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郭一帆 《科技信息》2013,(8):252-253
本文以大米为原料,采用碱法提取和碱性蛋白酶提取高纯度大米淀粉。碱法采用浓度为0.4%的NaOH溶液,料液比为1:7,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6小时的最佳条件,测得蛋白质残余率为0.486%,大米淀粉提取率为92.74%。酶法提取采用0.02Au/g的碱性蛋白酶结果为:在pH8.5、温度为55℃,料液比为1:5,酶解时间4小时的最佳条件下,测得蛋白质残余含量为0.454%,大米淀粉提取率为84.1%。虽然碱法大米淀粉的提取率略高于酶法,但强碱处理不仅会引起大米蛋白质理化性质的改变,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因此,采用酶法提取更安全和环保。  相似文献   

2.
发芽是一种有效提升谷物营养特性的绿色加工方法,为了进一步改善裸燕麦的营养价值,研究了不同发芽时间处理对裸燕麦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发芽对蛋白质含量无影响,但能提升裸燕麦内源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造成脂肪含量显著下降及淀粉颗粒形貌改变。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发芽时间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氨基酸组成中谷氨酸、丝氨酸显著降低,丙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显著增加。体外模拟消化结果显示,发芽能显著改变淀粉、蛋白质及脂肪的消化特性,相比于0 d,发芽1 d的裸燕麦还原糖释放量下降17.95 mg/g,蛋白质水解度提升14.23%,脂肪酸释放量下降29.73 μmol/g。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发芽1 d的裸燕麦是一款具有低升糖、低脂肪消化和高蛋白利用的营养产品,本研究为裸燕麦提质增效开发与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淀粉和氯乙酸为主要原料,以乙醇为介质,采用有机溶剂的分步加碱法自制羧甲基淀粉(CMS).全面考察原料配比、水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各种工艺条件对羧甲基淀粉(CMS)取代度和黏度等理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成改性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即乙醇浓度97%,氯乙酸与淀粉的摩尔比为1.25,氢氧化钠与淀粉的摩尔比为2.8,碱化温度37℃,碱化时间1h,醚化温度65℃,醚化时间4.3h.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羧甲基淀粉的取代度为0.88,质量分数为4%的原糊黏度为6 650mPa.s.通过对羧甲基淀粉(CMS)黏度、流变性、印花得色量和脱糊率等理化性能和印花效果的测试,发现其作为活性染料印花糊料具有假塑性好、稳定性高的优势,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取代海藻酸钠.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块根块茎类植物淀粉的提取工艺、理化性质、淀粉糊的功能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块根块茎类植物淀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其在食品行业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氮硫肥对小麦淀粉粒度分布及主要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强筋小麦品种西农9718和中筋品种陕农138为材料,采用不同氮硫肥水平进行处理,系统分析了小麦A、B淀粉的粒度分布、淀粉组成、膨胀势及糊化特性对氮硫肥的响应。结果表明,强筋和中筋小麦品种的淀粉粒度分布基本一致。A淀粉粒体积分布占总淀粉的74.95%~75.43%,但淀粉粒数量远少于B淀粉粒。A淀粉的直链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以及回生值高于B淀粉,而B淀粉有更高的支链淀粉、膨胀势和糊化温度。不同氮硫肥处理改变了小麦淀粉的粒度分布,进而影响淀粉的组成和糊化特性。在施氮(230kg.hm-2)条件下,强筋品种西农9718和中筋品种陕农138的A、B淀粉分别在硫肥施用量为46和56kg.hm-2时有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膨胀势及较好的糊化特性。陕农138淀粉的粒度分布、组成及糊化特性对氮硫肥的响应比西农9718更敏感。适当的氮、硫肥配施有利于改善小麦的淀粉品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子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丹参糖蛋白的水提醇沉工艺及一般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试验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盐浓度对丹参水溶性糖蛋白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糖蛋白得率的主次因素为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盐浓度,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h,0.1 mol/L的NaCl,Savage法脱蛋白7次,80%乙醇醇析.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糖蛋白得率为5.03%.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物是糖含量为26.24%、蛋白质含量为37.34%的高中分子量范围内的酸性糖蛋白.  相似文献   

7.
玉米淀粉渣中富含醇溶蛋白,醇溶蛋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不溶于水.因此,研究其提取工艺有重要意义.以玉米淀粉渣为原料,优化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以物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其对提取醇溶蛋白的影响.利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以吸光度为指标,确定了最优条件为物料比1:13、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5 h.  相似文献   

8.
醋酸酐制备低取代度木薯淀粉醋酸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乙酰化试剂,NaOH为催化剂,Na2SO4为膨胀抑制荆,制备了低取代度木薯淀粉醋酸酯.方法 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木薯淀粉浓度等因素对醋酸酯淀粉乙酰基含量的影响.结果 通过均匀设计实验得到了合成低取代度醋酸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21℃,反应时间120 min,木薯淀粉浓度45%,Na2SO4用量2%,醋酸酐用量6%(以淀粉干基质量计),得到的产物乙酰基含量1.68%,取代度(DS)O.064 3.结论 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产品的凝沉性、透明度和粘度等理化性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藕淀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藕根茎淀粉的分子结构形状及其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碘亲和力测定的藕直链淀粉含量为15.9%,蓝色值法为17.4%,开始凝胶化温度为58.5℃,淀粉颗粒与木薯淀粉、大米淀粉等有类似的性质,可作为此类淀粉制品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0.
玉米渣皮是玉米淀粉加工中的下脚料,含有天然色素和其他可食性成分.本文从浸提溶剂、温度、时间及提取次数等方面探讨了自玉米渣皮中提取玉米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了色素提取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1.
正交优化燕麦β-葡聚糖提取及其分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提取燕麦中β-葡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到的燕麦β-葡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分别考察pH值、液料比、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由此知提取燕麦中的β-葡聚糖的较佳工艺是,液料比为25,pH值为11时80℃水浴提取4h.用凝胶色谱测定纯化后β-葡聚糖平均分子量,得其平均分子量为9.697×105D.  相似文献   

12.
The extraction of vanadium from high calcium vanadium slag was attempted by direct roasting and soda leaching. The oxidation process of the vanadium sla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as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The effects of roasting temperature, roasting time, Na2CO3 concentration, leaching temperature, leaching time, and liquid to solid ratio on the extraction of vanadium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livine phases and spinel phases in the vanadium slag were completely decomposed at 500 and 800℃, respectively. Vanadium-rich phases were formed at above 850℃. The leaching rate of vanadium reached above 90%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roasting temperature of 850℃, roasting time of 60 min, Na2CO3 concentration of 160 g/L, leaching temperature of 95℃, leaching time of 150 min, and liquid to solid ratio of 10:1 mL/g. The main impurities were Si and P in the leach liquor.  相似文献   

13.
燕麦油中多酚类物质提取溶剂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燕麦油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溶剂进行了比较和探讨,实验表明,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条件为,甲醇浓度100%,水浴温度65℃,物料比1∶6,提取时间90 min,并对燕麦油脂中的多酚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水硬铝石矿活化焙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马弗炉对我国一水硬铝石矿进行了活化焙烧的实验研究,以降低拜耳法溶出的温度.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因素对铝土矿的溶出性能的影响,将活化焙烧矿的溶出性能与原矿的溶出性能进行了对比.利用SEM技术对活化焙烧矿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活化焙烧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585℃,焙烧时间60 min.在此焙烧条件下,当达到最大溶出率时,焙烧矿的溶出温度较原矿下降了40℃.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生石灰的高附加值利用,采用水浸氯化铵与生石灰的焙烧熟料提取氧化钙,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及铵矿物质量的比对生石灰中氧化钙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氧化钙焙烧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焙烧工艺为焙烧温度250℃,焙烧时间90min,铵矿物质的量比2.2∶1,此时,氧化钙的提取率可达97.26%.利用差热法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铵焙烧生石灰过程总体分三个化学反应步骤.  相似文献   

16.
含锌电炉粉尘配碳球团的冶金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钢铁公司含锌电炉粉尘为原料,配入适当的无烟煤制成含碳球团,焙烧球团通过还原煤保护冷却至室温后进行化学分析·研究了1150℃~1300℃的范围内,温度、时间和内配煤量对锌、铁的还原速率以及球团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锌、铁的还原率均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内配煤量的增加而提高;抗压强度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的增加而增高,但随内配煤量的增加出现极值点·焙烧球团最佳的工艺参数:焙烧时间为15min,内配煤量为13 04%,焙烧温度为1250℃·此时锌的还原率为98 43%,金属化率为94 51%,抗压强度为800 6N/球·  相似文献   

17.
低品位钼精矿的钼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焙烧—氨浸—渣碱浸工艺对某低品位钼精矿进行钼提取的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钠的加入能有效分解钼酸钙,提高钼的提取率.焙烧—氨浸阶段最优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2 h,氨浸温度80℃,氨水过量系数1.4,碳酸钠用量467 kg/t,液固比4.浸出渣中的钼分别采用酸法(HCl)和碱法(Na2CO3+NaOH)进行提取.结果表明:酸法仅可回收渣中34.92%的钼,而且操作过程不易控制,不适合实际应用;碱法(Na2CO3+NaOH)处理工艺中碳酸钠用量533 kg/t,氢氧化钠用量433 kg/t.放大实验结果显示整个流程钼的回收率达到96.8%.  相似文献   

18.
燕麦蛋白具有高营养价值,可采用碱提酸沉工艺以脱脂燕麦粉为原料提取.以燕麦浓缩蛋白的提取率为目标函数,在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初步探索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碱提酸沉法的工艺条件予以优化,确定合适的提取条件为:浸提pH值9.5、液料比10:1、温度45~50℃、时间90min.在此条件下,燕麦浓缩蛋白的提...  相似文献   

19.
六种裸燕麦品种苗期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续干旱法,每隔4天取裸燕麦苗期叶片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综合比较其抗旱性能。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时间延长,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则呈增加趋势。根据指标分析,综合得出6种裸燕麦品种的抗旱性为:马营莜麦、定莜1号相对抗旱,青永久887、NEON中度抗旱,内蒙莜麦和青永久747的抗旱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利用二元钠盐(NaOH-Na2CO3)对钒渣进行焙烧,并分析了相关动力学参数对焙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元钠盐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及NaOH与Na2CO3质量比对渣中钒、铬的浸出率影响重大;焙烧过程中,Fe3O4被氧化为Fe2O3,V2O5和Cr2O3分别被氧化为β钒酸钠型结构的Na3VO4与正交晶系结构的Na2CrO4;最佳焙烧条件下,NaOH与 Na2CO3质量比为1.5∶1,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60min,此时钒与铬的浸出率分别为98.66%与83.57%;浸出尾渣的主要金属元素为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