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合成和表征了二种新的铜(Ⅱ)-铁(Ⅲ)-铜(Ⅱ)异三核配合物:[Cu2Fe(C2O4)3(Mephen)2](ClO4)(1)和[Cu2Fe(C2O4)3(Me2phen)2](ClO4)(2)(其中Mephen代表5-甲基-1,10-邻菲咯啉;Me2phen代表2,9-二甲基-1,10-邻菲咯啉)。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等手段推定了配合物具有草酸根桥联结构;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Cu2Fe(C2O4)3(Mephen)2](ClO4)(1)的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利用固相法在1 350 ℃合成了系列锗酸盐氧基磷灰石La10-xSrx(GeO4)6O3-x/2(x=0、0.25、0.5、0.75、1),利用XRD、SEM及电化学阻抗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量的Sr掺杂可以提高磷灰石的电导率.550℃时La9.75Sr0.25(GeO4)6O2.875的电导率为2.936×10-3S cm-1,比La10(GeO4)6O3电导率(3.781×10-4 S cm-1)高6倍,与同温度下的YSZ电导率相当.氧分压PO2=1~10-5atm时体系的电导率数值保持不变,证明Sr掺杂的锗酸盐氧基磷灰石在测试的氧分压范围内为O2-导电.  相似文献   

3.
四-(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酞菁铜的合成及气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板法在有机碱DBU的催化下,以4-(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邻苯二腈及3-(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邻苯二腈为原料合成了四(α-(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酞菁铜和四(β -(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酞菁铜.制备了其旋涂膜,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原子力对薄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取代基位置对...  相似文献   

4.
La2 CuO4的结构中因存在键角为 180°的…Cu—O—Cu—O—Cu…链而表现出反铁磁性 .Zn2 + 或Mg2 + 取代Cu2 + 后就破坏了这种长程有序 ,使Cu2 + 的有效磁矩升高 ,并且在 77~ 30 0K温区内观察不到N啨el态 .La2 Cu1 xNixO4没有电子自旋共振(ESR)响应 ,也观察不到其N啨el态 .La2 Cu1 xMxO4(M =Zn2 + ,Mg2 + )有ESR响应 ,这种响应很可能是由拉长的CuO6 八面体产生的 .采用常规的物理方法如X 射线粉末衍射 (XRD)和电子自旋共振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在中性水溶液中合成了Keggin型铜取代磷钨杂多阴离子PW11O39Cu(II)(H2O)5-(PW11Cu),并对其进行IR、UV-Vis和循环伏安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W11Cu在700~1100 cm^-1的指纹区内有四个特征振动吸收峰,分别对应于P-Oa、W=Od、W-Ob-W和W-Oc-W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在200nm和249 nm处有两个很强的紫外吸收,在650-800 nm的可见光区有一个较强的连续吸收带.循环伏安显示W-O骨架波和一对Cu的氧化-还原波.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膏式镉电极充放电效率,采用循环伏安及充放电实验等方法,研究了La2O3、Nd2O3、Gd2O3、Dy2O3、Y2O3等稀土氧化物添加剂对镉负极电化学行为及电池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y2O3、KO3对提高镉负极活性物质的利用率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原位同步合成了四硝基取代酞菁铜/介孔二氧化硅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等对四硝基取代酞菁铜/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发现四硝基取代酞菁铜在介孔二氧化硅中以单聚体和二聚体两种形式存在,且以二聚为主.XRD检测结果表明:四硝基取代酞菁铜/介孔二氧化硅复合膜仍保持了原来的介孔结构,SEM检测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四硝基取代酞菁铜可以均匀地分散到介孔二氧化硅的基质中.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La2O2S∶Tb3+绿色荧光粉并进行了相关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晶体结构与La2O2S相同,属于六方晶系.颗粒的形貌多为长方形或矩形,结晶性能良好,晶粒大小2~10 μm.发射光谱由波长为490 nm、544 nm、587 nm、621 nm的一系列锐发射峰组成.最佳掺杂浓度x(Tb3+)为0.05 ~0.06.低浓度的Dy3+离子对La2O2S∶Tb3+荧光粉的绿色发光有敏化作用,Dy3+的适宜掺杂浓度x(Dy3+)为0.001 ~ 0.008.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和水热法4种实验方法,分别制得Y2O3:Eu3+红色荧光粉,并对所制得的样品进行了XRD、SEM以及荧光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Y2O3:Eu3+样品均为纯的立方晶相;都能够被256 nm的紫外光激发,在612 nm处发出强烈的红色荧光,对应于Eu3+ 的5D0→7F2电偶极跃迁,当检测波长为612 nm时,4种实验方法制得的荧光粉体均在256 nm附近出现较明显的激发峰,该处的激发峰对应于从O2-的2p轨道到Eu3+的4f轨道的电荷转移跃迁.且3种湿化学方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和水热法)的发光强度强于固相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步加酸、乙醚萃取的方法,合成了4种Keggin及Dawson型多钒取代磷钼杂多酸.利用FT-IR、XRD和TG对杂多酸进行表征,证明所得杂多酸的组成分别为H8PMo7V5O40·8H2O(标记为K-V5),H9PMo6V6O40·13H2O(标记为K-V6),H11P2Mo13V5O62·26H2O(标记为D-V5)和H12P2Mo12V6O62·20H2O(标记为D-V6).  相似文献   

11.
在空气中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CaO-La2O3-B2O3-Eu2O3-Sm2O3,CaO-La2O3-B2O3-Eu2O3-Tb2O7玻璃,发现Sm^3 ,Tb^3 离子能敏化玻璃体系中Eu^3 和Eu^2 的发光。Sm^3 →Eu^3 和Sm^3 →Eu^2 离子间的能量传递过程是声子支助的共振转移;Tb^3 的敏化作用是Tb^3 离子和Eu^3 离子之间存在着电子的传递。通过调节Sm^3 ,Tb^3 和Eu^3 的掺杂浓度,可以提高CaO-La2O3-B2O3-Eu2O3玻璃体系的红/蓝光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2.
根据铜对磷钼酸氧化碘化钾反应的催化效应,提出了有效测定痕量铜的动力学方法.并建立了测定条件,铜的浓度在0~0.64μg/mL范围内标准曲线是直线,检测限量为1ng/mL.该方法用于La_2O_3中铜的测定,重现率为95.6%.Rs_o为2.2%.  相似文献   

13.
用柠檬酸络合爆炸法合成了碱土金属Ba掺杂的La2-xBaxCuO4,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a掺杂的La1-x,BaxFeO3作为NO分解的催化剂,通过XRD表征了其物相结构,考察了制备系列催化剂催化分解NO的活性.结果表明:碱土金属Ba的取代可明显改善复合氧化物的NO催化分解活性,Ba的掺入有效提高了样品的氧化能力,使得催化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4.
15.
共掺杂痕量B能使Sr2SiO4:Eu3+.SrSiO3:Eu3+发光强度明显增强.使用高温灼烧、高温高压及溶胶—凝胶共沉淀三种方法制备了样品,研究了此发光体中共掺杂痕量B对EU3+离子的能量传递机理.发现与大多数稀土离子能量传输方式—共振方式不同,B对EU3+的能量传递是通过再吸收的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La(Naph)_3,La(P_(204))_3,La(Naph)_3+La(P_(204))_3,Nd(P_(507))_3+Nd(P_(204))_3,La(P_(204))_3+Nd(P_(204))_3与三乙基铝及第三组分组成的络合催化剂使乙炔聚合的规律。结果表明多元稀士化合物有比单一稀土化合物催化剂更高的活性,且具有一些特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优化选择乙二胺 柠檬酸为淋洗液,采用非梯度淋洗方式的单柱离子色谱法分离测定Yb^3 、Sm^3 、Nd^3 、Pr^3 、Ce^3 和La^3 等6种稀土元素离子,并测定了6种离子的标准曲线方程,检出限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钡钛镧前驱体,经干燥、焙烧等工艺制备了一系列镧掺杂钛酸钡纳米多晶粉体,并通过XRD确定原始晶粒尺寸。利用非线性映照以原始晶粒尺寸作为目标值对样本进行分类,并在分类图上进行逆映照,以对工艺参数进行设计。按设计结果进行验证实验,制备出了预期结果的镧掺杂钛酸钡纳米多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