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车载自组织网络具有节点快速移动、网络拓扑频繁变化、链路不稳定等特点,若直接使用移动自组网的路由协议,将会引起传输延时增大及丢包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稳定分簇路由协议,该协议以节点的运动特性作为分簇依据,利用节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和电子地图信息进行路由决策.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能有效地改善簇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降低网络的丢包率.  相似文献   

2.
在未来大规模无线自组织网络中,不但要保证数据的高效传输,还要保证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快速变化.现有的M-USAP(改进的统一时隙分配协议)能够在一帧内完成全网控制信息的交互,每个节点拥有全网路由信息,在小规模网络中能够快速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存在路由开销大、收敛慢、端到端时延大、节点吞吐量小、时隙复用率低和网络反应迟钝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大规模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CUSAP(分簇式统一时隙分配协议).该协议基于分簇思想,簇内采用动态时分多址协议,簇间采用多频段分割技术,实现高效的簇内和簇间节点交互.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路由收敛快、业务收发平稳、端到端时延小、时隙复用率高和网络灵活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分簇式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由于簇头节点担负数据融合的任务,减少了数据通信量,使得该类网络适合于大规模网络的部署.但已提出的分簇式路由协议中,节点通信过程中耗费的能量多、不能有效地均衡节点消耗的能量,以致部分节点失效快、网络生存时间短.针对现有的分簇式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路由协议,该协议能进一步减少节点的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的生存周期.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存在数据传输成功率低、 网络时延长和丢包率高等缺陷, 为获得更优的数据传输结果, 提出一种基于证据理论加权融合 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 首先引入聚类分析算法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分簇, 使簇首的分布更均匀, 解决簇首过于集中、 簇成员节点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然后采用证据理论计算剩余能量、 节点间通信距离、通信能耗的权值, 并根据权值对每个节点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选择每个簇最合理的簇首; 最后与其他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进行对比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 相对于对比算法, 该算法数据时延均值和丢包率均大幅度减少, 改善了数据传输成功率, 使节点之间的能耗更均衡, 延长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周期, 建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将位置辅助路由协议应用于海上无线Mesh网络中,并通过海上节点地理位置信息来限制路由请求的广播范围,从而减少了网络路由开销;同时,通过在LAR协议中加入路由修复,提高了路由链路的稳定性及减少了丢包率.仿真实验表明:M-LAR协议的路由丢包率、路由开销及分组时延均较AODV协议与LAR协议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6.
基于DSR的位置预测分簇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将动态源路由(DSR)协议与基于位置预测的分簇算法相结合的Ad hoc网络路由算法.算法中利用位置预测算法进行分簇,簇内成员无需路由功能,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和应用环境做出合理的位置判断,针对动态变化的无线网络环境,进行归一化处理.算法中位置信息通过GPS或者自定位算法获取,簇头运行DSR协议充当路由转发器,使不同簇节点之间的通信依赖于各簇的簇头,大大减少了网络路由信息的冗余.模拟结果显示该算法性能具有良好的分组递交率和较低的平均端到端分组时延.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存在数据传输成功率低、 网络时延长和丢包率高等缺陷, 为获得更优的数据传输结果, 提出一种基于证据理论加权融合 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 首先引入聚类分析算法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分簇, 使簇首的分布更均匀, 解决簇首过于集中、 簇成员节点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然后采用证据理论计算剩余能量、 节点间通信距离、通信能耗的权值, 并根据权值对每个节点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选择每个簇最合理的簇首; 最后与其他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进行对比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 相对于对比算法, 该算法数据时延均值和丢包率均大幅度减少, 改善了数据传输成功率, 使节点之间的能耗更均衡, 延长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周期, 建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协议CAMR中存在中间转发节点因计算编码流对不完全且有错误而导致不能充分发现节点的编码机会,以及RREQ请求分组中存在冗余开销和编码感知度量值重复计算等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多跳无线网络的节点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协议(node network coding aware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NAMP)。NAMP协议对节点编码流对算法进行了优化,以保证所计算出的编码流对具有可解性和完整性。在路由请求阶段,该协议去掉了RREQ分组中因循环添加中间节点的邻居信息和丢包率信息而产生的冗余信息,在路由回复阶段,该协议优化了中间节点收到多个RREP分组的回复方式,在不影响原有数据传输功能的前提下减小了网络开销。仿真结果表明:与CAMR和MAODV两种现有协议相比,NAMP协议提高了网络吞吐量,降低了网络控制开销,其中平均吞吐量提高了25.6%,网络控制开销降低了8.1%。  相似文献   

9.
针对带状传感网采用分簇拓扑能有效管理网络,但负载不均衡容易导致节点能耗不均而影响网络寿命的情况.提出一种带状网负载均衡路由协议(SWSN-LBR)完成网络划分及汇聚节点选择.该协议仅需分簇的节点数和剩余能量信息,采用二分法快速确定出横向网络分区的最佳能量平衡分界点.仿真结果表明,与最小能量成本树(MECT)路由相比,该协议能有效提高网络平衡性,延长网络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利用蚁群优化的非均匀分簇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非均匀分簇中随机簇首选举路由的可靠性和实时性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该算法的核心是:通过蚁群优化来改变非均匀分簇算法的周期性簇首选举方式,即只在第一轮执行簇首选举和路径搜索,其他轮次采用簇内调整和路由更新;通过引入路由可靠性和实时性指标达到自组织、自适应和动态优化来建立和维护路由.簇首选举采用竞选,所有节点参与竞选,并且将节点剩余能量和节点到汇聚点的距离作为评价标准,以保证簇内能量效率最高的节点成为新簇首.路径搜索采用蚁群算法进行,即搜索网络中所有的簇首和汇聚点,以寻找从各个簇首到汇聚点代价最小的多跳路由.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能耗和链路可靠性方面比非均匀分簇算法的性能更好,即在较长的时间内具有更多的存活节点,网络丢包率小.  相似文献   

11.
针对被动式单播路由协议AODV—UU、DSR-UU和DYMOUM,使用OMNeT++(Obective Modular Network Testbedin C++)仿真软件,选取分组投递率、平均端到端时延和路由发现频率3个指标对AODV—UU、DSR.UU和DYMOUM路由协议进行了性能仿真,通过改变节点数目和节点移动速度分析比较了这些参数对3个协议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DYMOUM协议在平均端到端时延和路由发现频率上优于AODV—UU和DSR-UU,但在分组投递率上低于AODV—UU和DSR—UU.最后提出了对DYMOUM协议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车联网中时间约束条件下的数据广播问题,将该问题规约为二分图的约束最小顶点覆盖问题。证明该问题是NP-Hard问题,并提出一种启发式的数据广播算法。实验表明,相对于传统的路由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节点的联系概率及影响力,对于路由的包投递率和平均数据包端到端延时都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3.
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AODV) routing is one of the typical reactive routing protocols of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V ANET ). Considering link stability and channel switching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QoS of protocol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routing protocol: optimized cross-layer AODV (CL _ AODV) designed for V ANET. It utilizes the fram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FIE), path bandwidth in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layer and signal-to-noise ratio (SNIR) in physical (PHY) layer to improve the link stability. In other words, it can increase packet delivery ratio effectively. In addition, end-to-end delay will be decreased based on the channel switching.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packet delivery ratio of CL_AODV is almost up to 99% and the highest compared to AODV and muti-constrained QoS AODV (MQ _ AODV). The delay of CL_ AODV is almost half of MQ_AODV's and 1/3 of AODV's. Meanwhile, CL_AODV has the highest routing overhead or energy consuming. Because of the feature of V ANET, the disadvantage can be ignored.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无线局域网中无线接入点容易过载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无线接入点的选择及自适应切换的负载均衡算法。通过RSSI(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ion)值,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帧发送时延选择接入点, 同时对无线站点的突发流量做出积极应对措施, 用最小限度接入点的切换达到均衡整个网络负载的目的。该算法能明确选择信道空闲的无线接入点, 均衡接入点负载, 降低数据包的发送时延。与传统方法相比, 该算法使系统的总吞吐量提高13.6%。  相似文献   

15.
研讨多媒体多播应用中的允许延迟和分组丢失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转接节点概念的可靠多播协554(RMPRM).RMPRM协议聚焦在允许延迟上提供多媒体服务质量保证,转接节点放置在多播树上,数据恢复在两个转接节点之间进行。RMPRM协议转接能满足重传需求和减少分组的复制数量。给出了RMPRM协议与不可靠多播协议的比较。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具有较高的传输率和较低的端到端的传输延迟。研究表明RMPRM协议为多媒体多播传输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增加,网络延时、丢包随之增加.基于有的节点产生的数据相对其他节点会比较重要.为有效减小这类节点的延时,提出了一种优先级算法,在可能改变其他节点传输延迟的情况下,通过给这类特定节点预设较高数据传输优先级,以较小竞争延时来使其能比其他节点更及时地发送产生的数据.仿真结果表明,在实时传输方式下,预设了节点数据传输优先级的网络能传输更多的重要数据.此外,该方案不仅使重要节点的延时大大减小,而且使整个网络的平均延时明显比无优先级节点网络的小,使网络整体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环境下车载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 hoc network, VANET)中车辆信息传输性能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链路质量的蚁群路由算法实现信息可靠稳定的传输。通过道路中的车辆密度,通信半径,数据包大小分析当前道路的连通概率、传输时延以及分组投递率,并建立数学模型,评价当前传输道路的链路质量;引入局部链路质量(local link quality, LQ)和全局链路质量(global link quality, GQ)改进蚁群算法的路段选择公式,得到最优的信息传输路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收敛速度、数据包传输时延和分组投递率方面优于其他算法。该算法的提出能够实现城市场景下车辆信息可靠、稳定、高效地传输。  相似文献   

18.
Nowadays, both vehicular active safety service and user infotainment service have become two core applications for urban Vehicular Delay Tolerant Networks(u VDTNs). Both core applications require a high data transmission capacity over u VDTNs. In additi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ny two vehicles in u VDTNs is intermittent and opportunistic. Intermittent data dissemination over u VDTNs is a stringent and challenging issue. In this paper,we propose Intermittent Geocast Routing(IGR). For the first step, IGR has to estimate the active connection time interval via the moving directions and velocities between any two vehicles. Second, the throughput function for u VDTNs is fitted by building a wavelet neural network traffic model. Third, the throughput function within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time interval is integrated to obtain the forwarding capability estimation of the node. Fourth, a high-efficiency geocast routing algorithm using the node forwarding capability for u VDTNs is designed. Finally, IGR is simulated on the opportunistic Network Environment simulato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GR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packet delivery ratio, transmission delay, delay jitter, and packet loss rate compared with the state of the art.  相似文献   

19.
针对DTN中散发和等待路由中继节点的选择存在盲目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转发概率的散发和等待路由协议R-SW.该协议采用"基于转发概率散发+控制拷贝数量"的原则,选择中继节点时进行转发概率的比较,只将报文转发给转发概率较大的中继节点;其次,转发报文数目根据转发概率动态确定,即转发概率高的节点获得较多的转发;另外,加入拥塞控制机制.使用NS2网络模拟软件对算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以减少开销和时延,提高报文的投递率,适合在DTN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