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性问题,从来就是东西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考察了东西方对于人性的传统认知,阐述了各种不同人性认识的分歧,说明了传统人性论所存在的局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社会生物学是科学的人性认知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
粉碎“四人帮”以后,打开了一个个被长期封闭的理论禁区,人性问题获得了重新研讨的机会,这是值得庆幸的事。什么是人性?它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人有没有共同性?这是当前争论较多、分歧较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没有专门具体地论述过。从当前讨论的情况看,人性是否应当包括自然因素在内,是许多文章争论的焦点。我认为人性问题,就是人的本质问题。人性即人的本质属性,主要指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人的本质属性主要是人的社会性,而不是自然性。人有自然性,但自然性不是人的本质属性。人和人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性不应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在内。在阶级  相似文献   

3.
从四个不同的人性理论出发,分析每一个理论的内涵以及对应的管理模式,说明人性不是永远不变的,也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性,管理者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环境而异。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对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带动了人性的变化,也使人性成了近几年关注的焦点和亮点。而各个科学、领域都与人性有关,故而社会与人性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姚进  武芳芳 《科技信息》2010,(34):I0160-I0160
本文从美国三十年代青少年成长的问题入手,通过对比不同的成长经历和不同的父亲角色,指出作者对人性的关注、思考和"知更鸟之死"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人性观是对人的基本看法和哲学假设,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石。心理学的历史表明,对人性看法的逐渐改变带来了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基于不同的人性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模式。从各流派所持的人性观的不同可以洞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和转向:从“物化”到“人化”;从主体到存在;从现代到后现代;从一元文化到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哲学对人性都有所关注,在家庭教育中源于对人性理解的不同使教育与受教育之间存在众多矛盾与困惑。矛盾与困惑的原因可以从东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对人性内涵理解所强调的重心、产生不同人性内涵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从而为我们正视现实、思考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雷雨>人物结构关系的分析,试图从人性这一角度解读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文章认为,曹禺先生在周朴园、侍萍、蘩漪等人物身上,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人性得失的因果关系,寄寓了深刻的人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汪瑜 《科技信息》2010,(30):101-101,103
人性观是极其复杂的概念,从古至今,无论哲学家、教育家还是心理学家都对人性观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心理学家对人性观的定义,并且介绍了心理学三个不同流派对人性观的理解,最后综述了国内外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性观与人格和社会认知关系所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点认为孟子人性观是先验人性观。这种人性观点混淆了问题的发生学意义和本质意义。从胡塞尔现象学的超越论观点来看,孟子人性观既不是先验人性观,也没有孤立于经验领域而和现实世界绝对对立,而是一种超越实在领域的、关于现实的人的超越人性观。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而且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理论家。他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宝库。一人性及人的社会本质问题,历来是人的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对于人性及人的社会本质的不同认识和解释,构成了不同的伦理思想体系。对人性及人的社会本质问题作出科学回答的首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性及人的社会本质问题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人性  相似文献   

12.
该文采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进行解读,从心理分析的视角探索诗人海子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内涵及他的不同层次需要满足的情况。马斯洛认为所有个体自身都有着向完美人性即自己实现这一最高目标发展的趋势。海子通过对人生各个需求层次的表述,凸显其以诗歌为生的执着信念。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人性实际是探讨道德事实之如何的问题,是研究道德究竟有没有可能性的问题,本文从对先秦人性论的分析入手,挖掘其人性论问题上的理论价值:先秦人性论虽然本善本恶,可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他律、自律)加以塑造,都是可以教化的。进而揭示人性本质,———人性是在人类求生存的实践活动中由需要而引起,并随实践活动的深化而发展的人类的特性。从而推导出人性与道德基础的关系:人性是道德的出发点和主体性前提,人性的实现与完善是道德的目的和归宿,道德是人性的显现和完善的表征。  相似文献   

14.
人性是一个系统,人性结构是人的属性结构和人性的样态结构的统一。从人的属性的内容来看,人性是由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构成的整体;从人性的样态来看,人性是个体人性、群体人性和类人性的现实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公、私法的划分首见于古罗马,学者对其划分依据及标准,众说纷纭。本文对公私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的梳理,从最根本的人性角度,阐述了公法与私法皆源于人性,在人性的层面上形成不同的稳定关系,形成不同的自然法.表现为实在法上不同的分类。并指出了公私法划分的意义及其对当下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姆一生作品众多,但是并没有得到很高的评价。但事实证明,他的短篇小说极其畅销,历经几代人、几种社会制度。其成功的原因不仅在于目光敏锐、语言精练、手法娴熟,更在于他更多地关注人性,思考人性,在各个时代的广大阶层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7.
人性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研究课题,古往今来,专家、学者关于人性的研究可谓数不胜数。但是人性是善、是恶,定论不明确,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同一学派的学者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甚至是相对的言论。笔者对中国与西方关于人性的认识进行了大致的梳理,梳理中国关于人性的认识主要采用的是分类法,而西方关于人性的认识主要以时间发展为线索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8.
人性假设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性假设是许多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出发点 ,企业也常常从自己的人性假设出发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 ,中国古代哲学、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分别提出了对社会治理和企业治理的看法。在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一种“混沌人”的假设。  相似文献   

19.
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角度,对同一作品的诠释有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也证明了再读经典的魅力和意义。本文试图从直觉阅读的角度,重新解读经典文本《人性的枷锁》的中复杂人性在人世间的挣扎与沉浮、个体和其所生存的环境之间对抗与妥协这一主题的深刻内涵。文章重点论证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在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中,不仅没有从人性枷锁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而是在挣扎中与命运达成一个个和解,最终消解在毫无意义的虚无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性观与行为决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绝大多数人会从人自身,即人性中寻找。然而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却有很大的不同,为此形成了不同的行为决定论。其中生物决定论认为生物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的行为由人的生物性决定;文化决定论认为文化是人的根本属性,人的行为由人的文化性决定。这两种人性观均未完整地认识人性的内涵,两种行为决定论均是不正确的行为决定论,实际上人性由各种人性因素构成,人的行为是它们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