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本文选定全速度差模型和考虑防抱制动装置的跟驰模型,在两种交通状态下,探讨了紧急制动时防抱制动装置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防抱制动装置起作用时,油耗增加,而且变化非常剧烈,汽车燃油经济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汽车的油耗影响到国家经济和战略安全,更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使用成本.200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轿车产品燃油消耗量(油耗)公告",公布了31个厂家407种相关车型的"测试油耗",引起各方的态度不一.但从节约能源和环保来看,降低汽车燃油消耗是汽车制造厂家和使用者的一个永恒课题,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汽车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道路交通设计方案与实际道路交通场景的仿真.根据研究所需道路的地形地貌、几何特征、路面条件和交通需求,在AutoSim模拟舱实验平台中实现了道路交通人机交互系统的场景仿真技术:道路三维地形和三维模型的建立,三维模型的简化、渲染,行车道路面铺设以及道路交通场景再现.实现了在AutoSim模拟舱实验平台中道路、交通和环境的模拟仿真.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汽车燃油经济性和全负荷动力性客观评价基础上引入汽车驾驶性客观评价指标体系,重点阐述了驾驶性评价的4个主要方面,即部分负荷特性、加速踏板感觉、换挡平顺性和瞬态急踩/松加速踏板响应.详细分析了纵向加速度响应曲面、加速踏板-加速度线性度、加速度增益、换挡冲击度、加速度均方根值和振动剂量等驾驶性客观指标,并通过线性相关分析验证客观指标与主观评价的一致性.基于多目标性能平衡,构建了整车级别燃油经济性、动力性与驾驶性综合评价体系.以某6速自动挡柴油车型为例,利用AVL CRUISE软件建立车辆纵向动力学性能计算模型,借助AVL GSP(gear shifting program)工具快速生成最佳燃油经济性换挡策略和兼顾油耗、动力与驾驶性约束的综合性换挡策略,对比分析2种不同换挡策略下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与驾驶性部分客观评价指标,通过定量分析表明了客观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道路曲率影响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以汽车弯道行驶燃油经济性为目标,提出了基于弯道曲率信息的经济性车速优化方法.通过建立BIT-TFCM瞬时燃油消耗模型和车辆动力学模型,得到单一曲率圆周道路下的稳态经济性车速.利用动态规划算法求得汽车驶入和驶离弯道两种工况下的经济性车速轨迹.Matlab/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结果表明,与典型驾驶员弯道行驶模式相比,该算法可节油5.69%~15.91%.该技术可以明显提高传统汽车弯道行驶燃油经济性,也可为无人驾驶车辆弯道速度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不考虑已知道路交通信号灯信息对车辆能量管理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交通信号灯信息的混合动力汽车节能预测控制智能优化策略。通过建立混合动力汽车系统的简化模型,并采用连续广义最小残量方法求解模型预测控制问题。运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交通信号灯信息模型的有效性,以及所设计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大幅度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能力和实时控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车辆行驶轨迹的优化控制,显著提高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并满足系统的实时最优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借助于路段饱和度、交叉口饱和度、排队长度、交通流、平均速度及延误时间六项指标,建立车辆通行模型和交通仿真模型.从不同评价角度进行定量分析.用VISSIM软件对三种不同开放类型的小区周围交通进行仿真模拟,得出最优的小区结构.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部分道路交叉口的道路交通及交通事故数据的分析研究,利用“综合影响系数法”建立了城市道路交叉口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事故率的关系模型,提出了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的评价方法。根据交叉口的交通饱和度,非机动车比例,车辆组成,左转比例,交叉口间路,交叉口形状及进口分隔程度等因素,就可以确定对交通事故率的综合影响系数K,进而确定交叉口的安全水平,本文的研究成果在城市道路交叉口方案的合理评价和优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高速公路汽车自适应巡航时的燃油经济性,建立了一种经济型巡航车速规划模型.根据汽车巡航时的道路条件及气候环境参数等信息,规划汽车的经济型巡航车速.首先构筑试验环境进行遍历试验,建立汽车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数据库;然后采用云模型相关理论建立运行车速和行驶阻力与燃油消耗量之间的映射关系,预测出不同行驶阻力条件下的经济车速;最后根据这些经济车速规划出经济型巡航速度的变化轨迹.经试验验证,按照经济型巡航速度变化轨迹行驶的燃油消耗比自动巡航状态下的明显降低,提高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辆12m 增程式城市客车,对比研究了几种常见的能量管理算法.该城市客车由锂离子电池驱动,并配有一个功率辅助单元(auxiliary power unit,APU)作为里程延长器.功率辅助单元由发动机和发电机组成,可以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补充动力电池的电量.首先,建立了该动力系统的动态模型.基于该模型,定义了一个以日行驶燃油消耗量最小为目标的全局优化问题.采用动态规划方法(dynamicprogramming,DP)进行求解;其次,对比分析了动态规划策略、耗尽-维持(charge depleting and chargesustaining)策略、混合(blended)策略等几种常见的能量管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对于本文所研究的特定动力系统,采用全局最优策略,日行驶工况下燃油经济性为26.1L/100km;采用混合策略,日行驶工况下燃油经济性为29.1L/100km;采用耗尽-维持策略,日行驶工况下燃油经济性为28.2L/100km.由于全局优化策略无法投入使用,相较于混合策略,耗尽-维持策略可降低油耗3%.将耗尽-维持策略应用于实际车辆.道路实验表明,空载状况下实际油耗为23.6L/100km,满载情况下为24.9L/100km.相较于传统车平均 30L/100km 的水平,满载情况下耗尽-维持策略可降低油耗17%.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小型汽车燃油消耗及道路情况,为了降低油耗,提出以下几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购买实用车型;合理使用与保养车辆;驾驶过程中,车辆行驶与起步准确配合、把握换档时机并且要有一定的预判断能力;合理利用车辆行驶惯性,最终达到降低小型客车油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交通路况瞬息万变,为能更准确地获取最优油耗路径规划,需实时获知道路车流量。基于车流量存在随机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提出基于路由节点的最优油耗路径规划模型。针对每个节点建立路阻路由表并依托车联网平台进行实时更新,车辆只需查找所在位置节点的路由表即可通过路阻值获取当前最优油耗路径。通过改变路阻值模拟车流量大小和变更目的点模拟不同的任务,分别仿真不同交通状况下完成同一任务和同一交通状况下完成不同任务2种情况,验证本算法的节能效果。结果显示拥堵情况越严重或者中转节点数量越多,本算法的节油效果越明显,可以实现经济环保出行。  相似文献   

13.
汽车在实际道路行驶时,影响其燃油消耗的因素较多且烦琐;目前的油耗模型不能全面反映油耗随工况的变化规律。由于汽车在坡道路面行驶的坡度阻力对油耗影响显著,采用回归分析法构建了上坡和下坡工况速度、加速度和坡度同时变化的比功率综合油耗模型;并通过典型路段验证模型。结果表明,在这两种工况中,理论油耗与实际油耗的相对误差较低,构建的理论回归方程可以反映典型路段比功率对油耗变化规律;且具有较高的油耗预测精度,为车辆油耗评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汽车燃油产生的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有效控制汽车燃油消耗,可以降低空气污染水平.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和Vensim仿真软件,并基于2004—2014年上海市城市交通的相关数据,构建出上海市汽车燃油消耗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控制变量法对道路管理水平、汽车限购政策触发条件以及报废率分别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仿真的结果后发现道路的管理水平与汽车燃油消耗成反比,把汽车限购政策的触发条件设置在230~250万辆之间,汽车报废率维持在5.6%~5.8%,其产生的节能减排效果最为明显.最后基于现阶段上海市节能减排的要求,制定出上、中、下3套降低汽车燃油消耗的方案,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某车平路面等速行驶各档负载曲线与发动机MAP图的匹配分析,探讨了发动机MAP图中等油耗率曲线的走向、分布和数值大小对整车等速行驶油耗的影响,指出了具有良好等油耗率曲线分布的发动机MAP图应具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道路运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以宿州市城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交通运行状态的分析研究。通过GPS系统获得浮动车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修复和预处理;选用路段行程速度和交通流量作为评价参数,构建了路段行程速度计算模型。利用AGNES聚类算法对道路流量和平均车速进行聚类分析,以此对道路交通状态进行等级划分并确定不同等级的区间值。结果表明:宿州市主干路严重拥堵临界值为20 km/h,低于标准值(21 km/h);同时次干路的中度和重度拥堵阈值也明显低于规范值,原因可能是车道较窄、机非混行。该研究可以为利用交通数据评估城市交通状况提供新方法,可以提高交通管理者对道路结构的认识,对城市道路的规划和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利用远程参数控制技术,在实验室内复现实际道路行驶状况的振动载荷谱,分别利用4通道道路模拟试验台和6自由度振动试验台,进行燃料电池轿车整车、动力系统关键零部件,包括动力蓄电池、动力控制单元、燃料电池电堆和燃料电池发动机支持系统的振动加载室内试验.试验中,考察振动强度、系统故障、动力系统和关键部件性能衰退,发现动载会引起所研究的燃料电池轿车整车燃料经济性下降17.59%,且会引起动力系统与关键部件的结构破坏与部件故障.  相似文献   

18.
基于CTM的干线信号模糊控制优化方法在大型活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城市干道在大型活动交通消散过程的控制效率,利用能够反映交通流动力学特性的元胞传输模型CTM实现消散干道交通信号优化控制.基于CTM建立了消散干道单向交通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滚动周期的干线模糊控制优化方法,通过实时调整主路绿灯时间从而实现绿波控制路段总延误最小的优化目标.对一个由4个路口组成双向六车道干线道路算例进行仿真,在消散干道主路输入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采用各路口绿灯时间一致的控制方案与各路口变化绿灯时间即优化控制方案2种情况下,主路消散方向上车辆总延误分别为4 254和3 825 s.算例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对于减少主路消散方向的交通流总延误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重型商用车的燃料经济性和动力性,优化设计了动力传动系参数.基于燃料消耗限值,以重型商用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为目标函数,对重型商用车动力传动系参数进行了全面的优化设计.基于MATLAB平台,开发了重型商用车动力传动系参数优化设计软件.以某重型商用车为例,进行了动力传动系参数优化设计,并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廖婧仪  贾顺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8):12605-12611
为提高道路网通行能力,缓解干道拥堵,提高支路利用率,研究了非机动车流对机动车流的影响,并构建了影响模型,对机动车流的路阻函数进行改进。使用改进后的路阻函数构建微循环路网单向交通组织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路网交通效率最大,干道平均饱和度最小和微循环支路平均饱和度最小为目标; 下层模型是基于用户平衡分配的交通流分配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北京市西三旗地区某微循环系统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单向交通能够有效降低干道饱和度,提升支路利用率,平衡道路资源使用。在不考虑非机动车流影响时,进行单向交通组织的路段为9条,考虑单向交通影响时,进行单向交通组织的路段为4条,仅有两条路段重合,两种情况路网组织方案差异明显,所以应在实际路网优化时考虑非机动车流的影响。可见,考虑非机动车影响的微循环路网组织优化模型能够为实际单向交通组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