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医学正处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阶段。由于人的社会属性、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都可以通过心理作用而对人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良的心理因素刺激可作为明显的致病因子而引起躯体疾病——"心身疾病"。许多专家指出,风湿类疾病,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心理社会因素是疾病产生、发展以及转归等过程中不容忽视的致病因素。心身医学的萌芽几乎与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一样古老。心  相似文献   

2.
心身疾病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人类的心理因素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躯体症状为主,而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治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心身疾病与心理健康损害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应当不断调整改善环境因素,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心身疾病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人类的心理因素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躯体症状为主,而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治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心身疾病与心理健康损害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应当不断调整改善环境因素,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任何心身疾病都与生理的机能障碍有关,心身疾病有医学的、器官的症状,它的病因学与心理变量有密切联系.心理生理测量的研究结果证明,心身疾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特别是焦虑情绪)干扰因素.心理学家马尔曾经指出恐惧(焦虑)的重要性,他认为恐惧经常阻止行为表现出来.例如,在依赖性和焦虑之间的冲突会引起溃疡;愤怒和焦虑之间的冲突会引起高血压;在儿童中因与亲人分离产生的恐惧和哭喊会导致气喘病等等.近代心身医学的研究已科学地证明心理因素在多种疾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疗中的作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已逐渐被  相似文献   

5.
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躯体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躯体疾病的影响.方法:就心理因素对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感冒等疾病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心理社会因素对躯体疾病的影响主要为精神紧张导致植物神经、交感神经变化引起.结论: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是预防躯体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格与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老化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人格与社会心理因素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人格特征与疾病产生的关系可用3种模型分别加以说明,一系列的研究证实了这些模型的解释。对他人具有敌意、情绪压抑、神经质等特质与心脏病和癌症具有很密切的关系。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通过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与行为方式起作用。生态学观点则进一步揭示了这些影响的整合作用。这些分析对今后研究老年学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与身、精神与躯体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完整统一体,因此,躯体疾病中以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而不同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理效果和转归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通过对3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的临床护理观察,说明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在疾病转归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内经》中“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的临床思想,强调针刺过程中要重视患者的心理调整,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准确体会针感,同时,医者应该“必一其神,令志在针”,随患者反应行针施术。祖国医学非常重视精神心理因素对躯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因为人不仅有生理属性,同时还具有社会属性。因此,在针灸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心理社会因素对个体心身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影响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有个体的应激状态、情绪、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同时,心身疾病与心理健康损害相互影响。因此,提高个体心理承受能力,改善社会生活环境,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减少心身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的心理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恶性肿瘤的心理学致病机理、心理治疗的应用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是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癌症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心理因素在患者致病机理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心理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各个学校都应把它列入教育教学的计划中去.  相似文献   

12.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因素是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应激反应、焦虑、人格特征、动机、心理准备、心理疲劳、生活事件、场地设备与运动损伤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旨在减少因心理因素造成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3.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安徽省三个地市802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目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正常,但却存在较高程度的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依据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集中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勇敢性,自我评价、学习、人际沟通和压力缓解的能力,团体辅导的方法对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较大.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冰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心理调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激烈的冰球比赛中,由于种种原因运动员会产生思维混乱或一片空白的现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了比赛的结果.心理训练和心理调控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师的心理授权、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进行了研究,经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整理分析发现,心理契约在心理授权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从而为提高教师的工作效能指明了万向.  相似文献   

16.
在解释心理健康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馆员心理健康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作用,探讨了影响馆员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了促进馆员心理健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浅谈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及赛前心理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优秀运动员的心理品质的基础上,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研究适合我国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网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意义和作用,及对影响因素和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心理挫折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阻碍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追求目标的信心不足、自尊意识中的冲撞感和心理反应的消极性等三方面.产生教师心理挫折的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自身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提高教师心理挫折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师良好的情绪是优化教育环境气氛的重要条件,其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激励性也决定着教育效果的高低。当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