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传统中药雷公藤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但因毒性强而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以灵芝为药用真菌,采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发酵雷公藤,并对发酵过程中得到的灵雷菌质进行抗炎活性和肝毒性评价。结果表明,接种量10 mL/100 mL、发酵30天得到的灵雷菌质(N2-G30)在3.75 μg/mL的质量浓度下表现出减毒持效的作用,相比于雷公藤,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促炎因子TNF-α和IL-6,并且可减轻对人正常肝细胞L02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雷公藤发酵前后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酚内酯的含量增加,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减少,这些成分的含量变化与N2-G30的减毒持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石菖蒲麸炒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法: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2201)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了142个成分,主要结构类型为苯丙素类、单贴类和倍半萜类,占总挥发...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流体萃取雷公藤中有效成分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对雷公藤药物进行减毒增效,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雷公藤有效成分的萃取进行了研究.实验以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生物总碱以及毒性成分雷公藤红素的收率以及在浸膏中的质量分数为指标,分别对夹带剂种类与组成、萃取温度、萃取压力、静态浸泡时间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75%乙醇水溶液为夹带剂,萃取温度为43℃,萃取压力为25MPa,静态萃取时间为3h,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时,有利于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以及生物总碱的萃取.所得结果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超临界流体萃取雷公藤甲素收率是传统方法的3.49倍.超临界流体萃取可以有效萃出主要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  相似文献   

4.
建立石菖蒲挥发油气相(GC)指纹图谱,为不同基源石菖蒲指纹图谱鉴别提供依据.采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法测定指纹图谱,结合质谱、保留指数、相关文献和NIST17.L标准谱图库对部分色谱峰定性鉴别,并通过相似度评价和主成分分析不同基源石菖蒲所含主要挥发性成分差异.结果显示,石菖蒲指纹图谱共有18个共有成分,确定了其中的9个成分,相似度评价和主成分分析可以准确区分不同基源的石菖蒲药材.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可以用于石菖蒲药材的基源鉴定,研究结果为石菖蒲药材真伪品鉴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前体和诱导子对大豆悬浮细胞中异黄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成功建立大豆下胚轴悬浮培养细胞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了茉莉酸甲酯、二甲亚砜(DMSO)和苯丙氨酸对大豆悬浮细胞生长状态、总异黄酮含量及大豆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MSO和苯丙氨酸加入大豆悬浮培养体系后有利于悬浮细胞生长,对悬浮细胞干物质积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75 mmol/L DMSO加入悬浮体系培养48 h时,悬浮细胞中总异黄酮和大豆素的积累显著增加,分别为对照的1.6和1.8倍;10 μmol/L的苯丙氨酸处理悬浮细胞48 h时,不仅能够促进悬浮细胞中大豆素的积累,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染料木素的含量;而加入茉莉酸甲酯则易使大豆悬浮细胞褐化,对悬浮体系中总异黄酮及大豆素的积累均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油菜素内酯 (BR)对悬浮培养的中国红豆杉 (Taxuschinensis)细胞生长、紫杉醇合成及苯丙氨酸裂解酶 (PAL)活性的影响 .添加 1.7ng·L- 1 ,17ng·L- 1 和 170ng·L- 1 的BR分别使细胞的紫杉醇质量分数增加了 5 8.7% ,10 3 .9%和 86.9% .并且低浓度下油菜素内酯有轻微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 .在 17ng·L- 1 BR诱导作用下 ,红豆杉细胞PAL在 40h内达到蜂值 ,并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黄山野菊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黄山野菊花中共鉴定出55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9.03%,主要成分为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黄山野菊花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有樟脑(23.49%)、桉叶油醇(14.04%)、氧化石竹烯(5.80%)、2-莰醇(4.49%)、莰烯(3.21%)、乙酸冰片酯(2.96%)和1-石竹烯(2.72%).  相似文献   

8.
五指毛桃指纹图谱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 - ESI - MSn)法确定五指毛桃指纹图谱的方法.采用C18柱,水(A)-甲醇(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程序洗脱.4个产地的五指毛桃样品分离得到16个“共有蜂”,通过质谱鉴定出10种成分,通过样品“共有峰”含量及特征峰,以评价不同产地五指毛桃的优劣,并为五指毛桃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省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通过优化仪器检测条件,建立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指纹图谱,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和SPSS软件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相似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析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为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硅胶柱层析提取分离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 Merr. ex Sealy)石油醚部位脂溶性成分,用甲酯化方法对提取物质预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显脉金花茶石油醚部位成分中的20种脂溶性化合物,占总量的81%,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机酸类,占35.99%,其中β-香树素(17.24%)、棕榈酸(14.57%)、α-香树精(13.6%)含量最高。所得到的20种成分均为首次从显脉金花茶叶中鉴定出来。  相似文献   

11.
对雷公藤叶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研究不同营养条件对雷公藤愈伤细胞生长及其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细胞在White培养基上增殖最快,而在MS培养基上生长最慢;White和MS培养基中悬浮细胞在第6天时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7.14 mg/g和4.77 mg/g,而N6培养基中雷公藤甲素最大产量为6...  相似文献   

12.
毛细管电泳分离雷公藤有效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胶束毛细管电泳法分离和测定雷公藤中雷公藤内酯醇和雷公藤内酯酮的含量.在优化分离条件下,2种有效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349~4.33g/L和0.01862~3.46g/L;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5349g/L和0.01862g/L.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GC-MS法对雷公藤中的帖和生物碱进行了定性分析.雷公藤提取液先经去脂,再萃取萜和生物碱.去除的脂类经气相色谱分析共分离了130个峰,由它们所对应的质谱,通过谱图检索和谱图解析,鉴定推断出58种化合物.这些物质主要为醇、醛、酸、酯、醚、酮等.雷公藤生物碱提取液色谱分离出111个峰,鉴定出40种物质.其中萜类和生物碱相质量分数30%,其余化合物绝大多数是酸脂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雷公藤中的铅和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雷公藤中的Pb和Cd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用HNO3和H2O2(5:2)混合作消解液处理样品,精密度与回收率较好.检出限分别为0.25μg·mL-1和0.036μg.mL-1,RSD为2.5%和3.7%(n=5),回收率为97%和101%对Pb和Cd.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不同厂家雷公藤制剂的U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制剂中4种效应成分的含量,为雷公藤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快速的检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进行分析,色谱柱:BEH Shield RP18(2.1 mm×100 mm,1.7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5 m L/min,柱温35℃,在220 nm波长下进行测定;分别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对不同厂家雷公藤制剂的U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厂家雷公藤制剂的指纹图谱明显不同,4种效应成分的含量差异显著。表明采用UPLC法测定雷公藤制剂指纹图谱专属性强,检测速度快,分离度好,可结合4种效应成分的含量测定全面控制雷公藤制剂的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16.
利用醇浸提的方式对福建泰宁产野生雷公藤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杉木种子发芽实验进行生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雷公藤各器官的醇浸提物在各浓度下对发芽率、发芽势、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平均胚根长和平均胚轴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雷公藤醇提取物在各个浓度上对杉木种子的萌发整体上都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烈,与人工栽培雷公藤醇浸提液处理实验结果相比较,野生栽培雷公藤醇浸提液对杉木种子发芽有更为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雷公藤双层片对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渗出液白细胞游走的影响。方法 :制备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的炎症模型 ,观察雷公藤双层片的抗炎作用效果。结果 :雷公藤双层片对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渗出液白细胞游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5 ) ,且中、高剂量组较雷公藤片组的抑制作用强 (P <0 .0 5 )。结论 :雷公藤双层片对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渗出液白细胞游走有显著抑制作用 ,且抑制作用强于雷公藤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雷公藤双层片对大鼠急性炎症的影响。方法 :制备琼脂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急性炎症模型 ,观察雷公藤双层片的抗炎效果。结果 :雷公藤双层片对大鼠足跖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1) ,且高剂量组较原剂型组的抑制肿胀作用强 (P <0 .0 5 )。结论 :雷公藤双层片对大鼠急性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 ,且效果强于原剂型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分辨质谱法(HRMS)直接测定黄芩水提取液的质谱信号,直接定性确认黄芩中39种化学成分.根据主要活性化学成分的质谱峰强度,得到黄芩炮制过程化学成分HRMS指纹图,进一步以独立成分分析(ICA)解析,得到能够体现黄芩主要活性成分特征的2个独立组分(IC).研究结果表明,2个IC对应黄芩中苷元类化合物和苷类化合物;以IC相对强度度变化监控黄芩炮制过程,2个IC的相对强度在炮制过程发生明显变化,在40~60min时,2个IC的相对强度变化趋于稳定且浓度和炮制前相比没有明显下降,确定炮制终点为50min.  相似文献   

20.
用索氏脂肪提取器萃取出普葵原料和其焙烤后瓜子仁中的脂溶性风味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共检索出39种化学物质,对生熟瓜子仁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焙烤后瓜子脂溶性风味物质中有2种成分含量比原料增加100倍以上,7种成分含量提高10倍以上,3种成分含量提高5倍以上,7种成分含量提高1到4倍不等,其他成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仅一种成分含量较原料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