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奇云 《世界科学》2005,(2):18-19
出土化石颠覆传统观念 科学家一直以为,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远古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体积都很小。它们昼伏夜出,委屈地生活在这位“暴君”的阴影之下。大约6500万年前,陨石或彗星袭击地球导致气候巨变并灭绝恐龙后,哺乳动物才取得主导地位。但最近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改变了科学家们的看法。原来在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一些体格健壮的哺乳动物不仅能和恐龙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2.
地球百年     
地球迄今已经有45亿年的历史。为了便于我们形象和清晰地理解人类发展与地球的关系,有位科学家把地球 45亿年的历史压缩成100年——从地球诞生直到第三十二年,地球上还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直到第五十年的时候地球上才有了原始的生命,而与人类从未谋面早已灭绝的恐龙是在地球98 岁的时候才出现的,今天我们只能通过挖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去想象恐龙的威武雄壮。  相似文献   

3.
出土化石颠覆传统观念 科学家一直以为,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远古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体积都很小.它们昼伏夜出,委屈地生活在这位"暴君"的阴影之下.大约6500万年前,陨石或彗星袭击地球导致气候巨变并灭绝恐龙后,哺乳动物才取得主导地位.但最近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改变了科学家们的看法.原来在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一些体格健壮的哺乳动物不仅能和恐龙分庭抗礼,更把恐龙当成"盘中餐".这项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胡耀明、王元青、李传夔和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华裔科学家孟津研究的最新成果,发表在1月13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4.
一、出土化石颠覆传统观念科学家一直以为,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远古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体积都很小。它们昼伏夜出,委屈地生活在这位恐龙“暴君”的阴影之下。大约6500万年前,陨石或彗星袭击地球导致气候巨变并灭绝恐龙后,哺乳动物才取得主导地位。但最近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改变了科学家们的这种看法。原来在1.3亿年前的早白垩纪,一些体格健壮的哺乳动物不仅能和恐龙分庭抗礼,更把恐龙当成“盘中餐”。这项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胡耀明、王元青、李传夔和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华裔科学家孟津研究的最新成果,发表在…  相似文献   

5.
透视恐龙蛋     
恐龙是曾经生活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生代的一类爬行动物,其多姿多彩的生命在地球上共延续了长达1.6亿年之久。然而,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恐龙家族蒙难,从此它们便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推测有许多,但至今还没有一种既合乎情理又不违背科学道理的解释成为破译恐龙灭绝这一世界之谜的神奇密码。与此同时,科学家们声称要从发现的恐龙蛋里进行若干项科学信息的提取。那么,作为恐龙遗物化石的恐龙蛋,其中神秘莫测的世界里究竟能向世人展示出什么魅力?下面,从人们最关心、最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6.
黄迪颖 《科学》2013,65(5):28-30,4
正昆虫化石中最令人困惑的恐怖虫的神秘面纱,随着道虎沟恐怖虫化石的发现而被慢慢揭开,原先认为恐怖虫是带毛恐龙身上寄生虫的观点受到质疑。昆虫是动物界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而昆虫纲几乎所有现生昆虫的目都可在遥远的中生代(距今2.5亿到6500万年前)找到它们祖先的化石。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距今约1.65亿年前的中侏罗世道虎沟动物群里,大约已发现25个现生昆虫目之祖先化石。该动物群是世界中生代昆虫多样性最丰富的动物群。除现生昆虫目以外,还存在一些今已灭绝的昆虫,多出现于昆虫演化初期的石炭纪(距今3.6亿到3亿年前)和  相似文献   

7.
青云 《科学24小时》2006,(10):28-29
在好莱坞的恐怖大片中常常出现一些可怕的深海怪物,比如在《深海雷龙》的影片中就出现了一头会放电并喜欢攻击人类舰船的雷龙。事实上,没有人亲眼见证过这些怪兽的存在。但是在距今约2.42~0.65亿年前的中生代,不但陆地上生活着许多大型恐龙,天空中翱翔着翼龙,在深海里也曾经生存着一些与陆地恐龙有亲缘关系的巨型爬行动物,它们外形的怪异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很有可能成为下一部恐怖大片中的主角。海洋爬行动物在咸水环境中生长、觅食,偶尔进入淡水环境。在现代海洋中仅有海龟、海蛇、咸水鳄等少量爬行动物,而在中生代的海洋中则有鱼…  相似文献   

8.
奇云 《科学之友》2005,(3):30-31
出土化石颠覆传统观念科学家一直以为,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远古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体积都很小。它们昼伏夜出,委屈地生活在这群“暴君”的阴影之下。大约在6500万年前,陨石或彗星袭击地球导致气候巨变并灭绝恐龙后,哺乳动物才取得主导地位。但最近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哺乳动物化  相似文献   

9.
建一 《科学之友》2001,(4):11-13
地球历史上的中生代曾经生息过种类繁多的爬行动物一恐龙。已经发现的恐龙化石达300多种,这样一个主宰地球1.6亿年之久的庞大动物类群在白垩纪末期却突然惨遭覆灭,写下了生物史上令人费解的一章。到目前,各种有关恐龙灭绝原因的解释均不能自圆其说,其中美国物理学家路易·阿尔瓦雷兹提出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假说近来倍受各方关注。他在研究意大利古比奥地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的粘土层时发现微量元素——铱的含量比其他时期岩层中陡然增多30~160倍,之后人们从全球多处地点取  相似文献   

10.
化石级霸主     
<正>在蛮荒的史前公园,恐龙一直是距今亿万年前的中生代的霸主。但是古生物学家在南美洲茂密的丛林中发现了体长如同一辆公共汽车一般的超级巨鳄,它可能将替代恐龙的霸主地位。考古队挖掘出的其他恐龙骨骼化石上,甚至包括异常凶狠的霸王龙骨骼化石上,都发现了巨鳄牙齿留下的伤痕。这种体型庞大的鳄鱼生活在大约1.1亿年前白垩纪的热带沼泽中,它们在水中静静地等待猎物靠近,捕杀从身边经过的恐龙,是当之无愧的"两栖霸主"。  相似文献   

11.
灭绝与拯救     
“灭绝“,听起来血腥而无情的词语,但需要澄清的是,灭绝不是人类创造的.在大约40亿年的历史中,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物种经历了5次大灭绝(集群灭绝),这纯粹是自然的意志.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恐龙“的灭绝--双孔亚纲的晰龙目和鸟龙目俗称为“恐龙类“,出现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在6.6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最终灭绝,结束了它们长达1.4亿年的独霸地球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王敏  周忠和 《自然杂志》2011,33(2):112-116
自第一枚始祖鸟化石发现以来,鸟类的起源与演化成为了古生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鸟类的起源问题涉及了恐龙以及早期鸟类的形态结构、飞行以及羽毛等多方面内容。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以及相邻地区侏罗纪地层发现的许多保存精美的带毛恐龙,中生代的鸟类化石,为鸟类的恐龙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并且使我们对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有了较丰富的认识。笔者主要介绍了带毛恐龙的羽毛化石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发育生物学,讨论了关于羽毛的发育和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夕诚 《科学24小时》2014,(11):50-54
<正>长期以来,恐龙灭绝之谜一直令人津津乐道。其实在地球史上,曾出现过5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在地球的发展史上,生命从无到有,再到多样化,经历了长达数亿年的时间。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法国科学家里夫形象地把46亿年的时间压缩成了一天:这一天的前1/4的时间,地球上是一片死寂;时针指向凌晨6时,最低级的藻类开始在海洋中出现,它们持续的时间最长;一直到了20时,软体动物才开始在海洋与湖沼中活动;23时30分,恐龙出现,但只"露脸"了仅  相似文献   

14.
回溯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发现,科学技术获得迅速发展并促进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只有300年左右的历史。与漫长的地球进化史和人类文明史相比,这30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科技时代显得姗姗来迟。根据大爆炸宇宙论,科学家们推测,宇宙的年龄约有200亿年以上。根据康德的"星云说",地球大约诞生于47亿年前,在这漫长的47亿年的历史中,地球经历了天文时期、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演化阶段,终于形成了现在的地球。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表明,地球上最低级的生命大约起始于34亿年前,最古老的早  相似文献   

15.
天绝与拯救     
“灭绝”,听起来血腥而无情的词语,但需要澄清的是,灭绝不是人类创造的。在大约40亿年的历史中。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物种经历了5次大灭绝(集群灭绝),这纯粹是自然的意志。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恐龙”的灭绝——双孔亚纲的晰龙目和鸟龙目俗称为“恐龙类”,出现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在6.6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最终灭绝,结束了它们长达1.4亿年的独霸地球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鲁祖惠  王军 《自然杂志》1995,17(3):178-179
在河南省西部,位于秦岭东段南侧有一系列的自垩纪断陷盆地。这里埋藏着世界上最为丰富、保存状态完好和奇特的恐龙蛋化石群。1974年首先在淅川县的滔河盆地发现恐龙蛋化石,后来相继在西峡盆地,夏馆—高丘盆地等地的白垩纪红色地层中发现了新的恐龙蛋巢穴。特别是1992年到1993年在西峡县的阳城乡、丹水镇等地出土数千枚恐龙蛋化石,在世界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恐龙蛋化石如封四图片所示。研究这些自然遗产蕴藏的科学价值,为人类社会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地球减灾等提供借鉴,是十分有意义的。恐龙胚胎化石对于判别恐龙蛋化石种属、研究恐龙孵化发育,探索恐龙演化和灭绝原因具有特殊的作用。恐龙蛋是比较珍贵的化石,含有胚胎的恐龙蛋又极其稀少,因而用无损检测方法寻找恐龙胚胎化石就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珍炎 《自然杂志》2004,26(3):183-184
一、引言 三叶虫出现于距今5.43亿年前的寒武纪,现已绝灭.出自于安徽淮南新元古代地层中的原始三叶虫(?)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三叶虫化石,其时限为距今7亿年前.本文阐述了该化石的特征,并探讨了该化石及其产地在地球早期生物演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早于始祖鸟的虚骨龙类及其对于鸟类起源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星  马檠宇  胡东宇 《科学通报》2010,55(32):3081-3088
在过去20年中, 对非鸟兽脚类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的重建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是关于这一演化假说仍然存在一些反对的观点, 其中一个反对证据来自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地层分布记录. 从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地层分布上看,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鸟类发现于晚侏罗世, 而在侏罗系地层中却很少发现应当是它们祖先类型的虚骨龙类化石, 这暗示存在着一个“时间悖论”——后裔出现在祖先之前. 本文回顾有关这一研究问题的最新进展. 近10年来的一系列发现表明, 虚骨龙类主要类群在侏罗纪中晚期已经出现. 这些发现大大提高了化石地层分布和兽脚类恐龙系统发育关系的一致性, 并且有力反驳了所谓的“时间悖论”. 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发现为鸟类起源研究的核心问题——兽脚类恐龙的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支持了暴龙超科和阿尔瓦兹龙超科处于虚骨龙类相对基干的位置, 甚至暗示一个新的关于副鸟类的系统发育假说: 始祖鸟、驰龙科和伤齿龙科构成一个单系类群, 而攀龙类、其他鸟类以及窃蛋龙类形成另一个演化分支. 特征演化分析表明, 副鸟类的基干类群可能在晚侏罗世之前已经演化出与树栖以及飞行相关的特征. 未来更多侏罗纪虚骨龙类化石的发现将有助于一个更加精确的鸟类起源和演化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兰西 《科学之友》2006,(3):18-19
它们的模样就像来自科幻电影中最怪异的外星生物:蜻蜒像鹰一般大,蜈蚣足有数米长.然而事实上,它们都曾是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5.4亿年前-3亿年前,也就是恐龙称霸地球之前,它们就曾是这颗行星的主宰.英国BBC电视台和600名科学家合作,利用2年时间拍摄出了最新科学纪录片<和怪物同行>,首次向人们揭开了恐龙之前的地球生物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20.
"四害"之一的蟑螂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根据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在4亿年前就出现于地球上.寒来暑往,沧海桑田,小小的蟑螂跨越时光的雾霭,将自己的种群一直繁衍到今天,广布于世界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