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传统的双卧轴搅拌机存在混凝土容易抱轴、搅拌低效区、物料运动不流畅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双螺旋轴搅拌机,并对双卧轴搅拌机与双螺旋轴搅拌机各自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螺旋轴搅拌机搅拌混凝土20 s时的抗压强度,比双卧轴搅拌机搅拌混凝土30 s时的抗压强度提高2.4%;在相同的搅拌条件下,双螺旋轴搅拌机搅拌混凝土时电机电流平均值比双卧轴搅拌机降低6.9%。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拌制质量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首选,混凝土搅拌设备直接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通过混凝土拌制质量和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水工混凝土强制武搅拌机的发展现状,对搅拌设备的选型进行论述,确定锦屏一级双曲拱坝的搅拌设备为德国BHS公司生产的DIX7.00功率4x75kw的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为国内最大的强制武搅拌设备),每罐能拌制4.8m3特大石(150mm)四级配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和效率,根据搅拌过程中物料的运动特点,提出了判断叶片安装角合理与否的准则;通过对物料单元的受力分析和叶片前密实核心的定性分析,确定了叶片安装角的合理取值范围,并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双卧轴搅拌机的叶片安装角与搅拌臂排列形式、拌筒长宽比、叶片个数和搅拌线速度等参数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叶片安装角受搅拌机其他结构和运动参数的影响和制约,确定时要综合考虑各参数间的关系,保证物料在拌筒三维方向同时得到均匀搅拌;双卧轴搅拌机叶片安装角的取值范围为31°~45°,其中宽短型的推荐值为35°。  相似文献   

4.
搅拌机参数优化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搅拌机搅拌过程的优化目标,得到了搅拌过程优化的目标函数。在此基础上,对立轴式强制搅拌机进行了试验和优化,提出通过增加物料径向运动来消除搅拌低效区的方案;重点对双卧轴搅拌机进行多参数的优化,得到了搅拌臂排列及其相位、叶片安装角、拌筒长宽比和搅拌线速度等参数比较合理的取值范围。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参数优化的搅拌机,不但提高了混凝土搅拌质量,而且对原结构的改动不大,简单易行,便于工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双卧轴搅拌机叶片排列的试验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根据双卧轴混凝土搅拌机内物料运动的特点,分析了搅拌叶片不同排列方式对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影响,得出了搅拌叶片的合理排列方式,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搅拌叶片的排列应保证物料在整个拌筒空间内循环流动,以及在中央主搅拌区内最大限度的逆流运动;搅拌叶片的最佳排列方式为正反排列。  相似文献   

6.
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双卧轴搅拌机工作过程中逆流相位变化对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影响,分析了逆流相位变化时混凝土拌和物的运动特点,并在不同相位角工况下,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匀质性及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其他条件不变,逆流相位差大于单轴相位角时,搅拌质量较好;逆流相位差小于单轴相位角时,搅拌质量明显变差;逆流相位合理时,混凝土拌和物匀质性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28d抗压强度比设计强度提高30%左右;推荐逆流相位差大于单轴相位角。  相似文献   

7.
包继德  汪玉兰 《甘肃科技》2004,20(11):122-123
通过对西北地区混凝土搅拌机质量现状的调查,讨论和分析了混凝土搅拌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混凝土搅拌机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凝土搅拌机的技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并论证了将小型沥青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锅改造成为中型以上沥青混凝土搅拌机的可能性,并总结对比了改造后的技术效果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全尾砂混合料搅拌技术是全尾砂膏体制备系统的关键技术,而搅拌机叶片的排列方式对混合物料的搅拌效果有很大影响.论文首先从搅拌原理出发,分别分析比较了叶片的单向正排列和单向反排列、单向排列和对称排列、对称排列和反向回转排列方式对搅拌效果的影响,然后,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出不同叶片排列方式的混合料流场,进一步论证叶片不同的排列方式对搅拌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对称布置能够有效增加物料的搅拌次数,加强剪切运动和促进扩散运动.反向叶片区流场面积大,强度高,更有利于物料的对流运动,快速混合均匀.双卧轴全尾砂膏体搅拌机推荐采用反向回转排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双卧轴振动搅拌机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仿真和试验方式对比分析振动搅拌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方法】首先,建立双卧轴振动搅拌机三维立体模型;然后,将其导入EDEM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在保证所建模型能使物料充分混合的前提下,设计了一组非振动搅拌与振动搅拌的对比研究,利用EDEM的后处理功能,对搅拌结束的物料运动轨迹及材料的均匀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现场试验测试了成品混合料的力学性能。【结果】仿真结果证明:在转速相同的情况下,搅拌结束时振动搅拌方式下混合料的离散系数为0.186,非振动搅拌混合料的为0.247,振动搅拌使混合料的匀质性提高了25%。预混料与非预混料的工程试验结果表明:与非振动搅拌相比,振动搅拌后混合料的延展性提高了7.4%~16.2%,塌落度增大了3~5 mm,匀质性提高了21%。【结论】整体而言,对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振动搅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LB—30类型沥青混凝土搅拌机烘干滚筒系统及搅拌系统的技术改造过程及主要内容。改进后的沥青混凝土搅拌机产量由20t/h~40t/h,提高到50t/h~80t/h,并且提高了使用安全可靠性等工艺性能,达到了环保与降低成本的目的与要求。  相似文献   

12.
搅拌机低效区及其消除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消除混凝土搅拌机存在的搅拌低效区缺陷,根据搅拌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分析了低效区产生的原因和危害;通过对振动搅拌法、工作装置参数优化法和双排搅拌叶片结构法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的低效区消除方法对混凝土搅拌质量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低效区是圆筒形强制式搅拌机结构的固有缺陷;搅拌装置工作时存在的速度梯度是低效区产生的根本原因;消除低效区可显著提高搅拌设备的作业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对目前部分混凝土搅拌机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研究潜水搅拌机的流场特性,采用三维建模软件Pro/E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在FLUENT 6.3大型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平台上,采用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利用动坐标系技术、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并且自由液面采用刚盖假定处理,对WJ型潜水搅拌机进行了全流场模拟,分析了搅拌水池内部流体速度、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周向速度沿径向的规律,及速度沿轴向的衰减规律,总结流场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搅拌水池内流体轴向速度、速度沿径向分布为高斯分布;搅拌水池内流体最大轴向速度沿轴向衰减以双曲线形式衰减;潜水搅拌机搅拌流场具有明显的射流特性.该研究结果为潜水搅拌机的叶轮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深入研究潜水搅拌机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提供了参考,同时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消除强制式搅拌机的低效率区,提高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和效率,根据双排叶片的搅拌装置结构,采用理论分析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主副叶片安装角、主副叶片的关系、搅拌臂排列形式、拌筒长宽比和搅拌线速度等搅拌装置参数对搅拌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各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和相互匹配关系.结果表明:主叶片安装角、主副叶片排列关系、单轴搅拌臂相位和双轴搅拌臂排列是双排叶片搅拌装置的首要性能参数;对目前普遍使用的双卧轴式搅拌机的较优参数匹配推荐为:主叶片轴向角45°、径向角35°,副叶片轴向角35°、径向角45°,主副叶片变径、同向关系,单轴搅拌臂相位90°,双轴搅拌臂平行布置,拌筒长宽比大于1,搅拌线速度1.2m/s.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中的钢板进行了屈曲理论分析,对核心受约束混凝土进行了受力分析.以北京中国尊核心筒结构底部剪力墙为原型,进行了1/4缩尺模型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试件和内置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轴压性能试验,对比分析其荷载--位移曲线、轴压承载力等.考虑到钢板屈曲对钢板轴压承载力的影响以及受约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提高,提出了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轴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与应用其他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试验试件的轴压承载力相比,本文提出的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最高.结合其他文献中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轴压性能试验的相关数据进行验证,表明利用本论文提出的计算公式得到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刨花板生产线搅拌机的自动控制以保证刨花板的质量,对基于单片机和PLC的两种控制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选择PLC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采用模块化思想将搅拌机的整个控制过程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模块分别进行设计,再重新组合为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结果表明,基于PLC的刨花板生产线搅拌机控制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控制程序简单、输入输出端子使用少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宋东辉 《科技信息》2012,(6):363-363
本文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制技术,设备的选用,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用水量小,水胶比低,胶凝材料总量大,拌合时较粘稠,不宜拌舍均匀,因此需要采用拌合性能好的强制式混凝土搅拌设备。卧轴式搅拌机能在较短时间里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应采用这种搅拌设备。搅拌效果良好的新型逆流式或行星式搅拌机也已开始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注意采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评定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应采用《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相似文献   

19.
范丽 《科技信息》2011,(17):343-343,382
搅拌制浆与混泡是泡沫混凝土的三大主要工艺之一,与发泡和泵送浇注共同完成泡沫混凝土的生产。它是发泡与浇注的中间环节作用重大。1搅拌与混泡的工艺简况搅拌与混泡工艺包含两个工艺单元。第一个单元为制备胶凝材料浆体,第二单元为胶凝材料与泡沫的混合,两个单元均在搅拌机内完成,因此搅拌机是这一工艺的核心设备。  相似文献   

20.
针对面粉搅拌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缺陷,从物质搅拌的物理过程、基础原理、黏性物质搅拌负载及调速性能的配合、工艺流程4个方面研究智能变频面粉搅拌机机械部分的设计,为相关工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