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肺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肺癌细胞株中端粒酶基因和抗凋亡基因bcl 2的关系 ,以期阐明端粒酶基因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抗凋亡基因对端粒酶的调控机理 .方法 采用TRAP ,RT PCR及LSAB的方法研究了 38例肺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肺癌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hTR ,hTERT及bcl 2的表达 .结果  82 .3%的肺癌组织及 3种肺癌细胞株均表达端粒酶阳性 ,而癌旁组织及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全为端粒酶阴性 .38例癌组织中 ,34例表达hTR(89.4 %) ,其中 9例hTR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比其相应的正常组织高 ,其bcl 2表达也较高 .36例表达hTERT(94 .7%) .而在相应的癌旁组织中 ,34例表达hTR ,但只有 3例表达hTERT(7.8%) ,且表达hTERT的 3例患者其癌旁组织的hTERT表达比其相应肿瘤组织低 .hTERT阳性的癌旁组织其bcl 2表达也高于hTERT阴性的癌旁组织 .肺癌细胞株中均有hTR和hTERT的表达 ,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只表达hTR .结论 肺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 ,说明端粒酶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hTE...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2例肺癌组织、11例癌旁组织及3例正常肺组织中cyclin B1、CDK1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l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在不同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显示cyclin B1在正常肺组织、癌旁组织、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0%、9.1%和50.0%,CDK1的阳性率则为0%、18.2%和75.0%,cyclin Bl、CDK1在小细胞肺癌和鳞癌中存在广泛的过表达,而在大细胞肺癌中没有表达,并且在不同肿瘤亚型中表达也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人肺鳞癌与正常肺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提取5例人肺鳞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肺组织的RNA,混合后分别逆转录合成标记有荧光分子的cDNA探针,与联合基因BiostarH-1×1型基因芯片杂交。计算机分析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比较两种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对筛选的肿瘤相关基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两种组织间存在大量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3条基因在肺癌组织中较正常肺组织表达上调,112条基因在肺癌组织中较正常肺组织表达下调。分析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发现,肺鳞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主要集中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免疫相关基因、代谢相关基因、蛋白翻译合成相关基因、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等方面;而在细胞周期蛋白、细胞骨架和运动、细胞受体、DNA合成和修复及结合和转录等方面则关联甚少。说明基因芯片在筛选疾病相关基因的改变时,具有快速、高效、高灵敏度等特点,人肺鳞癌基因差异表达谱的分析为阐明肺癌的发病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自动免疫组化筛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5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采用Ventana抗ALK试剂和全自动免疫组化(IHC)染色检测ALK状态,分析ALK基因融合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结果本次研究的55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共筛选出34例ALK阳性,占6.14%;年龄60岁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阳性率8.69%,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3.6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患者ALK阳性率6.71%高于女性5.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方面,34例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中28例为肺腺癌,6例为非肺腺癌.16例实体型为主腺癌合并黏液产生,7例腺泡型为主腺癌,1例为乳头型为主腺癌,4例为浸润性黏液腺癌,4例为鳞状细胞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显示:仅有1例合并该基因突变,其余均为野生型.9例IHC阳性样本,9例ALK基因融合非小细胞肺癌,9例IHC阴性样本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和RT-PCR检测均为阴性结果,6例IHC染色可能为阳性,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均显示为ALK融合阴性.结论 ALK基因融合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一新的分子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Ventana抗ALK试剂和IHC染色是检测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首选方法,对提高该类型肺癌的检出率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了解发育调控基因Pax5在膀胱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膀胱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逆转录PCR(RT-PCR)和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1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4例癌旁组织、3例正常组织和3种癌细胞系(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肠腺癌、肺癌)中Pax5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3种癌细胞系中均有Pax5mRNA表达;13例膀胱肿瘤组织和4例癌旁组织中Pax5mRNA阳性表达分别为10例和3例,阳性率为77%和75%。3例正常组织中仅有1例检出Pax5mRNA表达。Pax5基因在膀胱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提示Pax5调控通路可能在膀胱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及肺癌组织P53表达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P53表达情况.结果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17.84±8.73)ng/L水平比正常对照组(5.43±1.90)ng/L显著升高(P〈0.001),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远端转移、TNM分期有关.肺癌患者癌组织P53表达的阳性率为61.5%(168/273),肺癌患者癌组织P5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远端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有关.结论血清P53抗体水平与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着良好的平行关系,测定血清P53抗体水平或检查肺癌患者癌组织P53的表达可对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Cyclin B1、CDK1在肺癌中过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2例肺癌组织、11例癌旁组织及3例正常肺组织中cyclin B1、CDK1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讨细胞周期蛋白eyelin B1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在不同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显示cyclin B1在正常肺组织、癌旁组织、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0%、9.1%和50.0%,CDK1的阳性率则为0%、18.2%和75.0%,cyclin B1、CDK1在小细胞肺癌和鳞癌中存在广泛的过表达,而在大细胞肺癌中没有表达,并且在不同肿瘤亚型中表达也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期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肺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小细胞肺癌83例,肺腺癌103例,肺鳞癌8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g感染情况,并分析Pg感染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利用Log-rank检验方法分析Pg感染与生存时间之间相关性.结果:小细胞肺癌组织(31.33%)及肺鳞癌组织(36.90%)中Pg感染阳性率高于肺腺癌组织(28.16%),且三者免疫组化评分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肺组织(P0.05);肺癌(小细胞肺癌、肺腺癌及肺鳞癌)患者中Pg感染与吸烟、饮酒、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同时Pg感染阳性组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且三种病理类型中,肺鳞癌患者Pg感染阴性组与阳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之差显著高于肺腺癌与小细胞肺癌患者.结论:长期吸烟、饮酒会导致恶劣的口腔环境,Pg更容易在这种环境下感染并定植,从而促进肺癌的恶性进展,有效清除Pg可能延长肺癌(特别是肺鳞癌)患者的生存期,为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Pokemon在人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okemon基因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它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Pokemon在人淋巴瘤、乳胶癌、肺癌、结肠癌、前列癌以及膀胱癌中高表达.但是在贲门癌中表达水平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PCR)方法检测了56例贲门癌(EGJ)和10例正常人贲门组织标本的Pokemon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所有组织标本均表达Pokemon.但是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的远离肿瘤的瘤旁组织Pokemon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的贲门组织(P=0.0002,P=0.0069).结果显示Pokemon基因可能对贲门癌的发生发展及致癌性转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睾丸肿瘤组织中mdm—2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mdm-2基因与睾丸肿瘤发生及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7例睾丸肿瘤中mdm-2蛋白表达水平,发现有12例为mdm-2蛋白阳性表达,并且与睾丸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提示睾丸肿瘤恶性程度与mdm-2蛋白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mdm-2蛋白表达可能成为睾丸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一种新型基因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制一种适应各种场合 ,尤其是在野外操作的基因枪 ,满足将目的基因导入动植物细胞 ,使之稳定表达并遗传 ,实现培育或改良新的优良品种。以压缩弹簧为动力 ,运用撞击发射原理 ,对裹着基因的微粒进行加速 ,使之获得足够的动能 ,去射击靶细胞。弹簧预压力不同 ,微弹的动能随之不同 ,可适应不同细胞的要求。利用所设计的装置 ,在常压下将GUS基因导入番茄叶片细胞 ,经检测 ,得到表达 ;将质粒psv- luc2 0转入小鼠的皮肤、腹部肌肉和肝脏内 ,也得到表达。实验表明 ,该构思是可行的 ,实验装置可以在常压下操作 ,能在各种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柳树重要抗逆转录因子基因家族,为揭示柳树抗逆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苏柳2345’的转录组测序数据为基础,克隆了柳树NAC家族,并分析其序列结构、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的两个柳树NAC转录因子基因分别命名为SlNAC1和SlNAC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lNAC1序列全长为1 126 bp,编码产物含343个氨基酸残基,为稳定的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核;SlNAC2序列全长为1 139 bp,编码产物含291个氨基酸残基,为稳定的亲水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两个基因均具有典型的NAM结构域及A、B、C、D、E 5个亚结构域,还包括共同的LPPG、YPNG 和DEE保守基序及NAC抑制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 SlNAC1基因与木薯亲缘关系最近,SlNAC2基因与茄子亲缘关系最近。定量PCR结果显示SlNAC1和SlNAC2均在叶片表达,根中没有表达,为叶片特异性转录因子。定量PCR结果显示SlNAC1基因在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处理24 h后显著上调,SlNAC2基因在聚乙二醇(PEG)、ABA和GA胁迫后显著上调。【结论】柳树SlNAC1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表达较为稳定,受ABA和GA胁迫诱导;SlNAC2受干旱、ABA和GA胁迫诱导,受影响明显高于SlNAC1,不受乙烯剂(ETH)胁迫影响。推测SlNAC1和SlNAC2参与GA、ABA信号传导,可能不参与ETH的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4.
Progress of gene targeting in mous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ene targeting is a powerful approach of studying the gene function in vivo. Specific genetic modifications, including simple gene disruption, point mutations, large chromosomal deletions and rearrangements, targeted incorporation of foreign genes, c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mouse genome by gene targeting. Recent studies make it possible to do the gene targeting with temporal and spatial control.  相似文献   

15.
16.
四种原发恶性肿瘤中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双重PCR、PCR-SSCP和序列分析方法,对31例非小细胞肺癌、15例食管癌、12例胃癌、9例乳腺癌共68例原发肿瘤组织标p16进行在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的缺失率分别为16%(5/31)、,20-%(3/15),8%(1/13),0(0/9),2例突变:一例食管癌在第130位氨基酸密码由AGA变为ATA,编码的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异亮氨酸,一例肺癌第140位氨基酸的CGG处的C缺失,导致移码突变,p16基因在人类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多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7.
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押癌基因,通过克隆p53基因对其表达调控进行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GCK2.0对整个克隆过程进行分析,制定克隆策略,通过测序鉴定结果,得到了舍目的基因p53cDNA全序列的pTRE—p53重组质粒。通过GCK2.0分析,减少了基因克隆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通过克隆p53基因对其表达调控进行研究。利用 分子生物学软件GCK2.0对整个克隆过程进行分析,制定克隆策略,通过测序鉴定结果,得到了含目的基因 p53cDNA全序列的pTRE-p53重组质粒,通过GCK2.0分析,减少了基因克隆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用计算机对人类TSPYl基因P53结合位点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p53下游基因在其调节区域(启动子或内含子)含有与P53蛋白特异性结合的一致性序列5’-RRRCWWGYYYN(0-13)RRRCWWGYYY-3’,R—G或A,W—T或A,Y—C或T,N—A,C,T,G。用计算机对人类基因组中P53结合位点进行了研究,发现Y染色体上的TSPY1基因内含子中含有这样的一致性序列5’-GGGCTAGTTTtgGAGCTAGCCT-3’,意味着TSPY1基因有可能是一个p53下游基因。  相似文献   

20.
抗菌肽的研究及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肽是一类新型的抗菌物质,在低等生物到高等动植物有广泛分布.抗菌肽及人工合成的抗菌肽基因在植物体中可以被表达并具有杀菌活性,能够应用于植物抗病工程方面,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抗菌肽的发现、分类、结构、作用机理、基因结构和基因改造,以及抗菌肽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