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巍巍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133-135
网络版权权利纠纷解决的关键在于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也就是版权如何合理使用的问题。根据网络版权的合理使用原则,可以确定网络版权合理使用度,为版权合理使用程度的判断提供较为精确的数量依据。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与网络的发展给传统版权法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冲击,传统版权法框架下版权人与公众的利益平衡被打破。随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公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唱片公约》确定技术保护措施为合法,一些国家相继修改立法以执行该条约。技术措施作为版权人的自力救济的一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版权人对作品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对公众的利益造成损害。通过对美日欧技术措施保护的相关规定的比较,从利益平衡角度讨论技术措施的保护,并对我国如何建立公正、平衡的技术措施保护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版权保护中的技术措施和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中的技术措施在切实保护了版权人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一些影响,因而须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一、版权保护中的技术措施概述什么是版权保护中的技术措施?简单举个例子,笔者这两天因为写文章在网上查资料,就经常碰到一些文章只有摘要和正文的前面一小部分,想要往下点击看全文就会跳出一个信息栏:只有会员才有权浏览,你确定要申请会员吗?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技术防护措施之一。按照学理上的解释,所谓技术保护措施就是指版权人所主动采取的、能有效控制进入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并对版权人权利…  相似文献   

4.
版权保护技术措施使得版权人的权利得到不合理的扩张,造成对公有领域的侵吞和对合理使用的挤压。解决技术保护措施与合理使用的冲突应在保护合法的技术措施的前提下,明确技术措施的保护范围、规范保护的方法、规定技术措施保护的限制和例外,为合理使用等公众利益的保护留出适当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对于网络环境下版权人精神权利保护的基本原则问题,学界见仁见智。根据网络的自身特点和网络环境下精神权利保护的现状与价值追求,全球应该协调统一,对精神权利进行适度保护,进而允许有限放弃精神权利,同时对权利进行通约,从而真正使精神权利的保护落到实处,这正是版权法对技术发展所带来挑战的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6.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法律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图书馆在现行的版权体系下举步为艰,如何解决数字图书馆发展与法律限制的矛盾,出路是调整版权制度,使之适应数字时代权利分配与利益的需要。要重新界定图书馆合理使用的范畴,赋予图书馆必要的法定许可,完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位论文呈缴制度已30多年未修订,且缺少关于呈缴本利用的规定。因此应增加电子本学位论文呈缴和呈缴本合理使用的规定,并通过明确版权归属、增加版权权利声明、规范版权授权书等途径加强学位论文的版权保护。同时应对相关权益人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并明确呈缴方、受缴方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法以保护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为主线,构建了一个协调作者,作品传播者和作品使用者三方利益平衡机制,然而,在为技术措施提供法律保护的同时,却引发了它于其他制度之间的法律冲突,甚至产生了一些滥用技术措施的现象,危及到社会公众的利益,破坏了著作权法竭力维持的利益平衡状态,因此,在数字技术条件下如何维持传统著作权制度所维系的利益平衡格局,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发展使大量数字作品涌现,对作品创作、传播和使用,以及版权制度的运行机制都产生了影响,给传统版权制度带来挑战。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在处理侵权案件的同时,着手对版权法及相关法律进行制修订。在互联网发展中,自由软件运动、知识共享协议和用户生成内容服务商指导原则等新型授权模式应运而生。关于网络版权,是"权利强保护",还是"强化公共领域"导向,一般产生于版权权利人集团与互联网用户之间的利益博弈,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信息社会所孕育的开放、共享、协作的社会价值观念对诞生、成熟于工业社会的版权制度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人类步入到互联网时期,传统的版权法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传统版权中的内置"安全阀"制度不能很好地调解网络环境下的版权和表达自由权,这两者的冲突越来越明显。该文阐述了版权和表达自由权之间的关系,旨在说明两者的冲突即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进一步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冲突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技术措施、数字用户协议以及网络服务提供商等对表达自由的不利影响,阻碍了信息的获取和公众的表达权的行使。同时阐明版权保护对表达自由的不利影响的产生原因是版权立法价值和动机的偏离、版权法内置"安全阀"的漏洞。最后提出了对解决版权保护对表达自由消极影响的应对机制,要明确表达自由权的法律地位优于版权,对技术措施、用户协议和网络服务商等方面也要进行规制以便更好地平衡版权和表达自由权。  相似文献   

11.
媒体融合进入纵深融合阶段后,全员参与使图片侵权案在互联网版权案件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如何使高校远离图片侵权纠纷非常重要.通过网络参与式观察与对图书馆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指出问题主要症结集中于高校图书馆版权信息服务尚未完全开展、图书馆从业人员图片版权保护意识薄弱、版权制度专家化与公众版权素养缺失之矛盾以及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新型图片使用方式与现有版权制度之冲突,结合网络调查结果中的关键词词频统计,从建立师生版权素养考评机制、优化图片版权许可模式、规范图片版权授权制度、实施新型图片版权保护技术4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图片版权信息服务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未来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现中,慕课模式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近两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的影响,更加速了慕课的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著作权法中对禁止规避技术措施的规定,使慕课教学发展面临较大的版权"瓶颈"及障碍。我国对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导致的与慕课制作、传输之间的冲突,即使援引传统的合理使用制度也无法妥善解决,慕课发展中的版权侵权风险不容忽视。建议对我国著作权法等法律制度予以调整,在对慕课课程区分是否以营利为目的的基础上,考虑对部分慕课适用合理使用制度或是法定许可制度,并对符合特定条件的慕课课程提供法律上的豁免机制,设立禁止规避技术措施的限制与例外,即"慕课例外",为我国慕课的发展扫清障碍、提供合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传统“避风港”体系下网络平台的版权责任认定规则难以抵挡算法技术的系统性冲击,确有必要构建以事前治理为导向的版权过滤责任体系。利益平衡的坚守、经济效益的追求、制度建设的推动、过滤技术的发展也同时增强了版权过滤机制的可行性。应以比例原则找寻版权保护与言论自由的平衡点;秉持审慎适用的态度构建“版权过滤协议”自治规则,通过二元审查模式界定过滤范围,在类型化标准下采用“相对比例”设置过滤标准,同时健全反通知机制对错误过滤的权利施加救济。持续提高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版权注意义务,对算法技术发起的挑战作出理性回应。  相似文献   

14.
阐述版权制度和专利制度各自保护的侧重点和保护方法,分析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冲突及其起因,指出版权和商标权冲突的解决之道在于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呼吁适时发展知识产权制度,积极探索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版权法领域中,我国版权法理和版权立法对版权的保护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对于版权的相关权利——出版者权的关注不太充分.作为出版者,势必要适应各项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完善出版者权司法保护的各项工作.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我国对出版者权的保护也应该与时俱进,全方位地对出版者进行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地名作为注册商标,一方面由于其是注册商标,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享有独占使用的权利;但是另一方面,地名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商标应当具备的显著性,而为了平衡利益,保护社会公众使用地名的正当权利,所以不能完全排除社会公众对地名的正当使用。本文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改判案件为视角,就发生商标权和地名权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如何判定非商标注册人是否属于正当使用地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现存法律制度对数据库保护的不足导致数据库的特殊权利保护被提上立法日程,欧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美国在数据库特殊权利保护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形成一些颇具借鉴意义的法律文件。数据库的特殊权利中所谓的提取权和再利用权不过是版权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而特殊权利的赋予并没有考虑数据库是否具备原创性。因此,数据库的特殊权利保护实际上保护了数据库中的事实和信息。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个有机整体,数据库的特殊权利保护也受到或应当受到相关制度的限制。我国可以借鉴欧盟数据库指令建立数据库的特殊权利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8.
版权与美国文化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权产业是美国文化产业中的核心产业,版权制度在对美国文化产业的作用方面也处于核心地位。美国版权制度是根据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的,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TRIPS协议的签署使美国将版权保护纳入国际贸易体制的要求最终被WTO规则确定下来,使美国日益发展的文化产业获得了国际保护机制。版权制度促进了文化产业成长和壮大,使之成为美国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著作权法法律体系中主要包含三种法益,即狭义著作权人的利益,传播者的利益,以及使用者的利益。然而只有前两种利益的主体被明确赋予权利,即狭义著作权和邻接权。使用者的利益无权利保障。使用者权利的失位加剧了三种法益的失衡,结果是著作权范围的急速扩张,社会公众利益受损。著作权法应当明确、适当地赋予使用者一定的权利,以实现著作权的非财产权化,以唤醒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以解决技术措施带来的法益失衡,复建三类主体之间的有效对抗,重塑均衡博弈,进而实现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中的信息网络传播侵权问题,图书馆应结合《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完善合理使用制度,并且对各种授权模式加以整合。为了顺应图书馆界对于著作权立法方面的诉求,图书馆应从著作权利益平衡的角度出发,在完善著作权权利保护制度的同时,保障社会公众最大限度获取信息资源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