30):332-332
在赛艇运动训练过程中,身体成分从力学上和能量代谢上对机体产生不同作用,对人体的生理特性、运动能力均有影响。身体成分的结构和比例合理,对有效控制体重,科学安排训练,保证最佳运动能力十分重要。同时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形式,对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的要求不同。随着现代竞技体育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运动员的身体成分与运动能力的密切关系。综观各个运动项目,身体成分是取得良好运动成绩的重要决定因素。国外学者各自运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对不同项目、不同等级运动员进行了身体成分分析,本研究拟对河南省女子赛艇运动员身体成分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最佳竞技能力的身体成分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以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心率、运动成绩,结合血红蛋白、血尿素氮和磷酸肌酸激酶这些血指标为研究指标,从机体负荷量、机能反应、肌肉损伤和外在成绩表现角度,通过人体自身对比实验,对单一和组合铅球训练课训练内容安排进行了生理反应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以强调快速力量和技术训练相结合为主的组合训练课,其整体效益优于单一训练课。  相似文献   

18.
无论从事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训练,都会发生身体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程度的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由负荷运动引起的机体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的一种生理现象。本文通过对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措施的探讨,意在使从事体育锻炼的读者能够科学的诊断出自己是否处于疲劳阶段及疲劳的程度,并能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更快,更完全的从疲劳中恢复过来。精力旺盛的投入到训练、学习和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标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即要促进学生的形态、机能、运动素质与能力、心理、适应自然能力的全面发展与增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他们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心理分析与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实验法,测定运动训练专业组、体育教育专业组和普通院系组的女大学生安静状态的心率和定量负荷运动后的心率,探讨不同训练水平的心率差异。方法: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对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普通院系的女大学生之间的安静和定量负荷运动后的心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运动训练专业组的女大学生安静心率最低,定量负荷运动后心率恢复最快;普通院系组的女大学生安静心率最高,定量负荷运动后心率恢复最慢;体育教育专业组的女大学生处于两者之间。结论:长时间运动可以明显降低安静心率,有利于运动后心率的恢复,从而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身体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