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了从1G、2G、2.5和2.75G、3G到4G各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性能指标、所遇到的难题或存在的缺点、以及目前的解决方法,最后说明了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陈劼 《海峡科学》2005,(11):31-32
3G是通信行业这几年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3G是Tiffrd Generation的缩写,特指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中国移动使用的是GSM系统和中国联通的CDMA系统都是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称之为2G。3G移动通信系统就是下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传统的2G系统基本上只能提供普通的话音通话服务,而不能提供上网服务。目前移动的GPRS和联通的CDMA1X业务可以让人们通过手机上网,但速度不快。这种业务称为2.5G业务,就是从2G到3G的过渡业务。  相似文献   

3.
由3G展望4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  胡强 《科技信息》2010,(6):248-249
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在我国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不足。对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关键技术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移动通信诞生以来,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处于商用化的前夕,它将能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业务。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Beyond3G)的研究工作也正在展开。在此我与同业们交流一下对下一代甚至下几代新技术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的发展,以及在4G中可能采用到的一些主要技术,并对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网络己成为信息通信的重要系统。目前,在全世界,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已经开始普及并慢慢替代传统的2G通信技术,不仅在开放性方面大大加强,而且其所承载的服务更加丰富,带给现代人更强的科技体验和生活享受,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同时,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随着3G技术的普及,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也更加突出,鉴于此,本文对3G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刁文魁 《科技资讯》2023,(24):224-226
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中,5G技术被广泛使用在各领域。5G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移动通信以及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5G技术应用与融合成为学术讨论的热点,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主要阐述以5G技术驱动作为背景,智慧图书馆开展的移动服务工作内容,探究智慧图书馆要如何使用5G技术构建移动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当前,移动通信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转眼之间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与前两代技术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可以提供多种宽带信息业务。但是由于3G系统使用上代网络作为中心,因此具有智能化不足的局限性。所以,在3G商业化尚未完成之际,世界范围内的通信行业纷纷将目光聚集在下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之上:文章阐述了4G通信系统的特点,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3G移动网络的安全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工作在2 GHz频段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它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区别主要有:全球无隙漫游、支持高达2 MB/s的多媒体业务等,特别在Internet上提供更好更广的服务。而在这其中也会涉及到许多安全方面的隐患;因此就3C网络的安全问题作了简要陈述,同时给出了UMTS网络结构和3G的安全结构,并说明了3G安全中的重要技术及其存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第5代(5G)移动通信系统驱动着互联网应用向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方向发展.随着各类新型终端(如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设备、低功耗传感器、无人化智能机器设备)接入网络,5G应用对定位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并且在定位场景、定位精度、定位安全性等方面出现了差异化、多样化的需求.基于5G网络提供的通信能力,可以融合5G带内定位、卫星定位、视觉定位等多种定位手段,从而大幅提高复杂环境下室内外综合定位系统的覆盖范围与定位精度.本文从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两个方面介绍了5G融合定位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5G带内无线定位和5G融合定位的技术路线,并展望了面向6G的时空服务系统的架构演进与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状态下,我国对移动通信技术的高标准需求也愈加强烈,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更为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也称3G技术。3G技术移动学习的运用和推广,提高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并且在广大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中广泛应用。该文将简要阐述移动在线学习的现状,以及对3G技术移动在线学习的具体分析,将高职教育与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技术有效结合,并发挥3G技术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多媒体业务飞速发展,并对移动通信网络的负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软交换技术的出现可以减轻网络数据通信的负载。本论文从软交换技术切入,详细探讨分析了软交换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从网内通信和网间通信两个角度论述了软交换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对于进一步提高软交换技术在3G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及其自身的发展应用,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随着2009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正式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人们开始惊呼我们已经进入3G时代。3G时代可以更快速的上网,手机可以实现视频通话、电视、无线搜索、购物、网游以及快捷的收发邮件、照片、报表等一系列办公功能。此时的车主已经能够在汽车里面实现所有办公功能。中高档轿车开始由驾驶和乘坐工具变成了移动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14.
名词解释     
什么是3G?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即WidebandCDMA,也称为CD-MA…  相似文献   

15.
代红英  刘陈 《科技资讯》2013,(10):1-1,3
5G(5th-generation)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手机在利用该技术后无线下载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6G。这一新的通信技术名为Nomadic Local Area Wireless Access,简称NoLA。尽管被称为4G的第四代移动通信制式还没有正式商用,但被称为5G Wi-Fi的第五代Wi-Fi却已兴起。本文主要介绍了5G Wi-Fi的特点、优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自国际电信联盟(ITU)于2015年6月19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提出"国际移动通信2020标准"(IMT-2020)以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新标准日益受到国际社会超乎寻常的广泛关注,而这种关注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时代从未出现过的。本文旨  相似文献   

17.
刘晖 《科技资讯》2014,(35):11-12
移动通信已成为当代通信领域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点技术。迄今为止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尽管3G系统标准比现有无线技术更强大,但也将面临竞争和标准不兼容等问题。人们呼吁移动通信标准的统一,期望通过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来解决兼容问题,4G移动通信时代应运而生。该文旨对我国4G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作简要分析及合理展望。  相似文献   

18.
5G是首个将定位服务作为设计目标之一的移动通信系统.相比过往通信系统,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超密集网络、毫米波传输以及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的引入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通信性能,同时可用于提高无线定位的精度和适用范围.本文通过对比5G移动通信系统和历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可用定位技术方面不同之处,指出了引入协作定位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关键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飞速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已经经历了三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然而由于3G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人们不得不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4G)。本文首先对4G系统进行简要地介绍;然后重点讨论4G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09年初3G牌照的正式发放,中国正式进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时代。而3G时代的到来,势必会给移动电子商务领域带来机遇。本文主要分析了3G给移动电子商务带来的优势,同时对如今移动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望3G时代的移动电子商务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